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帝吧「翻牆遠征」,劍指「台獨」
帝吧「翻牆遠征」,劍指「台獨」:
「愛國運動」亦或「狂歡式宣洩」?
本刊編輯部
圖:百度貼吧/Facebook
伴隨著2016年的台灣大選,在「台獨」問題上持激進態度的民進黨贏得勝利「挑戰」了中國大陸敏感的神經,大陸和台灣分別出現了不安打壓與不滿反抗的社會情緒。而該情緒的「實質化」即是繼「周子瑜國旗事件」、「林更新FB表情包大戰」後,發生了中國大陸「網絡亞文化」的典型代表者「帝吧」於上周號召萬名「熱血」網友不惜以違反政府規定的「翻牆」方式「出征」Facebook的事件。一場網絡「掐架」的結果,除了再度被當作靶子的新任台灣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傾向「綠營」的三立新聞網、蘋果日報,以及倒霉「躺槍」的前國民黨立法委員蔡正元等台灣政客、台灣媒體的Facebook 網頁和網站被口水的洪流淹沒外,不過是令大陸和台灣的網民在互相「娛樂」之後,獲得了「各取所需」的「勝利」,亦令一場看不出任何實際意義的「鬧劇」陡然間成為了可被載入「歷史」的「頭腦洗禮」。
中國大陸網民在網絡上一擁而上「茬架」早已不是啥新鮮事。本次「遠征」的組織號召者,是百度第一人氣貼吧「李毅吧」(俗名「帝吧」),曾經「戰果輝煌」,素有「帝吧出征,寸草不生」的說法,麾下擁有不少的支持者,許多大陸、港台乃至南韓明星都曾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其強大的攻擊力「重創」至「爆吧」。而最近一段時期以來,因涉及對「台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中原則」的不同看法,兩岸關係隱約呈現緊張的局面,接二連三地掀起了網絡風浪。鑒於風浪事件的涉事者多擁有在中國大陸被禁止的Facebook個人網頁,不少大陸網民、吧友們在「愛國主義」情懷的影響下,決定哪怕是「翻牆」亦在所不惜,開啟了一波接一波的「撕逼大戰」,其「巔峰對決」即是當地時間2016年1月20日晚7時正式開始的帝吧「遠征 FB 」,「教育」台獨分子的事件。而此番「翻牆征戰」能夠被載入兩岸民間另類「交流」的歷史,或許不僅是因為其是中國大陸自實行長城防火牆以來首次網民集體有組織計劃性地違背政府法規的行動,聲勢「浩大」,參與人數眾多,波及了不少有頭有面的台灣政治和公眾人物與「正統」傳媒;更是因為此番與以往不同,本該硝煙彌漫,分出勝負高下的「精神革命」,最終卻以喜劇的效果收場,兩岸民眾對於大戰截然不同的解讀,竟然奇異地達成了一種微妙的無有敗者,皆大歡喜的「和平」。
大陸方面,「遠征」行動被無數網民捧為「脫離了以往網絡撕逼咒罵充斥,低俗混亂的市井潑婦茬架混戰,一躍榮升為『正規武裝』」──「綱領崇高」(教育「台獨」分子,維護「一個中國」),「紀律嚴明」(強調文明用語、言辭克制,不發黃圖、不使用習大等中國大陸領導人形象,確保反台獨但不反台灣人民),「組織完善」指揮部、後勤部、前線作戰部分工明確,前期作戰部署與動員(發帖召集人馬)、情報收集(台獨言論整理),開戰後武器發放(提供翻牆軟件、表情包及圖片製作)、對外交流(网贴翻译),後期戰場清理(舉報「台獨」言論。「遠征軍」以如虹的「氣勢」(謳歌祖國的詩篇歌曲,八榮八恥的政治口號),採取先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後兵(發現「頑固」台獨分子重點謾罵打擊)的手段,以強大的「和諧力」(大陸城市建設、科技發展、美景美食的圖片如「陽光」普照海峽對岸),一鼓作氣「攻城略地」,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蔡英文的Facebook主頁被貼滿了大陸政府以「八榮八恥」為代表的各種政治口號和「反台獨」言論,其所發「國會議長中立化」的博文最終頂不住大陸網軍瞬間2萬多條回覆的刷屏壓力而被迫刪除;三立新聞、蘋果日報和自由時報等亦被刷屏,作為主戰場的「三立新聞」因出於反擊的目的發表了「北歐國家對台灣友好,挪威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以及「7名瑞典議員支援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假新聞,而被挪威和瑞典的官方微博澄清聲明兩度「打臉」,最終不得已關閉評論功能,將2016年的所有FB博文全部刪除。
台灣方面,台灣網民在相關媒體的評論區以及PTT等台湾知名BBS論壇上,一反此前周子瑜事件時針對大陸的強烈不滿情緒和直接對抗行動,而是如同茶餘飯後圍坐高檯看小丑雜耍般不時冷嘲熱諷,外加搗蛋惡搞,純屬一樂。在某種程度上倒是與進攻方大陸「帝吧」的「內涵精神」(在法律法規與道德倫理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嘲諷和惡搞)來了個「異曲同工」。期間被當成笑料在網路上廣為傳播的,是一些初「翻牆」,喜跟風的大陸網民或自己冒冒失失「跑錯戰場」,或被一些台灣網民的「惡趣味」指錯路,未經查證即胡亂開炮而誤傷「友人」,令無辜人士或網站「躺槍」的「烏龍」事件。如原本針對三立新聞粉絲頁的卻跑到了同一集團娛樂星聞粉絲頁,個別反對「台獨」、支持「服貿」的台灣泛藍陣營政治人士如蔡正元、林郁方、邱毅等被台灣網民擾亂與泛綠陣營政治人士「綁」為「親戚」(如「蔡正元是蔡英文的弟弟」、「林郁方是林昶佐的舅舅」、「邱毅也是邱義仁的親戚」)而導致 FB網頁被莫名洗版「攻陷」,等等。
於是,一方打著「愛國主義」大旗,一方扛著「民主自由」標語,以信仰的崇高為名,行集體狂歡之樂,宣洩情緒者大肆宣洩,圍觀看熱鬧者頻繁起哄,渾水摸魚者自得其樂,不同情緒交雜後的多方暗示和不斷傳染,如同在原本不平靜的河面瞬間砸下無數大小不一的石頭,波瀾驟起時看似壯觀,但過不了多久即恢復如常,除了隔河相望的砸石者可以獲得精神上短暫的滿足之外,對於河流流向的改變,或是縮窄兩岸間的距離並無多少實際效用。
若說事件有何「體現」,大約是本次作為攻守雙方主力軍的,且或許在未來會登上社會舞台,決定兩岸關係維護和發展方向的90、00后的新一代年輕人,因各自成長背景的不同,在面對類似社會問題時所採取的方式固然「同中有異」,但產生的影響卻是截然不同。將年輕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劃作「憤青」的批評其實並不妥當,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自行開始了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實踐著改變社會現狀的訴求。同樣是利用互聯網的新時代科技與影響力,大陸方的年輕人自詡為「屌絲」一族,面對無法令人信服的大陸社會現實和保障暫不明確的未來,在一定的法律法規和道德倫理意識範圍內,採取了一種新的言語方式對社會進行解構,社交網絡平台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武器」,網絡言論戰鬥力強大;同時,在全球開始出現動蕩不安情緒的當下,社會內憂使得他們在面臨「外患」時,有著比「最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年長一輩兒更「外露」的「愛國主義」情懷與「團結」力量。而台灣方的年輕人較之口誅筆伐,更傾向於「化言語為行動」,在摸索中以實踐闢路,2014年發生的「太陽花學運」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體現,拋開佔領立法院行為的適當性不談,他們確實有著更高一層的政治訴求,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了當局政府的決策和台灣社會的發展。
此外,相關的一系列事件,亦暴露出了在台海關係中,無論大陸與台灣當局的真實意願如何,是否運用了某些手段有意「引導」,兩岸民眾在一定程度上正「漸行漸遠」卻是不爭的事實。
自「九二共識」以來台海關係關係度過了約20年的「蜜月期」,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台灣仍有許多根在大陸故土、經歷了殘酷戰爭歲月的年長一輩民眾,「思鄉」之情令「國族認同」有了情緒基礎;而其自身的地域局限和不算太有利的國際政治環境又令台灣為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固,極有必要突破與大陸之間的冰封局面。另一方面,大陸當局同樣意識到政治之爭對於發展兩岸關係並無益處,期望由民間交往、經貿交流等更為柔軟的方式自下而上,潛移默化地改變台灣民眾和當局的政治態度。故雙方可以「求同存異」──擱置政治爭議,努力發展經濟合作和民間文化交流。但無論經濟基礎再如何決定上層建築,「族群文化的凝聚力量」與「意識形態的鴻溝」是台海關係中即便可在一定時期形勢下和大局利益面前「選擇性忽視」,卻始終難以跨越的最大阻礙!隨著老一輩的相繼辭世,台灣民主進程的大幅發展,以及周邊環境格局變化的影響(如香港社會對於香港回歸中國後發展的各種不滿),土生土長的新生代台灣年輕人不僅對於「我是中國人」的認同不斷下降,更因無法自與大陸更緊密的經貿關係中有所獲益而開始抵制大陸自08年以來推進的以明面上的「讓利施惠」政策換取「國族認同感」的策略,積極試圖在當下略顯「亂象」的國際政治關係格局中尋求並鞏固自身的合理位置。而不久前台灣大選結果(蔡英文實力勝出,民進黨「大翻身」),以及台灣民眾就「周子瑜國旗事件」針對大陸的激烈反擊,都是台灣自當局至民間將要風向轉變的信號。
雖然,自「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到「台灣共識」,再到「『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持續維持兩岸現狀與關係穩定的基本原則」,蔡英文不再主動提「兩國論」,並承諾民進黨會「遠離」 台灣「正式獨立」政治訴求,但此乃建立在其本人及民進黨政府當前的工作重心是「安內」而非「攘外」,即「避免」台海關係矛盾激烈化而引發現階段不必要的戰爭危局,確保台灣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國際政治環境來全力提振經濟,穩固社會,推進民主政治改革。然而,無法視而不見的是,在台海關係中被頻繁提及的基礎「九二共識」,看似明確,實則模棱兩可,當局雙方自一開始就並未達成真正的一致。大陸方面強調其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而台灣方面則更傾向於「一中各表」(即台灣理解上的「一中」指「中華民國」),兩岸的民間立場亦與各自的官方立場相似。國家興亡、社會安定,匹夫有責,故如何維持兩岸關係做到至少不倒退,甚至可以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不僅是習、蔡各自領導下的台海兩岸當局需要慎重且積極對待的政治議題,亦是兩岸民眾,尤其是擔當了未來的年輕一代需要認真思索並努力實踐的社會課題。真正的對話與理解,須建立在「平等尊重、合理合據」的基礎上,非一日之功,亦絕非如「遠征 FB」事件般「自說自話」的網絡口水仗可以達成。
值得一提的是,網絡社交平台作為現實世界的「虛擬版」,同樣需要秩序的存在。然中國大陸的網絡社會恰因防火牆的存在而圈起了一個混亂與秩序「肩並肩」的「和諧」世界──嚴苛的「河蟹」封禁不住「胡言亂語的自由」。雖然,以故意大規模甚至惡意留言的方式洗版迫使網頁頁主刪帖或網站關閉,與用黑客手段攻擊造成網站癱瘓相比,前者不涉及犯罪,只能從道德倫理的角度予以批判,通過一些方式進行限制而非制裁。但鑒於「翻牆軟件」的強大,且類似的事件並非第一次發生,也無法保證以後不會發生,故類似Facebook般的非中國大陸起源的社交網站,約莫需要加強相關措施以保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同時,此事亦給Facebook等瞄準中國大陸市場卻被封鎖的西方社交網絡運營商提了一個醒,面對中國網軍瞬間洗版的「強大攻擊力」,或許該感謝的是當局設置的長城防火牆,倘使沒有了「長城」的保護,還真不好說究竟是誰「攻陷」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