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網站截圖 (RejoiceOnAir 專業聲譯版) 澳洲移民的門檻越來越高,加上政策經常變動,一眾想移民的人士叫苦連天,因此,有些商人不惜挺而走險,把公司內的職位販賣給有需要的人,以幫助他們獲得雇主擔保簽證。澳媒Fairfax在本週爆出一段電話錄音,內容是連鎖Dominos披薩加盟店老闆向報社卧底報價出售店內工作機會,讓他在短時期內取得雇主擔保簽證,於是簽證買賣行為慢慢浮出水面。 移民者首選地-澳洲 澳洲,是很多人趨之若騖的地方。由海外到澳大利亞的移民人口,在過去的15年間由極大程度的增加,總遷入人口數量從1992年至1993年的30042人增加到了2006年至2007年的177600人。據《2015年全球幸福報告》調查的評分排名,瑞士和北歐三國冰島、丹麥、挪威以及加拿大分居前五位,澳大利亞排名第十。澳洲聯邦政府發佈的一份重磅報告亦顯示在2014至2015財政年度,共有27872名中國人移民澳洲。從數據上看,澳洲這個宜居的環境的確吸引許多華人遷居,從以前的163投資移民,到現在的188高額投資移民,移民人數一直高持不下。當然還有一些低門檻的移民簽證,包括技術移民和雇主擔保。 有很多學生在澳洲生活久了漸漸適應澳洲悠悠的生活節奏,產生長居於此的念頭,於是拼命地在大學本科或研究生攻讀技術移民清單上的專業,或許讀的不是自己喜歡的,但為了一紙永久居留簽證,再多的路也是值得。然而,事情永遠往意料之外發展,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政策天天在變,很多人為了取得永久居留花費了不少光陰。 連鎖披薩店被爆販賣假簽證 Domino’s披薩是目前經營著澳大利亞最大的連鎖加盟店網絡,旗下有600多家加盟店,擁有14000多名員工,每週能賣出100萬個比薩餅。近日,在澳媒Fairfax網站上流傳一段Domino披薩店涉嫌賣簽證的電話錄音。一家位於昆士蘭,由華人當老闆的加盟店,在電話上和臥底的報社線人對話: 臥底:可以擔保嗎? 老闆:可以。但是這樣的,我們招到一個人,重點是我們現在還多了一個名額,然後有太多的仲介,也有人來問,包括購買的情況,我說不用說得這樣含晦,現在我們想法是把名額做轉讓,那個人給我們一定的錢,然後我們擔保他,你知道這樣很快下PR吧,我們希望他待兩年或兩年半,做擔保沒問題,但要付一定的費用。 臥底:你們是457還是187? 老闆:我們是偏遠地區187。 臥底:現在辦要多少錢? 老闆:我們可能是收十萬到十五萬吧。我們要考慮是你的職位,每個職位的金額不一……這不包括其他移民費用,我們會推薦我們自己的律師,我們不希望找一個完全不認識的(律師),這部分的費用需要你自己付。 在這個醜聞被公佈之後,上市公司Domino’s的股票在周一開盤就急劇下跌,上午10時30分,其股價跌幅超過5%,從周五的64.03澳元跌至到$60.65。 據悉,有很多類似的簽證買賣欺詐行為,只是Fairfax針對這家澳洲最大披薩連鎖經營店調查的其中一部分,Fairfax正在對這家全澳最大的披薩連鎖店進行廣泛調查,近一個月前還揭示出因加盟商賺錢艱難,僱員們的工資遭到剋扣,當中就包括這種簽證欺詐行為,呈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商業模式」。對於那些難以靠賣披薩餅賺錢的加盟商老闆來說,這種違法賣簽證的做法提供了一個利潤豐厚的副業,從而獲得豐厚的額外報酬。澳大利亞移民部發言人說,將對違反簽證法律的做法嚴懲不貸,違法者將可能被判處兩年監獄,並最多32.4萬澳元。 簽證已成一門生意 讀到這裡你可能不覺得好奇,花錢「請」雇主擔保在華人圈裡是公開的秘密,市場上有群人有這樣的需求,自然有識時務的商人在打主意,只是這次事件令一直存在的問題終於得到主流社會重視,意味著政府將會重新審視簽證的制度,填補漏洞,將來雇主擔保這條路會更難走。以往我們清楚華人圈子中販賣的雇主擔保工作機會大部分發生在小生意上,是次主角是國際連鎖快餐店,的確把事件提升到一個高點,Fairfax線人,化名Jon,說那些雇主是知道海外學生想要留在取得簽證留在澳洲生活,雖然金額龐大,但遠在海外的父母還是願意給錢孩子去取得這工作機會。雖說不能一竹杆打翻一船人,販賣簽證可能只是一小撮人,不能說所有加盟商都會拿出擔保作利誘以換取金錢利益,但它確實給無良的加盟商一個強大的武器來控制工人。 可笑的是在日常華人媒體上都能看到移民仲介公司宣傳雇主擔保的信息,不單是華人公司,西人公司也參與其中,琳琅滿目的廣告讓人有一瞬間將「簽證舞弊」合理化,有時候東西看多幾遍便習以為常,忽視了背後的危機。 先看457簽證,全名為臨時工作簽證,有效期長達4年,擔保人需要對其澳洲本地員工提交$ 4,000的培訓費,申請人需為擔保的雇主工作至少滿兩年以後,才可以遞交186/187雇主擔保永居簽證。187簽證全名是偏遠地區雇主擔保簽證,187簽證工作地點必須在偏遠地區,187偏遠地區雇主擔保簽證是永居,但是申請人在獲得簽名後必須要在擔保雇主的公司底下工作並在偏遠地區生活滿兩年。187其便利節省時間的特性落入不法之徒手中,以此作利誘「顧客」上釣。 雇主擔保只是其中一款可舞弊簽證的種類,坊間還有其他種類。澳洲獨立技術移民(189)如和配偶一起申請互相可加5分,5分可能看起來沒什麼,但由於擔保的競爭激烈,這5分非常珍貴,湊足了60分的申請者,額外的5分加分也能大大的增加申請的成功率。移民局對配偶的定義其中最容易滿足是同居超過12個月以上,有一些條件滿足但不夠高分的男女於此想到「互相取暖」的權宜之計,或許是互不相識,但卻有相同的目標便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 Dominos披薩店事件讓人覺得這是一門純粹的生意,而189簽證是在相方平等的情況下進行交易,當中或許沒有涉及金錢,可謂比較「真誠」。但深層次地想,其實本質上沒有分別,都是以一個人的利益換取另一個人的利益,只是換湯不換藥。舞弊簽證是經常發生的事,就算往後457雇主擔保簽證再收緊,社會上還是會有人以其他方式販售簽證。 臥底是正義的行動?...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 在西澳大利亞珀斯北部517公里,有一個面積75平方公里的小型國家,叫赫特河公國(The Principality of Hutt River),它早在1970年自稱獨立,脫離澳大利亞政府的管治,只效忠於英女王。赫特河公國是一個區域性旅遊景點,並發行自己的貨幣、郵票和護照。現年91歲的創建者Leonard Casley已在今年2月11日把王位轉交給他的小兒子格雷姆王子(Prince Graeme),再度引起公眾對這一片小領土的關注。在我們好奇它是怎麼獨立的同時,也想了解澳大利亞與英女王之間的關係。 因小麥生產配額爭議而獨立 1969年之前, Casley家族已經購買並在赫特河耕耘了20多年。1969年11月,他們收到西澳政府配發的小麥收購配額只有1,647蒲式耳(一蒲式耳相當於36.4升),所得款項太少,沒有任何補償可供一家人生存下去,更遑論利潤。 農場的主人Leonard是一名律師,面對這種困境他想到的是上訴。那時議會正在討論「小麥配額條例草案」,這一草案中有兩項條文是他最為關切的:一、對於政府分配的小麥配額,不得上訴;二、因配額而蒙受的損失政府不給予任何形式的補償。這些條文與英國女王提出的侵權法相衝突,被視為企圖否定公民的法律權利,Leonard便向小麥配額委員會、西澳州長和西澳總督提交書面抗議,最後得出結果,小麥配額維持不變。 Leonard決定上訴到女王陛下那裡要求獨立,於是他向西澳總督提交了爭取獨立的申訴。兩周之後,一個新的草案提交到議會,根據這一草案,西澳政府有權收回農地,那麼西澳政府收回卡斯勒家族的土地將成為法律。Casley一家這時開始考慮到自我保護國際法(International Law of Self Preservation),其中規定,如果經濟一直受到威脅,並且面臨失去土地的危險,就可以組成自我保護的政府。1970年4月21日,他們向西澳州長、西澳總督、澳洲代理總理和澳洲總督提交脫離國家的正式通知。這份檔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脫離國家;第二部分是他仍將效忠於伊莉莎白女王二世,請女王陛下授予其主權。 在與總督辦公室通信時,Leonard無意地被稱為「赫特河管理人」,這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認。根據澳大利亞法律,聯邦政府有兩年時間回應Casley的聲明,但政府自赫特河宣佈以來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Leonard指,政府沒有回應,即表示赫特河由1972年4月21日已經獨立。Leonard開始稱自己為「赫特河倫納德一世王子陛下」,並授予家庭成員皇家頭銜,直到2006年赫特河的官方名稱才加上「公國」。 澳洲政府與英女王的回應 澳大利亞官方針對赫特河公國最常見的解釋便是說,這是一個私人農場,所謂的「君主」是一個商人。有時候,赫特河公國的問題也會被提議到國會上去,但對它的解釋多是機會主義的投機取巧行為。澳大利亞郵政機構已正式表態將中斷對該國的相關服務,但事實上,不僅寄往這個地區的信件能夠平安抵達,而且甚至粘貼著赫特河郵票的信件也能夠被寄出。赫特河公國曾多次沒有繳稅,張貼在赫特河公國官方網站上的澳大利亞國土局的內部檔也顯示這公國並未打算繳稅。澳大利亞政府通常總避免與赫特河公國進行法律上的爭辯,赫特河公國建造自己的建築(無需經澳大利亞政府審批)、提供公司註冊、辦理駕照、製造貨幣、出版郵票,甚至運作它自己的大學,許多諸如此類的事件似乎在有意激起澳大利亞政府的憤怒,但澳大利亞政府從來就沒有妨礙過赫特河公國的「主權」,總是盡可能避免任何法律上的糾紛。 2016年4月,澳大利亞國家元首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正式點名赫特河公國,事緣Leonard祝賀女王90歲生日,然後他就收到了女王的回覆,當中祝賀赫特河公國由1970年4月21日從澳大利亞獨立46年。白金漢宮的信由高級通訊官Sonia Bonici女士簽署,它的部分內容是:「我要向你和所有有關各方表示祝賀,祝賀4月23和24日為赫特河公國成立四十六週年,願你們有最愉快和最成功的慶祝活動。」根據英國皇家特權,女王涉及外國事務的權力之一就是對外國的承認,所以從合法性而言,赫特河公國已經算是一個獨立國家。 英女王是澳大利亞君主 不少人可能好奇,一個澳洲境內的私人國家要獨立,為何澳洲政府不能左右它的決定,反而是英女王決定呢?英女王到底是甚麼時候成為澳洲元首?事實上,很早以前,澳大利亞已經是英女王屬土。...
採訪/撰文︰顏海倫 圖︰受訪者提供 前言︰ 去年底當選萬年興市議員的Anna Chen是華裔移民,她出生自香港,在年幼時便到了台灣唸書,直至大學畢業,所以普通話比廣東話說得更精。1980年代,她結婚後,想趁年輕與丈夫到其他國家闖一闖,初次踏足澳大利亞。後來,她和丈夫認為澳洲是一個很適合居住,以及給孩子成長的地方,所以便決定移民來到澳洲,她在大學時唸法律專業,到了澳洲時也想進修,於是便在University of Melbourne唸Master of Laws。Anna來澳至今已經30年,她現時既是議員,又有本職的律師工作,更要擔當社區的義務律師,但她的行事作風低調,未必廣受認識。筆者在訪問過程中卻發現她早在社區默默耕耘,她不會說漂亮的話語和口號,喜歡實事實幹。 樂於做「落地」的服務 初來澳洲時,Anna在銀行工作,她的孩子比較小,所以較多專注於家庭。到小孩子上學時,她嘗試幫忙學校的事務,由於新移民很多,作為過來人,她理解他們要適應澳洲文化與教育制度的不同,很需要有人解釋給他們聽,以家長的心態而言,小孩子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們能處理好這方面的事宜,就更有心力融入到澳洲的生活中,所以她最初接觸公共事務,便是從作為學校和新移民家長之間的聯絡工作開始。到孩子上中學時,她加入了學校的School Council——學校校議會的一個組織,參與到學校政策方面的規劃中。雖然Anna從來沒有一個從政的藍圖,但似乎這樣的工作性質又在不知不覺之間引領她從事更多公共事務。 在2007年, Anna曾加入市政府轄下的一個委員會——Access and Equity Advisory Committee,是她參選市議員之前,第一次接觸市政府,並在委員會服務了接近9年。這個委員會的作用是就與殘疾人士,來自不同文化、語言和宗教背景的人, 不同性別傾向人士有關的公平待遇向理事會提出建議,以及支持性別平等的舉措。Anna表示,她在委員會中會幫忙構思社區的設施和規劃是否適合,服務的對象多是針對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有特別需要的人,她會想這些人用市政府的設備和服務時有甚麼感想。一方面使她更了解社區不同人士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可以參與公共事務中,幫助更多的人,所以她也享受其中。 Anna的為人非常踏實,這也反映在她教育子女的看法上,她分享道她是一個普通的人,惟一一點可能比較另類的,便是她不同於其他家長一樣,急於把孩子送去私立學校,反而依從孩子所想,讓他們到公立學校讀書,問她為何有這種安排,她直言是想順其自然,讓孩子可跟不同背景的學生相處。 參政時沒有做太多宣傳工作 澳洲的行政架構分成三層,最底層是市政府,對上便是州分,然後便是聯邦政府。Anna坦言自己沒有政治野心,競選市議員並不是為了更上一層樓,相反她樂於在市政府工作,做一些更「落地」的事情。她表示市政府的工作與生活息息相關,幾乎是包羅萬象,從倒垃圾、食水,到城市規劃等都有涉及,這些都是看得見、碰得到的事情,更讓她感受到能直接幫助市民。對於為何決心成為市議員,Anna指自己年輕時便開始讀法律,認為律師一般是一對一的服務,服務對象有限,然而當她能成為市議員,就能幫助更多的人。 Anna說自己在競選時發生了一些事,以致沒有做太多的宣傳工作。Anna有一頭愛犬已經13歲了,且不停生病,競選期間確診患上糖尿病,眼睛也失明了,獸醫說糖尿病的狗要一天打兩次針,如果不打的話就捱不下去了。與此同時,她其中一個兒子因運動受傷,雖然兒子已經長大,但她要為兒子安排一連串的檢查、帶他去看專科,要為兒子打點一切。這些事難免會令Anna心情受影響,她也坦言自己沒有心思去籌備競選宣傳的事務。然而,Anna也很感恩,因為當中有些市民在街上看到她,都會表達支持,更有人對她說認同她的競選理念,會投她一票,這些支持都給她莫大的鼓勵。最終她能成功當選,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她表示,即使她不能當選,她仍然會作一個監察的角色,積極向市政府反映意見。 Anna表示,她的愛犬非常勇敢,現在已接受了治療,反應也很良好,和她一家快樂地生活着,讓她放下心頭大石。 善用法律專業服務社區 Anna有本職的律師工作,同時她也是一名義務律師,甚至在大約2009年已經開始,至今已經有7年多。在社區裏成為義務律師,是因為她留意到很多市民其實對生活上的法律條例不甚理解,諸如停車、買東西等。她指出這是一個法治的社會,我們必須要好好了解法律才能保障自己的權利。既然她具備法律的專業知識,便打算善於運用,為社區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特別在消費事宜上幫助大眾。...
文︰本刊編輯部 圖︰Facebook、曾俊華競選網站、英國《每日郵報》截圖 去年底香港熱播電視劇《幕後玩家》講述一眾公關如何包裝、推廣各種商業行為,加上近年「公關災難」一詞在網絡上非常流行,引發人們對公關手段的關注。香港特首選舉的競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雖說各參選人的政綱、理念應該更為重要,但如今他們公關表現的好與壞卻大大影響着民意,甚至有機會影響選情,乃至選舉結果。曾俊華自參選以來,好評如潮,他的一舉一動都得到網民盛讚,相反盛傳大熱的林鄭月娥卻多番出現公關失誤,形象大為插水,到底為何有這樣大的落差呢? 搶奪輿論焦點 2月3日,曾俊華找來麥齊光拍片支持,於林鄭造勢大會的同一日公佈,其觸覺之敏銳、判斷之精準,被評為迄今公關手段中最精彩的一招。前香港發展局局長麥齊光於2012年上任僅僅12日便因詐騙租津下台,即使最後上訴得直,其道德缺失亦已深印市民心中,曾俊華找他來站台,是禍是福,實在難有十足把握,所以他先推出網上眾籌(Crowdfunding),再上載短片,結果證明,此着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完全蓋過了林鄭造勢大會的風頭,將輿論從造勢大會轉移至這段片上。那到底這段片有甚麼厲害之處呢?第一,從麥齊光之口帶出原來曾俊華是當時唯一一位寫信為他求情的人,並指曾是「義氣仔女」,突出曾的重人情、支持不只用口說且有實際行動,反觀在外界眼中視麥為愛將的林鄭,雖然表示支持麥,卻原來從未做任何事情,對比出林鄭的虛偽和涼薄。在時機上,曾的團隊絕對是早有部署。 第二,麥齊光是林鄭的愛將這一身份,卻表態支持曾,對林鄭而言是致命一擊。林鄭陣營的人即使在中聯辦的壓力下不敢亂動,但當見到這名林鄭愛將都可以被曾俊華納為己用,至少會減少敵視,甚至有蠢蠢欲動之心。如果中央最終向民意低頭,林鄭必定兵敗如山倒,其支持者跳船便再無後顧之憂。 邀請港人一齊參與 香港人渴望有普選,但在現行框架下仍未有真正的一人一票選特首,曾俊華的團隊就巧妙發起網上眾籌,籌募競選經費,讓香港市民可以參與其中。香港市民除了在社交媒體按讚(或者其他表情圖案)、留言,或在個別團體發起的模擬投票中表態,本來並沒有機會直接表達他們對個別候選人的支持,但在眾籌這個項目上,他們可以通過捐錢有直接參與的機會,無論銀碼多少也有其分量。籌款金額兩日已直迫400萬,不過金額多少只屬其次,參與度才是最重要,曾的團隊成功帶出「這是香港人的選舉」此一信息,讓你我都感受到自己是有份的。另一方面,這種嶄新的手法捉住了選民的心——那個你曾經捐款支持的候選人,無論數目多寡,你還是希望他能夠勝出。有記者問林鄭會否仿傚曾推動眾籌,林鄭回應指,選舉要顧及嚴格的選舉條例規定,故不打算以網上眾籌形式籌款。其實林鄭即使想做也不敢做,歸咎於她民望不及曾高,形象差,難得到港人支持,就算她籌得大量款項,也會被質疑是否「造馬」。 與香港人齊上齊落的信息是曾的團隊致力推銷的,例如曾在Facebook專頁推出「你問我答」環節,歡迎市民反映意見,向他提問。不少市民非常認真地對香港的各種政策、問題表達意見,當中不乏質素高的留言,甚至寫出數百字,可見香港人對可以直接向政府表達意見趨之若鶩。而曾率先提出廢除TSA、對新會展選址要從長計議、提議研究丁屋和居屋混合式發展,可見他的確有聽取不同意見,而且作出回應。 善於抓緊民意 曾俊華未參選之前,「薯片叔叔」形象已深入民心,這算是贏在起跑線上,因為這種「平民化」的象徵賦予他親民、貼地的形象。曾俊華宣佈參選特首時,以「信任、團結、希望」為參選理念,指希望建立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及令香港變得一個更包容的城市。記者會現場展示競選主設計,包括寫有藍綠色調、圓形圖案「參選」的背景,以及酷似曾俊華兩撇鬍子的兩座山標誌。曾俊華解釋,兩座綠山標誌的含意,一座是太平山,代表財富;另一座是獅子山,代表香港精神。至於外面的圓圈,就是代表無撕裂的社會——這正合乎市民的渴望。 不得不說曾的確是能抓住民意,這早在他於1月19日宣佈參選時已見端倪。宣言一開始,他沒有立馬宣佈參選,而是說往事︰自己82年回流回港,當時社會人心惶惶,「有人甚至考慮移民」,然後就說到30年後的今天,市民同樣在想「移民」。正正在此刻港人受梁振英統治下看不到希望,而這樣的環境下,他決定參選特首。「我真是不希望再聽到有人說要移民。」說到香港人的心坎裏。然後他將話題帶到社會撕裂對立,和現屆特首的爭鬥路線割斷,並強調︰「香港既不只是我的,也不只是你的,香港屬於我們每一個真正的香港人。」在港中矛盾的當下,點出香港屬於香港人,讓不少人聽得心中暗喜。當林鄭月娥說「我」可以如何如何,「我要面對700萬市民」,曾俊華卻說「我們可以如何」,以及向「全港735萬人發出一份邀請,讓我們共同努力,令香港變得更好」,「你可能不相信我一個人的力量,但是我相信你們,我相信香港。」曾俊華聰明之處就是懂得捉住香港人的心理,要知道想打「親民牌」,也要知道民意是甚麼。 社交媒體是必用的公關道具 曾俊華擅長運用社交媒體,記錄自己落區的事迹,包括在公共屋邨熟食亭吃豆腐火腩飯、到旺角大球場支持香港對卡塔爾的賽事等,成功塑造親民形像。甚至他私下的活動也與網民分享,早前他就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載短片,講述自己與太太到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光顧「美食車」,購買鮮忌廉菠蘿包,很生活化、很「香港人」。林鄭亦坦言曾俊華在使用社交媒體上比自己成熟,事實上,林鄭在這方面是很落後、很離地的,首先她表明自己不會開Facebook,到後來則不停說在準備中,到2月6日才終於開了自己的帳戶,但步伐已經比別人慢許多,也反映其公關團隊辦事不力,不了解政治潮流的走向。 隨着互聯網、社交媒體、智能手機的普及,國際舞台上,新一代的政治領袖不少都是社交網絡的活躍份子,而且喜歡不時在社交媒體互動,推動不同的倡議。中國內地也全程投入「互聯網+」,不少政府機關、甚至法院,都有它們專屬的微博、微信戶口,通過有關社交媒體,向公眾直接發放不同的資訊。亞洲的新加坡總統李顯龍、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社交媒體也非常活躍。英國的哈利王子也曾經通過社交平台,為受傷軍人籌款的Invictus Games運動會宣傳,網民非常受落。香港在這方面算是比較落後了。 林鄭的團隊不懂公關 林鄭月娥自宣佈參選後公關災難不斷,她辯稱「自己過去專注公務,私事上會較粗心、論盡」,雖然她這種說法只是出醜之後的藉口,只顯得她無知和離地,但其實公關做得好,她也不至於形象大損。要知道她是一個公眾人物,且是高級政治人物,有機會成為行政長官,每件事豈不是應該更小心嗎? 首先,她第一件出醜的事件就是不懂用八達通。地鐵是香港居民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但林鄭出入均有車輛代步,自然不知如何坐地鐵,不懂入閘也算罷,那麼在做這場「落區騷」之前可否做點功課呢?之後就是廁紙門事件。林鄭日常大小事務都有助理或私人秘書打點,結果淪落到不知便利店有無得買捲筒廁紙,同時有更容易的解決方法也想不出來,最後要半夜緊急乘計程車返回原官,事件更登上英國報章,醜出國際。有指林鄭之所以自爆廁紙一事,是因為她之前曾在一聚會中稱行政長官選舉最壞情况是選出一個不獲中央任命的人,將成憲制危機,而她當時稱自己有責任防止憲制危機出現,言論引起嘩然,被認為她暗指自己是唯一獲中央任命的人,她為了轉移媒體視線,表示自己仍未適應辭職後的生活,然後就說出買廁紙一事,這件事其實反映林鄭與公關的溝通不足,公關未能為其憲制危機言論補救不在話下,她沒有諮詢過意見就隨便亂說話,使市民對她的觀感更差。 再近期,就是助長行乞。林鄭為了塑造親民貼地的形象,落區沙田,期間施捨五百元予內地乞丐,此行為有可能違法,表明她又沒有做足功夫,再說行善的方法有好多種,偏偏選擇派錢給乞丐,非常愚昧不智。這點她就要向曾俊華學習了,曾藉着以香港為基礎的平台FringeBacker來發起眾籌,提高市民大眾對眾籌等的金融創新的認識和信心,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發展,不管是否人人關注,但已足夠看到他貼地、夠前衛、有遠見,兩人的策略高下立見。 結語 有人認為不管林鄭的形象如何差,曾俊華的民望多麼高也好,但最終中央的心意是如何還不清楚,或許民望其實不重要,也或許中央正需要如曾一樣聰明靈活、懂得政治公關的領袖。然而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公關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這裏以香港歌手鄧紫棋(G.E.M)為例,她是一個有實力,也曾在香港備受肯定的歌手,但因為近年公關事故不斷,令她被香港人大為討厭,現在無論她做甚麼事都會惹來港人痛罵,要回復公眾形象恐怕須費大量功夫。可以肯定的是,林鄭即使能夠當選也只會踏梁振英後路,不受歡迎。最近,曾俊華公佈參選政綱,表明會盡快為基本法23條立法,以及在831框架下重啟政改,有人指他也是「evil」,也要聽命中央,所以中央如果聰明一點,應該選擇曾俊華這個政治人物,因為他之前的形象被塑造得太好,以致即使由他說出立法23條,市民也只覺得是「迫不得已」。不要忘記五年前梁振英挾高民望當選,就是受恵於他的語言「偽術」和公關技倆。在不能選擇的情況下,筆者只好抱有一絲希望,曾俊華不要只是說得漂亮,而是真正為香港人謀求福祉。
特朗普怒掛特恩布爾的電話? 1月28日,特朗普與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打了一通電話,原本預計通話1小時,但是只進行了25分鐘,特朗普就掛斷電話。因為,特朗普對美澳政府此前達成的一項難民安置協議大為光火,稱這是當天「最糟糕的一通電話」。 美國《華盛頓郵報》2月2日援引美國政府官員的話報導,特朗普對特恩布爾「吹噓」他在總統選舉中「大勝」對手。當特恩布爾試圖確認美國將兌現接收難民的承諾時,特朗普生氣地說:「這是史上最差勁的協議。」當特恩布爾建議不再討論難民安置協議,試圖把話題轉向敘利亞衝突等其他議題時,特朗普拒絕回應並終止了談話。這使得兩人的通話時間比特朗普當天與日本、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領導人的通話時間都要短許多。 背景 2016年11月,美國貝拉克·奧巴馬政府與澳大利亞政府達成一項難民安置協議,美國同意收容澳大利亞設於太平洋島國瑙魯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兩處境外難民留置中心的約1250名難民。這些難民中許多來自伊朗、伊拉克、蘇丹和索馬里。 就在與特恩布爾通話的前一天,特朗普簽署總統行政令,暫停所有難民及伊朗、蘇丹、敘利亞、利比亞、索馬里、也門和伊拉克7國公民入境,無限期禁止敘利亞難民入境。行政令特別規定,「履行此前存在的國際協議」時可以例外,即給美澳難民安置協議的執行開綠燈。 可特朗普在通話時還是很生氣,他反复把接收難民的人數1250人說成2000人,指責特恩布爾想把「下一個製造波士頓爆炸案的人」送到美國,「我不想要這些人」。並且,特朗普還在自己的推特上面爆粗口抨擊奧巴馬簽署的這份協議。 2013年4月,美國波士頓馬拉鬆比賽現場發生爆炸,造成3人遇害、260多人受傷。 2名爆炸案嫌疑人都是外國移民,作案時已移民美國多年。 澳大利亞的反應 特恩布爾2月1日堅稱,特朗普沒有掛斷他的電話,澳美兩國關係「如岩石般堅固」,美國會按約接收難民,並強調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將努力維護澳大利亞的利益,但這番辯解並未能打消外界對當前澳美關係的質疑。 總理特恩布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並表示將繼續同日本等國一起挽救TPP協議,這明顯與特朗普「美國第一」的執政理念相悖,不排除特朗普借難民協議來敲打特恩布爾的可能性。 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詹姆斯·庫蘭的分析最能代表美國盟友的複雜心態。他認為,儘管美澳同盟是過去幾十年來澳對外關係的基石,但特朗普的個人性格及其執政理念,使得美澳同盟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其實,這些都可以匯成一句話,讓盟友們最焦慮的就是如何讓美國繼續承擔其「從前承諾的國際義務」。 在如何對待移民和難民安置的問題上,特朗普不僅是針對澳大利亞,墨西哥、歐盟,甚至是日韓,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就在這場二戰後最大的「難民潮」給國際社會帶來巨大政治經濟社會壓力的關頭,美國作為「始作俑者」,卻試圖第一個轉身揚長而去,這對相關國家實在是巨大打擊,尤其是對那些在地緣上難以隔絕難民影響的國家。 特朗普對於澳大利亞經濟和政治的影響 美澳同盟是過去幾十年來澳對外關係的基石,但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後,特恩布爾口中「如岩石般堅固」的澳美關係,看起來似乎非常鬆動。那麼,究竟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之後,對於澳大利亞的影響如何? 經濟方面: 特朗普已經正式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即TPP,澳大利亞作為TPP中的一員,在美國退出的情況下,受到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澳大利亞直至今日仍然強推TPP,因為自由貿易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自從特朗普當選以來,最有指導意義的金融市場發展是債券市場開始出現通脹走高的預期,具體體現是全球債券收益率走高和收益率曲線變陡。由於特朗普效應掩蓋了不利債市的周期性環境,預計收益率在未來幾個季度內將會進一步升高。 在美國大選宣佈結果的當天,澳洲股市就曾遭到重創,而未來,澳大利亞在難民、自由貿易方面的糾結,對於澳大利亞的經濟來說也是極大的挑戰。特朗普的經濟主張,是減稅和通過增加債務的方式加大消費,這屬於通脹的行為,而為了防止通貨膨脹的發生,需要調高基準利率。導致其他主要經濟體全面跟進,至少,在澳大利亞,房地產價格必定出現下降。 西太銀行的分析師們曾說,在澳大利亞經濟得益於目前較低的失業率、商品價格的提升和企業投資意願改善的情況下,全球性事務是澳大利亞經濟的「最大威脅」。 政治方面: 南澳州的議員Cory Bernardi宣稱離開聯合黨,組建自己的政黨——澳大利亞保守黨。 既沒有參過軍、也沒有從過政、又戰勝了競選資金遠高於自己且久經政壇的克林頓家族的希拉里成為美國新任總統的特朗普,的確給整個世界樹立了一個榜樣。而他代表平頭老百姓和藍領工人,主張的政治和經濟策略,包括抵制自由貿易和限制移民,都是保守策略。這也將大大影響到其他民主國家。 雖然這樣的說法不一定合適,但是,Cory...
中國特工黃慕蘭辭世 享年110歲 2月7日,中共女間諜黃慕蘭在浙江杭州辭世,終年110歲。 黃慕蘭出生在湖南瀏陽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十六歲被父母指婚姻,嫁給父親朋友的兒子,十九歲逃往武漢加入宋慶齡領導的婦權運動,此後加入中共擔任情報工作,她曾與兩名中共成員結婚。1933年,她按上級指示,嫁給第四任丈夫、上海名流陳志皋。她因此打入上海上流社會,致力為中共取得情報及營救中共高層,另參與「全國冤獄賠償運動」、營救「七君子」出獄等大行動。 她的一生充滿傳奇,其中一項最為人所樂道的,就是她互濟總會營救部長時,因意外獲悉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向忠發叛變,及時向上級通報消息,令周恩來等要人脫險。中國共產黨建政後,黃慕蘭的經歷卻非常坎坷。她在50年代受「潘楊案」牽連,曾兩度入秦城監獄,輾轉17年。至80年代,她在周恩來妻子鄧穎超的幫助下順利平反,1993年至今一直居住在杭州。 她親述的自傳《黃慕蘭自傳:最美紅色女特工親述》在2004年首度出版,全書共38章、31萬餘字,講述了這名傳奇女特工披露她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紅色特工生涯。她也在書中記述了她與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等人交往的經歷。 同路點評: 黃慕蘭一生傳奇,四度結婚,其中三次為「革命聯姻」。黃慕蘭傳奇事迹曾被郭沫若、茅盾等大作家作為模特寫進文學作品中。內地間諜電影《風聲》女主角的角色原型就是黃慕蘭。黃慕蘭曾總結自己一生說:「好在我生性好強,對中央的信賴從未動搖,一貫迎着困難上,從不消極頹喪,處逆境而能堅持革命樂觀主義的人生觀,所以這點個人情感生活方面的波折是壓不垮我的。這是我一生的長處,也是我得以健康長壽的唯一保健妙訣。」她以特工身份為黨默默做事,以身犯險精神值得年輕人借鏡,可惜在共產黨建政後不如以前風光,但可幸的是她的罪名最終得以平反,也算是為她晚年送上一份禮物。 台年輕孕婦 坐博愛座遭罵 台灣一名懷孕三個月的年輕孕婦在facebook群組「報廢公社」中貼文,說她搭乘火車回桃園時,因身體不適,看到博愛座沒人坐,她就坐了下來,沒想到卻遭一對年輕男女大聲指摘她「不要臉」假扮懷孕佔用座位,「肚子沒很大,要騙也換別的來騙吧!」,即使顯示超音波掃瞄也被懷疑造假。而現場眾多乘客,卻沒有人挺身而出,只是冷眼看待她受辱,令她十分難過。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肚子不舒服而到診所安胎,醫生說她情緒受到嚴重影響,加上久站導致下體出血。 同路點評: 博愛座在香港又稱關愛座,近年來更被人稱作「批鬥座」,如有不符合關愛座優先乘坐規則的乘客一坐上去,「熱心」的旁人便會拍照上傳至社交網絡,意圖引起網絡公審。事件上,對面的年輕男女出於路見不平的仗義之心,但孕婦體質各異,不能按肚子大小判斷孕婦的身體狀況,很多人看起來很正常,但實際上身體十分虛弱,不應只以外表看人,做出這走火入魔的舉動。 中國外匯儲備 首低於3萬億美元 中國人民銀行2月7日更新的「官方儲備資產表」顯示,截至1月末,外匯儲備餘額為29982.04萬億美元,較去年12月末減少了123.13億美元。這是繼7月、8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分別下降41.05億美元、158.9億美元、187.85億美元、457.27億美元、690.57億美元和410.81億美元後,中國外匯儲備連續第七個月縮水。這也是中國外匯儲備自2011年2月以來首次低於3萬億美元。2016年全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下降了3198.44億美元,2016年的全年降幅比上年同期少降了1928.12億美元。 2015年全年,外匯儲備減少了5126.56億美元。 同路點評: 當然,外匯儲備下降不是壞事,外匯儲備本就是為了用的,如果能維護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減少外匯儲備也無可厚非。當然,就目前我們所知,中國人民銀行使用外匯儲備的收益還可以,並且在人民幣加入SDR之後,中國有了制度話語權。所以,在中國外匯儲備下降一事,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下結論。 「長毛」冀爭取3.8萬公民提名 參選香港特首 2月8日,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國雄(長毛)宣佈參與「2017特首民投」民間提名,以參選特首選舉。陳志全、朱凱迪、羅冠聰和劉小麗等自決派議員亦有到場支持。眾人手持「反對23條立法」、「公民提名爭取普選」、「打倒官商鄉黑等標語」。朱凱迪的團隊、小麗民主教室、人民力量、香港眾志及社民連將會協助長毛在「#2017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系統爭取公民提名。 長毛指出民主派一貫策略是派人參選,但今屆放棄了這個策略。他解釋自己需要首先取得超過3萬8千個提名,如未獲得足夠公民提名就不會參選。獲得公民提名後,就由選委決定是否提名他。他強調,在現時的網上系統爭取足夠公民提名非常困難。 陳志全解釋,人民力量一貫立場是不參與小圈子選舉,他認為過去民主派參與特首選舉,仍然是由民主派決定派誰出選,但今屆長毛提出透過公民提名來挑戰小圈子選舉,並非向選委取得提名,而是交由香港人選擇。 同路點評︰ 長毛指,距離提名期時間很短,故現時要每日在網上取3500個提名,形容不是容易做的事,因網上提名手續繁複,又指如無足夠提名將不會參選,今次做法是響應2014年政改爭論——「公民提名」的原則。他說,通過「公民提名參與」,讓香港人明白到小圈子選舉受到的壓抑。雖然長毛能夠得到提名入閘的機會甚微,即使可入閘,中央也一定不會讓他當上特首,但如他有足夠提名都不能參選,就證明小圈子選舉的醜陋。另一方面,有人擔心這是分薄票源,但說真的,無論是林鄭或是曾俊華都是「阿爺」的人,作為民主支持者,難道又甘心屈就於一個「less evil」而放棄原則嗎? Facebook股東要求扎克伯格 放棄董事長職位 2月7日消息,Facebook一些股東希望公司CEO扎克伯格離開董事會。股東提議,選擇一名獨立董事會主席可以增強對公司高管的監管,改進企業治理,制定一套更負責任、更切合股東利益的製度。...
美司法部 – 特朗普依法行使總統職權 美國聯邦政府與兩個州的檢察部門就入境禁令的司法之爭繼續升溫。聯邦司法部在當地時間星期一(2月6日)向上訴庭提交文件,指頒下暫緩令的聯邦地方法院「犯下錯誤」,命令涵蓋範圍「太大」,而總統特朗普是「依法行使總統職權」宣佈他的禁令,取消法院就禁令頒下的暫緩令「有助美國的國家安全」。 司法部亦指出,總統特朗普就國家安全問題做決定是最合適的。當局是認定讓禁令所涵蓋的七個國家的國民入境會為美國帶來恐怖襲擊威脅後才宣佈該命令,所以它並不是針對某一個宗教,外界把它定性為穆斯林禁令是錯誤的。 入境禁令發佈後,華盛頓州和明尼蘇達州政府分別入稟聯邦法院要求推翻禁令,兩州州政府都認為該命令會損害它們的居民、私人公司和當地大學的權益,命令亦違反美國憲法。超過120間企業已在訴訟提交文件反對禁令,包括一眾矽谷科技巨頭如Google、蘋果、微軟等;前國務卿克里、奧爾布賴特等都加入批評,指禁令反而危害美國反恐工作。 審理案件的三藩市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有18名法官是由民主黨總統任命,共和黨總統任命的只有7名。負責今次聆訊的法官會由他們之中隨機抽出3人,一般相信對特朗普一方不利。 同路點評︰ 特朗普行使總統職權,此言確是無誤,原因是讓外國人入境是一個國家的內政,進入美國不是外國人的權力,而是一種特別的許可。美國移民法授權美國總統在發現任何外國人進入美國會損害美國的利益時,可以在其認為必要的期限內暫停所有外國人移民或非移民簽證,或實施其他適當的入境限制。之前,奧巴馬總統也利用過此項法律限制一些國家簽證。所以,特朗普的入境禁令是完全合法的。至於是否合乎情理,則自行判斷,但要了解這個臨時入境禁令不是絕對的,行政命令規定這些國家的公民可以個案批准進入美國。 南澳參議員退出自由黨 自組新政黨 此前有報導稱,Cory Bernardi曾在電話中通知總理譚保,他將退出自由黨,轉而自行籌組新政黨——澳大利亞保守黨。Cory Bernardi從去年起在多項議題上高調發言,包括與自由黨參議員聯署支持修改「反種族歧視法」,廢除法例中部分關鍵字眼。 Cory Bernardi7日早上說:「今天早上我辭去了自由黨黨員身份。」他表示,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決定,可能是他的政治生涯中最艱難的一個決定。「我今天站在這裡,感到被動和解脫。」他一直認為,澳大利亞的政治令國民失望,需要找到更好的方式。現在,政治階層與人民脫節。「公眾從對大黨的支持中覺醒,對我們的政治程序缺乏信心,對我們國家的方向心存憂慮,這些問題的程度都非常非常之高。」這讓他考慮籌組自己的新政黨,而在談到新的澳大利亞保守黨時,他表示,保守黨會被建設更強大的家庭的渴望團結起來……限制政府大小和規模以及所涉及的範圍,同時尋求重建一個文明社會的信心。 譚保拒絕回答相關問題,但是聯邦移民部長Peter Dutton卻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個人認為人們會對任何背叛憤怒,對背叛了自由黨的價值憤怒。他不認為會有其他聯盟黨議員跟隨Cory Bernardi退黨。自由黨眾議員Craig Kelly希望Cory Bernardi三思,他認為Cory Bernardi留在自由黨,會做的更多。 同路點評: 如今,很多政評人都在抨擊Cory Bernardi,自由黨內的保守派議員很多,但不會不如己願就退黨,又認為保守派過多小黨派,會造成類似綠黨牽制工黨的局面,不利保守陣營。還有一些人表示,Cory Bernardi應該遵守曾經的承諾。也許,Cory Bernardi的新政黨,在澳大利亞將開啟一個新紀元,因為現在公眾對於政府的確是有很多不滿,無論是如今的自由黨還是之前的工黨,即便黨內更換領導人,仍然引起很多不滿。所以新成立的保守黨,可能面臨機會。但是,就目前而言,Cory Bernardi的退黨,將進一步打擊現任總理譚保的領導。...
香港霧霾、倫敦霧霾、德國霧霾、印度霧霾、中國霧霾……忽然一夜醒來,感覺滿世界都是霧霾。遙想1952年倫敦的霧霾造成的慘劇似乎早已被年輕人忘卻,更不要提美國曾經的霧霾了。 霧霾的成因,翻開互聯網,無論哪種語言,都可以查詢得到,我們也沒有必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探討。各個大學、各個研究院似乎都有研討會、公開宣講。 只是,霧霾並不是新生的產物,也不是中國特有的產物,幾十年前的美國、歐洲都受到霧霾的困擾,尤其1952年的倫敦霧霾事件,4天內就有多達4000人死亡,而後的兩個月內,共有近8000人死於呼吸系統疾病。 霧霾,似乎,可以尋找到解決的辦法,至少英國和美國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成效。但是,霧霾,也許是地域性的原因,但絕不是地域內解決的問題,在這個嚴峻的時刻,需要的是全球聯手,為人類的未來一起努力。 原因一: 古有美國、英國,今有中國、印度。目前來看,似乎英國、美國在大氣污染這一部分做的都不錯。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樣的一個道理:即便,未來的某一天,中國、印度都解決了自身的霧霾問題,一定還會有下一個國家,遭遇同樣的問題——霧霾。 因為道理很簡單,美國、英國在那樣的年代發展自身的經濟,遭遇了工業化的必然問題——污染,而中國、印度在這個年代,追求自身的經濟發展,同樣遭遇了工業化的問題——污染,難道就此就不會再出現下一個國家發展經濟,依靠工業嗎?所以,為了避免下一個生產霧霾的國家出現,需要整個世界聯手,制定協議、探討技術。 原因二: NASA視頻《Earth Right Now》的一段講座,對比了北京、洛杉磯、亞特蘭大的霧霾狀況,這位講師在視頻中提到的一句話,非常值得關注。他說,美國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制定的法律和政策中的一條,是讓企業把污染物回收,即先解決污染再排放,而這裡利用了某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成本是中國、印度不能支付的。 對此,相信很多人提出質疑,中國看起來很有錢,為什麼會支付不起。我起初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後來我思考了一下:第一,中國有錢,但是還沒有達到我們想像的程度,中國畢竟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內的貧困人口的數量高居不下;第二,如果中國足夠有錢,每個企業在排放前應用這種技術,那麼企業增加的成本是多少,企業產品是否還有利潤空間,亦或是虧損,這也是中國支付不起的一種可能;第三,這種技術中國是否已經掌握,是需要花時間和財力來開發,還是需要向美國這樣擁有技術的國家購買,也是一大問題。 即便,中國解決了財政、技術的問題,那麼印度也沒有錢支付這樣的技術,世界的霧霾污染依舊,所以,這也說明,解決霧霾,需要資金、需要技術,需要世界聯手。 原因三: 第三個原因應該是污染的流動性。霧霾,難道只是地域性的嗎?最早,當我們認識霧霾的時候,人們常說北京的霧霾,然而,現在香港市民也見證了霧霾。據我們所知,香港,沒有什麼工業,汽車保有量也還好,怎麼可能自產霧霾呢?霧霾南下,這足以證明霧霾的流動性。而水污染也一樣,從江河匯入大海。既然,污染不是地域性的,那麼世界聯手治理污染就成為了必須。 現在,好消息是,很多人已經意識到污染是全球性的問題。 Ocean Cleanup: 人類每年生產3億噸的塑膠,而這些塑膠製品一但被丟到河流、水道中,最終將流入大海,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在海中漂流。一位年僅20歲的荷蘭學生Boyan Slat,發明了一種可以自動清理海洋的系統,於2016年在日本海岸首次啟用,以解決這個問題。 Ocean Cleanup這個設備,是世界上第一個海洋清潔系統,有別於過去用船拖網子來清理海中垃圾的方法,它是一個固定不動的V型漂流障礙物,當海中的塑膠垃圾被洋流帶到此處時,就會自動聚集。由於此裝置並非網狀,將不會傷害到其他的海洋生物。此外,它收集到的垃圾,只要定期派船來收走,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是個兼顧經濟和環境的發明。 Boyan Slat表示,如果能順利按照計劃進行的話,十年內就能清除太平洋中42%的垃圾。 雖然這套系統還存在漏洞,但是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Smart...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維基百科 澳洲主流社會怎麼看待農曆新年呢?雖然農曆新年是中國傳統節日,但如果農曆新年期間在中餐館用膳,你很多時都會碰上舞獅助興,表演者中更不乏金髮藍眼的澳洲老外,可見澳洲人也非常投入這種中國傳統的慶祝活動。澳洲人或許對農曆新年非常推祟,但對中國的傳統還是欠了解。 中國農曆新年傳統習俗是怎樣的? 農曆新年習俗可能會因不同地方而有所不同,但主要還是離不開「大掃除」、「團年飯」、「貼春聯」、「放爆竹」、「拜年」這幾樣。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到處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過年前一夜叫團圓夜,除了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年飯外,還有幫孩子賣懶,所謂「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意思就是希望下一年孩子們都會用功讀書,不再懶惰。 貼春聯,抒發了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有的人更會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年初一,人們又會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拜訪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孩子更會向長輩討個紅封包。 澳洲具新年氣氛嗎? 用以上幾點來評斷澳洲是否具新年氣氛的話,只可說澳洲社會取了某些形式,卻未能得到精髓。大年初一、二走在唐人街上,特別是主要城市,當然少不了有放爆竹、舞龍舞獅的活動,幾乎每一間唐人店也會放爆竹,爭相在過年時刻吸引群眾的注意。值得留意的是,每次舞獅時,獅子都會把生菜撒在店的四周,因「菜」與「財」諧音,有「生財」之意,寄願生意興隆、財源廣進。而最後獅子會「吞」掉一個紅封包,有封個好意頭、禮尚往來、大吉大利的寓意,甚具中國風俗色彩。 然而新年的佈置上仍是令人失望,農曆新年好似是只局限於在唐人街或市中心發生,主流的商場、街道未見有多一分農曆新年的色彩,就算在墨爾本著名的華人區Box Hill於大年初一也未見有特別不同,就連一些華人店舖也懶於佈置,你不會看見有春聯和揮春貼在門上。在大中華地區,農曆新年的飾品在過年時是很受歡迎的,但澳洲卻不會有專賣這類裝飾的商家,因為是沒有市場可言,可見過節氣氛並不濃厚。 澳洲主流社會對農曆新年一知半解 在幾年前的豬年,悉尼市議會用了一個豬頭做當年農曆新年慶典的標誌,又有一年牛年的標誌是牛字下面加一個交叉(X),對於中國人而言都是不吉祥的象徵,令人啼笑皆非。另外,悉尼曾在農曆新年舉行龍舟競賽,更是令人大惑不解,因為在於中國傳統而言,端午節才會有龍舟,可見澳洲人對於中國傳統節日真的是一知半解。再如猜燈謎這活動是「元宵節」的習俗,但它在農曆新年時也詭異地出現了。現在演變出的現象是,凡是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必定有舞龍舞獅就對了。 澳洲的農曆新年也不像中國會放假,人們如常上班、上學,自然沒有特別留意到這節日,有人更認為比起宣揚中國文化,有些商家卻只是拿節日作推銷商品的工具,如果是與新年有關的食物和飾品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完全與農曆新年沒關的商品也遭打上慶祝新年的旗號,也不禁令人想到人們是真的認識這個傳統節日,還是通過商品才知道節日。就像墨爾本市中心在農曆新年也辦了一場大型活動,誰知卻是與農曆新年亳無關係,主打的是韓國流行音樂和明星,同場多個小食檔包含着各式各樣、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美食,如日本、泰國、巴基斯坦、印度等,完全是個有着濃烈商業意味的多元文化盛會。恰好唐人街就只在隔壁,卻似乎大家對農曆新年有不一樣的理解。 最重要的一點是,澳洲的農曆新年失卻了「團圓」的深層意義。其實無論是「團年飯」抑或「拜年」都可看出中國人重視家庭、重視團聚的想法。澳洲社會卻沒法好好把這種元素展現出來,所呈現的只是熱鬧歡騰的一面,使農曆新年變得有形無神。 多元文化的澳洲 縱然他們未必全然熟悉中國的文化,正如華人對澳洲本土文化也未夠深入了解,但至少我們會彼此尊重,並嘗試認識,在這個地方,我們可自由分享各自的文化、其實也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澳洲作為一個多元文化國家,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集居的地方,比如印度人是僅次於中國人的一大人口,對於印度人非常重視的傳道節日排燈節在澳洲也有慶祝。 剛過去的1月26日是澳洲國慶日,每年的這一天正正是彰顯澳洲多元文化一面的時候,在墨爾本通常於升旗儀式後,便是炒熱全城氣氛的遊行項目,人們會穿着飽含民族特色的服飾,用各具風情的音樂、舞蹈向道路兩旁的人群展示各自的傳統文化。雖然來自不同國家,大家卻在這裡匯聚一堂,共同揮舞着同一面旗幟,展現了民族共融的和諧氣氛。我們相信不同文化都可在這裏找到自己的位置,更盼望不同的文化可以互相交融,讓這裏的生活更為多彩、更富變化,也盼望大眾會更理解每一個節日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元素。 農曆新年雖以中國傳統節日之稱而聞名海外,但相信不少澳洲本地人一說起農曆新年都自動把它歸類為中國的新年(Chinese New Year),事實上,農曆新年卻非中國人獨有,與此同時,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也過着有他們民族色彩的新年,如果只把農曆新年歸類為中國的節日,那豈非把其他民族的人排除在外?既然我們認同澳洲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地方,我們不必要照樣畫葫蘆般把中國過的新年完整無缺地搬過來,或許我們可以為農曆新年增添更多元素,身為華人的我們可以邀請韓國人、馬來西亞人等一起過年,共同創造一個澳洲式的農曆新年,這樣不是更富意義嗎?
「即使是在我最狂野的夢中,我也想不到這樣的場景。」 這一夜,不知道多少「奶粉」潸然淚下,當淚水從臉頰滑落的那一刻,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一起,相擁而泣;這一夜,不知道內心的心情怎樣,甜蜜?苦澀?激動?惆悵?也許,五味雜陳更貼切吧,甜蜜,是1665天的等待,才再見費德勒大滿貫賽場的捧杯,苦澀,是逝去的青春本就沒有輪迴,激動,是3492天的堅持,才換回再一次大滿貫擊敗納達爾,惆悵,是這樣的夜晚也許永不會再現,正所謂,「夢裡不知花漸落,一曲廣陵換故知」。 是的,十年之後,費德勒終於在大滿貫賽場上戰勝了,比自己小5歲的對手納達爾,而這個對手如今也已然是一位老將,身體機能下降,曾經引以為傲的抽球力量與旋轉,多變且大力的發球,以及曾經覆蓋場地每一個角落的腳步……在周日晚上的Rod Laver體育場,你又見到了幾次?那些美麗的曾經,也只是我們夢中的碎片罷了,我們以為一夜夢醒,真的回到了高中時代,就如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情節一樣,我們準備好了去珍惜曾經我們沒有珍惜的過往,可是……當費德勒穿越了時空,打出了只屬於自己的傲骨,對面的拉法卻不能展現曾經「跑不死」的自己,這不是穿越,更像是一種迴光返照,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回憶過去,卻是珍惜現在,珍惜現在的每一個瞬間,珍惜又一次費納決,又一次大小威決賽會師,珍惜又一次費德勒的捧杯,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殊不知,哪一次就是最後一次,哪一天就是最後一天,就像我們常說「See you later.」但是,很多人卻從來都沒有機會再見。 費德勒,曾經是種信仰,如今已然是種情懷。 我們今天的激動與傷感,喜悅與感慨,正是因為費納決陪伴了我們的成長,是我們青春的記憶,是我們青春的童話。 2005年羅馬上演的5小時史詩對決;2007年的法網決賽納達爾3-1在費德勒面前搶走Career Slam的榮譽,並達成法網三連霸偉業; 2008年的溫網決賽,斷斷續續的雨、長達4小時48分鐘的比賽,見證了費德勒的落寞;09年澳網的失落,11年法網的沮喪,一次一次的跌倒,一次又一次的爬起……35歲5個月28天的費德勒再一次走到了大滿貫比賽的最後一天,重整旗鼓,衝擊納達爾鑄造的銅牆鐵壁。 驕傲的獅子座,再一次在賽后哭泣,只不過這一次是作為勝利者激動的眼淚。然而,這樣精彩的費納決,費德勒激動的淚水,納達爾沮喪失意的表情,不知道下一次一齊出現在大滿貫決賽的場地,會是什麼時候。 曾經,David Foster Wallace,在2006年於《紐約時報》上提出,「費德勒,一場宗教體驗。」的確,在那樣的年華,在那個只有被人們稱為「費德勒時刻」經典瞬間的年代,費德勒就是一種信仰。 「當你全情投入到這個瑞士人的比賽中時,即身處於這樣的時刻。你或喜或悲的神態,或手舞足蹈或忘情吶喊,這些都使你的家人焦慮的從另一個房間跑來查看你是否出了什麼狀況。 」沒錯,我們曾驚訝於瑞士人場上不可思議的回球,曾經感到加倍的血脈噴張,曾經在神聖的溫布爾登網球殿堂無人能敵,曾經與阿加西在美網決賽底線對攻之中打出完美製勝分,如果你曾經有過這種體驗,有過這種神聖的網球體驗,你就會與紐約人一樣,有種「流血的宗教體驗」,就是這種體驗,一種宗教一樣的體驗。 1665天,沒有拿過大滿貫;3492天,沒有在大滿貫賽場戰勝納達爾……然而,我們卻清晰地記得這一個數字,記得曾經的狂野……因為,人們信奉費德勒,費德勒就是人們的信仰,人們相信費德勒不朽的存在,信奉費德勒的勇氣、費德勒的力量…… 只是,我們曾經的信仰,漸漸地,似乎變成了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像我們懷念哥哥張國榮,懷念Beyond,懷念滾石三十年一樣。慢慢地,我們懷念周星馳,懷念那個喜劇片周星馳、功夫片成龍、槍戰片周潤發的年代。這感覺,與我們愛費德勒一模一樣。尤其,在現如今這個喜歡談情懷的歲月。 《美麗新世界》告訴我們「愛是無用的」,《娛樂至死》告訴我們「書是無用的」,而情懷正在於這種無用。 「寧溘死以流亡兮」,是屈原的情懷;三寸不爛之舌,是鳩摩羅什的情懷;一米出頭的身體,是派卓西安尼的情懷;汩汩流出的鮮血,是年輕一代的情懷。 當我們在山頂高喊傾聽回音,並在內心中激蕩起那熟悉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是一種情懷;當我們在夕陽西下看著太陽緩緩降落灑下餘暉,並在內心中感受到那震撼的辭藻「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那也是一種情懷;而今天,當我們在體育場內亦或是電視機前,看著費德勒飄逸優雅的球風,納達爾的暴力回擊,就是這樣一種情懷。 在推動網球這項運動上,價值黃金萬兩 競技體育是殘酷的,歲月以及傷病是即便如神一樣的運動員也避免不了的,費德勒與納達爾在經歷這一切的同時,始終沒有放棄,技術是一方面,而精神力量才是他們成就這一切的首功。 對網球這項運動最真摯的熱愛,對冠軍永不熄滅的渴望,再加上面對重重困難卻始終保持的堅毅態度及果敢、不放棄的宗旨,才讓我們有機會落淚、有機會追憶曾經的過往、有機會感嘆、有機會感慨、有機會懷念逝去的青春。 費德勒做到了,納達爾也做到了,無論是歲月還是傷病,都敵不過那份愛,那份執著,再加上帥氣的面龐,正直的人品,柔和的脾氣,讓兩人擁有了一切可以成為神的素質。柳比西奇曾說,「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殺入決賽,然後輸給一個叫費德勒的人」,而納達爾在法網10年9冠的戰績,也足夠成為一代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