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寫人心
Grahame Webb: 北領地鱷魚情
Grahame Webb: 北領地鱷魚情
周偉文
引言
達爾文是北領地的首府,人口只有14萬,到過達爾文的讀者相信並不多,但為著保育鱷魚,Grahame Webb 從熱鬧的悉尼,移居到北領地的達爾文。數十年後,他成為了國際知名的鱷魚教授,更發展了一套獨特的保護野生動物的理論。
為鱷魚走進北領地
Grahame大學主修動物學,畢業後在悉尼大學任教,主要研究野生動物的保育和管理。1973年Grahame 開始研究鱷魚的保育。鱷魚分為淡水及鹹水澳魚兩種,澳洲鹹水澳魚集中在北領地,因此Grahame開始與北領地接觸,認識了土著文化,思考到保育動物要從社會價值開始,他覺得要通過管理來發展野生動物的保育。經過數年的研究,他感到在悉尼大學研究保育動物受到諸多限制,由於當時北領地並沒有設立大學,因此在1978年他在達爾文成立了G. Webb Pty. Limited,以私人企業模式,向政府提供保育鱷魚的研究,並且建議政府如何管理鱷魚的生長。四十年之間,G. Webb Pty Ltd 已發展成為Wildlif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WMI),一個國際著名研究動物保育及管理的機構,並且在北領地的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角色。
有到過北領地的人,會發現鱷魚是極受保護的動物,因為北領地輸出鱷魚肉,鱷魚蛋,鱷魚皮及製成品,鱷魚標本等,這都是Grahame多年來保育鱷魚的結果。
從研究到保育
Grahame在大學最初研究爬蟲類動物,因此接觸了在北領地的鱷魚,當時澳洲人不重視保育鱷魚,土著們會捕殺鱷魚,取其肉為食物,因此鱷魚數量大幅減少。到了70年代,鱷魚數目估計只有數千條,有瀕絕種的可能性。在獵殺鱷魚的過程中,時有人受到鱷魚的攻擊,也常有死傷。Grahame到了達爾文,發現人覺得鱷魚沒有價值,因此獵殺鱷魚也是很隨便的事,就像初到美洲,非洲等地的白人,把動物獵殺,開懇土地建立城巿,最後野生動物大量消失。
Grahame覺得要從教育當地居民認識鱷魚的價值開始。他提倡把鱷魚肉不單作為食物,更知道中國人把鱷魚肉入藥,因此他發展了把鱷魚肉製成乾,成為健康食品,提升了鱷魚的價值。他又看到鱷魚皮可以製成各類皮具產品,在海外有極大巿場,令到人覺得鱷魚有價。
有理論認為,鱷魚有價會令到牠們被獵殺而絕種,但Grahame不同意。他認為正因為鱷魚有價,而且因為鱷魚體積及氣力極大,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因此只能公開捕獵。由於鱷魚有價,只會令到人把鱷魚培養到更多和更大,才會把牠們製成各種產品。這樣鱷魚就能因為自己及為社會產生貢獻,因而被保育下來。
Grahme 的理論,後來被證實是正確的。今天在北領地的鱷魚,不管是人工養殖的,或是在大自然中生存的,估計在100,000到200,000之間,是Grahame到北領地時的20多倍。而且鱷魚產品是北領地流行的商品,為北領地的經濟帶來巨大的收益。
通過創造野生動物的經濟價值,來達到保育,Grahame的努力功不可沒。Grahame 把所成立的公司改名為Wildlif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WMI)把他的理論,在世界不同國家實踐,保育不同瀕絕種的野生動物。Grahame走遍全世界,成為了這學科的權威。
動物保育的迷思
Grahame覺得現時西方社會,常有對動物保護有很多盲點,究其原因是推動保育動物人士,要把所保育的動物找出一個破壞者,以便向公眾尋求支持。他舉了鯊魚保育為例,西方人仕常以華人吃魚翅作為鯊魚被捕殺的理由,因為魚翅只不過是蛋白質,卻被華人視為珍貴補品,不少環保人仕因此歸咎於華人這習慣,令到鯊魚被大量捕殺。但Grahame 指出,鯊魚最賣錢的是它的肉,骨,脂肪,魚油等而並非魚翅,因此鯊魚的大量死亡並非因為華人吃魚翅的習慣。Grahame指出,2012年12月中國政府推行減少官員宴客,魚翅的需求大幅減少,但鯊魚被捕殺卻沒有減少,可見對於華人的飲食喜好引起鯊魚被捕殺,只是一個想當然的迷思而矣。相反,Grahame認為中國人向來重視大自然動植物的價值,不少動植物都能入藥,令到這些動植物都變成有價值,因此得到重視和保護。
Grahame認為保育野生動物,重點在於要教育社區認識到動物的價值。他認為野生動物身處的環境雖然有別於農場內圈養的動物,但只要人能發掘這些動物的價值,就會令到人去保育。因此他在各地不斷推廣介紹鱷魚的用途,例如他提倡人使用大幅的鱷魚皮作手袋,令到人飼養較大的鱷魚。在野生環境,只要人重視這些動物的價值,大家就不會隨便殺害,令到野生動物,有更大的繁殖的機會。簡單地說,商業價值有助於社會容許野生動物去繁殖。今天在北領地鱷魚隨處可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鱷魚生態旅遊
在1979年左右,北領地發生了鱷魚食人事件,死傷了數人。那時鱷魚被視為窮凶極惡,人人都要殺之而後快,因此鱷魚數目大幅減少。Grahame建議加強設立鱷魚農場,讓鱷魚成生態旅遊項目,保護遊客及居民的安全,不再把鱷魚視為危險動物。而且鱷魚在有適當管理之下,為農場主提供了適當回報,更令到農場主悉心保育鱷魚。當時同樣面臨絕種的老虎,由於沒有發展起牠的經濟效益,今天我們見到鱷魚數目大幅增加,而老虎在不少國家已成為絕種,引證了Grahame的理論,確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對瀕臨絕種的動物作出保育。
今天北領地仍是澳洲人口最稀少的地方,交通也不方便,很多人認為它保留了澳洲最原始的文化,但Grahame卻覺得要提倡生態旅遊(Ecotourism),才能讓北領地有持續的發展。最近達爾文港口租借了給中國藍橋集團(Lanbridge Corporation)Grahame相信是北領地發展的機會。北領地發展最大的困難,在於人口稀少,Grahame盼望旅遊發展能帶動北領地的開發。在1994年,Grahame在達爾文成立了Crocodylus Park,把它打造成為旅遊及研究鱷魚生態的重點。
Crocodylus Park 離達爾文巿只有五分鐘車程,離機場只有十多公里,是一個面積大的自然生態活動中心。在這裏的動物,包括老虎,獅子,猴子及靈長類動物,烏龜,鳥類,各類蜥蝪,蛇等爬蟲類,當然最主要還是各類大大小小的鱷魚。Crocodylus 不只是讓人觀賞的動物園,在安全情況下,遊客可以與動物有近距離的接觸。不少人把孩子帶來,是要讓他們能與大自然有更緊密的接觸,這也是Grahame策劃Crocodylus的目的。
相對於墨爾本及悉尼,達爾文從來都不是旅客的首選,因為這裏沒有豪華的酒店,購物商場或剌激的歷險活動,但Grahame相信達爾文可以提供自然的生態旅遊而鱷魚就是這裏的賣點。Grahame相信北領地政府應該把鱷魚打造成北領地的特色,吸引遊客。Grahame相信北領地可以為大量湧入的華人遊客提供另類的選擇。他盼望鱷魚可以在將來,為達爾文來到更大的發展。
北領地走向亞洲
雖然Grahame在悉尼出生及長大,但卻長期在達爾文生活,對他來說,他享受這裏給他的自由。Grahame覺得北領地人口稀少,沒有很多規則,令他的生活更有選擇。這裏釣魚不用領牌照照,開船也不用牌照,想作甚麼也很隨便。他的太太是從哥倫比亞來到澳洲,和他一樣也是一個環境保育份子,2013年更成為Australian Rural Woman of the Year,,表揚她協助土著人保育環境的貢獻。
現時Grahame已70歲,他把自己的時間,放在推廣他的動物保育理論,藉著WMI在國際的聯繫,在全球各國協助保育不同的動物。由於多次到中國,他對中國特別有感情。他相信現時把達爾文港租借給中國企業,是北領地發展的機會。他覺得中國人作事極有效率,比起澳洲人長期忽略北領地的發展,會為北領地的發展帶來更多的關係。在Grahame看到達爾文離開印尼及新加坡等亞洲地區,比離悉尼及墨爾本更近,因此他相信與亞洲接軌是達爾文應該發展的方向。
Grahame建議北領地的本地領袖,應該更主動與中國接觸,協助北領地的發展。現時達爾文的巿長Katrina Fong,正是第四代華人,Grahame相信這是達爾文可以與中國有更多接觸的機會。事實上,達爾文是華人最早接觸澳洲的城巿之一,有著不少華人文化的遺蹟。因此他相信達爾文應該針對華人旅遊,多作宣傳及推廣。現時澳洲每年有百萬計的華人遊客,但只有不到百分之一會到訪達爾文,因此他相信這會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北領地位於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線上,Grahame相信就算澳洲政府對這發展並不太熱心,北領地及達爾文的政府應該可以更主動地推動對接。
後記:
不少華人對北領地的認識,只限於中部大紅石,然而Grahame身處的達爾文,卻提供了另類的澳洲經驗,我不知到這是否給新來的華人移民的機會,但明顯地,北領地給了Grahame一個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