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續
自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後,歐洲自1945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武裝動員正在展開。
迄今為止,莫斯科速戰速決的企圖已經被挫敗,未能攻佔包括基輔在內的任何一座大城市。準備不足的軍隊士氣低迷,遇到了烏克蘭士兵和平民武裝的頑強抵抗。然而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仍然是佔優的,普京也表明他的最終目標是攻佔基輔,推翻經民主選舉產生的烏克蘭政府,將這個國家置於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內。不論這場戰爭將會走向何處,其影響必定是直接而深遠的。
世界持久分裂中
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的初期沒有快速制服該國軍隊,這促使國際社會加強了干預,通過與烏克蘭共用情報、向該國提供武器裝備以及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孤立等手段。而美國眾議院議長南茜·佩洛西上週六突擊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之舉,更是再一次在世人面前表明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的態度——與烏克蘭站在一邊為自由而戰,烏克蘭的戰鬥是為所有人而戰。美國議長率領一個正式的國會代表團前往烏克蘭,成為兩個多月前戰爭爆發以來與總統沃洛季米爾·澤倫斯基會面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這是自2月24日俄羅斯開始入侵該國以來的第一次。
與此同時,住在英美澳或者歐洲大部分地區居民可能會對俄羅斯關於烏克蘭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說法感到困惑——俄羅斯稱俄軍在那裡保護人民,而俄方是西方侵略的受害者。但不只是俄羅斯對這個版本的事件有興趣。由193個成員國組成的聯大通過的決議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193個聯合國成員國中,有141個投票贊成這一無法律約束力的決議案,中國、印度等35個國家投了棄權票,俄羅斯、白俄羅斯、朝鮮、敘利亞和厄立特裡亞5個國家投了反對票。這意味著超過四分之一的成員國根本沒有投票、棄權或站在俄羅斯一邊。
近日,俄羅斯杜馬(議會)議員、俄羅斯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葉夫根尼·波波夫在對BBC烏克蘭播客系列節目中指出,「烏克蘭及其盟友,包括倫敦,在過去1000年裡一直在威脅俄羅斯,要把北約搬到我們的邊界,取消我們的文化——他們已經欺負了我們很多很多年。」這樣的觀點著實令人驚訝,但又不乏啟發性,因為克里姆林宮提出的說法與西方人的看法截然不同。在歐洲和西方的耳朵裡,俄羅斯的種種聲明聽起來幾乎是無法想像的,因為這些說法幾乎是公然無視公開的證據。然而,這些都是克里姆林宮的支持者,以及俄羅斯廣大民眾中持有的信念。而且,在世界其他幾個地方也是如此。
正如俄羅斯不止一次強調的那樣,這場戰鬥對它來說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戰鬥,因此它不會接受失敗。普京和俄羅斯政客正在明確談論改變以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的必要性,這意味著俄羅斯將不惜一切代價取得勝利,這推動戰爭進入更加激烈的第二階段。而西方對烏克蘭直接公開的政治和軍事支持也十分明朗。在烏克蘭戰爭持續的背景下,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日益加劇。在事態進一步升級的趨勢下,下一階段依舊可能充滿事件和意外。
不確定是未來世界的一大主題
就在人類有望擺脫新冠疫情、實現持久復甦之際,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爆發了,全球再度遭受重大衝擊,它有可能導致最近取得的一切進展化為烏有。至少目前全球經濟前景嚴重惡化,與這場戰爭密切相關。
戰爭危機降臨之際,全球經濟尚未完全擺脫新冠疫情實現復蘇。甚至早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由於供求失衡和疫情期間的政策支持,許多國家的通脹率已不斷上升,這促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中國最近實施的防疫「封鎖」措施給全球供應鏈帶來了新的瓶頸。而在這一背景下,戰爭除了直接產生悲慘的人道主義影響之外,還將拖累經濟增長並加劇通貨膨脹。總體經濟風險已大幅上升,政策上的權衡取捨變得更加困難。
即便是西方大国原则上都同意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孤立,但是在具体的制裁措施却依舊存在分歧。目前,他們在懲罰俄羅斯的力度上採取求同存異的立場,特別是在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實施更多制裁問題上。 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國家表示,沒有俄羅斯能源,他們的經濟就無法生存。 但如果戰爭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會有反壓力。 一些國家可能希望加強對莫斯科的制裁,儘快結束僵局。 其他國家可能希望減少能源制裁,因為他們自己的國民對經濟成本的容忍度正在降低。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融資環境逐漸收緊。這場戰爭加大了世界經濟陷入更持久分裂狀態的風險,由此可能會形成多個擁有不同技術標準、跨境支付體系和儲備貨幣的地緣政治集團。這種重大轉變將導致長期的效率損失,增加波動性,並給75年來治理國際關係和經濟關係的、以規則為基礎的框架帶來重大挑戰。
意料之外的資訊戰
世界關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時,另外一場衝突正在人們的手機上進行——一些對俄羅斯烏克蘭衝突的虛假敘事正在熱門社交媒體的應用上增加勢頭。特別是受年輕人歡迎的跳舞視頻平臺TikTok已經成為資訊戰的戰場,成為了一些人關於烏克蘭戰爭的資訊來源。TikTok上每秒鐘就出現新的未核實的內容,這不免不讓人擔憂——這個平臺很可能會誤導全世界的10億用戶。
21世紀,社交網路方面的工作成為加強伴隨軍事行動的政治話語並不陌生,只是通過手機大量提供作戰情報來影響作戰領域本身的程度則在這場戰爭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無疑,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戰略家和軍事研究人員提供了許多關於軍隊如何在社交媒體環境中運作的教訓。當俄羅斯的軍隊在烏克蘭被更弱小卻更靈活也更有士氣的對手打得暈頭轉向之際,俄羅斯的宣傳攻勢看來也舉步維艱。克里姆林宮似乎要營造一種宣傳敘事,把自己幹的事情栽贓給他人,還聲稱俄軍的入侵是防禦性質的,但是顯然並沒有實現他們的預期。
儘管烏克蘭的電信網路在戰爭中部分受損,但近 90% 的網路仍在運行,讓普通公民有足夠的時間使用他們的手機和各種應用程式,以瞭解有關戰爭的全天候更新資訊,包括有關俄羅斯空襲和避難所位置的警告。同時,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的反假資訊中心在 Telegram 頻道中展示了俄羅斯宣傳一天內產生的一系列假新聞、操縱和虛假資訊。俄羅斯的虛假資訊在全球各地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蔑視,並被貼上了「奧威爾式」的標籤。
在這場爭奪輿論的資訊戰中,俄羅斯投入大量資源在媒體和社交媒體,傳達其對烏克蘭的入侵是「特殊行動」,而普京總統打算「使烏克蘭去納粹化」。而烏克蘭同樣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從戰爭開始到現在,社交媒體上每天傳來各種資訊,使前線的景象以無數「第一視角」的方式,向全世界進行直播展示,令各國人民都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從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結束,已經約80年過去了。隨著科技的發展,戰爭的形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資訊成為世界發展焦點?
自人類歷史發展看, 資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中國自秦始皇開始統一文字, 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基礎。不過統治者牢牢地掌握社會資訊的發佈權, 令到中國不管科技發展如何發達, 仍然守著封建社會制度。相反西方社會經過自羅馬帝國覆亡後1000年的黑暗時期, 在文藝復興及通過蒙古帝國管治世界大部份地方, 吸收從中國來的造紙及印刷術科技, 把知識的發佈權交在人民手上, 自此以後已沒有一個國家能長久把人民的思想完全控制。
今天, 我們進入到互聯網及流動智能手機年代, 網絡上的社交媒體加入成為人類獲取資訊的來源, 令到資訊即時化,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變成了全球不同國家都牽涉其中。不過, 虛假資訊影響著不同人對這場戰爭本質產生不同看法。而在資訊受控制的社會, 包括俄羅斯在內, 明顯地與全球其它地方人民有南轅北轍的解讀。
這樣的情況, 相信對全球的安全及世界和平, 已構成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在資訊自由的社會, 分辨所接觸到資訊的真假變成了人不可缺少的能力。大量資訊的存在, 建構了我們對事物的瞭解, 從對同一個社會事件不同人由於所接觸的資訊不同而發展成為互相對立無法溝通的情況, 在數年前香港的抗爭運動中是很多家庭出現的問題。在澳洲華人中間, 由於父母使用微信接收有關新冠疫情資訊而與第二代對抗疫策略及措施持不同看法而不願接種疫苗, 受到極大關注。今天, 不少俄羅斯人支持侵略烏克蘭, 認為西方社會欺凌自己, 令人相信俄烏戰事將無法在短期結束, 最後會否引致核子戰爭, 現時還未可知。
資訊自由
從這種種, 自由獲取資訊的權利, 已是一個全世界不能再忽視的問題。科技的發展, 令到我們明白, 沒有資訊自由, 就沒有找出真相的基本條件。當然,在真假難辨的情況下, 我們更要學會分辨資訊真偽的能力。最近ABC報導一個研究, 顯示有接近90%來自中國的華裔澳洲人, 主要倚頼微信作為資訊來源,不過其中卻只有少於一半的用家, 相信從微信獲取的資訊的真確性。到底,為甚麼人選擇去收取自己不相信是真實的資訊, 相信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事。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