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一檔時政節目掀起若干波瀾
專題:一檔時政節目掀起若干波瀾
文/本刊編輯部
圖/AFP、澳大利亞人
澳洲九號電視臺的專題節目《60分鐘》(60 Minutes)日前播出了中國在南太平洋各國利用「債務陷阱外交」,增強其在該地區的政治、軍事及商業等方面影響力的報導。專家預警澳洲東海岸遭受軍事襲擊的可能性加劇。更為引發外界關注的則是在節目播出後,中國駐澳州坎培拉使館女官員威脅澳大利亞《60分鐘》節目組撤出該節目的行為,令澳洲輿論譁然。本期專欄將為大家梳理該事件及相關影響。
大量投資無力償債弱國目的何在?
中國政府在南太平洋島國的動向已被澳洲政府持續關注。今年4月,Fairfax Media就曾報導中國正在尋求與瓦努阿圖談判,在該國建立中國在南太平洋的永久性軍事基地。而隨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更是在例行記者會上一反常態,直接用英文回應:「一句話,fake news(假新聞)」。瓦努阿圖外交部長Ralph Regenvanu也向澳洲媒體澄清,雙方並沒有進行初步的討論。「瓦努阿圖政府中從來沒有人談起過在瓦努阿圖建任何中國軍事基地,」他說,「我們是一個不結盟國家,我們對軍事化不感興趣,我們對在我們國家建任何軍事基地都不感興趣。」
但近期著名時政類節目《60分鐘》再次將「中國是否旨在建立首個太平洋基地」而引發澳洲主流社會廣泛關注。
二戰期間,盧甘維爾是美國在南太平洋第二大海軍基地。儘管中國政府堅稱在盧甘維爾建碼頭是為了支持瓦努阿圖新興的旅遊業,但有關學者警告,「半公里長的巨大碼頭對於遊輪業來說似乎有點過了。」
「碼頭足夠容納大量中共海軍戰鬥人員、大型導彈驅逐艦和巡洋艦,」 《60分鐘》中,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國防分析師瑪律科姆·大衛斯(Malcolm Davis)博士告訴記者斯丹福特(Tom Steinfort),「甚至是航空母艦。」 瓦努阿圖的旅遊資源非常有限,不得不讓人懷疑其考慮更多的很有可能是商業影響力、政治影響力,甚至是最終的軍隊進駐的問題。中國將大量投資投入到那些根本無力償還債務的國家,如果最終這些債務無法償還,負債國很有可能會拿別的東西來抵償,學者分析,有可能是港口。
瓦努阿圖外交部長雷根瓦努(Ralph Regenvanu)則否認盧甘維爾碼頭是以任何軍事目標為基礎建造的,堅持其唯一目的是為他不富裕的國家帶來經濟增長。「我們建造碼頭是為了經濟發展,」 雷根瓦努告訴斯丹福特,「我們希望盧甘維爾不僅成為瓦努阿圖的主要商業中心,而且也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商業中心。」
雷根瓦努向斯丹福特保證,中國絕不會佔領碼頭,但並不否認中國期望從它投資的所有太平洋島國身上得到更隱晦的回報——在聯合國一些關鍵議題上投票支持中國,「這就是外交。」不過對於與中國之前的交易中,雷格瓦努還是承認了他的國家此前與中國政府交易中的錯誤。
去年,為舉辦一個地區性的體育運動會,中國援助瓦努阿圖建造了巨大的體育館,但自那以後該場館並沒什麼用處。更有爭議的是,最近在瓦努阿圖的首都維拉港(Port Vila)建成的一個的會議中心龐大又成本高昂,政府無力負擔其電費與清潔費,更不用說在那舉辦活動了。
不只是瓦努阿圖,其他太平洋島國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斐濟前總理、現在的反對黨領袖拉布卡(Sitiveni Rabuka)將軍對中國在斐濟的影響力日增感到憤怒,「如果它們變得強大,那就償還而言,我們會變得越無能為力。」他甚至表示擔心,中國政府日後將接管斐濟的一些公共設施,比如港口和機場。」從《60分鐘》的這期節目中,同時可以看到,斐濟首都蘇瓦(Suva)的一棟28層建築工地雇用的工人幾乎100%是中國人。
澳洲政府日益加劇的危機感
瓦努阿圖距離澳洲北部以東1750公里,被稱為是「澳洲自家的後院」,在具有關鍵戰略前哨地位的盧甘維爾(Luganville)建造巨大碼頭,這讓澳洲安全分析專家對未來澳洲東海岸遭受軍事襲擊的可能性非常擔憂。「自1942年以來,我們都未擔心過東海岸存在任何潛在的軍事威脅,」大衛斯博士告訴《60分鐘》節目,「如果我們不能制衡中國政府,那我們就可能被迫陷入更大的衝突局面中。」即便這只是一種猜測,但事關國家安全議題的任何可能都值得認真對待,不容小視。
不可否認,近些年,太平洋國家正在向澳大利亞和其他地區尋求對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他們國家的支援。維護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對澳洲也至關重要。澳大利亞總理譚寶曾表示,
「我們對在太平洋島國,我們的鄰國建立任何外國軍事基地都會極為關注。」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肖普(Julie Bishop)也表示,儘管中國在世界各地投資建設基礎設施,但迄今為止中國僅在北非的吉布地(Djibouti)建立了一個軍事基地。雖然中國近期與太平洋島國接觸頻繁,2017年其海軍軍艦曾訪問瓦努阿圖,但畢肖普稱,「所有國家進行這類訪問都是正常的,」並堅信,「澳大利亞是瓦努阿圖的首選戰略合作夥伴。」
根據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有關研究表明,中國在2006年到2016年十年間向南平洋島國的轉移了23億澳元的資金,包括優惠性質的貸款。同時估計,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援助總額達到了19.16億澳元,少於美國的23.01億澳元,並遠遠低於澳洲的88.79億澳元。
中國在過去十年中向瓦努阿圖提供了超過3億澳元的援助,但澳大利亞仍然是迄今為止對該國最大的捐助國。即便如此,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已經明顯提升。
畢肖普曾表示,更大的軍事化和大國之間的競爭不符合太平洋國家這一地區的最佳利益。並稱,澳大利亞需要與太平洋鄰國更緊密地合作,並停止削減援助預算。
由於擔心瓦努阿圖與中國發展更密切的軍事關係,澳大利亞宣佈,將幫助這個太平洋島國建立其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上周,在首都坎培拉與來訪的瓦努阿圖總理Salwai Tabimasmas會面後,譚寶總理表示,雙方同意就有關共同安全利益的雙邊安全條約展開談判,範圍覆蓋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應援,海事監督和邊界安全,警政和國防合作。同時譚寶稱,澳洲將提供技術協助,以確保「穩定、永續經營和繁榮的瓦努阿圖」。
無疑,中國政府在太平洋島國的一系列行動為澳洲敲響了一次警鐘。
媒體自由必須尊重
本來事關大國力量博弈,卻因為6月12日的一通電話而變得富有戲劇意味了。
當天下午6點,澳大利亞《60分鐘》節目執行製片人湯普森(Kirsty Thomson) 接到了一通電話。「一上來就氣勢洶洶,語帶威脅,還很大聲,」 Thomson 回憶說,「她朝我大吼,‘把它[節目]撤了,去找你們領導!’」電話的另一頭是中國駐澳州坎培拉使館的新聞參贊曹賽先女士。「你要聽我的,」這位使館官員從電話那頭大叫,「以後不能再出現這樣的失職行為。」
除了發怒和吼叫,曹參贊似乎說不出來她投訴的依據到底是什麼。她唯一能提出的指控是《60分鐘》節目組「未經允許」「非法」拍攝了位於瓦努阿圖的中國大使館外牆,並違反安全條例用無人機飛到使館上空拍攝。湯普森對她解釋說,這段視頻是在公共場合合法拍攝的,無人機也並沒有飛過使館上空。 最後,該節目組在文章內表示,歡迎曹參贊公開發表不同意見,「就算我們不同意 [她文章的觀點],我們也會刊登出來。媒體自由在本國就是如此運作的。」
其實一開始,曹賽先企圖施壓的是這家電視臺的高層,但她的電話很快被層層往下轉,轉到了節目組那裡。
參贊直接要求9號台撤掉節目在澳洲媒體和民眾看來十分荒謬。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指出,澳大利亞媒體和公民越來越意識到中國干預澳大利亞方方面的危險性,這次干預媒體事件再添實證。
其實在去年12月9日,譚寶總理就曾對中國對外國干涉的行為表示「強烈不滿」,以及表示不理解。他同意,外國政府有權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對於外國政府干涉澳洲政界表示「不可接受」。同時,說出了那一句著名的「我們站起來,所以我們說,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And we stand up and so we say, the Australian people stand up.)」
其實,中國政府與外國媒體的爭議由來已久。而這次如此唐突直接的要求外媒撤掉新聞的行為確實再度讓澳洲社會震驚。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媒體自由如果沒有堅定的新聞理念的堅守,是非常容易岌岌可危的。
就在今年年初,澳大利亞最大的媒體組織警告說,聯邦政府的反外國干涉法可能會損害新聞自由,並把無辜的新聞記者送進監獄。譚保總理去年12月份宣佈的新法律將把間諜活動的定義擴大到包括擁有機密資訊,而現行定義僅限於傳遞機密資訊。包括澳廣(ABC),費爾法克斯傳媒(Fairfax Media)和新聞集團(News Corp)在內的15家傳媒公司都告訴政府,除非為記者提供特別的豁免,否則他們不能支援這一法案。他們向國會委員會提交的聯合聲明稱,現有的安全法已經破壞了媒體向澳大利亞人通報國家事務的能力。就相關法律,聯邦國會仍在激烈的展開辯論。
我們這次看到的是,《60分鐘》節目組拒絕按中國使館官員的要求刪除節目,而是連續播出了中國在南太平洋謀求經濟及戰略利益的報導,討論中國在瓦努阿圖建立軍事基地的可能性。中國使館對此事件並未做後續回應。
很難想像,如果一個國家的媒體自由真的可以由另外一個國家的權力所威懾甚至操控時,新聞媒體這一被西方社會普遍稱為「第四種權力」的存在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