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美國中期選舉落幕

自美國時間11月8日起,美國每四年一度的中期選舉拉開帷幕,美國眾議院所有435個席位、參議院的35個席位和36個州長職位進行全面重新選舉。

目前,美國中期選舉的推算結果陸續出爐,已解近尾聲。共和黨重新控制眾議院,民主黨獲得參議院控制權,很多結果和先前的預判都有所出入。一場中期選舉,不僅僅是關於美國的兩黨,不僅僅關於美國——昔日全球的民主燈塔,更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紅潮未現

歷史上,在任總統所屬的政黨往往都會在中期選舉中慘敗。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資料指,從1934年至2018年,在任總統的政黨平均在每次中期選舉中會失掉28個眾議院議席和4個參議院議席。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的政治學教授賈斯汀·布克勒指出,中期選舉的往績可能在人們頭腦中製造了一個共和黨會在本次選舉中大勝的預設期待,可現實並非如此。

美國中期選舉結尾選情報告,在民主黨參議員馬斯托于內華達州贏得連任後,民主黨人穩獲參議院控制權,並將這一重大勝利交給正在亞洲訪問的總統拜登,拜登自稱勝選讓他感覺大好。至此,民主黨保持了對參議院的控制,並且優化了中期選舉前的陣勢,即使沒有算上副總統賀錦麗的一票,席位也多於共和黨。而在眾議院的選情最新報告是,民主黨獲得204席,而共和黨則獲得211席。民主黨雖然處於少數派,但躲過共和黨拿下絕對多數的威脅。因為共和黨在眾議院只獲得211席,距離有權推翻民主黨以及白宮議案的絕對多數218席尚且缺少7個席位。

民主黨在眾議院失去的席位比過去40年中任何一位民主黨總統的第一次中期選舉都少。可以這麼說,民主黨擁有自1986年以來對總統來說最好的中期選舉。而共和黨除了取得足夠的微弱進展、重新控制眾議院外,卻參議院出現倒退,這與中期選舉通常發生的情況恰好相反,更不用說是在40年來的最高通貨膨脹和客觀上的南部邊境移民危機的背景下發生的。

巨大的紅潮並沒有發生。這無疑對民主黨人的士氣是一種鼓舞,儘管拜登在這次競選中相對低調,但卻加強了他在民主黨黨內的地位(儘管根據一項調查,只有30%的選民表示希望他在2024年再次競選;67%的人表示不希望他再次參選),但他仍在國際關係中留有寶貴的權威。只是花費了驚人的167億美元、經過最激烈的選舉之一後,美國的挑戰和分歧仍然如以往一樣明顯。

為何這情況會發生?到現時來說仍未有定見。不過,新冠疫情、中國改革開放及日益要在世界舞台與美國競爭及俄烏戰爭, 對整個世界帶來思想性的改變, 已是不爭事實。全球80億人無法避開新冠病毒帶來的影響, 從個人健康、自由出行、經濟生活、到與人的社交生活, 因著新冠病毒帶來結構性的改變。表現出來, 對世界政治關係, 也會有變化。

過去30年, 中國改革開放, 讓不少西方國家使用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 全球化帶來生產價格下降的收益, 不過同時亦使發達國家的經濟形成對中國的倚頼。現時中國改革開放將要結束及對世界安全構成更大的威脅, 也改寫了美國人對總統的要求。

俄烏戰爭更讓美國人大開眼界, 通過代理人戰爭, 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大幅削減, 令美國人不再感到威脅。

這些轉變, 都令到美國人對拜登政府的支持改觀。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 無疑吸引了不少美國人的認同。但現時的世界形勢, 讓美國人見到, 拜登與盟友建立合作, 也可能為美國帶來好處。紅潮的發展相信, 因此而提高了變數, 也未可知。

未來難測

中期選舉雖然落幕,但兩黨的「爭鬥」根本不可能停止。中期選舉過程中,民主,共和兩黨吵得不可開交,從通脹到移民、墮胎、教育,兩黨針鋒相對,這些都還會繼續。沒有辦法,美國的選舉制度由於採取的是簡單多數、贏者通吃,讓競選完全變成了零和博弈,這種選舉制度下,兩黨必然會誇大矛盾,美國政治極化變得愈發真切。

不論此次選舉結果是否增加了拜登連任的勝算,拜登上臺兩年其選民的承諾並沒有兌現:美國呈現出不能阻擋的衰退之勢:通貨膨脹猖獗,經濟正在萎縮,窮人越來越窮,預期壽命在縮短;美國人對民主的信心越來越少,而不是越來越多。向來以「世界員警」自居的美國令人羞愧地從阿富汗撤軍——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被塔利班擊敗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拜登一直尋求團結民主國家,強力支持烏克蘭抵禦俄羅斯的入侵,只是並未派兵駐紮在當地。「民主燈塔」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正到達集中爆發期。

/ 前總統特朗普有意再次參加競選

本次中期選舉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及他對共和黨影響力的一次測試。日前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發文,承認對中期選舉結果「有些失望」。選舉結果確實顯示特朗普被削弱了,其政治前途有所受挫,儘管這種挫敗持續多久還有待觀察,現在就把他一筆勾銷還為時過早。這位前總統在共和黨內部仍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甚至有望再度參選下屆總統大選。

此次選舉正值美國政治史上一個分歧特別嚴重的時刻,是自2021年1月國會大廈騷亂以來的首次選舉——當時特朗普的支持者衝擊國會,試圖阻止拜登大選獲勝的認證。這次選舉關係到美國的民主,民主制度是否繼續運作,選舉是否可以自由、公平地進行。從目前的選舉結果來看,與僅僅一周前相比,美國的政治形勢已大不相同。民主黨人對自己的位置感到更加安心,而共和黨人則在努力穩住陣腳。但是,考慮到現在美國政治的不確定性,誰也不能保證不久之後形勢不會再次發生變化。

美中脫鉤的必然

近來世界各地的關注點都聚焦在美國的中期選舉,因為它對美國在境外的所作所為有重要影響。而即便中期選舉中兩黨競爭異常激烈,未來兩年國會中的勢力格局有所變化,但美國國會兩黨和白宮在對華政策方面卻始終有高度共識——必將延續強硬的態度。

過去幾年,美國尚有很多人希望兩國關係成為一個良好關係,中國能夠逐漸走向開放、自由。只是當時對中國呐喊最力的美國商業界也開始噤聲了,因為他們發現在中國經商受到智慧財產權的侵奪和不合理對待。在中共二十大後,中國開始放棄改革開放大方向的意向已十分明顯。無論誰主導國會,美國兩黨議員對香港、臺灣、新疆人權和軍事競賽等問題都已存在共識。

/ 拜登和習近平開始會晤

本週一,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開始了備受關注的會晤,雙方官員都表示,這次會晤旨在修復兩個大國之間近來中斷的溝通管道,穩定雙邊關係。近幾個月來兩國關係的急速降溫已經引發了對新冷戰的擔憂。這是拜登、習近平十年來首次見面。而此次親自會見,只是因為雙方對彼此都有所求。畢竟中國仍是資本主義全球化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同時還是一個核大國,其地位對美國乃至整個國際秩序都可能造稱無法預想的影響。美國面對這樣一個巨無霸,還是要談。而中國也想通過會談的方式再度穩住美國,畢竟目前中國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新遠未完成,尚不想和西方社會撕破臉,依舊要仰仗西方社會的接納與「輸血」。只是大趨勢、大方向很難由一次會見改變。

當今,美國仍是全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依然扮演著決定性角色。而中國也成為僅次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和地區政治問題上,沒有中國的參與和合作,已經很難達成一致。此外,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債主,同時,美國又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中美之間的關係密切且複雜。兩國的脫鉤必然會給國際社會帶來持續影響,而對於我們是喜是憂無法預測,確定的只是必將有不斷的變化。

中國改變再無懸念

中共二十大剛完, 明年政府人事變動落實後, 世界就會清楚中國如何落實習近平的治國信念。現時雖然還未知到中國的具體轉變, 但從習近平近期主動參與世界領袖會議及發言, 可見中國會對世界的中、小型國家繼續主動發展關係。在巴厘G20峰會習近平與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會談40分鐘, 雖然談不上對兩國關係有實質的改變, 不過總算是雙方表達出不願意對抗的表現。

所以, 世界各國也在準備作出調整, 是否中國陣營會有更多國家加入, 或是美國能繼續在發達國家中, 增強影響力, 相信也是拜登總統任期下半部份, 大家關注的焦點。

不過, 從中期選舉的結果來說, 拜登應該會有更大的空間, 來處理與中國的對立關係, 全世界將拭目以待這些改變吧。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