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同路點評

歐盟對中國產純電動車的臨時反補貼關稅

歐盟宣佈了對中國產純電動車的臨時反補貼關稅,從7月4日開始實施。

稅率方面並沒有“一刀切”,主要分成三種情況:

對於三家參與抽樣調查的企業,加徵的關稅稅率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汽車,20%;上汽集團,38.1%。

對於其他未被抽樣但配合調查的企業,稅率統一為21%;

不配合調查的企業,加稅率為38.1%。

再加上原本關稅稅率為10%,這意味著,中國車企中,比亞迪的稅率最低27.4%;上汽集團和不配合調查的企業,稅率最高為48.1%。

先前,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向BBC中文表示,如果最終的關稅非常激進——市場通常將50%視為一個門檻——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報復行為和摩擦升級。

路透社報道稱,這些關稅相當於新增數十億歐元的成本,但這不太可能阻止中國汽車制造商向歐洲出口,因為他們可以消化這部分額外成本,仍然可以獲利。

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說表示,歐盟的暫定關稅基本上在其預期之內,平均在20%左右,對大多數中國企業不會有太大影響。而包括特斯拉、吉利和比亞迪在內的中國電動車出口企業未來在歐洲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其Seal U 車型(即中國市場的宋PLUS)在中國的售價為20500歐元,在歐盟的售價為42000歐元,預計其在國內市場的利潤為1300歐元,而在歐洲每輛車的利潤為14300歐元。

同路點評:

目前,歐盟對電動車的進口關稅是10%,在該稅率下,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可以在歐洲市場取得不菲的利潤,因為在高強度的中國市場的競爭中,價格和利潤被壓得極低,具備極強的成本優勢。歐盟的目標是維持自身電動車市場的公平環境,美國則尋求維持在全球電動車領域的領先地位。基於上述不同的目標,歐盟和美國採取的方法也不盡相同。為了因應這項政策風險,不少車企的規避方法是將生產轉移到歐盟。這點正是歐盟國家所樂見的。歐洲政策制定者非常希望避免重蹈十年前太陽能板的覆轍,當時歐盟只採取了有限的行動來遏制中國的進口,導致許多歐洲製造商倒閉。今天歐盟的行動, 明顯地並不是要阻止中國電動車的輸入, 而是要讓本土電動車有一定的競爭力。能否成功, 且看日後巿後走向。不過, 加增關稅的幅度, 相信並不會引起中國大力反制行動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