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顏海倫 圖︰受訪者提供 說到飲飲食食,誰人不愛?煮東西卻非人人喜歡,更何況煮好一道菜,要兼顧色、香、味,實在不是容易的事。然而,由香港移民到澳洲的陳國榮(Leslie Chan)卻把烹飪當成製作藝術品一樣,不只要好吃,更要好看,讓人吃得快樂。他更希望把自己的技藝帶到澳洲,融合中西的文化,推動澳洲飲食的發展,促進文化交流,這份對烹飪的喜愛由小已經開始,發展到如今仍然熱情不減,着實令人好奇他的故事。 烹飪興趣從小開始 Leslie指自己年紀小的時候已經對烹飪很有興趣,這一切都是受祖母影響。4歲的時候,每次祖母煮飯他都會在旁邊看着,6歲時已經去買菜,到7-8歲時甚至開始自己動手煮飯。至於為甚麼會想做廚師呢?Leslie笑言是因為中學到餐廳做暑期工時,被廚師的形象吸引,他看到廚師戴着白色高帽,穿着全白制服,就覺得他們很酷,開始幻想要當起廚師來。於是中五畢業後,他便到職業訓練學校讀相關的課程,於95至96年開始投身廚師的行業,甚至在國際著名的五星級半島酒店當過大廚。 由於在國際酒店工作,當時的大廚大多來自歐洲,Leslie發現語言溝通很重要,97過後本地廚師增多,反而學到的東西少了很多,於是他很想提升自己,便於1999年前往澳洲求學,先在Holmesglen Institute of TAFE修讀了Diploma of Hospitality(餐飲服務文憑),其後於墨爾本的Latrobe University 再修讀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餐飲與旅遊管理)的學士學位。在澳洲進修了數年後,在2004年他返回香港,當時認為去澳洲只是暫時的學習生涯,還未真正想移民澳洲,於是他加入了香港迪斯尼樂園度假村參與開幕小組的工作。 然而,香港的工作生活非常忙碌,Leslie是一名基督徒,在中學時已經信主,繁忙的工作令他很多時都不能參與教會聚會,他渴望有穩定的教會生活,加上當時已經有女朋友,想到未來結婚以後,希望生小孩,為了令小孩有更好的生活環境,2006年便決定重返澳洲,並在此處定居。 中西飲食文化的交融 由於Leslie之前已經在澳洲讀過好幾年書,加上在國際酒店工作過,所以到澳洲定居後語言並未成為他的困擾,反而他深深感受到香港與澳洲的文化差異。因着文化背景不同,與西人廚師合作時,他們常常覺得華人喜歡自成一圈,不愛與他人溝通,身為華人的他要更努力和更主動,提醒自己在團隊裏要多作交流。 Leslie由香港走到澳洲,體會過兩地的飲食文化,他指香港這個曾經的美食之都,現在已經漸漸式微,人們多因為工作忙碌而外出吃飯,但對飲食的追求不如以往。相反,澳洲的生活氣息很輕鬆,人們開始認同飲食的重要,政府的支持也大大增加,在Leslie移民的那幾年,澳洲的廚師短缺,政府降低工作簽證的要求,讓更多廚師來澳工作,使澳洲在飲食方面走向跨文化、更為多元,甚至比香港優勝。 傾談的過程中,Leslie着筆者猜猜現時澳洲人最常吃的食物類別是甚麼,筆者初時還以為是典型的意粉,Leslie卻說不是,然後告之答案——原來是漢堡!至於亞洲菜佔第二位。亞洲菜於近年愈來愈受澳洲人歡迎,走在街上,隨時會看到各式各樣的亞洲食店,有日本的、韓國的、中式的等,Leslie表示這是源於澳洲人多了出外旅遊,例如去越南、泰國、中國等,見識過其他地方的美食,開始對亞洲食物感到興趣。 就着這種多元化的飲食特色,Leslie在烹調上也有不同的轉變,他喜歡將中西特色混合,筆者立刻想到這豈不是現時愈來愈流行的Fusion菜嗎?Leslie立刻回應說其實現在澳洲有分「Fusion」與「Modern Australian」兩種烹調方式,「Fusion」是指把兩個國家的文化混在一起,這是未來十年都會在市場佔一席位的,而「Modern Australian」則是用澳洲的食材,但以不一樣的手法來處理和烹調。隨着澳洲華人愈來愈多,中西交融的概念漸為人關注和推崇,Leslie也致力在跨文化菜色上,讓西方人認識中華文化。 自稱美食藝術家...
港新空管問題頻生 航班多次「消失」? 12月12日約中午12時,香港新空管系統出現航班資料消失,最終導致多班抵港及離港航班延誤,早前11月29日已出現過航班資料消失26秒事件,但是次民航處卻沒有主動公開事故。民航處於晚上8時05分,才發出新聞稿承認事件,透露雷達顯示屏幕未能顯示航班呼號及飛機航速等資料75秒,其後才重新顯示。確認除出現「失機」情況,本月5日新航管系統亦再出現所謂「鬼影機/鬼機」,並出現防撞系統誤鳴,但未有交代詳情。 民航處指,事發在中午約12時,雷達顯示屏幕未能顯示航班呼號及飛機航速等資料,而雷達顯示屏幕當時仍有顯示飛機目標的位置和飛行高度,而與11月29事件不同的是,空管人員一直能透過近日新實施的衞星導航監察技術(ADS-B),在雷達顯示屏旁的另一個顯示屏幕,掌握全部航班的資料,事件沒有影響航空安全。 新空管系統「Autotrac 3」承辦商雷神公司目前仍在香港跟進11月29日的情況,指出今次的成因與11月29日相若,並非新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有工作人員進行系統保養工作時,從主系統抽取數據並存檔,在過程中,系統先處理抽取數據並存檔,預計在短時間內再處理航班數據,導致航班數據短暫未能夠及時與雷達資料配對。處方初步認爲這次事件的起因是有員工沒有按照處方早前建議的程序,並非出現新的問題。 同路點評︰ 民航處應該正視事件,耗資15億元的新空管系統全面啟用半個月便已出現問題,由最初有航班資料消失12秒,到之後又出現消失26秒的事件,直至最近更消失75秒,情況不但沒有改善,更是一次比一次嚴重。一開始有問題出現,我們可以包容說是磨合和適應時期,但現時問題頻生是不應該有任何藉口了。而且,根據處方說法,如果事件是「舊問題」,而非出現新問題的話,他們更要檢討為何舊問題一直沒法處理,若民航處早前就航班資料消失問題更改處理程序,「失機」事件理應不再出現。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只會令公眾失去信心,也令人擔憂航空的安全。 中菲達成武器協議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11日晚間證實,該國與中國達成一筆武器協議,將派一名將軍正式接收。如果這筆協議實現,將是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第一次賣給菲律賓武器,當時菲律賓與美國簽署《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成為美國在亞洲的鐵桿盟友。毫無疑問,軍售在兩國關係中具有像徵意義,對於中菲尤其如此。 杜特爾特表示,北京通過給菲律賓政府的一項25年資助提供這些武器,「如果這是25年期的付款,那就等於是免費給……顯然中國想給我們(武器)」。 同路點評: 與前任不同,杜特爾特選擇與中國友好,這是他所稱的政府奉行獨立外交政策的一部分。杜特爾特也一直強調自己要買便宜且一目了然的武器,這也是為什麼他選擇跟中俄做交易。美國一直是菲律賓的頭號軍火供應商,但是這次對於中、菲都有風險,菲律賓需要考慮武器兼容的問題,而中國需要小心菲律賓買的武器不會調轉槍頭打自己。 重點選票後 特朗普得票更多 美國威斯康辛州12日完成重新點票,結果維持不變,總統當選人特朗普以近2.3萬選票的差距擊敗希拉莉。威斯康辛州重點近300萬張選票,並在12月13日限期前完成重點。特朗普在該州比希拉莉取得多近2.3萬票,重點後他更加多了百多張票。特朗普在Twitter留言慶祝,順便嘲弄對手,「威斯康辛州最後結果出爐了,猜一下--我們剛獲得額外131張選票,民主黨及綠黨現在可以收檔了,騙子!」綠黨總統候選人斯坦早前入紙要求威斯康辛州、賓夕凡尼亞和密歇根州覆票,但賓州及密歇根州的申請被法院駁回。 同路點評︰ 當時大選結果出來,很多人認為特朗普是贏了選舉人票,但在實際票數上不敵希拉里,但事實證明特朗普確實是「實至名歸」。另一個爭論點是俄羅斯政府以網絡攻擊干預大選,並協助特朗普入主白宮,由於特朗普與俄國有商業的來往,又任命親俄官員為國務卿,對俄立場令人關注。不管如何,有再多的猜疑也好,特朗普穩坐總統之位已是不爭的事實。 港燈明年破天荒 不漲價反減 香港兩大電燈公司本週宣佈明年電費調整,香港電燈淨電費大減一成七,減幅是過去九年最大,而中電會凍結電費,但就設回贈。港燈電費一向較中電昂貴,今年每度電較中電貴約0.2元。但港燈昨在立法會公佈,由明年元旦日起每度電大減0.23元,電費勁減17.2%,減至每度電1.104元,比中電更便宜。 中電和港燈的電費都是由基本電價及燃料費兩部分組成。主要因為退回每度電17.9仙燃料費特別回扣,以及另外4仙的特別回扣。港燈董事總經理尹志田表示,特別回扣主要包括政府以前多收港燈的差餉和地租,港燈回扣予用戶;另外燃料帳有結餘,亦每度電退回17.9仙。港燈表示,全部57萬個用戶都能受惠。 世界綠色組織指出,燃料格價估算受外圍因素影響,包括政治、經濟、資源及國際市場等,波幅較大,不排除將來的電費的調整與之前估算出現較大誤差,不過燃料價格上升,是為兩大電燈公司加價的源頭。 同路點評︰ 港燈截至今年底破紀錄累計多收燃料費40.7億元。以港燈57萬客戶計算,平均每個客戶多交燃料費7,140元。這筆多收費用撥入燃料賬基金,今次環境局迫使港燈退回約19億元作為燃料費特別回扣,不排除2018年電費會再度加價,市民不需高興得太早,電費減價實為之前電燈公司估計錯誤的金額,此舉動只是退回多收燃料費,並不是真的減價。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也說回扣屬特別性質,不應視為長期或持續的電費下調。其實港燈到明年底仍有22.8億元燃料賬基金,多收的錢沒有全數交還市民,政府要是為民著想應該收多燃料費逐步退回才是上策。 C朗第4次榮膺金球獎 法國當地時間12日17時30分,《法國足球》在巴黎舉行金球獎頒獎,擊敗梅西和格列茲曼,第4次榮膺金球獎,接近梅西5次當選的紀錄(含與國際足聯合辦的金球獎,梅西4次獲獎,C朗2次)。這也是C朗和梅西連續第9年包攬金球獎。 今年是《法國足球》與國際足聯停止合作後首屆金球獎,也是史上第61屆金球獎(包括與國際足聯合作的6屆)。事先公佈30名候選人名單,由《法國足球》選定的173名記者投票選出。在巴黎舉行的頒獎典禮規模不大,也沒有現場直播,C朗、梅西、格列茲曼均未出席。 因跟隨皇馬征戰世俱杯,C朗沒有到巴黎現場領獎,而是播放了他事先錄製的視頻,他說:「如果皇馬和葡萄牙不贏,我也沒法贏得這個獎項。我的感受和首次獲獎時一樣,夢想再次成真。我從未想過第4次得到金球獎,我太高興了。我必須感謝所有的隊友、國家隊和皇馬,所有幫助我贏得這一個人獎項的人。」...
朴槿惠遭彈劾 9日下午,韓國國會在全體會議上以234票通過了朴槿惠總統的彈劾案。這個結果意味著朴槿惠即日起在外交、國防和行政方面被停止執行職務,由國務總理代行總統職權。隨後,韓國憲法法院將對彈劾結果進行審理,審理時間最長達6個月。明年6月之前,法院將作出最後裁決,若法院認定彈劾理由成立,60天之內將進行總統選舉,屆時,韓國將首次進行夏季大選。 鬧騰了許久的朴槿惠「干政門」終於有了結果。朴槿惠的「告別模式」雖然宣告開啟,但這場亂局最終究竟會給韓國和東北亞地區局勢帶來多大影響,目前尚且沒有答案。 不出意料的彈劾結果集中反映出的是憤怒和失望的民意。自10月24日韓國JTBC電視台《新聞編輯室》欄目首先爆出「朴槿惠親信干政醜聞」以來,「親信干政」事件持續發酵,當事人被捕、幕僚集體辭職、民眾抗議以及「整容門」、「購衣門」、「消失門」等,頻頻觸碰韓國民眾的底線。 「親信干政」事件讓在競選總統時表示「唯一希望服務的對像是我的國家」的朴槿惠,遭到空前的信任危機。朴槿惠的民調支持率也跌至冰點,只有5%。朴槿惠此前打著「經濟民主改革」口號上台,並於今年9月通過了反腐敗的《金英蘭法》,卻縱容親信崔順實從大企業處斂財,讓曾支持她的國民深感受到嚴重背叛。 同路點評: 朴槿惠時代的終結值得更多的反思,韓國總統醜聞早已平常,這與西方民主如何融入東方民族和文化當中有很大關係,也與韓國自身的社會經濟弊端有關。此次彈劾也促使韓國國民重新思考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甚至有人提出「通過半總統制或內閣制改憲,削弱總統權限」。而韓國可能會迎來短期的混亂,東北亞將現隱憂。韓國將在這段時間成為群龍無首的國家,政治、經濟、外交都將出現混亂。美朝、日朝、韓朝的關係沒有改善,加上日本明確歡迎薩德進駐日本,這都增加了東北亞的不穩定性。 VCE成績出爐 敘難民奪全校第一 維州週一公佈高考成績,今年有近5萬名學生完成了VCE全科目考試,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其中,有35名學生的高等教育入學成績(ATAR)取得99.95分的最高分,包括24名男生與11名女生,其中有5名來自Penleigh and Essendon文法學校的學生ATAR成績為99.95分﹔Scotch College有4名學生ATAR成績拿到99.95分﹔Methodist女子學校有3名學生的ATAR成績為99.95分;Trinity 文法學校有兩名男生ATAR成績為99.95分。在總體成績上,女生的表現要優於男生,女生ATAR平均分數為66.45分,高於男生的63.76分。 其中一名敘利亞難民背景學生卡薩布(Saad Al-Kassab)為他所就讀的學校Dux of Catholic Regional College Sydenham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佳績,其ATAR成績為96.65分。2013年,卡薩布和他的哥哥歐瑪在敘利亞因參與呼籲和平的集會而被捕,並遭到迫害。此後,他們以難民身份逃到了墨爾本。在離開敘利亞前,卡薩布所就讀的學校早已因戰火停課,在生活困難的環境下,卡薩布沒有放棄夢想,在停課兩年間一直在家自學。其後兄弟倆來到澳洲後才開始學習英語,其中主要的學習方式是看電視播放的國會「提問時間」(Question Time)和查英語—阿拉伯語的詞典。卡薩布已獲得莫納什大學獎學金,他希望能就讀生物醫學及醫學相關專業。 同路點評︰ 一個人的求知欲能有多大?過去幾年生活艱苦,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心靈也許很疲倦,但憑著堅韌不屈的精神,無論人從哪裡來,自要有心,哪有不成功的事?難民一直在澳洲受到廣泛爭議,爭論中最為主要的論點是其在澳洲帶來的安全穩憂,在之前墨爾本Springvale區有難民在銀行自焚造成多名無辜傷者,人們對難民的警戒再提升,但是在這關節上有名敘利亞難民學生取得傑出成績,一改難民在市民心中不良的形象。網上有很多人留言稱讚卡薩布,其中一名網民說:「我們並不是憎恨難民,如果所有人都能像這個孩子一樣,他們將永遠被歡迎!」 澳櫻桃產量減半 價格將漲 今天維州的天氣異常,導致了病蟲災害的增加,因此,這樣的困擾也導致了櫻桃產量的下降,這也導致了今年櫻桃價格的上漲。在這樣的冷潮濕天氣影響,澳洲櫻桃產量將減半,預計價格每公斤上漲5澳元。櫻桃種植者協會(Cherry Growers...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如果需要用一首歌,來結束這個專欄,無論是筆者自己還是各位讀者,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這首歌——《友誼地久天長》。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這首歌一旦響起,就意味著離別、分散。儘管如此,離別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下一次相聚的開始。在這裡,筆者祝各位讀者健康快樂行好運,來日再重逢。 《友誼地久天長》(低地蘇格蘭語:Auld Lang Syne)可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詩歌之一,原文用蘇格蘭語寫作,意思是逝去已久的日子。《Auld Lang Syne》是18世紀蘇格蘭詩人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據當地父老口傳錄下的。這首詩後來被譜了樂曲,除了原蘇格蘭文外,這首歌亦被多國譜上當地語言,在華語地區普遍被稱爲《友誼萬歲》、《友誼地久天長》或《驪歌》。 《Auld Lang Syne》的旋律從何而來已經難以考證,但這首曲子的五聲音階旋律顯示它應該源自古老的民歌。英格蘭作曲家William Shield(活躍於十八世紀後期)在他創作的歌劇Rosina當中似乎引用過這一段旋律,但很難證明William Shield與Robert Burns之間有單向或者相互的借鑒,反而很有可能兩人的創作都來自同一個民歌旋律。 《友誼地久天長》的中文歌詞有多個版本,源自不同的年代,故此許多人通常可以哼出歌曲的旋律,但不同的人演唱時卻有不同的唱法。早期由華文憲填詞的版本,以文言文創作,並且有「指戈長白山麓」、「矢志復興民族」等詞句,顯示作者是在二十世紀早期以這首歌作為勵志青年、復興民族的意圖。後來白慕如所作版本,則轉為和平年代的畢業歌曲,以「友誼常記心中」、「開創錦繡前程」為念。而現時經常被演唱的版本,則較為忠實地反映原作的「友誼」、「懷念」之意,有「老朋友怎能忘得掉,過去的好時光」等詞句。 有趣的是,《Auld Lang Syne》本身的格調並沒有中文版本那樣感傷,在很多西方國家及香港,這首歌通常會在跨年過去、元旦來臨那一刻演唱,象徵送走舊年而迎接新年的來臨。在BBC逍遙音樂會的最後一夜上,音樂會正式部分結束後,觀眾有自發地合唱這首歌的習慣,一如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最後的「拉德斯基進行曲」。而在很多亞洲地區,這首歌經常被用來作為學校畢業禮或葬禮中的主題曲,象徵告別或結束的情感。曾經也有部份百貨公司或公共機構在臨近關門的時間,會播出此音樂,示意客人盡快離開。 《Auld Lang Syne》作為器樂演奏也經常在各種演出場合出現,比較常見的一種是蘇格蘭風笛演奏。但在現代條件下,蘇格蘭風笛演奏雖然能表現出傳統的滄桑,但有時略顯嘈雜。而交響樂團的演奏,甚至是小提琴的獨奏,反而更能凸顯這首樂曲的特色。 《Auld Lang Syne》何時傳入日本已經不可考,但最遲到19世紀後期,這首歌在日本已經很有知名度。日本國學家、教育家、歌手、詞作家、教科書編纂家稻垣千穎以《Auld Lang...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在華語歌壇,閩南語歌曲本身獨樹一幟,是不可忽略的存在。但客觀地說,由於閩南語本身對大多數人來說很難理解,閩南語歌曲的流行程度就會受到局限。不過,如果一首閩南語歌曲真的好聽,就會自然出現其他語種的翻唱,最後把這首歌展示在大家的面前。 香港歌星陳慧嫻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歸來吧》,深受歌迷們的喜愛。這首歌的大意是講述一位女性對遠方情人的思念,很有陳慧嫻一貫的小女人情調。歌曲的副歌部分有一句歌詞,無論是國語聽眾還是粵語聽眾其實都不能明白其意思。但這句歌詞在歌曲的最高潮的部分出現,似乎應該是歌曲的靈魂才對。研究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句歌詞是「傀儡尪仔 傀儡尪仔」,發音是閩南語,繼承自《歸來吧》的翻唱原作《傀儡尪仔》。 《傀儡尪仔》是一首非常好聽的閩南語歌曲(「尪」字國語發音為「汪」),出自陳小霞專輯《大脚姐仔》。陳小霞是臺灣著名唱片製作人,詞曲作家,歌手。據稱七歲開始寫歌,二十七歲發表第一首作品。早期曾爲姜育恒、齊秦、楊林等歌手製作唱片。後來,與許多優秀的作詞人如姚若龍、李子恒等合作,有著近千首創作,且多爲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如:孟庭葦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臉》《誰的眼淚在飛》、張瓊瑤的《有一天我會》、陳奕迅的《明年今日》等,跨越國語、粵語和閩南語三界。陳小霞創作的歌曲感動了許多人,也捧紅了許多天王天后。 《傀儡尪仔》的歌詞如下: 一條線 兩條線 十條線 百條線 傀儡尪仔的運命 條條著靠人來搬 感情線 生命線 事業線 智慧線 你和我的運命 敢是雙手拼會贏 傀儡尪仔 傀儡尪仔 咱敢不是傀儡尪仔 悲歡離合難改變 成功失敗無一定 所有的代誌 所有的心情 攏總有幾條線 牽連著咱的一生 傀儡尪仔 傀儡尪仔 咱敢不是傀儡尪仔(反复) 雖然歌詞中有不少閩南語詞彙,但用看還是比用聽來的清晰明白。這首歌大致是對人生身不由己的慨嘆,因為人生彷彿就是「傀儡尪仔」(布袋戲中的公仔),被命運牽著線舞動。雖然陳小霞的優秀創作不計其數,但她本身演唱的歌曲在國語和粵語地區走紅的不多。不過,僅憑《傀儡尪仔》一首歌的走紅程度,又絕對會讓人記住她。 除了粵語版《歸來吧》,這首歌還有國語版本,叫作《歸來》,由中國歌手白雪演唱。值得指出的是,無論是《歸來吧》還是《歸來》,都得益於頗具水準的詞作者,令作品具備獨特的意境。不過,《歸來》和《歸來吧》一樣,繼續保持了副歌部分的「傀儡尪仔 傀儡尪仔」,可見原作又是翻唱擺脫不了的靈魂。 傀儡尪仔的MV並沒有歌詞,但讀者可以對照上文來觀看: 傀儡尪仔(演唱:陳小霞) 陳小霞的聲線偏低,在演繹這首歌曲的時候,很有一種成熟女人的滄桑感,但又絕無絲毫的風塵感。 傀儡尪仔(演唱:陳小霞、齊秦)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在這首歌的男女對唱版本中,陳小霞的舒緩自如和齊秦的掙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試問,有幾人能讓齊秦在對唱中處於下風? 歸來吧(演唱:陳慧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l4P2MdbFo 小女人路線是陳慧嫻的風格特徵,而這首歌將小女人的心態演繹的淋漓盡致。 歸來(演唱:白雪)...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身在澳大利亞,聽聽澳大利亞的歌曲也是了解這個國家的一種方式。澳大利亞的音樂在世界樂壇獨樹一幟,最具代表性的,可能是下面這三首: 《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澳大利亞我的家》,也作《澳大利亞是我家》)於1980年由彼得•阿倫(Peter Allen)譜曲並演唱。這首歌在推出後即在澳大利亞廣爲流行,並成爲最著名的愛國歌曲之一。另外,一些工作和生活在歐洲和美國的澳大利亞人更是將其視為一種精神食糧。澳大利亞航空(Qantas)自1980年代以來,就將這首歌作爲其廣告歌曲,而客戶的受眾群體大多是生活在海外的澳大利亞人,而外國人也因而將這首歌視為澳大利亞的象徵。 《Waltzing Matilda》(《叢林流浪》)是澳大利亞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民謠(鄉村歌曲或民歌)。由於幾乎每個澳大利亞人都會哼唱,所以被稱為是「澳洲的非官方國歌」。這首歌的歌名經常被錯誤地譯為《跳華爾茲的瑪蒂爾達》,因為Matilda頗似女性的名字,而Waltzing則被誤解為華爾茲舞的進行時。其實,歌名中的「Matilda」是澳大利亞俗語「旅行袋」的意思。這種旅行袋是旅人們徒步旅行時,用來背著家當的大布袋。 《叢林流浪》的歌詞內容是描述一個四處漂泊的工人(或流浪者),在叢林泡了杯茶、捕了隻羊吃時,羊的主人帶了三位警員來逮捕他(當時犯了偷竊罪的人會被判處吊刑),這個流浪者聞知便逃逸,最後無處可躲藏,於是躍入湖中,在自我了結生命前,對著前來拘捕他的人高喊『你們永遠活捉不了我的』的故事。這首歌最初由愛國詩人Banjo Paterson完成於1895年,爾後,音樂製作完成於1903年。後來 《Waltzing Matilda》由於曲風輕鬆又帶著一點點卑微和不羈的精神而被澳大利亞人所傳唱後,逐漸爲後人加入不同的曲風和音樂元素,發展到現在。這首歌在昆士蘭州溫頓有它自己的博物館。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的電視特別節目中,奧莉維亞•紐頓-約翰在一個唱詩班的配合下演唱《I still call Australia home》和《Waltzing Matilda》。之後兩首歌曲出現在美國歌劇《來自澳洲的男孩》中,歌劇描述彼得•阿倫的生平,由好萊塢澳洲著名演員休•杰克曼飾演彼得•阿倫。 上述的兩首歌,在全球化的今天被中國人所認識。但在信息尚不暢通的1980年代,澳大利亞歌曲在中國人心目中的代表,是一首叫作《剪羊毛》的歌曲。這首歌的正式名稱叫作《Click Go the Shears》(可以譯為《羊毛剪子咔嚓响》),描述了剪羊毛工人辛勞工作,拿到工資後又到酒館開懷暢飲的情景。歌曲曲調輕快、容易上口,是1950年代由一位訪問澳大利亞的美國藝人唱紅。雖然有些令人難以置信,但《Click Go...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 9月的澳大利亞,冬日的寒意漸退,日間那和暖的陽光提醒我們大地回春。在大中華地區,炎夏卻快步入尾聲,隨之換來一絲絲的秋意,這意味着,對華人來說相當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了。 明月幾時有? 中秋節是中國人一家團聚、歡慶的節日之一,所謂「人月兩團圓」,那渾圓的月亮正有團圓之意。那麼,每月的月圓之夜皆是中秋嗎?非也,中秋乃是農曆八月十五日——農曆八月時值秋天,十五日正好是月份的中間。 關於中秋節,古時中國流傳了不少傳說,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據聞古時,有個能射下九個太陽的壯士叫后羿,他娶得美麗的嫦娥為妻。有天,后羿從王母娘娘那處得來一顆不死藥,吃後能長生不死,但后羿不忍獨自吞下仙丹而拋下嫦娥,只好託嫦娥代為保管。誰知仙藥被后羿一個門生覬覦,且欲趁后羿不在向嫦娥強搶長生不死藥,嫦娥於危急之下吞下仙丹,身體因而飄起來,飛到月亮上,從此與丈夫天人相隔。這個故事無疑為中秋節增添不少浪漫的色彩,對於遠離家鄉、不能與親人共度佳節的遊子,就如后羿望着月亮而思念嫦娥,只好輕歎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了。 月餅賞月少不得 要說中秋節於中國的傳統習俗,當然離不開賞月。賞月的風氣在唐、宋時期非常盛行,一到中秋時節,酒家紛紛把店面裝飾一番,在門面結上綢緞、掛上彩帶,百姓皆會登上樓台,賞月品酒,富貴人家更會張羅宴席,一邊吃喝歡聚,一邊賞月慶節。此外,古時又有走月亮和拜月亮的習俗,走月亮即在明月當空的中秋之夜,出外散步觀月;而拜月亮則是一項祭祀活動,由婦女主持拜祭之禮,家人朝月祝禱,祭祀完畢全家會一起分食供品。現時於中國南方地區如香港,人們喜歡提着花燈,到公園賞月、玩蠟燭,甚至會舉行綵燈會,當中陳列各式各樣的花燈,配搭猜燈謎的活動,份外熱鬧。 另一樣不得不提的是月餅。某些西方國家甚至會把中秋節說成是「Moon cakes Festival」,就可知月餅於中秋節的地位了。月餅在古時原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把圓形的月餅寓意家人團圓。傳統月餅一般是蓮蓉配以蛋黃,但時至今日,月餅的款色、口味已更為多樣化,就像近年風行的冰皮月餅,味道冰涼清爽,餡料千變萬化,深受年輕一輩歡迎。可口月餅讓人垂涎欲滴,當然想多吃幾個,然而,月餅在健康和食品安全問題上卻愈發引來關注,近年已有不少營養師指出,月餅屬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食品,建議人們不要在同時間食用過多,以免攝取過高熱量。因此,某些商家便推出了標榜低糖的新式月餅,但到底這些月餅是否真的如此「健康」卻值得保留,如要避免攝取過多糖份和脂肪,還是應適可而止。至於另一令人關注的問題是,月餅於食用上是否安全,最近有香港生產的月餅就被驗出含有致癌物質,又有新聞揭發中國內地無牌工場回收過期月餅來重新製造並包裝出售,市民隨時買了過期加工月餅而不自知。 世界各地慶中秋 中秋節雖然是源自中國的傳統節日,但世界不同地方也有慶祝,當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慶祝活動與中國的很相近。新加坡的華人佔大多數,故特別重視中秋節,認為這是聯繫感情、感恩謝天的日子,同時,旅遊業對新加坡非常重要,使其慶祝中秋節的同時也巧妙地宣傳旅遊景點,以吸引更多遊客來訪。走在新加坡著名的旅遊地區如新加坡河畔、牛車水、裕華園等,你會發現四處都會被裝飾得光彩奪目。市民除了吃月餅和遊公園外,一些華人聚居地還會組織舞龍舞獅表演及放河燈、踩高蹺、綵燈展示等活動。至於馬來西亞人愛在中秋節吃月餅、賞月,又流行提燈籠遊行和花車漫遊,叫人賞心悅目。 日本把中秋節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又有「芋名月」、「栗名月」等稱號,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農作物收穫季節,中秋節對日本人來說又是感謝自然恩惠的時機,故他們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來表達感恩。日本人也有賞月慶祝的風俗,甚至舉行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活動,被喻為「觀月宴」,不過他們卻不吃月餅,改為吃稱作「月見糰子」的江米糰子。 南韓將中秋節稱為「秋夕」,又叫「感恩節」。南韓在慶祝中秋節時融入了本身的民族文化,使節日甚具朝鮮文化色彩。人們會在這個時節與親人團聚,並一同祭拜祖先。他們喜歡穿上傳統服裝出遊,及到景福宫、韓國民俗村、南山韓屋村等民俗氛圍濃厚的地方,進行各種各樣傳統民俗活動,如踢毽子、打陀螺等。韓國女性又會穿著色彩鮮艷的民俗長裙來玩蹺蹺板,她們飄逸的裙擺隨著蹺蹺板上落而擺動,像花仙子一樣翩翩動人。此外,南韓的大型遊樂場如樂天遊樂場、樂寶樂園等也會上演精彩的韓國傳統舞蹈表演,可見這天相當熱鬧。取代月餅,南韓人愛吃松糕,當中最受歡迎的形狀是餃子狀,形如半月,邊喝着新米釀造的酒,邊品嘗松糕,展示了韓式的中秋節。 越南相對其他地方以團聚為目的來慶祝中秋,他們的中秋節是以兒童為主角的,相當特別。當地市場上會出現各式各樣的花燈、玩具、零食,越南家長會在這天送東西給自己的孩子,過節時某些家庭喜歡全家圍坐在院子內或陽台上,某些則會舉家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和點心,邊賞月,邊吃月餅,孩子則會提著各種燈籠盡情嬉戲玩耍。越南兒童又有一個習俗,就是要提着鯉魚燈出遊,這源自「阿貴的傳說」,講述曾經有條鯉魚成精後害人,有人為除害用紙紥了鯉魚燈鎮壓魚妖,因而留傳下來成為越南兒童的習俗。 把目光聚焦回澳大利亞,發現不同省份每年也有舉辦中秋慶祝活動,如在悉尼西南部的Cabramatta在9 月4日舉行了「Moon Festival」,當中有舞龍舞獅、煙火表演、月餅分享等;墨爾本市中心的著名景點維多尼亞皇后市場則在9月11日舉行「Mooncake Festival」,以燈籠舞、舞獅表演來慶祝中秋;而布里斯本也在9月16日舉辦「Chinese Moon Festival」,以不同的傳統表演、燈籠製作來同慶這個節日。乍看之下,澳大利亞的中秋節也甚精彩呢。
文:本刊編輯部 圖:蘋果日報/鳳凰網 日前,韓國電子連鎖巨頭三星(Samsung)旗下手機產品Galaxy Note 7,因手機電池頻繁發生爆炸問題,在本月初(9月2日)正式宣佈全球(中國除外)停售該產品,並在未來幾週為受影響的顧客免費更換新的手機。截至9月1日,三星已收到35宗關於電池爆炸問題的投訢個案。 全球回收Note 7 自全球開售以來, 已經累積出貨逾250萬部的Note 7現正面臨大規模回收所有受電池爆炸困擾的手機。三星電子在Note 7正式開售兩個星期後官方發表聲明回收有所有已售出的Note 7。根據三星電子的聲明,全球大約有42000部Note 7手機有爆炸的風險,受事件影響的用戶可以直接向三星要求更換其他型號的手機或直接進行退款。 三星官方表示,在經過一番緊急調查後發現爆炸原因來自於電池。初步估計是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現正全面詳細地和電池供應商合作檢查出電池出事原因。又稱在美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處理是次案件後,Note 7才會再度回歸市場販賣。 三星電子有限公司流動通訊業務部總裁DJ Koh表示「我們公司以顧客安全為首要的選擇。現在,我們希望受影響用戶立即停用Galaxy Note7,盡快與我們進行手機更換。」是次電池爆炸回收為三星電子帶來接近1.5兆韓元(即約1億澳元)的損失,佔三星電子全年收入的5%之多,而股價一度在於12日急挫7%,在回收計劃宣布後市值己蒸發了220 億美元,經濟損失慘重。 據報導稱,有用家在充電時聽到由電話發出的不尋常聲響,繼而發現電話發生爆炸。在多宗投訢個案中,其中以汽車爆炸最為曯目。9月9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布一名男子與家人在自己的吉普車(Jeep)上卸貨時,獨留在車內的充電的Note 7突然冒煙起火。是次意外無人受傷,只有吉普車被燒毀,但卻足以喚起社會對手機電池安全的擔心。 為用戶提升操作經驗 在8月2日發佈的Galaxy Note 7繼續貫徹三星的一貫作風,以寬大尺寸的屏幕取勝。其娛樂用途以及文書工作處理是本產品的賣點。新加入的S pen提升了手寫感應能力;指紋與虹膜識別系統讓安全私隱加密;機身的弧度讓用家大限度地掌握大屏幕的操作;防水的功能讓消費者可無所顧忌地使用。...
文:本刊編輯部綜合整理(主要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圖:維基百科、天主教各網站 2016年9月4日,羅馬教宗方濟各批准為加爾各答的德蘭封聖,封聖後又被稱為聖德蘭,同日被列爲其紀念日。此前的2003年10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把她列入真福品名單,她當時被稱為「真福加爾各答的德蘭」。加爾各答的德蘭人稱德蘭姆姆(Mother Teresa),作為天主教修女,她同時還是傳教士與慈善工作家,也是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創辦者,她一生主要在為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有「加爾各答的天使」的美譽,並於1979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德蘭修女封聖,得到了世界廣泛的關注。(注:依天主教中文譯法之傳統,應稱呼她為德肋撒修女,本文為方便讀者閱讀,選用流傳更廣的普通譯法,作德蘭修女) 早年生涯 德蘭修女的本名是Agnes Gonxha Bojaxhiu,出生於奧斯曼帝國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現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的阿爾巴尼亞人。當時的馬其頓仍然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部分。她的父親是一位富商且積極參與反土耳其運動,爭取阿爾巴尼亞的獨立。母親雖家教嚴格却有著深深的慈愛和信仰。 在Agnes八歲那年,父親病逝,母親便以賣布和刺綉的生意,獨自輔養三個孩子成長。Agnes的家庭是天主教家庭,她所居住的城市的居民多為穆斯林和東正教信徒,僅有少數天主教徒。 Agnes十歲時到克羅地亞公立學校讀書。參加了學校中的天主教學生會。這個學生會特別支持到外地傳教。十二歲時,她立下志願,將來要到外國傳教,從事救助窮人的工作。十五歲時,家鄉有耶穌會的神父們被派到印度的孟加拉(當時尚未獨立)去服務。神父們寄回家鄉的書信中,報告了印度有關的一切。她看到這些書信,很受感動,她和姐姐決定到印度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十八歲那年,Agnes終於選擇奉獻生活,追隨天主的聖召。9月25日隻身到愛爾蘭羅雷托修女會(Sisters of Loreto)做初學生。 走向印度 1929年1月,Agnes從愛爾蘭到印度加爾各答,在喜馬拉雅山下的達耶林城開始初學訓練。1937年5月24日,Agnes在達耶林城發永願,决定成爲終身職的修女,並依法國19世紀最著名的修女聖德蘭(Saint Teresa)的名字和精神,改名為德蘭。德蘭成為修女之後,被派到加爾各答的聖瑪利亞羅雷托修女會中學教地理和宗教課。 1940年代初期,德蘭修女在聖瑪利亞羅雷托修女會中學擔任校長一職,當時印度貧富差距非常大,校內一片安寧,但校外卻滿街都是無助的痲瘋患者、乞丐、流浪孩童。1946年9月10日改變了德蘭修女的一生,也改變了成千上萬人的一生。她那天在車站看到一個乞丐不斷地說:「我渴……我渴……」這個情境不斷在她的腦海裡浮現。她回到修院後,感覺到神在呼喚她為貧窮的人服務。 1947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加爾各答湧入了數以萬計的難民,大多數都是怕被穆斯林迫害的印度教徒,傳染病如霍亂和麻瘋病等都沒有受到控制,在街頭巷尾爆發開來,學校高牆外的街頭越來越像是地獄。這景象折磨著德蘭修女的心。 1948年2月,德蘭修女寫信給羅馬梵蒂岡的總會,請求許可她離開勞來多修女會,專心為印度窮人服務。同年8月得到教宗庇護十二世許可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德蘭修女到巴特納城一座醫院受護士訓練,三個月後回到加爾各答城。12月她在加爾各答城最窮的地區莫地及爾(Moti Jihl)爲失學窮苦兒童辦了一所露天學校。起初,由於她個人力量有限,而需要救助的人太多,因此困難重重。但德蘭修女咬緊牙關,依靠天主,終於有善心人士受修女善行感召,捐助場所、設備、食物,還有人奉獻心力,協助德蘭修女的工作,其中不少是她過去的學生富家小姐。有11個女孩也決定奉獻一生,追隨德蘭修女爲貧苦的人服務。 1950年10月7日,教宗批准了德蘭修女與12位修女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稱博濟會),德蘭修女將教會的修女服改爲印度婦女傳統的白棉粗布沙麗,這是印度階級社會中最底層的「吠舍」所穿的。德蘭修女却把「吠舍」定義為「主的兒女」,她認為,既然要為窮人服務,理應穿著與那些貧民相同的衣服。白布鑲上樸素的藍邊,成爲博濟會修女的制服。這個修會除了天主教修會傳統的貧窮、貞潔、服從三個誓願以外,還加上要全心主意,不要酬勞,為最貧苦的人,也就是基督受難的化身而服務。 1952年開始,德蘭修女開始了最引人注目的善行,就是為快要死亡的窮人服務。德蘭修女在加爾各答市政府捐贈的伽黎神廟旁的一間空房子,建立世界知名、讓窮人得以善終的收容之家,有快死的窮人,因爲修女們的細心照顧而起死回生的。對這樣的人,除了給予適當的照料之外,還教給他們謀生的技能。垂死病人得到收容之家的修女、醫生、護士、義工的細心照顧,平靜安詳而有尊嚴地離開人世。 行遍世界 1960年10月,德蘭修女首次離開印度訪問美國。在回加爾各答之前.她轉赴羅馬,拜訪教宗若望廿三世。亞加及尼樞機承認她的傳教修女會是一個宗座的修會。1965年2月1日,仁愛仁教修女會正式被批准爲宗座修會,德蘭修女從此可在印度之外建立修院。1968年教宗保祿六世邀請德蕾莎修女在羅馬建立一座修院。 1982年,在貝魯特難民營遭圍攻的緊要關頭,德蘭修女斡旋以色列軍與巴勒斯坦游擊隊之間實現暫時停火,並因此得以從一座處於交戰前綫的醫院中成功救出37名孩童。南斯拉夫爆發科索沃戰爭後,德蘭修女告訴一方的指揮官,說戰區裏面那些可憐的女人和孩子都逃不出來。指揮官說:「修女啊,我想停火,但對方不停,沒辦法。」德蘭修女說:「那麽只好我去了。」德蘭修女走進了戰區,交火的雙方在得知了德蘭修女走進戰區後,便立刻停火,都在等德蘭修女把那些可憐的婦女和孩子帶出戰區後,雙方才又重新開戰。後來這個消息輾轉間傳到了聯合國大會,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聽後,嘆了口氣說...
911事件十五周年 恐襲驚魂未過 剛剛過去的9月11日是美國恐怖襲擊事件十五周年紀念,事件當中遭襲擊的紐約世貿中心遺址、五角大廈及賓州,都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儀式。總統奧巴馬也到了五角大廈為遇難者獻上花圈,並表示美國人只要齊心一致,必定可以度過難關,並強調恐怖分子永遠不會打敗美國。 2001年9月11日,19名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機,其中兩架撞毀世貿中心兩座大樓,一架撞向五角大樓,最後一架在乘客和機組人員奮力抵抗下墜毀於賓州尚克斯維爾,連串襲擊造成近三千人喪生。美國方面認為基地組織的領袖賓‧拉登為事件的幕後主使,襲擊的主要原因是恐怖份子的反美情緒爆發;拉登方面也曾發過親筆信承認責任,並指出美國對中東問題的干預及西方文化的入侵是他們發動襲擊的原因。 襲擊事件已過去十五年,美國亦已襲斃了頭目拉登,並加強了反恐措施,包括增加反恐部隊、機場全身X光掃瞄和街頭錄像監控等。但有調查顯示,約4成受訪美國民眾認為可能發生恐怖襲擊的機會比911時更大,而逾3成人指可能性與911時一樣大,顯示人民對恐襲的懼怕從未過去,有受訪者更表示對反恐而犧牲人權和私隱感不安。 同路點評︰美國以強硬手段回應911襲擊,發動反恐戰爭入侵阿富汗,殲滅與基地組織有密切關係的塔利班政權,不但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更引發出更多的仇恨和報復,民眾仍活在惶恐之中,這件事告訴我們以暴亦暴根本不可取。舊的問題未處理妥當,新的敵人卻又逐漸冒出來——美國現成為了「伊斯蘭國」的頭號敵人,而美國對此仍繼續是以硬碰硬的方式來回應,隨時引發另一次大型恐襲事件,表面說武力是維持和平的手段,但當你和敵人一樣殘酷的時候,你和那恐怖份子又有何分別呢?或許這不只讓美國,也讓許多國家、領袖反思除了硬碰硬,有沒有其他路走,讓我們的世界少一點恨意,多一分和平。 或收更高簽證費 年邁父母移民更難 最近,澳洲生產力委員會發表終期報告,指出年邁的父母們不太可能交稅或工作,但澳洲政府卻要為他們耗費大量的費用,投放在澳洲的醫療、高齡護理和社會福利保障當中,故建議提高澳洲付費父母簽證(Contributory Parent Visa)的移民申請費用。 生產力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在2015至2016財政年度裏,一名父母簽證持有者的終身累積成本在33.5至41萬澳元之間。每年8700名移民父母(包括付費父母簽證和非付費父母簽證持有者)在他們有生之年所要的需求,對澳洲社會產生的淨負債額界於26至32億澳元。然而,付費父母簽證只收取5萬澳元的費用,與這些年邁父母每年在澳洲生活而產生的成本相比,完全是微不足道。因此,報告呼籲政府大幅增加付費父母簽證的費用,同時提議應縮小非付費父母移民(俗稱排隊父母移民)的資格範圍,認為只應批准那些非常值得令人同情的父母的移民申請。 據估計,目前澳洲的年度移民配額為19萬人,如果向每位移民收取5.5萬澳元,將會給政府年增加90億澳元的收入,政府就可以在兩年內修復預算,不過委員會擔憂,這這個變動可能被指這相當於出售國籍 ,並有機會影響技術移民人士。 同路點評︰澳洲政府每年花費大量費用供養移民父母,特別是年邁者,要收取更多簽證費實在無可厚非,如果政府持續負債,長遠只會導致醫療、社會福利的縮減,這對無論澳洲居民和移民者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事,因這情況會令社會不同人士之間產生矛盾,居民或會排斥外來人士,這情況大可參照現時的香港。對於移民者的情況則較尷尬,如果因政府負責致使福利減少,會令移民澳洲吸引力大減,但若向移民父母收取更多費用,又或會令準備移民的家庭卻步。很多人說,「用錢解決到的就不是問題」,可惜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錢。 澳洲火車體驗評分 墨爾本最差 有調查訪問了超過3000名乘客,對澳洲五大城市的鐵路交通評分,結果顯示墨爾本的評分最差。墨爾本的受訪者表示,火車行程經常延誤,列車過度擁擠髒亂,今年墨爾本的鐵路更發生了一連串的故障,皆令他們非常不滿。雖然墨爾本火車票的票價比昆州和新州都要低,但乘客仍然覺得票價過高。墨爾本火車的時刻表是最令人滿意的,根據維州公共交通協會的記錄,墨爾本鐵路已連續53個月能達到準點目標。 同路點評︰墨爾本連續六年被評為全球最適宜居住的城市,卻在鐵路交通上讓人失望,實在有點諷刺。悉尼作為全澳最大城市,人數比墨爾本更多,但在鐵路交通服務上更令人滿意,這實在要居功於悉尼列車雙層設計,令列車空間感和舒適度大增,據知墨爾本鐵路服務設計了一些新式列車,或許也應同時想想各種配套和安排,而非把大量資源投放在檢查罰票當中。 濫用禁槍法 新州逾200人遭違規搜查 新州在2013年通過《槍枝禁止規定》,允許警察在不需要搜查令的情況下就能搜查符合規定的人士,志在防止持槍罪案發生。新州申訴專員監察了規定頭兩年的實施情況,發現期間有400名符合規定的人士被搜查,同時卻衍生出濫用權力的情況。報告指,有超過200名人士是在此規定的範圍外遭到搜查的,這與規定的措辭寬鬆有關,而不須申請搜查令使這項權利能被輕易運用。有議員倡議要重新檢討規定,並對其作出修正,以確保規定能被正確運用。 同路點評︰近年持槍罪案頻生,加上恐怖份子的活躍,尤其是伊斯蘭國的威嚇,令人心惶惶。禁槍法的實施原意是防止罪案發生,但濫用規定卻可能令無辜的人遭到牽連,而警察的權力變大又使人擔憂個人的安全、私隱受影響,結果反而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和警民之間的不和諧。規定的設立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問題,新州政府必須修訂政策,使警察執行上有確實的準則可依。 澳人健康呈現新特點 據《今日阿德萊德》報道,澳洲衛生福利研究所最新報告顯示,各類癌症死亡總人數達到44100人,而冠心病、中風和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總人數爲43600人,低於前者。不過,從單一疾病來看,澳洲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還是冠心病,死亡人數達到19800人。報告每兩年發表一次。最新報告顯示,大部分澳洲人自認身體健康。報告顯示,澳洲總體死亡人數、癌症致死人數和吸烟人數有所下降,但仍存在個別問題。其中一個重大健康風險是慢性病。澳洲慢性病人數持續上升,大部分與生活習慣有關。 同路點評:相比傳統健康問題,很多「現代型」疾病更加困擾澳洲人,有45%的人可能存在心理問題,包括抑鬱和焦慮;七分之一的國民一生中至少一次嘗試自殺。澳洲人也出現變胖趨勢,2014-15年,超重人數比例增長到63%。所以,現代醫學環境可以解決許多醫療問題,但並不能阻止新的問題出現,健康還是要以良好的生活習慣來塑造。 布里斯班北區蝙蝠聚集 異常溫暖的冬季令布里斯班北區威爾斯頓(Wilston)成爲了逾5萬隻蝙蝠的栖息地。6周的時間裏,原本栖息在威爾斯頓的1000只狐蝠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令附近的居民倍感憂慮。據悉,這些狐蝠是從南邊的陽光海岸遷徙而來覓食的。威爾斯頓市議會環境、公園及可持續性委員會的主席麥克拉克倫(David McLachlan)稱,溫暖的天氣令當地的樹木持續開花,從而爲這些狐蝠提供了食物。他指出狐蝠是跟著食物遷徙的,而威爾斯頓就是狐蝠良好的食物來源地。 同路點評:因爲這些白天倒懸在公共區域的狐蝠發出巨大噪音及難聞的氣味,當地居民對此感到憂慮。不過灰頭狐蝠是受保護的本土動物,市議會有責任保持公共區域的整潔,也派遣了員工確保狐蝠栖息地下方的道路乾淨。在澳大利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基本準則,但也需要政府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避免發生衝突,畢竟動物的生態要保護,人的生活也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