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中國總理相隔七年後訪問澳大利亞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于6月15日至18日訪問澳大利亞,這是中國總理七年來首次訪問澳大利亞。許多分析表示這是兩國關係趨穩的跡象,但可能先從貿易開始解凍,特別是稀土以及被禁的澳洲龍蝦為主要焦點,其他方面是否會進一步解凍有待觀察。
七年來,澳中關係經歷跌宕起伏,從跌入冰點,到近兩年逐漸回暖,一直以來影響著多少普通民眾的生活。作為澳中關係的重要里程碑,李強此次來訪備受矚目。
「熊貓外交」還行得通嗎?
此次李強訪澳比較有意思的是避開了悉尼、墨爾本等大都市,上週六抵澳的第一站從擁有兩隻大熊貓的南澳洲的阿德萊德動物園開始。「網網」和「福妮」於2009年來到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對生活在南半球的大熊貓,其租借合約將在今年11月屆滿。此前有消息指,「網網」和「福妮」多年來未有繁衍,可能會被替換。李強表示,中方將會儘快為阿德萊德動物園提供一對「同樣漂亮、活潑可愛、年輕一點的大熊貓」,以繼續開展兩國之間的大熊貓合作。
熊貓外交相傳早於唐代武則天時代就開始。武后垂拱元年(685年),臨朝稱制的太后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武天皇兩隻「白羆」和70張「白羆」毛皮。據大熊貓專家胡錦矗考證,此「白羆」即今之大熊貓。不過近代中國最早送出的熊貓是由宋美齡與宋藹齡姊妹於1941年代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向美國援華聯合會贈送一對大熊貓「潘達」及「潘弟」,以對其救濟二戰中的中國難民表示感謝。今天批評中共實施熊貓外交並以此圖利的人,並沒有看到中共只是沿用歷史方法。不過長期租借熊貓並以租金來保育瀕臨滅種的熊貓, 確是極有成效。2016年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從「瀕危級」降為「易危級」, 並估計全世界野生大熊貓現存大約有2,060頭。
對於一個一直拿熊貓做外交的國家來說,中國此舉顯然可以理解。熊貓象徵兩國友誼, 確保今年底還有熊貓還要來澳大利亞, 就表示重視兩個國家的關係。澳大利亞彷彿也忘記了幾年前的不快,於本週一在首都領地極具象徵性的國會大廈舉行儀式,隆重歡迎李強到訪。只是兩國的分歧真的如此容易彌合嗎?有學者認為,在政治及安全議題上,坎培拉近年來轉向與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親近的趨勢不大可能改變。李強此行,也許更大的意義是兩國繼續試探彼此在相關議題上的斡旋空間有多大。畢竟,外交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溝通方式:提出自己的觀點,嘗試解決分歧,努力施加影響。
現在北京重新啟動了「熊貓外交」,這一曾被用來表示善意的外交模式,在習近平自視「東升西降」之後就不太用了。然而,幾年下來,「東升西降」似乎是幻覺,北京對最對立的美國,也宣佈重新出租熊貓。只是這種姿態上的展示或許並不能改變民眾對於中國的印象。日前公佈的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民調顯示,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不信任程度仍然很深——七成澳大利亞人(71%)表示不信任中國政府,同樣比例的澳大利亞人(71%)認為中國是澳大利亞的安全威脅。國事訪問無法掩蓋這一點。
抗議者與成蕾成為主題
無論是在阿德萊德、坎培拉,還是珀斯,中國總理李強所到之處都有抗議和支持人士聚集。當李強與阿爾巴尼斯在珀斯參加澳中工商界首席執行官圓桌會議、一起走入會場時,李強與阿爾巴尼斯一起走入會場時,路旁有記者用英語高聲問李強:「你是不是欠成蕾一個道歉?」李強逕自走過,沒有回答這位記者的提問。而前一日在國會大廈,曾經被中國關押三年多的澳籍記者成蕾在出席兩國簽署共同檔的儀式時,被中國官員用身體遮擋,避免她被鏡頭拍到。
這一事件, 在澳大利亞持續發酵。首先, 中國大使館人員, 漠視澳方人員的勸告, 堅持阻擋成蕾, 表示出中國對澳大利亞作為主人的不尊重。中國政府一向把媒體視為宣傳國家工具, 但在澳大利亞, 媒體卻是監察政府的機際及代表人民的知情權。李強選擇到訪澳洲, 卻不跟隨澳洲社會規則,不單是失禮, 而是對澳洲人的侮辱。事後, 前澳大利亞內政部主管表示澳大利亞工作人員表現得體, 阻擋中方人員繼續騷擾成蕾, 維護了澳大利亞尊嚴, 應該獲得勳章。而阿爾巴尼斯總理只輕描淡寫, 最初表示不知情,其後才提出不滿, 令他在國民眼中顯得軟弱。
還有的是在坎培拉國會山外來自西藏、新彊與香港及法輪功的抗議者, 人數及聲勢不小於歡迎李強的中國人, 全展現在澳大利亞人眼前。還好的是支持者與抗議者並沒有發生衝突, 不然更為李強總理添亂。
不過在華人社區流出一段視頻,是一位大媽支持者誤走上一輛抗議者的巴士上, 埋怨自己被欺騙參加歡迎活動除了包食宿外, 原應還有一酬勞卻收不到。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這位大媽表示自己不知到誰是李強, 更認不出他來。可以說, 充份表達了中國人的盲目愛國及崇尚權力的表現。
選擇珀斯為最後一站意義非凡
李強總理離開坎培拉, 在週一晚上到了坎培拉。李強訪問西澳有著更為重要而實用的目的——澳大利亞是否會繼續接受中國在其關鍵礦產領域的大量投資。西澳供應全球一半以上的海運鐵礦石和一半的鋰,而中國正是其最大客戶之一。目前西方安全盟友正努力減少對中國的稀土依賴,因為稀土對電動汽車至關重要。稀土等關鍵礦產已成為美中激烈競爭的領域,美國將澳大利亞的礦藏視為打破中國對全球供應壟斷的一種方式。美國今年首次擴大支持範圍,支持兩個在澳大利亞上市的稀土專案,以幫助建立供應鏈。澳大利亞政府上個月以國家利益為由,要求與中國有關聯的五家國際公司減持其在西澳重稀土項目中的股份,並在去年阻止了中國企業收購一座鋰礦。而李強此次訪問,也明確表達了中國政府對澳大利亞的希望,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和非歧視的商業環境。
儘管自2020年以來中國對澳大利亞的部分商品實施貿易壁壘,但是並未對西澳的鐵礦石、液化天然氣、黃金或礦產實施限制。就連阿爾巴尼斯都在《西澳州報》(The West Australian)上發文,寫道幾十年來,西澳的工人、來自西澳的專業知識和資源助力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建設,並幫助推動經濟轉型,直言「正如華裔澳大利亞人的願望和動力是西澳州成功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樣,西澳在中國非凡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兩國未來撲朔迷離
從歷史上看,澳大利亞一直被視為需要依賴中國的經濟實力。然而,最近的事態發展表明這一態勢更加微妙了,因為中國在自然資源和政治合作方面對澳大利亞表現出了巨大的需求和依賴。此次李強訪問期間最引人注目的宣佈之一,就是對澳大利亞公民提供免簽入境計劃。這一舉措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中國以其嚴格的簽證申請程式和安全檢查而著稱,但北京破天荒地將免簽政策推廣到了澳大利亞,此舉贏得了140萬澳大利亞華人的心。不得不說,北京方面這次是孤注一擲,因為其知曉澳大利亞華人的選票有多重要,這無疑為工黨即將到來的競選活動送上的大禮包。
國事訪問代表的是兩國政府首腦正在為恢復原狀而努力,但是發展方向依舊前途未蔔。澳中關係看起來多少有點奇怪,數字聽起來不錯,中國目前是澳大利亞最大的交易夥伴,也是澳大利亞鐵礦石的最大進口國。可是兩國之間的分歧也是多方面的,包含澳大利亞持續批評中國在南太平洋擴張影響力的企圖,以及兩軍在國際空海域發生衝突等議題。最近的一個例子無疑就是,澳大利亞記者成蕾在澳中總理檔簽署儀式記者會遭到中方使館人員阻擋一事,阿爾巴尼斯已直接向中國總理李強表達了對此事的擔憂。
此外,兩國17日發佈《聯合成果聲明》並沒有提到楊恆均案。不過阿爾巴尼斯確認了在閉門會議中提及了楊恆均的案件,重申了澳大利亞反對死刑的立場,只是無法透露更多細節。李強訪問期間,香港、西藏和維吾爾抗議者在國會大廈外表達了他們的感受。但是從目前的公開消息來看,這次並未對「47人案」中關涉澳大利亞公民吳政亨一事有所涉及。澳中兩國目前是試圖不讓分歧定義關係,以實現關係的回暖。只是對於彼此「分歧」擱置或者容忍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程度,以及澳中兩國是否對此有着一樣的標準,存在着很大的不確定性。
今年5月,一架中國戰機更在國際水域上發射照明彈,差點擊中澳洲海軍直升機。澳洲正在推動與美國和英國的「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並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以應對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咄咄逼人的行為。看上去,澳洲既希望對中國進行全面的軍事威懾,但又迫切希望本國鐵礦砂和葡萄酒能進入中國市場。只是這種天然帶有缺陷的「跛腳」式外交,是否可持續,不得而知。國與國之間的外交,當然要看大局,不能只盯著分歧;只是當分歧影響到大局的走向時,兩國高層面對的將是較為棘手的局面。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