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話題
恆大危機解讀
過去一些日子, 中國房地產恆大的債務問題, 一直是全世界的焦點。恆大所建房屋, 影響著千萬中國人的財產安全問題。一旦它倒閉, 會不會引來世界的經濟災難, 都是不少人討論的核心, 而中國政府如何面對這困境, 也是大家關注所在。我們嘗認就現時情況, 作出一些分析, 讓關心的讀者思考。
恆大的總債務在3000億美元以上,為了避免債權人逼債,恆大需要籌集到8200萬美元的現金,但這家開發商表示,無法如期支付另一筆2.6億美元的款項,投資者認為這意味著恆大正開始走向最終的倒閉。
在澳大利亞有人認為,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的倒閉可能為澳大利亞開啟另一個「失去的十年」,其特點是工資增長停滯、澳元貶值、預算赤字和稅收增加。
但是,恆大的違約並非雷曼兄弟式的金融危機,而是標誌著中國經濟的重大結構性調整。這可能會導致重組,外國投資者將遭受重創,但國內貸方、客戶和供應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保護。
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本月將有13億美元的美元債券到期。據高盛估計,到明年4月,這個數字將躍升至170億美元。
如果恆大和佳兆業無法按時支付,中國領導人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兩難狀態。如果允許大公司突然倒閉的話,有可能破壞房地產市場和金融體系穩定。但如果施以援手,則可能發出一種信號,那就是政府將出手救助背負巨額債務的房地產公司。
中國政府本意及當前
恆大是全球負債最多的房地產開發商,負債超過 3,000 億美元。
習近平去年出台了一套新規則,稱為「三條紅線」,規定了嚴格的借貸限額,以控制該行業不斷膨脹的債務。雖然中國當局正在採取措施減輕國內的打擊——中國人民銀行試圖通過提高銀行外匯持有率的要求來抑制匯率,但拒絕提高利率——三條紅線政策已經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去槓桿,保持不變。
今天,中國政府仍然不希望房地產商重回舊路,再依賴借貸去 「續命」。但是,政府可能會要求他們出售資產,實現資產重組。中國政府也有可能讓地方司法、監管機關,為(恆大)申請資產保護。
12月4日,廣東省政府緊急約談實控人許家印,並向恆大地產集團派出工作組,督促推進企業風險處置工作。
恆大公告指出,收到要求公司履行一項金額為2.6億美元擔保義務的通知,在集團「未能履行」擔保或其他財務責任情況下,可能導致債權人要求債務加速到期。鑑於目前的流動性情況,集團「不確定是否擁有充足資金繼續履行財務責任」。這一官宣被認為是對其債務的「躺平」。
恆大債務風險最終全面爆發,現在廣東省已派出工作組督促推進恆大處置風險,後續應該會推出更加具體的風險處置方案,可能包括恆大幾大業務拆分、土地資產處置、引進其他有實力的房地產商介入恆大債務風險處置工作等。
政府的首要目的是確保住房項目的交付、保障購房者合法權益。也因如此,廣東省政府力圖協調供應商、建築公司、債務人和購房者,推動恆大順利重組,從而「保護各方利益,維護社會穩定。
由此,也可以看出政府一定會維護整個中國國內社會的穩定,也就是說所有的房子都會交割,所以恆大不會立即倒閉退出,而是一定會以某種形式重組,去掉過去所有的槓桿,重新轉型為一個新型的企業。
制度的不同
中國制度並不是西方資本主義的製度,所以,很多時候不能用西方資本主義的商業邏輯來分析。
也就是說,恆大的違約並非雷曼兄弟式的金融危機,事實上,它是標誌著中國經濟的重大結構性調整。新的重組,大概率會讓外國投資者將遭受重創,但國內貸方、客戶和供應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保護。這很像是之前教育行業的突然實行「雙減」制度一樣,年中的時候,中國開始執行這一政策,讓校外教育回歸「公益事業」,所有公司變成了「非營利性機構」,而那些受外資青睞的上市教育公司,不得不退市,讓投資人的錢打了水漂。
由哈佛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和北京清華大學經濟學家楊元辰撰寫的 2020 年研究發現,房地產相關活動在 2016 年佔中國 GDP 的 28.7%。恆大隻拖欠了離岸債務,僅佔其總額的 10% 左右,而在國內,該公司僅佔銀行貸款總額的 0.1% 左右。
中國當局不準備讓這導致中國經濟崩潰,所以,首先會估計買家的利益,至少成交的房子都會交吉;其次,他們會努力保護供應商,以保證房子的交吉;那麼,收到影響的就只有投資人。
然而,很多投資人已經在中國過去房地產的熱潮中,賺足了錢,真正受損失的人其實相對來說極少,從中國政府的角度,在維護社會穩定,又讓很多人已經賺到錢的事情,過去幾十年來本就常常發生,這次去地產行業槓桿似乎利大於弊,何樂而不為。
中國自給自足
中國正面臨著幾十年來最惡劣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中國的政治打壓和具威脅性的外交進行反擊。
為了應對未來的挑戰,中國已經準備好進入自給自足的時代,而中國國內龐大的市場,也允許中國進行自給自足的經濟,這也是中國一直期待著的轉型。
由此,損失國外投資者的利益對於中國政府而言,並不像90年代期待外資進入時候的那樣,而是並不在整體的考慮之下。相反,維持整個社會的穩定,中國國內經濟的繁榮,才是當前中國政府的意圖。
對於澳洲影響
雖然雷曼式危機會避免,全球性經濟危機可能也會避免,然而,澳大利亞經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進入自給自足之後的中國一定不會像過去十年那樣,瘋狂的追求外國的產品。
不如,中國建立了龐大的鋼鐵行業,部分是為了服務這個一次性的建築經濟。由於中國國內建築行業的轉型,傷及澳大利亞最大的便是鐵礦石出口,它在上一財政年度帶來了 1490 億美元的收入。但建築業對澳大利亞商品的需求長期下降將部分被綠色能源技術中對某些相同材料的需求所抵消,只不過中國究竟會從澳洲帶走多少綠色能源技術,尚不得知。
數十億美元的大宗商品收入損失將抹去澳大利亞當前的貿易順差和經常賬戶順差,從長遠來看,這對澳元來說是個壞消息。在過去的 18 個月中,澳大利亞對價值約 200 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實施了中國的殘酷貿易制裁,從葡萄酒和龍蝦到大麥和棉花。
澳大利亞也不會有更多的預算去增加工資,企業的收入也會下降,政府可能會增加更多的稅才能滿足自己的財政運算。
來自中國的澳洲移民, 不少人仍有大量財產在中國, 他們相信會更關心, 恆大事件的發展, 如何影響到他們在中國的財產及中國的經濟。不過, 他們的下一代, 在這裏土生土長, 更會感受到澳洲社會因恆大倒閉的餘震。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