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不可小視的時政漫畫
漫畫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社會和政治評論的媒介。從解決時事和問題到闡明歷史事件及其對當今世界的影響,這些媒體讓創作者能夠表達他們的想法和想法,並讓讀者更深入地瞭解他們周圍的世界。
上周,香港《明報》宣佈結束政治漫畫家尊子在該報已有40年歷史的政治漫畫專欄。報社未給出原因,只稱「《明報》多謝尊子40年來與我們一起見證時代的變遷」。該專欄過去半年多以來屢次被香港官員指責「抹黑政府」,停刊的決定再次引起業界擔憂香港新聞自由狀況。
戛然而止的尊子漫畫
黃紀鈞1955年生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曾當教師,當時已兼職創作政治漫畫。1973年加入《明報》當外電編譯,1983年獲《明報》創辦人金庸邀請他接手政治漫畫專欄,他自此開始使用筆名「尊子」與「紀文」發表漫畫。尊子在1980年代還曾為直屬中共涉港事務系統的《大公報》與《新晚報》畫漫畫,近年則以《明報》和《蘋果日報》為主。2021年6月《蘋果日報》遭香港國安員警搜查後停刊,尊子便只剩下《明報》兩個漫畫專欄。
2018年底,尊子於一大學舉辦了一場大型漫畫展覽。該展覽展出了尊子近四十年作品,並分為十年一個階段,題為《唔准亂笑:改革開放四十載,小平開花近平栽》,既有政治喻意亦有玩味。策展者表示,一口氣回顧了尊子千計創作,感到很浩瀚,如同窺探到一位大師,一位高人很瘋狂的創作生涯,那種幽默感,會令人會心微笑。策展者同時表示,尊子思路清晰,對美學要求很高,展覽廳空間如何佈置,他有明確看法,但他卻是很會考慮別人意見,容納別人建言。
尊子從80年代開始在《明報》畫政治漫畫,以嬉笑怒罵的方式針砭時弊,吸引讀者關注社會議題。多元社會本應包容不同聲音,只是時至今日,報紙上的一方小小空間亦不能被保留,可見香港社會輿論自由空間被嚴重擠壓的現狀。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在遭遇國安員警搜查後結束運營。此外,官方香港電台也換入政務官取代媒體人領導其運作,並撤掉諷刺時事節目,以回應親建制政治人物的批評。
近年來,香港的政治生態變幻令人不安。要知道三年前香港政治漫畫還呈百花齊放之勢: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郭競雄、巴丟草、尊子等漫畫家齊齊用《香港撐住》、《反送鐘》、《一國兩制》等畫作為抗爭者打氣。而尊子漫畫停刊的消息則令眼前微弱的希望之光日漸黯淡。日前,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發表新一年度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在報告評估的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40,遠低於2019年的73。
走「回頭路」的中國社會
無論是通過描繪處理社會和政治問題的人物,使用諷刺和幽默來批判時事,還是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審視,漫畫都提供了一種獨特而有力的方式來參與和評論我們周圍的世界。特別是時政漫畫不單是一種藝術形式,也發揮著對一個社會的褒貶、警示作用——作為行動主義和社會變革的平臺,提高對重要問題的認識,並激勵讀者宣導變革。中國政治生態歷來有諷刺的傳統: 史記滑稽列傳是最早的政治文章,載於正史。而近代社會亦有各種藏頭詩以表達人民對當政者的不滿。
中學時讀《滑稽列傳》淳于髡以「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詰問齊威王為何三年不理朝政, 齊威王有這雅量明白而改變, 一改荒淫生活, 結果是「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那時沒有想過, 淳于髡的說話, 就如今天的政治漫畫一般, 發揮著以嘻笑怒罵的方式來勸諫君王, 今天我們很可能連二千年前的專制社會都不如。
《滑稽列傳》也有另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楚莊王愛馬,賜牠華衣、大屋、美食, 結果馬病肥死, 更要以大臣之禮埋葬。大臣要勸阻, 楚莊王禁止人反對,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連反對也不能。大臣優孟聽到, 入殿門。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孟竟然提議要以君王之禮葬馬, 令到「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楚莊王聽得明白, 表現慚愧而改變過來, 把這隻馬煮了來吃。當然要是當時的君主為著自己顏面, 這一位優孟大夫, 相信也不能再說這些諷剌君王的故事。
近代以來,中國的時政諷刺漫畫於20世紀初嶄露頭角,30年代人才輩出,丁聰、黃文農、華君武、張光予等人貢獻了一批佳作。共產黨執政之後,政治漫畫的生存空間與領導人的治理風格密不可分,胡錦濤、溫家寶都屢次被漫畫調侃。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曾主張「柔性治疆」,一位維族設計師創作了一幅他的漫畫像,他還用電子筆在這張有誇張下巴的畫像上簽名留念。但進入習近平時代後,中國的政治漫畫幾乎被攔腰斬斷。漫畫作者們的處境卻舉步維艱:即便是本人不甘心停筆,也會被家人哀求著封筆。
漫畫常常通過展示不同的觀點和挑戰主流敘事來促進社會變革,通過為不同的觀點和對主流敘述的質疑提供平臺,以幫助擴大公共話語並激發對重要問題的批判性思考。只是自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中國社會反思、批判的氛圍不斷變弱,生活其中的人們自然也會變得缺乏批判性思維。而當下的習近平時代,批評更已經成為一種負面的東西了——中國的現狀,歌頌還來不及,大夥要比誰更肉麻、更不要臉來歌頌,批判根本就談不上了。那麼可能引發人們批判性思考的漫畫自然沒有什麼生存的空間了。
尊子曾說,漫畫是一門概括性的藝術,把複雜的東西概括化之後,把它重點展示,在這過程當中,當然會有些提煉、誇張、改動,要完全和現實一樣是沒有可能的。「把豬肉煮出來也沒可能一整頭豬放在桌子上吧。」尊子過去40年來一直在畫漫畫諷刺、批評政府。過往的程度跟今天是一模一樣的,但是他突然就被禁止了。香港落入了這樣一個時代:公民完全沒有言論自由,就連容納發聲、批評、諷刺的空間都沒有了。
政治漫畫經久不衰
無論在世界何地,批判性的報導都不能證明記者不喜歡這個國家。相反,它證明了媒體自由的價值,可以帶來更準確的資訊和指出需要改變的地方。正如法國費加羅報的座右銘所說:倘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亦無意義。如同這些創造時政漫畫的作家,他們才是真正心繫社會未來發展的人,沒有任何的私心。面對港府打壓,尊子說,雖然尖銳的政治漫畫再也沒有生存空間,但自己不會停止創作,更不會離開香港。只可惜在「一言堂」的社會環境裡,異議聲總顯得那麼的刺耳。
作為一個更直接與鋒利的武器,諷刺漫畫在西方擁有深厚的歷史,在攝影被大量使用之前,成為早期各大報紙、雜誌表明政治立場的一面旗幟。在17世紀的荷蘭,畫家的筆下首次出現了含卡通誇張意味的素描圖像;在浪漫主義和新古典主義主宰的19世紀歐洲,法國諷刺漫畫家奧諾雷·杜米埃的出現,讓諷刺漫畫進入了更多大眾的視線。而後,英國則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民主政治的確立,成為言論和出版自由的社會基礎;工業革命的興起,則帶來了報刊出版業的繁榮。18世紀初,英國出現了專職卡通畫家,更多取材於社會風俗,以幽默含蓄見長,威廉·荷加斯筆下的英國社會成為當時英國社會最典型的縮影。
19世紀末,彩色印刷術帶來的彩色漫畫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同時,美國媒體上的社論性諷刺漫畫逐漸引領了新的潮流。20世紀初,社論性漫畫開始成為定期的報紙專欄,由此開啟了諷刺漫畫的第一個黃金時代。20世紀下半葉,美國經歷了朝鮮戰爭、越戰、水門事件、伊朗危機、海灣戰爭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這些危機和戰爭都為漫畫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作為《華盛頓郵報》社論漫畫家的赫伯特·布洛克曾抨擊過尼克森和老布什等總統,等等。20世紀美國所經歷的風雲事件都蘊藏在他的漫畫中,前總統克林頓就曾於1994年頒發最高的「自由獎章」給布洛克,表彰他一生對於政治漫畫的堅持和成就。
不同於報紙社論,政治諷刺漫畫的特點是誇張、醒目、主題鮮明、一目了然,優勢在於簡潔明瞭和富有視覺吸引力,因此被認為更能「打到痛處」。政治漫畫是美學中的匕首。以這些「匕首」作畫的人,藉由他們的畫筆和巧思,利用漫畫的圖像特性,把具體的時事抽象化,給予轉喻,讓讀者會心一笑,同時又完成主張的交流和立場的認同。在一個民主社會裡,政治漫畫是永遠的反對黨,是執政黨的反對黨,也是反對黨的反對黨,以最大限度地維護一個社會的言論自由,守護一個社會的公正和善良。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