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動態清零下的中國

2022年已經過去一個季度多,新一輪疫情在中國依然肆虐。不同於過去兩年,奧密克戎傳播快,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廣東、吉林、陝西多點爆發,而且包括上海、深圳等重要經濟中心。

奧密克戎變異株在中國的迅速蔓延,已開始給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帶來壓力。隨著官員們試圖遏制疫情,估計中國有近4億人目前處於某種形式的封控之下:中國已有數十萬人被送進集中隔離設施,還有好幾百萬人居家隔離。為了儘快追蹤病毒感染者及其接觸者,撲滅自新冠病毒大流行開始以來中國最嚴重的一波疫情,官員們已停止了數十座城市的正常生活。特別是上海封城以來,次生災害頻現,各階層均有聲音呼籲當局調整嚴厲清零防疫政策。目前,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面臨嚴重考驗。

次生災害遠超病毒

自2019年底武漢首次發現新冠病毒以來,上海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疫情中心,自3月初新冠病毒感染開始激增以來,已記錄到32萬多名感染病例。3月28日,上海開始封鎖浦東地區,並於4月1日延長全市封鎖。儘管上周政府放鬆了對一些居民的行動限制,但大多數企業仍然關閉,公共交通暫停。4月初,上海分階段封鎖新冠肺炎疫情後,北京當局對上海進行了干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絕不能放鬆冠狀病毒的措施,必須堅持消除疫情的措施。

在嚴格貫徹中央清零政策的嚴峻形勢下,上海的街道異常安靜,只有醫護人員、志願者、送貨人員以及有特別許可的人才能夠自由活動。超市關閉、送貨上門受限,不少人每日對日常必需品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在中文社交媒體上,一些上海民眾發出了很多求助資訊和激烈的反對聲:多個視頻顯示,上海一社區出現了大量居民和社區管理人員在社區入口處對峙,他們要求管理人員完善食品供給。視頻中,人們口中高喊「發物資」。近日來,上海東海老年護理醫院多名老人死亡的消息更是令「清零」政策遭到嚴重質疑:為了遵守嚴格的防疫政策,不少醫護人員被強制隔離,導致老人得不到恰當的照顧。

一貫支持「精准防疫」的上海防疫專家張文宏最後一次以防疫專家組組長身份出席疫情新聞發佈會是3月25日。隨即,上海於3月28日無預警緊急封城。4月9日,張文宏再度現身時,其身份只是「上海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組專家」。他接受媒體採訪說:「我們評價一個國家在疫情防控方面是否做得好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是否對脆弱人群做好了保護……要讓各類病人特別是危重病人都能得到好的醫療照顧。」他的一段提到「醫院如果不復工,因其它病死掉的人將遠遠高於感染冠狀病毒(中共病毒)的死亡人數」的視頻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其建議受到上海市民廣泛支持。

正值近三千萬人口的上海封城、民眾怒火沖天之際,西安當局上週五晚突然宣佈,16日起實施「全面社會性管控」措施,減少人員流動,非必要不得外出。要知道西安上一次始於去年12月23日的封城,直至今年1月24日才宣佈全面解封。期間,官方對市民實施強制性集中隔離,嚴酷程度超過武漢封城,造成無數次生災害、難以計量的人道災難,引爆民怨。奇怪的是,採取如此規模,封鎖一個一千三百萬人口的城市,官方公佈的確診病例僅僅2053例。以造成的人道災難,經濟破壞相比,嚴重的不成比例。如今,故技重施,令民眾絕望。

不堪承受的經濟壓力

兩年過去了,從第一個「封城」的武漢,號召眾志成城抗疫,到當下正在經歷「封城」的上海,應對方式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甚至暴露出的問題也很相似——物資供應不足、其他病人得不到救治、寵物被打死等。封控措施發出了一個明確資訊,那就是中國將遏制疫情放在優先於經濟的地位,對防疫策略的調整可能會推遲。可是目前病毒改變了——新的變種奧密克戎傳播速度更快的同時毒性更弱,嚴防死守堅持清零變得越來越難,也越來越不划算。

揮之不去且不斷擴大的防疫限制給供應鏈造成重壓。專家分析,中國為今年制定的5.5%經濟增長目標目前已不現實,因為許多日常經濟生活已經停頓。據日本野村銀行估計,目前有45座城市的3.73億人處於某種形式的封控之下,約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貢獻約7.2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本月11日的一場會議中提醒地方官員,要意識到每輪疫情爆發所帶來越來越高的經濟代價,並敦促地方當局平衡疫情防控與必要的經濟增長鼓勵措施,「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封控措施將無疑拖累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中國央行在週五晚間削減了銀行必須持有的現金儲備量,旨在緩衝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壓力。

很明顯,中國政府已把針對新冠病毒疫情的清零政策作為優先事務。如此一來,設定了這種政策目標,地方政府自然會相互競爭。其結果必然是,地方政府會對防控措施層層加碼,以確保不冒下讓難以控制的疫情暴發的風險。例如,擁有1500萬人口的廣州市上周發現了20例本土傳播的病例後,官員們已開始在全市範圍內進行病毒檢測。如果所有的地方政府都這樣做的話,整個經濟會陷入困境,新冠清零政策將被整個系統放大。

最新消息上海官方已下達「軍令狀」,要在本週三之前實現「社會面清零」,上海有望迎來解封。畢竟,近日來西方社會的部分視線已聚焦在這個中國最為國際化、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此時,逐步讓上海解封,於政治經濟都有利:一方面,通過近日來的一輪嚴格封控,中央政府已經實現了對上海既得利益集團的掌控,無需再繼續實施絕對的苛刻政策;另一方面,上海作為供應鏈條的重要一環,此時逐步解封亦可緩解目前中國面臨的巨大經濟壓力,有利於後期重大的政治活動——今年重中之重的中共二十大,更能暫時性再度取得西方世界部分國家的信任,讓其重新回歸中國的市場。

中國疫苗再受質疑

近來,上海新一輪新冠疫情中的患者高燒不退,不免令外界聯想,是否與中國主要施打疫苗廠牌為科興及國藥有所關聯。新加坡傳染病專家小組本月12日發表一項研究,顯示接種兩劑科興疫苗感染率是兩劑輝瑞疫苗接種者的2.37倍,重症率則是高出了輝瑞疫苗的4.56倍。對此,研究人員之一的新加坡感染醫學專家David Lye評論,還好新加坡只有2%的人選擇施打科興。

中國當前的疫情持續蔓延、本土確診病例高企不下的狀況,正被外界歸咎於其國產疫苗的保護效力過低。而根據一項英國公司的最新資料統計,中國疫苗自去年達到總出口量1.99億劑後,今年開始大幅下跌,與去年高峰期相比足足減少了95%。有專家指出,由於中國疫苗的有效性不如西方疫苗,中國疫苗外交的影響力也正在減弱。

中國疫苗作為中國與非洲和中東國家的外交工具,儘管從一開始就受到這些國家人民的歡迎,但情況發生了變化:一是中國疫苗70%的有效性遠低於西方疫苗92% – 97%的有效性,導致很多國家拒絕批准中國疫苗;二是西方疫苗已經開始上市,加上Covax平臺,發展中國家現在擁有足夠的疫苗。在中東的黎巴嫩和其它阿拉伯國家,許多人因為習慣性地朝向西方,因此拒絕接種中國疫苗。而上海的疫情大流行,更加劇了人們原本對中國疫苗的恐懼。

從疫苗批准資料可以清楚看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更偏愛輝瑞和阿斯利康疫苗,尤其隨著奧密克戎成為主要病毒株,各國更偏好有效的疫苗以保護民眾。然而迄今為止,在全球範圍內更為有效的輝瑞和莫得納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仍未獲得中國批准。甚至,中國官媒之前還發起針對外國mRNA疫苗的宣傳攻勢,宣稱這類疫苗造成了死亡事件。

對於在中國衣食無憂、受近幾十年改革開放紅利恩惠的中產階級來說,或許「自由」這個詞很久都不會再被提及,中國居民雖然沒有言論自由,但由於在疫情頭兩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防控得力,民眾畢竟有正常生活和出行的自由。只是,上海這一場封城導致的民生危機,讓人們發現不覺驚醒,自以為享受的太平盛世小日子極度脆弱,不堪一擊。畢竟,在威權國家,極端情況往往會隨時隨地從天而降。而更讓人憂心的是,抗疫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場「集體無意識」的運動,各種藐視社會秩序與法律的行為層出不窮,文明的倒退已沒有了止步的趨勢。

澳洲華人所見

疫情影響遠達全球每一角落, 澳洲也例外。兩年多來經驗,澳洲政府已發現對抗新冠病毒, 除了衛生防疫措施之外, 更是一場資訊戰爭, 而少數族裔, 受著不同程度的「假」資訊」所影響。假資訊可以是斷章取義的醫學訊息, 例如說疫苗對人體有害,不少人因此而拒絕接種疫苗, 香港長者死亡率極高,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中國很早便宣傳抗疫成功,令人民建立了可以把病毒堵於國門之外的期望, 不少華裔澳洲人批評西方國家不負責任, 開放邊境, 導致感染者大增。今天上海多次強制檢測, 都無法把病毒清零, 可見西方國家以增加容易受影響群眾的疫苗接種率, 成面對疫情,也不無道理。更有不少對西方國家發展的疫苗, 大加批評及拒絕, 來鼓動國民對國產疫苗的支持,更有可能令中國人沒有機會更好地保護自己,令人惋惜。

把一切事物政治化,以國家主義看一切, 而非以事實為基礎,用理性分析,有時候會帶來社會性的災難。中國最極端的例子,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 無數的中國人經歷過這不理性的年代。只盼望今天,中國政府能汲取教訓,不再堅持走錯誤的路, 讓中國14億人, 能在新冠病毒這看不見的威脅之中, 平安走出來吧。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