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二十一世紀的「五月花」

1620年9月,一艘來自英國的名為「五月花」的3桅蓋倫大帆船向美洲陸地靠近,12月到達普利茅斯。

抵岸時船上共有102人,其中多是貧苦的農民、漁民、工匠,也有契約奴和三十五名清教徒。為了建立一個大家都能受到約束的自治基礎,他們在上岸之前簽訂了一份公約,這份公約被稱為《五月花號公約》(THE MAYFLOWER COMPACT),簽署人立誓創立一個自治團體,這個團體是基於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將依法而治。而這份公約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獻。時間快進至21世紀,中國基督教難民團體「五月花教會」(Mayflower Church)經過三年多的輾轉逃亡終於在近日抵達美國,準備在美國展開新生活。

/ 102人擠身在小小的五月花號橫渡大西洋至美洲

最大的一次集體政治避難

被稱為「五月花教會」的深圳改革宗聖道教會成立於2012年,由於成立後拒絕向政府註冊,政府當局便對他們進行了緊密的監控,被「請喝茶」、取締聚會場所、沒收電腦和聖經等行為時常發生。2018年,教會牧師潘永光與中國各地幾百個牧師和長老簽署了由成都秋雨教會牧師王怡起草的聲明,反對當時新出臺的宗教管理條例後,改革宗教會成員們面臨的打壓變得愈加頻繁,加之當年12月秋雨教會百人被捕事件的發生,令教會成員們十分震驚。

2019年在教會投票決定後,成員下定決心於年末陸續前往韓國濟州島(落地簽證,不需簽證申請),以遠離政府當局的迫害。只是現實依舊面臨許多新的挑戰:不僅成員們在中國國內的親人持續受當局威脅,教會的新生兒也無法申請到中國領事館的護照,沒有公民權。在韓國生活的兩年多的時間裡,成員們屢次嘗試申請難民身份亦毫無結果。2022年8月,幾經考慮,教會決定再次踏上尋求庇護之旅,前往泰國的聯合國難民署申請保護。

教會一行人抵達泰國後,便有不明人士進行跟蹤,對他們拍照和攝像。教會成員們去聯合國遞交申請後,便開始不停地更換酒店,但所到之處均有被監控的跡象。期間更是因為內部一名成員遭到中國政府策反,教會成員棲身處被洩露,由於簽證過期非法滯留,泰國移民局和員警在當地時間3月31日將所有教會成員帶回移民拘留中心,35名孩子、28名大人一度面臨被遞解回中國的危機。

教會成員們因簽證過期非法滯留,等待著驅逐出境聽證。在教會中的成人從法庭出來後,原本以為付完罰款便可回到住處的他們,卻疑似被帶往機場,最終在極力抗拒下,他們最終前往了曼谷的一個看守所中,真是一波三折。好消息是在美國國務院的斡旋之下,泰國最終同意讓教會全體成員前來美國。由於教會成員有一位妻子即將臨盆,其家庭四人暫留泰國,其餘59人在4月7日悉數到達美國,其中包括33名孩子和26名成人。集體抵達美國的這些人也成為了為逃避政治或宗教迫害而從中國合法流亡美國人數最多的群體之一。

「自由獲得勝利」

中國憲法表明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不過宗教活動要在政府「管理」之下, 而且宗教活動只能在指定宗教場所進行, 並且不可以向未成年者(包括自己家人在內)傳教。這些原則明顯與西方社會的宗教自由, 並不是相同的概念。

在這些原則下,有出現不是信徒的共產黨員管理教會的情況, 也有不信佛的宗教局官員決定寺廟要支持政府推行各種政策等。西方社會推崇的宗教自由, 是在經歷了無數次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導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或是社會內不同信仰群體之間的暴力衝突, 而得出的原則。這些原則令到國與國之間不能干涉別的國家國民的宗教活動, 減少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機會,也盼望一個國家之內, 不會有因為宗教不同影響到社會和諧。在這原則下, 在中國覺得沒有宗教自由, 或是認為自己因信仰宗教而生活受到打壓人士, 並不容易得到外國政府的支持或介入。只有在這些人士離開中國抵達別的國家後, 他們才可以申請成為難民, 留在別的國家。澳洲是吸納移民的國家, 每年宗教及政治難民配額都是只有1000人的名額。

因此, 中國的基督徒在法律上只能在隸屬於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宗教團體的教堂中進行禮拜,但幾十年來,當局在很大程度上容忍了獨立的、未註冊的「家庭教會」。這些家庭教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信徒,人數相信已超過官方宗教團體的成員。近年來,家庭教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許多著名的家庭教會被關閉。這也是促使五月花教會三年多前開啟流亡生活的深層次原因。

幾年來一直推動國際社會關注此事、並致力於救援這個教會的美國人權組織「對華援助協會」於4月7日晚在達拉斯-沃思堡機場的一個會議室裡現場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在五月花教會牧師潘永光的帶領下,全場的大人和小孩多次唱起聖經中的詩篇。潘永光牧師告訴媒體,當他走出機場的時候,他感覺終於可以放下心裡的負擔,不必害怕因為宗教信仰而遭受國家權力的迫害。

五月花號教會成員此次來美國均是以人道主義簽證的身份入境,願景是繼續團結合作,建造他們自己的基督教社區。在多名聯邦眾議員及國際宗教自由聯盟美國辦事處的幫助下,五月花教會才有機會展開新生活,讓他們從難民身分轉為人道主義假釋。在自由國際組織的資助下,教會成員將德克薩斯州泰勒(Tyler)市暫住,接受一年的計劃,學習英語並融入美國文化,終結居無定所的逃亡生活,慢慢地落地生根,以得以新生。可以講,這是一次巨大的超越黨派國際合作成功的典範。

三年來,教會成員們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從未止步,無論路途多麼崎嶇,他們都勇往直前。這才使得他們在基督教復活節期間的週五終於抵達了美國,獲得了自由。如同當年的五月花號飄洋過海到美國這篇新大陸,當今的五月花號教會,也為世間述說著堅韌、堅強、希望與勝利的故事。無論身處何地,免於宗教迫害的自由與健康社會的發展、人權的保護和民主的傳播是多麼不可或缺。

/ 抵達美國德州達拉斯市的五月花教會基督教徒合照

動盪世界中的不死信仰

400年前,「五月花號」上的乘客們奔赴新大陸,這些清教徒們選擇「逆向移民」,從已進入近代文明的英國和歐洲大陸移居還是蠻荒之地的美洲新大陸,並不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是為了發財,也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在人間建立信仰自由的國度,即聖經中說的「山上之城」。這個群體大都來自於同一個教會,形成了一個真正「風雨同舟」的團契。是什麼因素讓他們「風雨同舟」呢?不是所謂的「緣分」,而是共同的信仰以及由此信仰而產生的《五月花號公約》。

如同今天的「五月花」教會,他們來自中國深圳——位列「北上廣深」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四大一線城市,經濟發展水準遠遠超過美國(除了紐約、洛杉磯和芝加哥等大城市)的絕大多數城市。這些人並不缺乏充裕的物質,更多的是為了追求宗教信仰上的自由、免於政府當局的迫害,於是選擇了新時代的「五月花」流亡。當年的「五月花號」歷經了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傷亡慘重,但信仰不死;而這種精神很明顯在今天延續,1000多個不知明天將身在何處的日子,不知道何時可能會被遣返回中國、面對不可知之後果的焦慮與恐懼,終於換來了重生。

/ 五月花教會教友獲美國難民接收

「五月花」教會最終到達自由之國度,可喜可賀,但也不能沖昏我們的頭腦,畢竟殘酷的現實依舊擺在面前:去年全球有超過5,600名基督徒因其信仰被殺害,2100多座教堂被攻擊或關閉;超過124000名基督徒因其信仰而被迫離開他們的家園,近15000人成為難民。「五月花」教會的63名教友只是極其幸運的極少數。只要這個世界尚有對宗教信仰自由的迫害,奔走求助的腳步就不應停歇。畢竟,《哥林多前書》12章教導人們,「任何基督徒都不該獨自受苦」。

清教徒是16及17世紀宗教改革時期, 認為英國國教保留了與天主教一樣的政教合一制度及各種沒有聖經基礎的禮儀, 因而拒絕跟從英國基督教會的信徒。在英國100餘年的時間裡,

他們為信仰付上了許多的代價。所以當他們到了美洲時,他們也深深知道自由的珍貴,100多年的苦難已經煉就了他們,使他們珍愛流奶與蜜的美洲新大陸來之不易的自由。因為信仰自由被邊緣化的清教徒,沒有選擇留在英國進行抗爭, 卻比較和平地為及美國帶來了自由秩序,及強大的開拓發展能力, 奠定了美國今天繁榮發展的基礎。

今天中國的教會一定程度上也是邊緣化的,在官方推進宗教中國化的當下, 堅持信仰的五月花號教會只能遠走他鄉,在一個自由的國度繼續宣揚自由的福音。或許,這也是信仰的力量,無論何時何地都推動著信仰者們不停止追尋的腳步。

後記: 2019年香港社會的動盪,帶來了香港的「第二次回歸」,不少港人離開了香港, 抵達了英國、加拿大及澳洲等國家。我們喜見澳洲港人最近數年激增,不過,,這群帶著傷痛離開香港抵達澳洲定居的港人, 並不是如「五月花號」的清教徒, 前往一片新大陸, 而是走進

已有豐富多元文化的社會,盼望他們都能融入這一社會,在這片重視平等、民主、自由、法治的土地上, 建立他們的未來。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