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查理斯三世訪問澳洲因緣

查理斯三世到訪澳洲, 令我不禁想起27年前香港回歸中國, 查理斯當時為皇儲, 代表女王把香港交回中國領導人, 開啟了香港歷史的新一頁。

我相信查理斯因年齡、健康及澳洲社會要求成為共和國的民情下, 這一次很可能會是他最後一次以國王身份訪問澳洲吧。上週, 我獲總理辦公室邀請, 週一到了坎培拉,出席了於國會大廳內舉行歡迎查理斯國王的酒會,親身體會澳洲歡迎查理斯的盛況。其間原住民參議員Lidia Thorpe在歡迎儀式結束前的抗議「表演」, 就在我眼前發生, 更引來我的思考。

查理斯與澳洲結緣共訪問17次

查理斯三世去年繼位登基英國國王後, 隨即接任成為澳大利亞國王, 香港不少報章以英國國王訪問澳洲, 即他以外國君主身份進行訪問來形容這一次訪問,是觀念上的錯誤。上週五晚上查理斯抵達雪梨,休息一天後週日就到訪北雪梨聖公會參加崇拜, 下午就到訪新州議會, 致送了一個沙漏計時器, 慶祝新州議會成立200週年。聯邦大學協會同時宣佈查理斯個人捐獻成立獎學金, 協助發展中較小國家面對緊急經濟、社會、及環境挑戰。

週一查理斯出席了坎培拉國會的歡迎酒會及一些慈善團體活動一, 下午查理斯與兩名氣候學者會面而皇后卡米拉則會探訪善團體。週二, 他們與2024年度澳洲人,同為癌症治療專家的Georgina Long 教授及Richard Scolyer 教授會面,商談癌症治療研究。其後又與原住民領袖會面, 並參加了一個澳式燒烤活動。 週三查理斯三世前往薩摩亞主持聯邦首長大會開幕禮。對於在二月開始進行癌症治療的查理斯國王來說, 要停下9天時間來訪問澳洲確是並不容易的一件事。這期間在澳洲進行的民調顯示, 有一半的澳洲人對國王來訪感到滿意, 比對總理阿爾巴尼斯及反對黨領袖達頓的滿意度更高。

這是自繼2011年伊莉莎伯女王訪問澳洲後,在任元首再次訪問澳洲。查理斯自19歲時第一次到訪澳州, 在Geelong Grammar 中學的Timbertop校園寄宿過了6個月9年級學生生活。今次是他第17次訪問澳洲 (比伊莉莎伯女王多一次), 也是他首次以國王身份到訪。其中1983年他與當時戴安娜王妃及剛出生不久的威廉王子訪澳洲,戴安娜王妃更令查理斯的歡迎度大增。

/ 主持掲幕儀式
/ 參加主日崇拜
/ 參加澳式燒烤活動
/ 國會前歡迎人群
/ 國會歡迎會上 Lidia Thorpe咒罵國王查理斯三世
/ 國王為你燒烤
/ 在群眾中演講
/ 查理斯贈送新州議會沙漏計時器
/ 與不同民族人民走在一起
/ 週日出席北雪梨聖公會崇拜門前歡迎群眾
/ 雪梨歌劇院外投射查理斯三世到訪澳洲

是否會很快放棄國王首長制?

這一次查理斯三世在患上癌症後, 在治療期間, 暫時停止治療, 在前往薩摩亞主持聯邦首長會議前到訪澳洲5天, 表示出他極重視與澳洲的關係。在週五傍晚到機場接機的, 有總督Sam Mostyn, 總理阿爾巴尼斯及新州州長Chris Minn,不過在週一舉行的國家歡迎會上,所有州長都以公務繁忙拒絕出席。我原想到澳洲很可能會因為更多不同國家移民成為澳洲人, 而會加快成為共和國, 以致查理斯這一次旅程會成為「告別澳洲」之旅。不過,在這期間的民調, 顯示大部份澳洲人不想改變現狀, 於是乎若然查理斯健康好轉, 或許他以後還有機會來澳洲訪問吧。

查理斯一直以來重申,不反對澳洲成為共和國,只要是澳洲人民的意願, 他樂意成就。不過,推動澳洲成為共和體制的團體,其中有一些認為澳洲實際上並不是「無人之地」,要是通過選舉而由英國人擔任國家元首,是不尊重原住民。但是否該讓原住民領袖成為國家首長角色, 似乎又不是社會的共識, 更不一定會得到現時由多元民族組成的社會所接納。1999年澳洲曾舉行公投, 只有45%澳洲人會支持實行共和制, 週二公佈的民調, 情況仍是和那時相似。因此澳洲在短時內取消君主制, 看來又不大可能。

贏得民心的君主

澳洲自1788年開始英國人登陸澳洲後,各殖民區紛紛組成為大英帝國之下的州政府,實施民主政制,即英王成為各州的元首。1890年至1900年, 澳洲各州進行公投,獨立組成聯邦國, 訂立了今天的憲法,不再是殖民地, 而是由當地人民自治。成為聯邦時是當時各州人民的選擇, 而英國國王兼任澳大利亞國王, 並在英國議會投票通過,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聯邦正式成立。對澳洲人來說, 並不是英國人用軍事力量征服澳洲這一片土地, 進而強迫澳洲人接受英國國王為元首, 而是殖民者爭取了獨立成為一國自治, 不過獨立後的澳洲仍保持與英國的聯繫,任命英國國王為澳大利亞國王。

伊莉莎伯女王是第一個在任君主於1954年首次到訪澳洲,。在第二次大戰後, 英國推行去殖民地獨立政策, 澳洲附近的英屬馬來亞及新加坡等地都蘊釀成為獨立國家。伊莉莎伯女王在58日的行程中,走訪了57個澳洲大小城巿。這一次出行, 使用飛機31次飛行超過16,000公里,還使用火車、汽車、及輪船多次,估計親身見到女王的, 在當時9百萬澳洲人中有75%, 女王出訪是當年澳洲唯一的盛事。在這次訪問中, 女王成為了澳洲人心中的女王, 可以說在那時女王給了大部份遠離英國定居澳大利亞聯邦居民一個身份,就是他們與英國的歷史及傳統連接在一起。從那時起直至今天,澳洲人相信他們不是獨立地面對和他們完全不同的亞洲諸國, 孤立地在太平洋生活的西方社會。

今天查理斯到訪澳洲, 與伊莉莎伯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但最新民調顯示, 澳洲人不熱衷於加快推動共和體制的設立, 顯示出澳洲人雖然已與亞洲各國有更緊密的接觸,但明顯地澳洲仍不願意放棄與英國的歷史聯繫。AUKUS的設立, 成為澳洲近年來外交及國防重心, 表明澳洲社會不願意在短期內,成為完全獨立於英國的國家。極有可能澳洲盼望與更多前英國相關連國家, 加強合作關係。要是這樣走的話,由英國國王擔任澳大利亞國王, 至少在一定時間內, 還是有巿場的。

與中華帝國不同的君主概念

由於歷史因素,歐洲的國家元首,絕大多數都不是直接管治國家者,而變成國家的象徵。這和一直以來管治中國的皇帝,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這一個相信是由英國開始。

 800多年前英王簽訂大憲章,把管治國家權力交給貴族,最後發展了今天的民主制度,可以說王權早早就旁落,君主就不再, 亦不需要直接為國家政策負責。中華帝國的皇帝(即歷史中的中國)卻一直擁有治理國家的最高權力。當一位皇帝施政失敗,國家出現混亂時,往往就會發生政變或是民變,導致改朝換代,中國人就會支持新的皇帝。可以說, 這樣的制度, 是崇尚權力至上,令到執政者根本不願意, 亦無法放棄所擁有的權力。每當中華民族被外族入侵後,民族大多數人民會接受新的皇帝管治,但最後卻以由士大夫所組成的管治系統,同化了外族君主及民族。例如滿洲皇朝的管治,還是主要靠漢族管治階層的認同, 最後滿洲人被漢化至今天並沒有多少人懂得滿族文化一般。又例如蒙古人拒絕漢化,結果是他們在對社會的控制力減弱時,就被漢人趕回漠北, 生活也從來沒有未被漢化過。

從這些對君權的不同看法,我們就明白查理斯三世今天的境況。王權雖說是歷史繼承下來,但實際上管治權卻是在人民手中,因此君王並未有絕對權力及利益。今天英國皇室,他們成為了英國內另類的一群,可以推動改善國家的不平等,或是給受忽視的人民一個盼望, 進而給社會的穩定提供力量。英國皇室成員的大部份活動是禮節性及慈善性, 而皇室從歷史發展中已累積了鉅大財富。對皇室成員是否繼續貴族身份對他們來說, 根本不是重要問題。而且皇室成員,往往會成為公眾關注焦點,皇室之中也有一些成員並不願意擔任這種角色。例如沒有繼承權的哈利王子,就放棄了他的身份,成為獨立的知名人仕,樂得消遙。

知所進退的查理斯三世

仍在香港的我, 英國王室成員到訪, 代表著假期、慶祝與及好消息。英女王來到香港必然有假期,打工的人總希望「事頭婆」(香港人對伊莉莎伯女王的暱稱) 能多來香港。而皇室成員訪港多是要主持大型建設或項目的啟動, 也標誌著香港的繁榮安定及發展。查理斯以皇儲身份曾到訪香港5次,最初大家都想女王年事已高, 皇儲接位是早晚問題,不過女王的長壽令到香港人最後知到,97年不會有他不會有以國王身份主持交接的機會。

不過查理斯確是做到讓英國人體面地離開香港。查理斯三世帶著下降了的英國國旗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的皇后碼頭(今天已不存在), 標誌著英國人乘船而來,也乘船離開。相信當時香港絕大部份的人, 以及全世界的人,都會為著英國人把這個荒蕪的海港,經營成為世界最富有的大都會,感到驚訝。望著香港的繁榮,當時香港人的生活質素,誰會說殖民地政府是剝削人民的暴政?

查理斯當時把這一點,總結成為英國人在香港的貢獻,27年後的今天,全球的香港人,相信不少都會同意並且仍然懷念著。這一次查理斯的「告別澳洲」低調訪問,表達了他在面對對抗癌症的困難之中,仍堅持他是「澳大利亞國王」的責任 (不少香港傳媒渲染他是「英國國王」到訪澳洲,是錯誤的說法),到訪一個不少人要拒絕他當國王的國家。查理斯三世早早公開表示他要讓澳洲人民自決是否成為共和,可見查理斯三世深明國王作為國家元首的年代已經結束。他既向澳洲人釋出轉變的意見,相信一直支持保留皇室制度的強硬份子, 也沒有理由再堅持下去。不過澳洲人不急於改變,查理斯也不必加快這步伐。澳洲變成共和國, 已變成澳洲社會自行需要尋求的共識, 這種態度表現出查理斯能知進退及有相當的政治智慧。

國家也要成長

從澳洲人對皇室的態度, 也可以見到一個國家也是要面對成長的過程。最初澳洲只是英國人發現的一片新大陸, 與美洲相似。這兩片土地離英國太遙遠, 也不在亞洲貿易路線之上,對大英帝國並沒有多大的貿易價值。印度、香港、新加坡及非洲一些土地就不相同,它們在東西方貿易扮演著轉口港及補給港的角色, 由於這些地方都已有成形的主權政府管理,英國人就要通過戰爭以征服者姿態成為宗主國。不過,英國人並沒有往這些殖民地大量殖民。管理這些殖民地固然為英國全球貿易及掠奪這些土地資源帶來好處,不過同時間,管治這些殖民地也為大英帝國帶來極多問題及成本。第一次大戰後英國國力急速下滑,因此在第二次大戰後英國採取去殖民地化的政策,讓這些被管治的地方獨立。 直到今天,不少這些國家,至今仍與英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成為英聯邦的一份子。

美洲與澳洲的情況就不相同。美洲的開拓,由不滿英國社會制度的宗教理想主義者推動,很快就組成自治政府, 與英國對抗。結果是在大西洋彼岸成立了有西方民主制度,卻又沒有英國歷史包袱, 崇尚個人自由人權法治的美國, 在近數十年來又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澳洲卻因為位處更偏遠地方,結果只有社會低下階層及淘金者等追求自由生活的定居者, 直到七、八十年前, 還是停留在為英國提供羊毛、牛肉、奶類產品輸出的貿易的人口小國。不過, 這些追求自由平等的受壓迫者,也因著這片富裕的土地而生活得到大大改善。殖民者很快成立自治政府,尊崇英國的文化傳統,也因著附近的國家都是亞洲沒有民主的國家,因此在第二次大戰前, 澳洲社會極盼望維持與英國緊密的關係,很自然, 英國人的國王也成為了澳大利亞的國王。

伊莉莎伯女王的魅力, 加上直至五十多年前仍實施白澳政策的澳洲社會, 令到澳洲人一直沒有對現時由英國國王兼任國家首長制度的改變。不過, 過去三十年,澳洲大量吸納全球各地的移民,這一代的澳洲人已是具備全球視野,但仍保留過去崇尚自由平等及包容不同觀點的全球化公民。澳洲人與世界各地不同國家及民族都可以建立互相合作的關係,也因如此,澳洲社會在制度上是可以作出轉變的。

也可以說, 澳洲已成長成為在亞太區內一個具備民主自由法治的國家, 她要求的是彼此尊重及包容,抗拒武力威脅和壓迫。在面對世界秩序在重組之中, 澳洲在這地區將扮演著重要角色,或許對國家領袖制度的改變, 是一個好的象徵吧。

誰當國家首長?

要是有一天澳洲成為共和制度, 她將如何選出國家首長呢?一直以來澳洲最高權力的總督,是由民選政府首長, 即是總理提名,由澳大利亞國王任命。他們中間大都是在社會中具備威望, 來自不同背景,被人視為持平公正的代表。這些被提名的人,大都是有識之仕, 但如果要承認澳洲開始時並不是無人居住之地, 而是有原住民居住6萬年以上, 是否澳洲社會要考慮原住民領袖擔任國家元首呢?

一直以來都未曾有原住民被委任為澳洲總督, 曾經Douglas Nicholls於1976年被委任為南澳州總督, 是第一位原住民擔任這樣的職位。從越南來的移民黎文孝先生, 也曾擔任過總督, 他們被國王所委任, 並沒有實際權力。

但要是澳洲的元首是由國民一人一票選出來, 他應該有多少權力才是恰當呢?有沒有可能會選出原住民的澳洲元首呢?又或是原住民應該擔任澳洲的國家元首嗎? 澳洲社會對這些問題要有共識,看來是有相當困難。

在我參加查理斯三世週一國會舉行的歡迎酒會時,更觀察到不少值得關注的事。

你推行了種族滅絕、你不是我的國王

在國王下車到達國會大樓前, 有原住民的歡迎儀式, 表達了對原住民的尊重,也有澳洲軍人列隊歡迎。我見到查理斯三世有停下來與士兵交談,並中也有明顯不是白人的。在進入國會大廳時, 坐在最左手邊的是手語翻譯員,傳遞的信息很顯。會場上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有手語翻譯的需要, ,而是向全國的聾人表達他們也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也可以在電視新聞中知道。開始前,有Auntie Violet Sheridan發表原住民對國王的歡迎,才到總理講話, 這樣的安排表達出澳洲政府承認這一片土地是屬於原住民的。

總理及國王的講話, 也提到伊莉莎伯女王第一次以國王身份訪問澳洲時, 羸得了所有澳洲人的心。總理更讚揚查理斯國王在當王儲這些年間,多次到訪並關心澳洲的發展,積極推動慈善工作。總理阿爾巴尼斯肯定查理斯對澳洲發展成長至今,有積極作用。查理斯發言時談及了他第一次在澳洲生活, 原住民文化對他至今58年, 在生活想法帶來極大影響。他更表示對近年來次澳洲發生的山火及天然災難,感到憂心,而他為澳洲能發展至今成為世界具影響力國家而欣慰。

這本來都是很完美的一個告別訪問。客人沒有以君臨天下姿態來到這一片原是放逐囚犯之地,而主人亦沒有卑躬屈膝以臣子自居, 大家都客客氣氣地準備將來分手,總理也表示澳洲要在未來聯邦國家會議之中繼續扮演積極及重要角色。可以說,這一次到訪,為澳洲進入共和,作出了完美序曲。然而在各人發言後,原住民參議員Lidia Thorpe就立刻衝上前,大聲疾呼「你是種族滅絕者」、「你不是我的國王」。她這一個行動,絕對破壞了整個歡迎儀式的和諧,在場的參加者都搖頭歎息不已。把政治帶入這一個儀式, 絕對得不到參與者及澳洲人的認同和支持。其後Lidia 受到不少原住民領袖的批評, 因為她侮辱了她自己所曾宣稱效忠的國王, 失去誠信, 更使原住民蒙羞。

原住民受忽視?

到底Lidia 提出的訴求, 合理嗎? Lidia首先提出要取回原住民的骸骨。在殖民地時代,有不少原住民骸骨被取到英國, 過去已有一些博物館交還給原住民社區。Lidia 的要求是合理的, 不過是否應該在這一個歡迎國王的會上提出, 還是有更多途徑?Lidia表示曾多次寫信給國王,卻沒有回覆。

其次, Lidia表示國王要為對原住民進行種族滅絕負責, 這確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英國人最初登陸澳洲時,在當時的社會, 根本沒有多少人會認為當時的原住民生活,具備高度文明的社會。由於澳洲大陸與世界隔絕了數萬年,當已知文明社會發展至工業革命時, 英國人遇上原住民,就把他們看成為民智未開, 沒有把這片地當成為有人居住土地。不過,有人居住的土地, 也會通過戰爭變成別國的殖民地,情況也是一樣。原來居民在新的民族入侵後,大量死亡是常見的事。

其實在這情況下,其實英國人也未有很大程度對原住民進行過種族滅絕。這並不是由於英國人沒有侵略性, 相信只是因為澳洲土地廣闊,再加上與英國相隔遙遠, 英國人也沒有大規模殖民所致。在英國殖民與原住民發生衝突後, 原住民就往更偏遠的澳洲內陸定居。直至六、七十年後,澳洲發現了金礦,才有較多一點的英國人移民澳洲。Lidia 硬說查理斯或英國國王在澳洲實施種族滅絕, 明顯地與歷史事實不符。

英國殖民在各地方設立效忠英國的政府, 承認英國國王作為元首, 是他們的選擇, 各州也沒有法律規原住民必定是各州州民。不過各州多設有原住民保護官,處理州民與原住民發生衝突時,保障原住民權益, 目的是社會中能公平對待這些原住民。你可以說殖民者聲稱這片土地沒有主人, 偷取了這片土地, 不過這是二戰後世界各國對尊重國家主權的觀點。在殖民時代,當時世界的普遍信念, 是以軍事力量的強大, 來決定領土誰屬的共識下, 殖民者以忽視原住民權益而不是把他們消滅淨盡的處理, 相信已經是進步的思想。

或許在那時處理原住民的官員未必懂得如何作得好這工作, 但至少澳洲社會沒有完全忽略原住民。Lidia可以說英國殖民最初忽視原住民的文化傳承, 也可以說他們沒有尊重原住民權益,至於認為他們侵佔了原住民的土地,卻是有多少牽強。在當時的社會, 原住民並沒有長期定居在一片土地的生活模式, 也可以說他們不是定居在一個固定地方的民族, 而是長期在某一處地方遊走生活的民族。原住民亦沒有(定居)或誰人擁有某一片土地的產權概念, 自然也沒有被侵佔的說法?

自由、民主及法治的澳洲

在各州及澳洲聯邦政府成立後, 最初並沒有把原住民納入國民統計之中, 原意是否定了原住民受國家保護的責任, 而州及聯邦亦不會向他們徵稅及提供福利, 而不是說州或聯邦政府不承認他們的存在及生存權利。原住民只能往沒有人擁有及使用的土地上生活, 這也不是大問題, 因為澳洲土地原來就很多。那時的原住民當然有權利否認自己是大英帝國或是澳洲聯邦的國民,不過這樣, 他們同時間也否定了澳洲這一個國家對他們提出保護的責任。因此參議員Lidia Thorpe的行為明顯更是自相矛盾。

作為原住民,Lidia有權否認澳洲聯邦的存在, 因為原住民並沒有在1900年參與公民投票接納聯邦的憲法, 成為澳洲公民。他們是在上世紀67年澳洲在公投中, 由原來的殖民及他們的後代接納成為澳洲聯邦一份子。自此他們享有在澳洲生活的特權、福利、及原住民的土地權益等。Lidia在澳洲修改憲法後出生, 按澳洲憲法, 那時所有原住民都已是澳洲人, 她自己自然也是澳大利亞即查理斯三世的臣民。她自出生便享受澳洲政府提供的福利、教育,並主動參選,當選,及宣誓效忠澳洲政府,更成為澳洲政府一部份。不過澳洲人享有言論自由, 只要沒有具體行動, 單是公開表達自己不是查理斯三世的臣民,並不是算是叛國或煽動, 也不能算是犯法。而她是通過民主選舉,出來擔任議員,議會也無權罷免她的職位。

Lidia 的行為, 正正顯示出今天澳洲人享受著極大的自由, 並且亦會「無理」地運用這些自由, 來推動自己的政治主張, 而不用擔心會受到政府打壓, 這全是因為澳洲社會實行民主及法治並容許國民享有自由。不管是原來英國殖民的後代、原住民、或是從英國以外國家移民定居這國家的人, 他們都同樣享有這些權利,這正是我們這一些移民這國家定居的第一代移民,體會到最珍貴的改變。

查理斯國王已經離開, 不過他到訪澳洲, 令澳洲人再次思想自己是誰?澳洲應該如何走下去? 相信會有一段時間, 仍在澳洲人中討論吧。

周偉文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