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將近30個月的膠著戰鬥,俄烏戰爭局勢正出現重要變化。
卡卡開唱「巴黎你好」,席琳·迪翁高歌「愛情禮贊」,兩周前塞納河上奧運會開幕典禮短暫再現;緊接著,一位歌手唱起《在巴黎的天空下》,歌聲拉開了奧運會閉幕典禮的序幕。
最近更新的AUKUS協議揭示了澳洲、美國和英國之間的核潛艇合作細節。根據新協議,澳洲需為美英轉移至澳的核材料引發的任何損失或傷害承擔責任。這項協議有效期至2075年,但若美國或英國認為該合作可能削弱自身的核潛艇計劃,可提前一年終止協議。此外,協議還規定澳洲不得在境內進行鈾濃縮或核燃料再處理,以確保符合國際核不擴散義務。儘管政府堅稱該計劃將確保最高標準的核不擴散,但批評者擔心這項計劃的高昂成本和風險。澳洲政府為此承擔了高達3,680億澳元的費用,且計劃能否如期順利進行仍存在不確定性。 批評者認為,這項安排讓澳洲承擔了過大的財務和安全風險,而美英則保留了隨時退出的權利。如果美英認為繼續向澳洲提供核潛艇可能威脅到自身的安全,他們可以隨時終止合作,這使得協議具有不確定性。 AUKUS的這項安排引發了對澳洲政府決策的質疑,特別是在專案成本和潛在風險方面。 國防部長理查德·馬爾斯為該協議辯護,表示其確保澳洲在不尋求核武的前提下獲得常規武裝的核動力潛艇。這項聲明旨在安撫國際社會對核擴散的擔憂,同時也表明澳洲將承擔相應的責任,確保核材料的安全管理。 總的來說,AUKUS協議雖然為澳洲提供了獲取先進軍事技術的機會,但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財務和戰略風險,未來的執行情況仍需密切關注。 同路點評: 根據經過修訂的AUKUS協議,澳洲將為處置和儲存製造核潛艇產生的放射性廢物所造成的任何損失或問題買單。總體來看,儘管AUKUS協議為澳洲提供了獲取先進軍事技術的機會,但也使其面臨巨大的財務和戰略風險。隨著專案的推進,澳洲政府需要在技術引進與成本控制之間取得平衡,同時確保核子材料的安全管理不出問題。這份協議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如果美國在任何時候認為根據奧庫斯協議向澳洲提供物資有損其國防,他們可以有效地終止協議並撤出。那麼,實際上,政府在用納稅人的錢進行的一場價值3,680億澳元的賭博。這項協議的長期影響還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將對澳洲的國防政策和國際地位產生深遠影響。未來,政府在如何管理這些風險上將面臨嚴峻考驗,尤其澳洲購置常規武裝核動力潛艦將透過奧庫斯合作夥伴關係設定最高防擴散標準,這一目標能否實現。
英國近期發生了一起針對兒童舞蹈班的持刀攻擊事件,造成3名兒童死亡。事件發生後,極右翼分子迅速傳播謠言,聲稱兇手是非法移民,這一錯誤訊息迅速傳播,引發了全國的反移民暴動。暴動從南港開始蔓延至包括利物浦、桑德蘭在內的十多個城市,甚至波及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暴徒襲擊庇護者收容旅館,縱火、打砸商鋪,與警方發生衝突,造成數十名警察受傷。 英國警方對此高度重視,部署了近4000名警力,並展開對煽動者的調查。英國全國警察首長協會指出,網路上的不實資訊是導致暴力事件的重要推手。如何在保障言論自由與阻止有害內容之間取得平衡,仍是英國及其他民主國家面臨的挑戰。 首相史塔默譴責了他所稱的「極右翼暴力行徑」。他誓言,「無論表面原因或動機如何」,施暴者都將被檢控並定罪,並稱包括「在網上煽動這一行動」的人在內的騷亂參與者都將後悔。英國政府表示,一支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常備軍」將應對騷亂,警方將分享有關暴力團體的情報。政府表示還將與社群媒體公司合作,確保刪除錯誤和虛假資訊。 當局也表示,將提供500多間新的牢房,以確保那些暴力活動參與者入獄服刑。 在許多地區,當地居民在暴力面前團結起來,全力進行清理行動,並聲援受影響的人。在南港,數十名當地居民也沉浸在女孩遇害的震驚中,他們帶著刷子和鏟子趕到受到破壞的地方幫忙。工匠們也主動提出免費重建牆壁和更換窗戶。 同路點評: 這次暴動是新任首相施凱爾上任以來的第一次重大政治危機。這次事件不僅暴露了英國社會對移民問題的深刻分歧,也凸顯了社群媒體在煽動暴力中的作用,給未來的政策制定了新的挑戰。英國政府不僅需要應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分裂,還必須在保障言論自由與阻止有害內容傳播之間找到平衡。此外,英國社會對移民的情緒近年來日益緊張,特別是在英國脫歐之後,移民問題成為了政治舞台上的敏感話題。一個深刻的問題是,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處理移民問題和網路資訊傳播的影響。持刀襲擊事件本身已經足夠悲劇,而極右翼分子利用這一事件散佈不實訊息,引發全國範圍的暴力衝突,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不安和分裂。這次暴動的爆發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不安與分裂,未來,如何有效應對網路上的不實訊息,防止其引發進一步的暴力事件,將成為政府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
澳洲前工黨總理保羅·基廷再次將矛頭指向了現任澳洲工黨總理阿爾巴尼斯、外交部長黃英賢和國防部長理查德·馬爾斯,指責他們拋棄了工黨傳統的價值。 基廷在接受澳洲廣播公司的電視時事旗艦節目《7.30》採訪時,指責政府在國防政策上「出賣」了自己,他同時也為中國在台灣的利益進行辯護。 基廷稱奧庫斯(AUKUS)是「史上最糟糕的交易」,增加美國軍隊在澳洲的存在會使澳洲更容易成為目標。 「現在美國將在澳洲部署軍隊,涉及每個領域。 基廷也表示,台灣是「中國的土地(Chinese real estate)」。 「這一切都與中國對台灣提出主權要求有關,而美國人會說『不,不,我們會保護這些台灣人民』,儘管他們正坐在中國的土地上。」 同路點評: 他說的其實很有道理,「中國人會戰鬥到最後一名十幾歲的士兵來保衛台灣和中國,而美國人不會進行這樣的戰鬥,更糟的是,他們不會贏得這場戰鬥。基廷曾於1991年至1996年擔任澳洲總理,此前曾在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董事會任職。基廷以言辭犀利著稱,他曾在2021年的一次演講中指出,台灣的命運「不符合澳洲的切身利益」,如果美國真的為台灣開戰,澳洲將沒有義務加入。
2022年底擔任斐濟總理的西蒂維尼·蘭布卡(Sitiveni Rabuka)12日開始訪華。他此訪是受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的邀請,訪問要到8月21日結束。 在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節目旗艦節目《太平洋之聲》(Pacific Beat)採訪時,蘭布卡總理透露訪華行程的最後兩天他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上週曾表示,斐濟是最早與中國建交的太平洋島國,蘭布卡總理是今年又一位受邀訪華的太平洋島國領導人,體現了中國同南太地區的密切關係。 中國和美國正在爭奪戰略要地太平洋島嶼的影響力。而兩週後,太平洋島嶼論壇領導人將開會討論澳洲支持的區域警務提案。 蘭布卡向太平洋領導人提出了「和平海洋」(Ocean of Peace)的外交政策,提倡與所有主要大國接觸,避免島嶼地區軍事化。 同路點評: 自從蘭布卡在2022年12月上任以來,中國和斐濟之間關係出現降溫。蘭布卡上任後不久就擱置了與中國實施了長達10年的警務合作協議,理由是兩國在警務、調查和法律制度方面存在差異。如今蘭布卡與北京的關係似乎有所緩和,今年3月,蘭布卡宣布恢復與中國的警務合作,但已下令斐濟警察隊伍中的中國官員離開斐濟。他在言論上也採取了更溫和的態度,也終於開始了期待已久的中國之行。他的首要任務將是發展經濟,看看斐濟可以從中國自身的發展道路中學到什麼教訓,特別是在農業領域和多元化發展方面。
經過一天的中東緊張外交,伊朗代理外交部長表示,伊朗將在「正確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對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被殺作出回應。 他在伊斯蘭合作組織(OIC)緊急會議上發表了上述言論。 OIC是一個由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組成的組織,該組織在沙烏地阿拉伯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伊朗對殺戮事件的反應。 美國表示,希望伊斯蘭合作組織成員國警告伊朗不要採取「升級衝突的措施」。 自從上週哈尼亞在德黑蘭遇刺以來,中東局勢緊張。伊朗及其盟友指責以色列,但以色列尚未發表評論。 應伊朗和巴勒斯坦官員的要求,伊斯蘭合作組織於週三在沙烏地阿拉伯城市吉達召開會議。 伊朗代理外交部長巴蓋裡·阿里·巴蓋裡·卡尼告訴成員國,「預計」他們會支持伊朗對殺戮事件的回應。 同路點評: 這反映了中東局勢的複雜性和緊張性。伊朗在哈馬斯領導人遇刺後,表態將「適時」採取報復行動,展現了其捍衛主權和區域安全的決心。然而,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正積極試圖阻止衝突升級,並強調外交解決的重要性。伊斯蘭合作組織並未支持伊朗的軍事回應,顯示各方在處理此類敏感事件時,仍在尋找避免進一步衝突的途徑。這次事件凸顯了中東地區的脆弱平衡,也反映了外部勢力對該地區局勢的深刻影響。未來局勢的發展取決於各方的應對策略,尤其是如何在緊張局勢中保持冷靜與克制。
越南和菲律賓在9日首次在馬尼拉灣舉辦聯合海岸防衛隊演習,引發各界關注。有分析稱,這次為期五天的聯合演習標誌著兩國雙邊關係的重大進展,更是向中國釋放信號,表達對北京在鄰近南海海域的持續擴張的關切。 菲、越兩國間在南海部分海域有主權爭議,也分別與中國在該海域主權劃分問題有對峙,馬尼拉更因海域爭議與北京劍拔弩張。 防衛學者菲律賓馬尼拉德拉薩爾(De La Salle University)大學講師吉爾(Don McLain Gil)說,過去越南和菲律賓都主張對南海(菲律賓稱西菲律賓海)部分地區擁有主權,並在爭議水域與中國海警發生過衝突,但自從河內表達願與馬尼拉就南海底下大陸架「主張重疊問題」展開對話後,菲、越合作的勢頭就不斷在增長;此次演習凸顯兩國欲擱置彼此領土爭端,聯合應對中國的共識。 同路點評: 以越南與印尼在多年談判後於2022年解決了海上邊界爭議, 如果菲律賓和越南能夠保持這種談判態勢,兩國之間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或有望激勵其他區域內國家,譬如馬來西亞加入,對共享海域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這就像古代三國時期,劉備和孫權兩大集團對於荊州的主權有爭議,但仍需要聯合起來對抗曹魏。但從數字來看,越南與中國的演習合作要多於與馬菲律賓,因此這次越菲聯合演習不該被視為河內開始與北京抗衡的舉措,尤其越南剛表示自己不參與大國博弈。
中國當局在公告中稱計劃實施「網號」和「網證」制度。這意味著該國的逾10億網民可能在未來需要執照上網。這則消息在資訊管理嚴格的中文網路上引起巨大反響,包括清華大學教授在內的學者也對此舉提出質疑。 儘管官方表示正在向社會徵求意見,但學者和大量網友的反對聲很快在社群媒體微博上被刪除。 文件名為《國家網路身分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由中國公安部,以及中國政府實施網路監管的主要機構「國家網路信辦」兩部門共同擬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該徵求意見稿明確,意見建議回饋截止日期為8月25日,但「國家網路身分認證試播版」App已在中國多個手機應用程式商店上線,用戶已可通過身分核驗,取得一張附有「網號」的電子網路身分憑證。同時App試點應用程式已涵蓋10個政務APP和71個網路APP,包括淘寶、微信和小紅書。 根據文件,「網號」由字母和數字組成,與每個人的身份資訊相綁定,但不會公開顯示個人資訊。 「網證」則指承載「網號」的網路身分認證憑證。這兩者可用於在網路服務及相關部門、產業管理、服務中非明文登記、核驗自然人真實身分資訊。 徵求意見稿說明稱,基於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自然人在互聯網服務中依法需要登記、核驗真實身份信息時,可通過國家網絡身份認證APP自願申領並使用“網號”和“網證”進行非明文登記、核驗,無須向網路平台等提供明文個人識別資料。 同路點評: 中國自2017年開始全面實施網路實名制,要求用戶在各大平台註冊帳號時提供真實身分資訊。實際操作中,這主要是透過要求使用者綁定經實名登記的手機號碼來實現。徵詢意見的期限還沒到就急吼地實行了,那還徵詢什麼意見,與政府自己制定的《行政管理法》的法律法規都相衝突。 《辦法》雖提到自願原則,卻未對自願原則的實現提供基本保障,考慮到自願原則在中國語境下易於被架空的現實,該原則同樣難以為網證制度提供正當依據。徵求意見稿中有三點設置,似乎為了減少可能的爭議:自願原則、「最小化和必要性原則」、減少資訊洩露,其初衷是在統一的「網證」制度下,單一平台無法取得使用者個人訊息,能大幅減少資訊外洩的風險。以現在的網絡建設水平,個人的上網痕跡信息,即使你是匿名的,其實也被記錄、可追踪,網號、網證制度不會強化既有能力。所以,其實不是為了管理公眾,而是為了治理平台。
七名香港民主派資深人物就2019年「反送中」示威期間發生的「8·18流水式集會」案提出終極上訴,遭法院駁回,維持原有定罪與判刑。 此前,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前特區立法會議員李柱銘、何俊仁、吳靄儀、何秀蘭、李卓人和「長毛」樑國雄被起訴「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辯護律師團隊堅持有關集會過程和平有序,並引據兩起英國最高法院判例,質疑起訴不符合「執行相稱性」,過度侵害香港民眾集會自由。 中國香港特區終審法院8月12日宣判,五名法官——包括一名英國籍非常任法官——一致駁回上訴,並指出香港法庭「不應跟隨」上訴方提出的兩例判決。不過,各被告先前已服刑完畢或緩刑期滿。 這次判決發生在終審法院三位海外非常任法官相繼辭職或約滿離任兩個月後。英國法官岑耀信勳爵稱,他認為香港正「慢慢地變成極權國度」。 同路點評: 近幾個月來,紐伯格和香港剩餘的兩名英國海外非常任法官面臨越來越大的辭職壓力,原因是香港「正在慢慢變成一個極權國家」,「法治受到嚴重損害」,海外法官的存在有助於維護香港的法治「不再現實」。李家超說「民主和法治是兩回事,不應混為一談」也不無道理,民主是基於法治的,只不過現在的「法」是北京的「法」,而不是英國的「法」。這也是為什麼法官指出香港法庭「不應跟隨」上訴方提出的兩例英國最高法院判決的原因,而所謂「集會自由」也是基於維護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