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是非功過之戈爾巴喬夫

蘇共前領導人、蘇聯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在身患「一種嚴重的長期疾病」多年後,於2022年8月30日在莫斯科中央臨床醫院去世,享年91歲。

戈爾巴喬夫被廣泛視為20世紀後半葉影響最大的政治家之一,同時也是一位爭議人物, 圍繞他的功過得失的討論在全世界至今仍未終止。

不平凡的六年執政

戈爾巴喬夫逝世的消息彷彿一下子帶我們回到了20世紀末的世界。作為前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任時間僅六年,但帶給東歐乃至世界的影響深遠:軍事上,他領導的蘇共政府結束了與美國的軍備競賽,首次削減核武器,並在1988年從阿富汗撤軍,宣告蘇阿戰爭正式結束;經濟方面,戈爾巴喬夫領導的改革允許企業根據市場供需關係調整生產規模,也讓私人和外國資本得以進入全國生產。在他的領導下,蘇共陸續在政治、言論和信仰方面放寬了諸多限制。戈爾巴喬夫更因其改革獲得了1990年諾貝爾和平獎。

歐美國家領導人紛紛用「勇氣」「和平人士」及「為俄羅斯帶來自由」等話語稱讚戈爾巴喬夫,俄羅斯國內對他的評價則複雜得多,其中不乏「背叛」之類的詞語。戈爾巴喬夫也許在西方人眼中是開放的象徵,但在許多俄國民衆眼中,他的改革未竟全功。經濟改革是一國前進的重頭戲。民生經濟問題,人民生活的持續改善,這是各國領導人念茲在茲的執政要務,也是評斷其功過的指標之一。而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措施未能扭轉蘇聯經濟形勢的惡化,這一現實難題在蘇聯解體前發展到了高潮,當時的全國油價跌入歷史新低,而食品和消費品的價格卻居高不下。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對於許多俄羅斯人來說,蘇聯的解體是一場悲劇,帶來了十年大範圍貧困,也讓俄羅斯在全球舞臺上的地位被削弱。

對許多政治領袖而言,擁有權力才得以進行各項改革,因此政治人物對於權力的狂熱猶如其體內的基因,優先於其它主張。然而戈爾巴喬夫不僅有著理想浪漫個性,甚至他身邊人也是如此。據說戈爾巴喬夫曾告訴他自己的傳記作者,他的妻子蕾沙在他接大位的前兩晚還曾問他:你是否真的需要這個?後者則回答說,並非為了自己,而是基於對國家的責任。然而他倉促接位,未能凝聚力量團結向前,權力不斷轉移甚至分散,上臺兩三年後,蘇聯開始出現無法逆轉的混亂。

前蘇聯解體後,西方這三十年來平靜許多,但是前蘇聯解體帶來的後遺症在地緣政治造成一系列戰爭,先是車臣戰爭,然後是格魯吉亞戰爭,現在是二戰之後歐洲最慘重的俄烏衝突。俄羅斯民族主義者和原秩序的擁護者普遍認為他是騙子或叛徒,主要原因是戈爾巴喬夫為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推手。誓言要恢復蘇聯時期光榮的現任俄國領導人普京,選擇不去參加戈爾巴喬夫的喪禮,或許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留給中國的教訓

西方或許將戈爾巴喬夫譽為英雄,但在中共看來,他的政治生涯以失敗告終,西方的熱烈掌聲只能證明這一點。戈爾巴喬夫在西方世界樹立了一個擁抱普世價值的蘇聯領袖形象,但在中國共產黨的眼中卻成為一道歷史「教訓」。在2013年一場致力於在黨內中堅內部弘揚共產主義精神的研討會上,習近平稱蘇聯的解體是「深刻教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黨員幹部學習班也都強調了這一資訊。

戈爾巴喬夫是在一個極端複雜、對蘇聯不利的背景下上臺的。有中國國際關係學者稱,在擔任蘇聯領導人期間,戈爾巴喬夫對國內和國際形勢的判斷存在非常嚴重的錯誤——他刻意迎合美國和西方,無論是西方的理念,還是西方的政策規劃,他都無原則迎合,從而導致蘇聯內部動盪,乃至最終崩潰,帶來的是國內經濟秩序的混亂,民眾對國家體制喪失信心,更招致蘇聯在國際事務中影響力和實力的實質性削弱,直到最終的解體。而從中國人的角度看,尤其需要警惕,西方外部勢力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的企圖。

在已經宣佈將於今年10月召開的中共二十大上,習近平預計將獲得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第三任期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政治歷史學家布朗表示,中國領導人「會把蘇共最後一位領導人所做的一切視為一本什麼事情不應該做的教科書」。畢竟對於一個害怕離心力可能將西藏或新疆等在歷史和民族上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區分裂出去的政府來說,蘇聯的解體,以及隨之誕生的獨立國家和一個全能政黨的消亡,正是習近平畢生致力於避免的政治衝擊。

其實,戈爾巴喬夫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改良者,而非革命者。蘇聯解體九個月前,他在今屬白俄羅斯的明斯克向聽眾坦言,「我不羞於說我是一個共產主義者,我堅守共產主義理念,到死也不會改變。」只是他忘記了,蘇共這一專制體系的維繫是建立在臣民的普遍恐懼基礎上的,而放鬆一個建立在脅迫、權力和恐懼之上的制度等於在摧毀它。這無疑為中共上了最重要的一課——日復一日的加強意識形態控制,重申黨在整個國家和社會的主導地位,以及讓中國加速回到獨裁統治——都是為了讓中國擺脫與蘇聯類似的命運。

/ 莫斯科人出席戈尔巴乔夫的葬礼

悲情英雄的個人遺產

蘇聯的終結,在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眼中,代表了一個恥辱和失敗的時刻,其在今年年初入侵烏克蘭的行動,被形容是為了「消除那種恥辱和挫折感」。只是把蘇聯解體歸罪於戈爾巴喬夫一人,並不公平。至多他只能稱得上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他之前,蘇共領袖勃列日涅夫長達18年的統治,已為蘇聯的解體敲響了喪鐘。生活水準停滯不前、社會向上層流動機會減少、人口趨勢不利、酗酒,公民士氣低落和民族問題……這些難題在戈爾巴喬夫執政前已經顯現。

勃列日涅夫去世後,經過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兩位領導人的短暫過渡統治,戈爾巴喬夫臨危受命,力圖以改革來挽救蘇聯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危機,只是依舊無法改變國家敗亡的命運。但這不能否定一個事實——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是真誠的,儘管這些改革產生了他沒有預料到的後果。俄羅斯今天之所以具有建立民主制的機會,是因為國家出現了由戈爾巴喬夫所宣導的變化。儘管這一過程充滿了無盡的痛苦。

戈爾巴喬夫六年任期內,之於黨內機構來說太激進——黨內成員覺得自己的特權受到威脅,而激進的社會改革者又認為他的腳步太慢了,他們希望取消一黨制與計劃經濟。《大西洋月刊》將戈爾巴喬夫比作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主角哈姆雷特,認為他在權力與改革中的搖擺不定讓他無法控制蘇聯這個盤根錯節的政治機器。只是有些政策改革啟動的一刻,結果就已經超出了你我的控制。特別是在有著如此複雜裙帶關係的專制社會裡,牽一髮而動全身。戈爾巴喬夫的發願是好的,這裡改革快一些,那裡改革慢一些。而結局則是1991年12月25日,蘇聯消失在莫斯科寒冷的空氣中。

/ 1991年苏联解体

可是誰又能否認是戈爾巴喬夫嚴厲打擊了蘇聯的腐敗上層,使數百名官僚受到應有懲治; 是他最終揭示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災難真相,被公眾譽為國家前所未有的坦誠; 是他釋放蘇聯氫彈主要研發者、持不同政見的薩哈羅夫; 是他取消了對媒體的限制,蘇聯公眾可以自由閱讀和觀看曾被禁止接觸的書籍及電影; 是他下令蘇聯軍隊從阿富汗撤走,從而結束那場進行了九年之久的入侵戰爭…… 作為政治家的戈爾巴喬夫一生廉潔,始終堅持著他的「新思維」理論,表里如一,矢志不渝。 這在當年積重難返的蘇共政府裡簡直稱得上是一股「清流」。

戈爾巴喬夫心無旁騖、力求推進國家「進步和民主」的政治改革,不幸被各加盟國野心領袖所利用,最終理想中的「民主社會主義」成了南柯一夢,自己也落得被迫辭職、黯然走下權力之巔的淒涼結局,遺恨終生,這不能不說是個悲劇。如今,斯人已逝。世人會記住他向自由民主公平社會努力的初衷和對世界和平的貢獻。縱觀其政治生涯,無論成敗,「民主鬥士、和平使者」當之無愧。

評價歷史人物

戈爾巴喬夫可以說是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的評價需要時間沉澱才能看得清楚他在歷史的角色及對人類的貢獻, 而政治性的歷史人物更是不容易下定論。不過戈爾巴喬夫提醒我們, 西方社會的共產主義者, 與中國的共產主義者並不相同。西方共產主義者, 可以擁抱民主, 是改良主義為中心。列寧創建了蘇聯, 也推翻了俄羅斯帝國, 建立了一定民主及自由的共產主義。而中國則是在長期戰爭中的中國, 爭取了農民及工人的支持, 推倒了國民黨管治的中華民國在大陸管治的合法性, 可見兩個共產主義國家的建路徑不盡相同。要評價戈爾巴喬夫的一生, 可以說他沒有執著對共產主義的熱心和擁戴, 卻以改善人民自由及生活作為政治家的初心。

由此他看到世界和平及人類將來比管治者維持權力及制度理想更重要, 這正是使他在人類歷史洪流中,能扮演著一定角色的原因。人類歷史中管治世界最強大的是帝國有亞歷山大帝、羅馬的凱撒大帝及蒙古的成吉思汗, 他們一生以征服為目標而令人類屈服於他們的管治。

戈爾巴喬夫展示的, 卻是放棄而令到世界得益, 這可能與他受東正教的思想文化所影響。任何制度或政治理念, 說到底是以它對人類整體生活來衡量, 而不是以征服了多少土地, 管治了多少人來量度。歷史要評價戈爾巴喬夫的話, 我相信也會以這為標準。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