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冠疫情

2020年1月,澳大利亞報告了首例新冠病例;同年3月,澳洲錄得了第一例新冠死亡病例。而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多後,澳大利亞的新冠死亡人數已超過一萬人。

目前處於冬季的澳大利亞正經歷新冠和流感病毒的雙重「嚴重社區傳播」,給衛生系統帶來巨大壓力。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亦表示,在歐美,奧密克戎亞譜系BA.4和BA.5正在引起新一波疫情;印度則檢測到了新的亞譜系BA.2.75,世衛組織正對此進行密切監測。許多因素正在使得這場耗時近三年仍未看到任何曙光的人類歷史上面對的巨大挑戰變得更加複雜。澳大利亞無疑不可倖免。

/ 新冠病毒在全球传播不断发生病毒变异

奧密克戎新型亞變種令人擔憂

近日,一項由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重症監護協會(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Intensive Care Society)共同進行的院內死亡率研究顯示,在澳大利亞經歷的自去年6月底至11月初的第三波新冠疫情期間,有更多患者被送入重症監護室(ICU),最終也出現了更多的死亡病例。具體而言,9%的病人在2020年初住院治療;12%的病人在2020年7月至去年6月底期間入院;而高達1983人(即80%的病人)在當時至11月的第三波病毒爆發期間住院。

第三波病毒疫情是由德爾塔病種引起的,其比早期毒株毒性更強,因此這也可能是為什麼更多人需要重症監護的原因。而今年1月登陸澳洲的奧密克戎則將人們希冀德爾塔病毒引發的疫情緩和後人類生活重歸正常的美好願望徹底擊得粉碎。在爆發兩年多後,新冠疫情正愈發明顯地呈現一個規律: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一波都出現新變種,主導新一輪的疫情。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主持人諾曼·斯旺醫生說,這種模式通常遵循六個月為一個週期。而如今,正是奧密克戎新變異株BA.4和BA.5出現的時刻。

以維州為例,今年4月份首次在該州發現的新型亞變種目前已佔到維州感染病例的17%,衛生部門預計BA.4/BA.5將在幾周內超過BA.2,成為該州的主要毒株。而新型亞變種的流行可能會導致病例增加,包括再次感染病患和住院病患。這是因為該毒株比BA.2具有更大的能力來逃避疫苗接種和過往新冠感染提供的免疫力。維州首席衛生官布雷特·薩頓已表示,維州地鐵和地區廢水中的BA.4/BA.5痕跡「最近幾周顯著上升,表明傳播增加」。而該病毒已在新州和昆州大肆傳播,成為這兩大州的主要流行毒株。

本月6日,世衛組織在記者會上表示正對新一代變種BA.2.75進行密切監測——其傳播性、致病程度和免疫逃避的可能性目前還不清楚。只是BA.4和BA.5正在歐美掀起感染浪潮卻是不爭的事實。過去兩周,全球報告的新冠病例增加了近30%;上周,世衛組織六個次區域中有四個出現病例增加。考慮到歐美多國都取消了檢測,真實感染情況或遠超上述數字。

政府放寬第四針疫苗接種人員年齡限制

在今年春天時,BA.5與孿生變體BA.4一起席捲了南非,它們都有逃避先前感染和疫苗接種建立起來的免疫力的能力。南非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面對BA.4和BA.5,以前感染過奧密克戎但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的中和抗體下降了近8倍;既感染過奧密克戎又接種過疫苗的人抗體下降3倍。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所長埃里克·托波爾近日表示,BA.5是研究人員所見過的最糟糕的病毒版本,它把已經很高的免疫逃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準,增強了傳播性,遠遠超過了以前所見。研究稱,BA.4和BA.5的傳染性幾乎是新冠原始毒株的六倍,類似於麻疹的傳染性。

為應對可能由BA.4和BA.5引發的新一波疫情,自7月7日起,30歲以上的澳大利亞人可以接種第四劑新冠病毒疫苗。具體講,澳大利亞免疫技術諮詢小組(ATAGI)建議50歲以上的人注射第四劑疫苗,同時允許30歲以上的人在自願的前提下,再注射一劑加強針。只是目前對於50歲以下的人是否需要在這個冬天接種第四針新冠疫苗,專家們存在不確定性和分歧,一些人認為,當那些經過第三針強化的人仍然對住院和嚴重疾病有很強的保護作用時,這種好處將是短暫的和邊緣的。

/ 30岁以上澳大利亚人可打第四针新冠疫苗

目前即便是學界對於哪些人群接種第四針疫苗的效果最佳依舊沒有統一的觀點。只能說從統計學的角度看,50歲以上人群以及患有基礎疾病的脆弱人群接種第四針疫苗將減少嚴重疾病和住院的風險,但健康人的第四針疫苗並不會明顯減少感染新冠的風險。我們正在經歷一個非常重要的傳播浪潮,也許第四針疫苗的意義並不主要在於減少傳播上,更多的是確保弱勢群體的生命安全不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威脅。換句話說,討厭的亞變種可能依舊感染人們,即使他們已經患過新冠或接種過疫苗,但加強針也許可以防止嚴重疾病。

澳大利亞免疫技術諮詢小組一直在不斷分析真實世界的資料,並將仔細考慮關於BA.5疫情嚴峻性的模型。鑒於冬季疫情的浪潮正在造成廣泛的疾病和醫院的壓力,擴大第四針疫苗注射的人群,並非是一個不好的選擇。畢竟,令人擔憂的是最終入院人數,額外的加強針將有助於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這種情況。

自己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在2021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澳大利亞的主要毒株是德爾塔變種。而到了11月,世衛組織在南非首次報告出現奧密克戎後宣佈,之後,奧密克戎成為各國主要流行的毒株,如今已產生至少五個亞變種,其中就有引發關注的BA.4和 BA.5變種。最新變種無疑帶來了新挑戰:重複感染的案例在增多。畢竟,疫苗的工作原理是讓人們的身體識別特定的刺突蛋白,所以病毒變化越大,疫苗對新變體的效果就越差。因此,如果新冠病毒繼續進化,一種可能比較明智的做法是,用與流行中的病毒匹配的菌株來更新加強針。同時,在病例激增時期最好採取一些額外的防範措施,比如在室內戴好口罩。

新財年開始,聯邦政府正式停發疫情災難病假補貼(Pandemic Leave Disaster Payment)。 這項由莫里森政府制定的疫情補貼,允許因居家隔離而失去收入的人申領最高750澳元的補貼。自2020年8月推出計劃實施以來,政府已向全澳各地民眾發放了18.9億澳元的補貼。 2021年9月,莫里森政府宣佈該補貼將在財年結束時停發,阿爾巴尼斯的工黨政府決定沿用這一時間框架。畢竟,疫情期間的臨時補貼不會永遠發放。

雖然工黨政府停發補貼被全澳工會理事會稱為「短視之舉」,但不得不稱,無論何時停發補貼,都會遭到質疑和反對聲。考慮到政府債務突破了1萬億澳元,政府必須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應急管理部長默里·瓦特表示,政府已經繼承了1萬多億澳元的債務,在疫情發生兩年半之後,停止發放補貼則是負責任的做法。即便面臨著BA.4/BA.5新亞種感染的風險,政府不可能無限期地給民眾發錢。很明顯,政府目前的種種政策已顯示澳大利亞正處於防疫新階段——與病毒共存。現在,澳洲的隔離條件以及隔離時間已經大大放寬。

儘管當局已在早前宣佈擴大第四劑新冠疫苗的接種資格範圍,但一些專家仍呼籲在新一波奧密可戎疫情的風口浪尖上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新冠。只是聯邦衛生部長馬克·巴特勒已表示,澳大利亞已經「度過了大規模口罩令和封鎖時代」,如今人們應該「做出自己的選擇」。目前,各州和領地政府在新冠疫情管理方面,能夠做的是加強資訊的傳遞以提高第三劑疫苗的接種率:畢竟,澳大利亞還有500萬人尚未打第三針,完成第三針加強針的注射對於這一龐大人群才是真正的當務之急。同時,一些在大流行早期起到重大作用的基本措施仍不得小視:比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對其它風險的基本認識,包括確保足夠的通風。而BA.4/BA.5將會把我們帶至何方,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見招拆招了。

政府該如何協助民眾自決?

強調民主、自由、法治的社會, 要求每一個公民社會的成員, 都有決定社會事務的一定權力, 並且可以按自己喜好來作出決定。遵守由議會代表已通過了法律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 不過有一些極權國家只強調人民的義務, 而沒有真正有民主選舉出來的立法者, 可以是是另一種奴役人民的模式, 變成人民有責任去遵守一個不是按他們意願選出來的代表。香港在過去的社會混亂就是從這情況開始的, 雖然暫時香港社會回復了秩序, 這卻不是說問題被解決了。

同樣在民主社會, 若政府不給予所有人民有足夠的知情權, 問題也會出現。在2020人新冠感染爆發初期, 澳洲及各州政府只是官僚地把少量資訊翻譯成為不同語言, 放在英語的網站上, 結果是少數族裔不少人根本不知道或明瞭政府的策略, 沒有遵守得很好。結果是多元文化社區感染及死亡人數為澳洲出生者的兩倍以上。維州政府後來成立了多元文化工作專責小組, 提供資源確保多元文化社區的知情權, 情況才稍為改善。

2021年推動疫苗接種, 也出現類似情況。在發現多元文化維州居民接種率持續偏低後, 維州政府才撥出更多資源, 通過各類多元文化社區組織, 協助多元文化社區明白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今天, 明顯地政府沒有特別向多元文化社區, 以他們使用的語言進行疫情教育,只一廂情願地認為多元文化社區和主流社會一樣, 都是從主流媒體接收疫苗信息。2021年的人口調查指出, 澳洲有51.5%人口屬於多元文化移民背景。政府若不針對移民(特別是非說英語的移民群體), 去重組疫情資訊發佈系統, 只是掩耳盜鈴, 當作問題不存在。

新冠疫情是人類社會從未面對過的問題, 澳洲政府要通過合理的渠道, 教育國民全面認識病毒及面對方法。只要求國民自行選擇是否接種疫苗而不確保大家都接收了準確及最新的資訊, 就是政府作得不足夠。主流社會巿場夠大, 又有政府各種支持(例如鄉郊地區媒體得到政府補貼), 因此媒體傳播信息能力強大。相對來說, 多元文化社區沒有很大巿場, 而且傳媒工作者限制也多, 無法提供同樣質素的資訊服務。因忽視多元文化媒體, 而令移民社區接收不到最新的疫苗政策及信息,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是澳洲各級政府不能推諉的責任。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