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色情網站 – 阿什莉·麦迪黑客事件 …

阿什莉·麦迪逊」黑客事件:誰該為「婚外情」埋單?

 

文:本刊編輯部

圖:Facebook

 

慶祝2015年中國情人節「七夕」之際,全球許多家庭夫婦、未婚夫妻和戀人們卻被「家庭不安、關係破裂、愛人猜忌甚至反目」的洶湧狂潮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位於加拿大的全球最大婚外情網站「阿什莉·麥迪遜」(Ashley Madison)遭到黑客入侵,千白萬的註冊用資料(含電郵和信用卡)被盜並公開,其中不乏名流政要;而各種匿名欺詐要挾、自殺案件等亦接踵而來。該網站的名言:「人生苦短,及時行樂」(Life is short. Have an affair.)瞬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諷刺」!

 

「阿什莉·麥迪遜」網站成立於2001年,在洩露事件爆發前,該網站的3千9百萬用戶覆蓋了全球53個國家的5萬多座城市,而由第三方網絡數據分析提供商SimilarWeb公佈的數據更顯示,截止2015年,該網站擁有超過1.24億的月平均訪問量。

據加拿大媒體報導,該網站於7月12日首次發現用戶數據被盜,當時有多名員工啟動電腦後收到了黑客發送的,以搖滾樂隊AC/DC的《雷擊》(Thunderstruck)作為背景音樂的信息。而發動攻擊的黑客團體「Impact Team」於7月20日公開事件要求該網站的母公司「渴望生活傳媒」(Avid Life Media)關閉該網站,並於22日公開了首批用戶資料。接著,其威脅稱將會公開所有用戶資料,並於8月18日公開了全部用戶資料,兩日後,公開的更多資料中甚至含有部份 CEO的郵件以及那些付費要求消除其資料者的名單。

公開的用戶電郵資料中,許多以政府部門(.gov)、大學(.edu)等為後綴的點子郵件引發了民眾對於政府官員、議員以及大學教師品行的質疑,其中被點名的就有業已退休的南澳前聯邦議員Patrick Secker。

 

而因被洩露的資料中含有電郵和信用卡資料,更引發了一些詐騙行為。黑客欺騙網站的註冊用戶稱,只要他們肯支付一定的費用(約 $19美元),便可確保其數據不被洩露。(但事實上20日公開的數據中就有那些付費者的名單)。另有一些網站註冊用戶收到匿名要挾稱,若拒絕支付1.05比特幣(約$300澳元)至特定BTC地址,其相關「醜聞證據」將會被披露給家人、朋友甚至工作單位同事。同時,多倫多警方透露稱該網站用戶資料洩露事件後,至少已接報兩起自殺案件,但尚未經全面證實是否因該事件隱私曝光而導致。多倫多警察局代理高級警司布萊斯·伊萬斯(Bryce Evans)稱,「此次黑客攻擊背後的社會影響非常惡劣,涉及到受害人的家庭、子女、妻子和男性伴侶」,並指事件會對這些受害者的「生活產生影響」,甚至會「引發仇恨犯罪」。

 

母公司「渴望生活傳媒」已懸賞50萬加元「捉拿」事件背後的黑客元兇。加拿大聯邦及省級警方、美國國土安全部和美國聯邦調查局、澳洲隱私保密專員和澳洲信息會員會等各國資訊安全機構正攜手開始調查相關事件。加拿大警方警告「Impact Team」稱其行為已「越線」,「你們的行為已經違法,我們絕不容忍」,並希望「曾經在暗網上參與過相關討論的黑客社區,以及可以提供協查信息的人」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此外,多名律師發起了集團訴訟,希望代表受害的加拿大人索賠7.6億美元。

 

有部份人在事件被曝光的伊始,曾認為「黑客」要求關閉網站是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但事實上,黑客的行為不過是綁架並利用了已經「道德犯罪」的網站,披著「正義」的外衣進行「醜惡」的敲詐勒索。無論如何美化,犯罪就是犯罪!

 

中國目前頗為火熱的一檔綜藝節目《世界青年說》的「七夕」情人節專輯探討了牛郎與織女之間僅一年一度相會的愛情。許多外國朋友表示這般隔著遙遠時空的異地戀,在現代社會的現實結局十之八九是「分手」。當然,放到眼下,牛郎和織女成為「阿什莉·麥迪遜」網站的用戶亦不是沒有可能。全球社會的怪圈現象是,一方面我們高歌著「忠貞」和一夫一妻的合法性,痛扁「二奶」與「小三」;另一方面,我們卻任由如「阿什莉·麥迪遜」這樣公然提倡「婚外情」的網站堂而皇之地在全球各國大行其道。在西班牙科技公司Tecnilógica利用被洩露數據所含的城市位置而繪製的「不忠城市」世界地圖中,巴西聖保羅市以34萬的註冊人數成為「全球婚姻最不忠城市」,緊隨其後的是紐約(26萬用戶)和雪梨(25萬用戶),其中8成為多使用「下半身」思考的男性。

 

當然,對公開的會員資料亦不是沒有質疑,一些人懷疑有部份資料為網站造價,因為2012年,該網站即被其前職員Doriana Silva因要在三週內造假成百上千份虛假會員資料導致「重負性壓力損傷」的理由告上過法庭。網站自身亦於2013年推出過向會員感覺上像是真實的女性在交談但實際上為電腦發送的合成短訊的服務「Ashley’s Angels」。而一些用戶(男性為主)的網站使用評價亦指網站的虛假成份居多,更多的是以所謂的「婚外情」從用戶身上榨取錢財,真正能夠達成的「婚外情」不僅難且少,更無論其代價高昂。而另有一部份網站瀏覽者大約是那些「好奇心害死貓」的人,或是被別的網站「誘導」至登陸的人。常言道,「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可否認,成為這類網站用戶的人,和漠視這類網站存在的社會在作為事件受害者的同時,亦是事件的潛在推動者,在某種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此外,事件所引發出的有關社交網站保密安全性的問題將在互聯網資訊化世界現實與虛擬交互的過程中變得愈來愈凸顯。著名社交網站Facebook在隨後就被爆出對於註冊用戶的親友圈以及相關註冊資料保密度不夠嚴,成為了犯罪分子利用來進行敲詐勒索的間接工具。而事件本身亦提醒著世人,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正日益模糊,我們在享受著互聯網的便利的同時,亦需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不被有心人惡意利用。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