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植根澳洲反思

12 東京奧運會所想所念

這一星期, 因為新冠封閉隔離已一段日子, 大家困在家中,生活顯得沉悶, 不少人都會關心在東京舉行, 沒有現場觀眾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於網絡及電視提供了各項比賽的視頻, 大家可以即時觀賞, 因此也可以有即時的回應。

我不是體育迷, 但也嘗試反省一下我自己作為一個從香港來的移民, 怎樣看和我相關的國家, 在奧運時的關注。我覺得我們所關注及緊張和我們有關的不同國家運動員的奧運表現, 或多或少也表達了我們投入澳洲這個社會有多少。

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民都會關心自己所地方的運動員, 在奧運比賽中的表現, 也很自然會支持自己國家的參賽者, 盼望他們取得佳績。澳洲是運動大國, 人人都會關心各類運動比賽的成績, 奧運自然不會是例外。澳洲每一次奧運都會派出龐大的運動員代表團參加, 今次也不例外。不過澳洲人口稀少, 不是每一個項目都有出色表現, 所以獎牌取得不算多, 從沒有在獎牌榜上可以與中、美、日、俄等人口大國競爭。不過在一些項目如游泳等, 一直以來都有不錯的表現, 在這些相關項目, 也經常取得獎牌。

今屆奧運會在開始前, 公佈了2032年奧運會將於布里斯本舉行, 是繼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後再次於澳洲舉行, 令澳洲人振奮不已。

事實上, 中國在2008年在北京舉行了奧運會, 不少分析家說, 2008 年北京奧運, 是中國的一個轉捩點。北京奧運開幕式所展示的中華文化及組織規模的堂皇, 至今沒有國家能及, 令中國人及全世界都覺得到中國強大了。中國重視奧運成績, 從小就從各地方挑選有天分的運動員, 放下一切正常活動, 重點培養, 要在世界比賽之中, 取得好成績, 為國爭光。同樣地, 國民也對中國在國際比賽的表現, 感到是自己及國家的光榮。

今屆奧運會中, 雖然只過了數天, 身處澳洲, 從不同媒體感受到對澳洲、日本、中國及香港的運動員的關注, 他們在奧運會的表現, 也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思考。

中國

7月24日,東京奧運會首個比賽日,中國射擊運動員楊倩在女子十米氣步槍決賽中勇奪本屆賽事的首枚金牌。不過中國的反應卻在於CNN的新聞報導把這事與新冠疫情爆發連在一起, 把標題列為, “The first day of the 2020 Olympics begins with gold for China and more Covid-19 cases”。明顯把政治加在奧運比賽之中, 對運動員並不公平。

在女排7月25日的分組預賽中,許多香港市民聚集在商場通過大屏幕觀看土耳其隊對中國隊的比賽轉播。在觀塘的APM購物中心,每當土耳其隊得分,觀眾都歡呼。當衛冕的中國女排出師受挫,不敵土耳其隊直落三局後,商場響起一片鼓掌和歡呼慶祝聲。明顯地這情況表達了不少香港人, 把對特區及中國政府這多年來, 強壓港人的自由, 藉著在奧運中國隊輸掉比賽而喝采, 把自己的不滿, 宣泄出來, 真的令人心酸。香港人今天對身處環境的情緒, 竟要藉著奧運中國運動員的一場比賽的失敗來表達, 令人想到愛國真的不能是被強迫的。

另外在7月26日晚,在東京奧運會乒乓混雙項目中,中國組合許昕/劉詩雯以3:4負於日本組合水谷隼/伊藤美誠,獲得銀牌。賽後劉詩雯更是流下淚水並道歉,直言辜負了團隊。劉詩雯的道歉並非多此一舉,因為中國社會對這個結果的情緒心照不宣。運動在澳洲的社會, 原本是個人的努力及成就, 為何得到銀牌, 不是欣喜若狂, 而要因為達不到國家或其他人的期望而道歉, 令我不禁想, 為何我們可以把四年一次的奧運會, 變成如此瘋狂。

日本

新冠疫情令到2020年的奧運延到天, 一直以來, 到底還要舉辦奧運在日本帶來極大政治壓力。在未曾開幕前, 全世界也不知道這一屆奧運會, 會有多少國家能出席。不過,奧運會在沒有觀眾情況下舉行, 並沒有影響運動員爭勝的決心和努力。

日本的西矢椛在7月26日贏得歷史上第一枚奧運會女子街式滑板金牌,創造了歷史。這名選手年僅13歲,參加的是2020東京奧運會上的一個新項目。滑板是本屆奧運會的五個新項目之一,其中街式賽事的場地是模擬了一些城市環境,讓選手在長椅和路沿上表現他們的花式。同樣是13歲的巴西選手蕾莎·利爾(Rayssa Leal)奪得這個項目的銀牌,16歲的日本選手中山楓奈贏得銅牌。

女子街式滑板項目的領獎台是奧運歷史上平均年齡最輕的個人項目,選手平均年齡只有14歲零191天。讓人看見少年人的運動, 也可以走進世界運動舞台之中。運動是屬於年青人的, 見到年青人獲獎, 我們見到希望。 在新冠疫情籠罩世界每一個人的時候, 見到年輕人的活力, 叫人仍存盼望。

澳洲

澳洲的女飛魚蒂特穆斯(Ariarne  Titmus), 首先在400米個人自由式中取得金牌, 其後取得 200米個人金牌, 更打破了奧運紀錄, 成為了澳洲體育界新的神話。要是她在800米也能勝出的話,將成為澳洲的歷史。在接受訪問, 蒂特穆斯談及了她應付對手的策略, 並且如何珍惜及幸運地得到比賽的機會。她提及出生在塔斯曼尼亞的小鎮, 卻因相信要對自己能盡力做好一件事, 而努力得到成績。”I’m just from a small town in Tasmania and it just goes to show if you believe you can do something, you can 100 per cent do it if you work for it.”

我覺得澳洲人可愛的地方就是如此。不管出身如何, 只要努力爭取, 就能成功。

另一個令澳洲人感到興奮的是來自黃金海岸的100 米背泳選手Kaylee McKeown, 在獲取冠軍後, 在池畔接受訪問時, 被問及對家人要說甚麼時, 竟然衝口而出,講了粗口。不過澳洲人沒有覺得她失儀, 而是見到她與家人的密切關係, 及給她的支持。在電視機鏡頭之下, 大家見到的是一個因激動驚喜而率直的表現, 在澳洲人看來, 是真性情的表達。特別令人感動的, 是McKeown去年八月父親因病離世, 她陪伴父親走過最後的日子, 並在腳上紋上” “I’ll always be with you.”表達了對父親的懷念, 並與他分享比賽成果。這是運動員的人性化表現。

我也記得不少中國運動員在得獎時, 都為國爭光的榮譽, 更表示對國家的栽培的感謝, 但在澳洲這些運動員身上, 我見到她們為自己的努力、為家人的支持、甚至為有很好的對手而情緒激動, 我見到另一種不同的世界觀。

香港

香港在奧運一向沒有很特出的成績。唯一的一次在奧運會取得金牌是1996 年在阿特蘭大李麗珊取得滑浪風帆的金牌, 2004年在雅典奧運由高禮澤及李靜取得一個桌球的銀牌及2012年由李慧詩在倫敦奧運取得單車項目的銅牌。 在今屆東京奧運, 先在張振朗在花劍項目取得金牌及何詩蓓取得200 米自由泳的銀牌, 是令到不少港人顯得振奮。

對於香港人來說, 過去兩年的政治打壓, 大批港人打算及已開始離開香港。 所熟悉的地方、制度、及生活都會變不同。但香港土生土長的運動員, 能有今屆奧運會取得獎牌,確令到不少人可以叫出「香港加油」而不用擔心受到監禁。可以見到, 不少港人在商場為比賽中的香港選手打氣, 為他們得到獎牌而歡吹。到底, 他們對自己作為香港人, 仍感到自豪。

不過一名穿上黑衣, 沒有香港洋紫荊徽號的羽毛球選手伍家朗, 在網絡受到投機取巧的政客批評後, 引來大批網絡打手的攻擊及詆譭, 叫人感到嘔心。因為政見不同, 就把任何事情無限上綱, 甚至叫伍家朗退出比賽, 只因有人認為他身穿黑衣來表示政治理念或抗議。最後, 發現原來是政府沒有做好照顧運動員的最基本安排, 令到運動員受到無辜責難。事件讓人見到特區政府的失職, 及政客的無耻, 任何事都以政治來理解的不負責任。

周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