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創的可回收牙膏管,改變了最廣泛使用的,塑料包裝之一的,牙膏管的形式。 經過五年的研究和開發,高露潔(Colgate)表示,它已經開發出了同類產品中的首個塑料可回收牙膏管,以期減少每年填埋的5000萬根牙膏管(足以橫繞澳大利亞兩次) 。 高露潔棕欖公司(Colgate-Palmolive South Pacific)總經理西蒙·彼得森(Simon Petersen)表示,這項開發技術非常困難。大多數牙膏管都是由塑料層壓板製成,夾在鋁薄層周圍,並且材料混合使之不適合路邊回收。而新牙膏管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製成,與製造可回收奶瓶和洗滌劑瓶的塑料相同。 同路點評: 這項新可回收管技術,對澳大利亞乃至全球,都具有重大意義。該管目前僅用於該品牌的Smile for Good牙膏,不需要完全清理乾淨,只需要在用完牙膏後,將其丟棄在路邊黃色的回收箱中即可。目標是在2025年底之前,使高露潔旗下所有產品包裝都可回收利用。同時,該技術將免費與其它製造商分享,他們將和製作團隊設計自己的HDPE層壓管。
比特幣挖礦企業Iris Energy Pty正在權衡“變相上市”的提議,可能開創澳洲的SPAC先河。 2020年,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成為了美股市場上最為火熱的上市融資方式,SPAC的IPO融資金額占到了2020年美國全部IPO上市融資總金額的46%。美國有80多個SPAC公司上市,籌集了約830億美元資金。 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不允許SPAC,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澳大利亞公司通過SPAC上市。 不過,Iris還在考慮各種選擇,包括在澳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 同路點評: 幾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已經與Iris Energy Pty接觸,商討在美國上市的渠道,可能籌集3億至5億美元(6.44億澳元)。今年3月,該公司融資2000萬澳元,並表示計劃在今年中IPO。目前再次將融資規模擴至1.1億澳元。融資所得將用於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建設一個50兆瓦的數據中心。該設施將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比特幣採礦。
5月4日,世界各地的頭條都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離婚的消息。 比爾·蓋茨和梅琳達在共同走過27年後,突然宣布雙方將結束這段婚姻關係,目前已正式進入離婚程序中。 比爾·蓋茨夫婦也發表了聯合推特聲明: “近日在對我們的夫妻關係進行了大量思考和修復努力之後,我們決定結束這段婚姻。過去的27年裡,我們共同養育了三個優秀的孩子,建立了一個致力於使全球人士都能過上健康、有價值生活的基金會。如今,我們仍然對這個使命懷有共同的信念,並將繼續在基金會內共同工作,但我們無法再陪伴對方度過下一階段的成長時光。” 蓋茨還在聲明中表示,希望外界給他們及家庭更多的空間和隱私,讓他們可以開始新的生活。 27年婚姻走到盡頭梅琳達·蓋茨(Melinda)今年56歲,比比爾·蓋茨小9歲。兩人共同養育了三個孩子,分別是25歲的詹妮弗(Jennifer),21歲的羅里(Rory)和18歲的菲比(Phoebe)。 1987年,比爾·蓋茨和梅琳達·蓋茨在微軟的員工晚宴上相遇。 “他花了好幾個月才約我出去。”梅琳達·蓋茨後來說道。 7年後,梅琳達與比爾·蓋茨於夏威夷正式舉行婚禮。 梅琳達在嫁給蓋茨前已經是微軟總經理,但在其懷孕之後主動回歸家庭,於1996年正式離開微軟。 同路點評: 根據福布斯實時富豪榜,截至當地時間5月3日,比爾-蓋茨身價達130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目前二人在財產分割方面的細節尚不明朗。根據公開數據,比爾·蓋茨個人目前擁有1.37%的微軟股份,按目前收盤價計算的市值約260億美元。而他和梅琳達·蓋茨此前曾與巴菲特等人共同承諾,將捐出超過一半的個人財產。與兩年前離婚的貝索斯不同的是,蓋茨的財富構成可能更加複雜,前者的財富主要集中在亞馬遜股票上,而蓋茨的淨資產源於微軟。其實,創業者通過婚前協議、信託基金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公司運營、私人財產及子女權益等不受離婚的影響,正所謂離婚經濟學。
新任廣播處長李百全上任後對港台連番改革整頓,有消息指出港台將會刪除於YouTube及facebook等平台播出逾一年的節目。港台回應稱有關安排只是與官方網頁的一貫做法看齊,即提供12個月節目重溫。這些片段不但是同事的心血,更是攸關香港歷史,一些專題報道記錄民生變遷,甚有保存價值,認為一刀切僅提供一年重溫,殊為可惜。 工會稱,YouTube、facebook等平台沒有上載上限,看不到將節目下架的必要,並稱現代媒體管理,內容是最大資產,只有與眾分享才可發揮影響力,批評現時做法是反其道而行。 同路點評: 港台做法,很難不令人去質疑動機,「好明顯覺得過去節目篤眼篤鼻」。因網頁聯繫至港台伺服器,尚可稱有容量限制,但YouTube並無此限,沒有實際資源限制,很難令人相信這個決定是基於技術原因。新聞和紀錄片是歷史的初稿,下一代要透過紀錄認識歷史事件。如今,官方的話語權會更強,而民間歷史和印象會褪色。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3日為七大工業國集團(G7)2年來第一場面對面會談揭開序幕,他向日本與韓國外長提出美國新政府對於朝鮮的最新方針。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幾天前剛完成檢討朝鮮政策。在當局實施限制行動等嚴格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布林肯今天在自己的飯店內分別與日本外相和韓國外長會面。 布林肯敦促朝鮮,把握美國已更新政策途徑的機會,來化解其核武野心所形成的僵局。 「如此一來,我們希望不只能觀察朝鮮的說法,也觀察朝鮮的實際作法。我認為,是否要對外交往,須由朝鮮決定。」 同路點評: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正在印度肆虐,但西方世界的疫情已逐漸控制下來。英國迎接G7外長到訪倫敦,以討論後疫情時期的議程,同時為下月在英格蘭西南部的G7峰會做準備。這場為期3天的外長會議也將討論與俄羅斯、中國的關係日趨緊繃,以及恢復伊朗核協議的外交行動。美國希望朝鮮展開外交交往,以了解是否有辦法向著朝鮮半島全面非核化的目標邁進。
聯邦政府在周六時宣佈,將從3日開始對印度實施旅行禁令,禁止所有旅客從印度入境澳洲,包括澳洲公民,違者將面臨5年刑罰以及6.6萬澳元的罰款。 財長Josh Frydenberg表示此舉雖然“嚴格”,但很有必要。 然而,聯邦政府此舉受到了廣泛的批評。澳洲人權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稱,用《生物安全法》對公民回國實施臨時禁令的決定“引發了嚴重的人權擔憂”。 “這種限制的必要性必須要得到公開證明。政府必須證明這些手段不是歧視性的,且是應對公共健康受到的威脅的唯一合適方式。” 聯邦外交部長Payne在周日接受采訪時表示,這項“臨時”出台的禁令是由於從印度入境者感染率較高,給醫療服務系統帶來了“嚴重負擔”。 “根據《生物安全法》並以首席醫療管的建議為基礎做出的決定,只是臨時對印度關閉邊境。”她表示,“各州和領地的醫療系統負擔非常大,尤其是Howard Springs。” Payne在被問到這一決定是否是出於種族主義動機時,她明確表示“絕對不是”,並承認印度的情況“非常艱難”。 同路點評: 聯邦政府禁止在印度的國民返回澳洲的新例受到批評,指來自美國及歐洲國家的旅客新冠感染率高,但未有對他們實施同類措施。去年新冠疫情嚴峻時,可以接受來自美國的旅客,但從中國返回的國民就要送到聖誕島,現在看來,那些尋求從印度返回的國民不僅被阻止,還會遭刑事處罰,標準卻不同。印度已有超過200,000人死於新冠病毒,而目前確診病例每日都創新高。現時大約有9000名澳洲人在印度,其中650人被列為「弱勢群體」。自去年三月以來,大約有20,000名在外交及貿易部註冊的澳洲人,從印度返抵澳洲。 4日早上,澳洲總理莫里森證實,對印度的航班禁令將於5月15日結束。
自3月份JobKeeper結束以來,已有超過9萬人脫離了福利,消除了人們對政府取消工資補貼會推高失業率的擔憂,並為預算底線帶來了重大節省。 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說,這些數字——在截至4月30日的一周內,至少有3萬人脫離了福利,而在本月的前幾週內有6.3萬人——表明結束JobKeeper是正確的決定。 勞動力市場的複甦強於預期,這意味著JobKeeper計劃的成本將比最初估計的少125億澳元。強勁的複甦也使得3月份的失業率下降到5.6%,而財政部在年中經濟審查中的估計是7.5%。 在就業數據走強的同時,德勤(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預測下週二的預算將顯示,由於經濟复甦“紅紅火火”,預算底線將得到1000億澳元的提升。然而,它警告說,未來的政府仍然面臨著艱鉅的預算修復任務。 3月份,參加JobKeeper的人數比之前估計的少了65萬。這些數字和最新的失業率推翻了財政部的預測,即JobKeeper的結束將導致10萬至15萬人失業。 去年10月的預算案估計JobKeeper將花費1013億澳元,但需要工資補貼的人數減少意味著該計劃最終只需要花費888億澳元。 同路點評: 德勤最新的預算監測報告估計,2020-21年的基本現金赤字將比財政部12月預測的好310億澳元,達到1670億澳元,得益於勞動力市場的快速復甦和比預期更強的商業利潤——在鐵礦石出口繁榮的支持下——提高了稅收。德勤計算,明年的赤字將達到870億澳元,增加了220億澳元,這是個更好的起點。到2023-24年,綜合改善將達到1000億澳元,但屆時仍有485億澳元的赤字。雖然情況比幾個月前的預期要好得多,但大流行仍然使政府財政陷入了深淵。但藉貸成本處於歷史低點,使得更龐大的債務不再是沉重的負擔。隨著經濟复甦的步伐加快,重點還是應該放在創造就業機會而不是修復財政上。
媒體公司ACM已與Facebook達成協議,通過Facebook News向數百萬在線讀者提供有關堪培拉和澳大利亞主要地區的新聞報導。 媒體公司ACM5月4日宣布,它已與該社交媒體巨頭簽署了一份意向書,用於使用其40多個期刊出版的新聞文章和其它內容,包括《The Canberra Times》,《Newcastle Herald》,《 Illawarra Mercury》,維多利亞州的《Ballarat’s The Courier》和《Bendigo Advertiser》,還有塔斯馬尼亞的《The Examiner》和《The Advocate》。 該協議是雙方達成的一項多年合作協議,旨在確保Facebook即將推出的新聞產品獲得優質的澳大利亞新聞報導,這項協議是由兩家公司之間簽署的一項長期協議決定的。 ACM董事總經理托尼·肯德爾(Tony Kendall)表示,Facebook的支持將使ACM幫助構建數字平台,並為原有的新聞增加受眾。肯德爾先生說:“我們對社區的建設充滿了熱情,新的合作關係將確保我們所提供的高質量的本地新聞有新的受眾。” Facebook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新聞夥伴關係負責人安德魯·亨特(Andrew Hunter)說:“我們致力於幫助出版商吸引新聞受眾,並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同路點評: 根據聯邦議會在2月底通過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聞媒體和數字平台強制性交易守則》(News Media and Digital Platforms Mandatory Bargaining...
要成立多元文化新冠資訊中心 We need a multicultural Covid information centre
澳洲歷史中歧視華人的行為 打算移民澳洲的朋友, 大多擔心這裏是否有歧視華人的問題? 是的, 華人是最早來到澳洲的民族, 170年前澳洲發現了金礦, 開啟了淘金時代, 華人就大批來到澳洲, 今天還有不少華人在那時期被歧視的記載。前維州林美豐議員曾多次指出, 因為維州徵收人頭稅, 大批華人為著逃避人頭程稅而選擇在登陸南澳Robe, 徒步走至Ararat地區, 因而在那裏建立了這小鎮, 林議員把這視為澳洲歧視華人的經典例子。 其實, 澳洲那時還未有成立聯邦政府, 沒有國防邊境, 有的是華人與英國殖民之間的利益衝突。 這些殖民政府根本不願意承認華人在這裏有定居的權利, 只會維持殖民社群的利益。就如華人社群不重視這個國家的利益, 只願把從淘金賺取個人利益, 全數輸送往中國家鄉看為應份的事一般。由於國家機器並不存在, 而大部份華人根本不打算長期留在這裏, 他們在這裏生活的權益往往受到忽視。在今天看來, 當時作的確實是種族歧視的行為。不過大部份華人堅決不在這裏置業、消費、作生意、交朋結友、唯一的活動是找到最多的黃金, 賺取金錢照顧家鄉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