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別具一格的巴黎奧運

目前,巴黎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2024巴黎奧運會是法國巴黎繼1900年、1924年後,時隔100年再次主辦夏季奧運會,也是法國歷史上第三次舉辦夏季奧運會。

而本屆開幕式必將被載入史冊:以塞納河上的露天船隊取代傳統的體育場儀式,還有五次葛萊美獎得主席琳迪翁備受期待的回歸,不得不說驚喜滿滿。

盡顯法式浪漫與鬆弛

自從宣佈打破體育場觀禮的慣例,將儀式放在戶外空間開始,這屆奧運會開幕式註定與眾不同:自由,浪漫,多元,無拘束。這是奧運會歷史上首次不在體育場內舉辦的開幕慶典:7月26日晚,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開幕。煙火在奧斯特里茨橋上繪出法國國旗,藍白紅三色組成的巨大雲團漂浮在城市上空,滿載運動員的85艘船隻陸續從橋下出發,一場史無前例的巡遊就此開啟。

隨著巡遊的船隻掠過河流、街道與標誌性建築,融合古典與現代,傳統與先鋒的表演次第登場,法國藝術文化的瑰寶以各種充滿奇思妙想的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詮釋屬於當代的「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令人沉浸其中,為之感染。整場開幕式最神聖的時刻,莫過於女歌唱家與合唱團吟唱法國國歌馬賽曲,向法國歷史上致力於女性平權運動的偉大女性致敬。開幕式將這一莊嚴和寧靜的時刻留給歷史上的偉大女性,也是本屆奧運會「尊重女性力量,宣導性別平等」的體現。

塞納河上佈滿星星和幻像,在沿岸舉行的開幕式被雨水浸透,打破了成規。自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以來,沒有其他夏季奧運會的開幕式上下過雨,然而儘管天公不作美,但是隨著表演的進行,人們的樂觀情緒在飆升,無愧於巴黎「永不沉沒」的座右銘。人群依舊擠滿了塞納河兩岸和橋樑,還有人聚集在陽臺上觀看,發出陣陣驚歎和喝彩聲。每屆奧運會都不一樣,這屆奧運會非常法國式。儀式開始時非常莊重和富麗堂皇。隨著雨開始傾盆而下,時間推移,一切都變得更加熱鬧和有趣,如同一場全民參與的露天聚會。

慵懶、鬆弛、浪漫……法國的標籤令人心生嚮往,而這屆開幕式無疑也印證了這一點。事實上,這與國家制度和生活理念緊密相關。7月中旬到8月底,是法國人一段集中假期。舉辦奧運也影響不了巴黎人前往法國南部、西班牙、義大利等陽光明媚有海灘的地方出遊。因此,7月15日以後的巴黎繁華街頭,絕大多數都是遊客。而留在大巴黎郊外社區的本地人,大多在侍弄庭院花草、健身、散步、遛娃、遛狗、跑步、騎車,還有燒烤,彷彿奧運和他們沒有半點關係。

永不言棄的奧運精神

上週末開幕式的最後,當承載著奧運聖火的巨大熱氣球騰空而起,緩緩升至夜空之中,席琳·迪翁在埃菲爾鐵塔五環之下,演繹法國香頌名伶琵雅芙的傳世名曲《愛的頌歌》。這也是這位加拿大籍法裔女歌手確診罕見神經系統疾病(亦被稱為「僵硬人症候群」)之後,首次重返舞臺。歷經病痛折磨並與之抗爭之後,席琳·迪翁用依舊優美且充滿力量的歌聲,站在世界矚目的舞臺上,傳遞生命的禮贊,而這份精神恰與奧林匹克精神契合。

席琳狄翁在巴黎奧運開幕式上驚喜獻唱

今年四月,席琳·迪翁在受訪時曾表示,她通過每週五天進行運動、物理和聲樂治療來學會與「僵硬人症候群」這種疾病共存,以幫助控制症狀。席琳·迪翁稱自己有兩個選擇;要麼像運動員一樣訓練並且非常努力工作,要麼乾脆關閉一切,結束這一切,待在家裡,聽自己的歌,站在鏡子前自己唱歌。當時,席琳迪翁不願意評論她是否會(或能夠)重返舞臺,但她堅定地表示要繼續嘗試,「有一件事永遠不會停止,那就是意志。那就是激情。那就是夢想。那就是決心。」

此前,席琳·迪翁表示,她的目標是「再次看到埃菲爾鐵塔」,她在奧運開幕式上不僅做到了這一點,還在這個歷史地標的第一個舞臺上身穿飾有流蘇的白色珠繡長裙,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表演。她的回歸為展示法國藝術、文化、歷史和社會的開幕畫上了令人振奮的句號,更讓人看到這位身患罕見疾病的歌者正在超越著痛苦、全身心努力投入,以成為最好的自己,奧運精神以一種令世人動容的方式慢慢展開。

席琳·迪翁1996年也曾在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幕式上演唱歌曲《夢想的力量》。此次出席巴黎奧運會是她自2019年7月在倫敦演出後再度站上舞臺。完美的表演背後,席琳·迪翁歷經怪病復出的艱辛也非常人所能夠想像。難怪有人評論,席琳·迪翁應該得到本屆奧運會第一枚金牌。「如果我跑不動了,我就走,如果我走不動了,我就爬,但我絕對不會停下來。」 以超凡的努力對抗巨大的磨難,再沒有比這更奧林匹克的故事了。

不一樣的奧運會

奧運會之所以能從一個地區性的宗教祭祀活動發展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盛會,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百餘年來,所有參與者都積極傳承顧拜旦在奧林匹克運動思想體系中有關「教育」和「國際性」的初心。如今,疫情陰霾消散,人們仍在期待奧運會,期待它像一盞明燈,説明人們為地區衝突、性別平等、氣候變化等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尋找更開放的答案。經過一個世紀,巴黎再次因奧運會而熱鬧起來。奧運會也在巴黎迎來了暌違已久的觀眾,結束了連續兩屆賽會因疫情被迫出現的空場。

如果說,希臘是奧林匹克之母,那麼法國就是奧林匹克的長女。克里斯多夫表示,此前,法國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共5屆奧運會,貢獻了很多奧林匹克歷史上的創新之舉。無論是在塞納河辦開幕式、在地標等開放空間看奧運會,還是大眾可以通過選拔參與馬拉松賽,都讓奧運會變成了一個完全開放的場域,符合巴黎奧運會口號「讓奧林匹克運動更開放」的定義。大膽、雄心勃勃、確保與以往的奧運會不同。這是巴黎奧組委官員談及這屆賽會的高頻詞,展現了一個和奧林匹克淵源深厚的國家對影響奧林匹克未來的野心和共識。

此屆開幕式上,一簇簇鐳射點亮埃菲爾鐵塔,喚醒百年前的奧運記憶,讓奧林匹克的熱潮蔓延至巴黎的3473條街道、544個廣場和373條大道……歷經百餘年,奧運會像一場場人類文明發展的彙報演出,以體育之名展現著關於人體極限、科技進步、文明智慧的永恆追求。奧運會起源於西方,但隨著奧運會在全球的開展和奧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奧運會已成為全球文化多樣性與差異性互補共存的平臺,尤其在當下,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國家自我保護主義盛行,能把世界人民團聚在一起的奧運會,對世界的安定團結能起到積極作用。

不同於往屆奧運會追求獎牌榜,巴黎奧運會證明了其本身除了是競技場外,更可以成為廣交朋友的「聚會」。在緊張競技氛圍中加入切磋、交流「鬆弛感」的選手越來越多出現在奧運賽場,他們不僅代表著年輕一代運動員迭變的體育觀,也推動了滑板、衝浪、霹靂舞、攀岩等備受年輕人推崇的體育項目興起。這屆奧運必然要奧運會「變革」的烙印,推動體育運動更城市化、更年輕化、更平等、更包容、更加可持續。

歷史中的奧運

希臘傳說中, 大力神海克力斯(Heculus)在奧林匹克山上贏取了諸神的比賽後, 開始了每四年一次在奧林匹克山上的競賽活動。但有文字記載的奧運會, 是公元前776年舉行,由希臘各城邦派代表參加, 成為城邦之間榮譽之爭,當時只有短跑比賽, 長度為192.27公尺, 稱為一「斯泰德」Stadion的距離, 即大力神腳長600倍的距離, 後來就變成Stadium, 即體育場館。其後, 加入了拳擊摔跤古希臘式搏擊田徑跳遠標槍鐵餅等項目, 而比賽也由一天變成五天,有祭祠諸神及歡宴的時刻。在開始比賽的第一天, 會屠宰100頭牛, 供奉給諸神之父宙斯。奧運會項目獲勝者的獎品是橄欖枝編成的花環及榮譽。重要的是在奧運會期間, 各城邦互不交戰,久而久之,因此橄欖枝就成了和平的象徵。因此奧運會雖然在現代是各國運動競技的項目,但主要的精神仍是以世界和平為主。但在393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認為古代奧運會為「異教活動」,故下令禁止。

德國人庫齊烏斯花了多年時間挖掘古希臘的奧林匹亞村,他在1852年1月在柏林宣讀了考察報告,並建議恢復奧運會。被尊稱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古柏坦於1892年在索邦大學把範圍擴大到全世界。歷屆奧運會從1896年開始,每四年舉辦一次,其中第6屆(1916年)、第12屆(1940年)、第13屆(1944年)由於戰爭的原因沒有舉行,但是屆數仍然按照順序排列。

首屆奧運會在雅典舉行, 並確立由全球不同城巿申辦。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巿舉行, 在當時是一個航運及交通中心, 不過隨著時間, 今天聖路易巿人口只有約30萬, 並不算是大都會。 第十屆奧運會1932年在洛杉磯舉行, 而下一屆2028年奧運會亦再次回到洛杉磯舉辦。1936年在柏林舉辦的奧運會, 德國成為取得最多金牌數目的國家, 而奧運會成為了希特勒宣揚「雅利安人種優勢論」的主張, 1954年, 國際奧委會為這年選擇了柏林致歉。而1940年原來訂於日本東京的奧運會, 因為二次大戰而取消, 直到1964年, 奧運會才首次在東京舉行。

2008年中國第一次舉辦奧運, 在北京舉行, 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大國, 當時開幕禮之盛大, 至今沒有國家可以匹敵。澳洲墨爾本在1956年首次在南半球舉辦奧運, 當年的奧運場館, 不少仍是墨爾本的主要運動設施。而雪梨在2000年舉辦奧運會, 是21世紀的第一次。布里斯本成功申辦2032年的奧運會, 現時昆州正開展各項籌備工作。

每四年一次的奧運會開幕禮, 已變成各主辦國政府向全世界展現自己國家成功及特色的機會。不過, 各國的獎牌數目, 也成為一些國家重視的指標。也因為如此, 每一屆的奧運會這十數天, 都成為吸引全世界人眼球的關注點。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