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圖:拍攝/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提供 最近一段時間,澳大利亞的醫療和製藥行業似乎出現了井噴的趨勢,在艾滋病、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的治療和預防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在眾多的科技成果當中,自然也不乏華人科研工作者的貢獻,在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通常以其縮寫WEHI被稱呼為「圍亥」)的David Huang & Andrew Roberts聯合實驗室,一種新的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靶點」被研究小組發現,這一成果將有助於多發性骨髓瘤的有效治療。 David Huang & Andrew Roberts聯合實驗室的研究小組有多位成員參與此項研究,其中有兩位華人——龔佳男博士和來自清華大學的項目交換生姚遠。在約定的時間,筆者在「圍亥」的實驗室裡見到了龔佳男博士。龔佳男博士2013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科大學,並取得博士學位,2013年底加入David Huang & Andrew Roberts聯合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尋找新的癌症治療靶點和研發新的靶向治療藥物。在中國的時候,龔佳男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急性髓系白血病」,與現有的工作大體是同一領域。 在開始談論這一次的新研究成果之前,筆者先大致介紹一下「標靶治療」,這樣會有利於讀者深入了解研究小組的成果。「標靶治療」也稱為「靶向治療」,是一種以干擾癌變或腫瘤增生所需的特定分子來阻止癌細胞增長的一種藥物療法,而非一般的干擾所有持續分裂細胞(不穩定細胞)的傳統化療法。癌症靶向治療在被認爲是比當今其他療法更加有效,並且對正常細胞傷害更小的療法。簡單地說,「標靶治療」最大的優點就是準確性高,誤傷正常細胞的可能性小,病人的痛苦感也就相應地降低。 言歸正傳,「圍亥」的研究小組最新發現了多發性骨髓瘤的新治療「靶點」,一種名叫MCL-1的蛋白,爲骨髓癌患者帶來福音。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不正常增生,致使侵犯骨髓的一種惡性腫瘤。主要是骨髓中的漿細胞——B細胞發生癌病變,複製產生許多惡性的漿細胞,侵犯多處骨頭,形成多個癌塊,惡性骨髓瘤產生時,會引發蝕骨細胞活化,伴隨著骨骼外部的硬骨被破壞,引發骨骼疼痛的症狀。據龔佳男博士介紹,在中國每10萬人有兩到三人患這種疾病,澳大利亞每年有1700多人被診斷患多發性骨髓瘤,雖然發病率不算很高,但是這種病目前爲止仍然無法有效治愈。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常常感到非常痛苦,存活時間只有大概兩年。...
《成報》頭版批評梁振英 《成報》於8月30日,在頭版刊登評論文章,題為「煽風點火『港獨』鬧劇梁振英播『獨』」,批評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過往公開打擊港獨實為「播獨」,不停煽風點火造成港獨鬧劇。 文章批評梁振英在今屆香港立法會選舉中,大搞「排獨確認書」(即擁護《基本法》確認書),變相捧紅了多名被禁選的「獨立」人士。而近日又挑起「港獨」進入校園的議題。評論指:「事實上,港獨在香港並無市場,大力打擊港獨完全是偽命題」。並認為梁振英有意助長港獨,因「愈亂愈利梁振英連任」,鞏固鷹派的管治權威。 文章更形容梁振英「人緣極差」、「親和力弱」、「器量小」及「視野狹窄」,任內起用的人不乏「香港社會三四線下游之輩」,更指他們「討梁歡心,巴結中聯辦,以換取一官半職或取個名譽」。文章形容,「西環治港」是由梁振英時代不脛而走,強調一旦梁振英連任,只會延續香港「噩夢」,令「一國兩制」走樣。 除了批評梁振英外,文章更批評中聯辨,指他們這4年來 自視為「一個小小的中央政府」,並手握「中央令牌」扶植梁振英。又經常以交流意見和溝通為名,直接致電特區政府官員「指指點點」;發「溫馨提示」,不客許政界人士發表不認同梁的言論。最後文章更指中聯辨的辦事方法,使香港人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 同路點評: 梁振英過往多次在公開場合點名批評港獨,但一直被網民戲指變相為港獨思潮宣傳,更稱他為「港獨之父」。今次《成報》發表這篇社評,是一件極不尋常的事件。《成報》是親中派的報紙,即使要批評政府官員,都會用較溫和的口吻。而且,在一份報章中,如非非常重大的事件,基本上是不可能將社評放在頭版上,故可推測《成報》今次的做法,應有背後的用意。《成報》出版後,香港社會立即引起迴響,多方出作多個推測。有推測指有人有心用這文章,使梁振英打消連任的想法。又有指因發表的時間與香港立法會選舉接近,是故意放話給一些支持梁振英的參選人聽。但文章真正的用意何在,仍無從稽考。 500強企業收入總額首錄負增長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中國內地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將會按年跌百分之0.07,是15年來首次錄得負增長,但產業結構趨於優化。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佈2016內地企業500強排行榜,國家電網以超過2萬億人民幣的營業收入首次登上榜首。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建築、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平安、中國移動分別排第二至第十位。數據顯示,2016中國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提高至243.46億元,增幅為7.36億元,營收總額約60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去年國內生產總值近9成﹔資產總額達到223.27萬億元,較上年500強資產總額增長12.99%。 同路點評: 據報指,雖然500強企業收入首次出現負增長,但企業結構調整繼續深化。事實上,傳統產業如製造業等的企業數量繼續減少,今年服務業營業收入佔比更首次超越製造業,而新經濟板塊如科技企業的增長均有顯著提升。可見中國正慢慢步入智識型經濟。值得一提,中石化結束連續11年的榜首地位,相信是受到近年能源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 台灣大修著作權法 台灣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修改《著作權法》逾半條文,料修正草案3月提交行政院審查。修法後,在店舖播唱片音樂、公園跳舞播歌等日常活動,都需付版權費或取得版權人授權,否則最高監禁3年及罰款75萬元新台幣。至於網絡紅人「谷阿莫」的「幾分鐘看完一套電影」二次創作短片是否涉侵權,智慧局長王美花表示會按個案處理,但「法院對於詼諧仿作的容忍性會高一些」。還有台灣傳媒就「孤兒作品」舉例,素食店播放大悲咒,但大悲咒音樂版權不知誰屬,則可向智財局先付一筆保證金,先使用再審查,節省等待時間。此外,遙距教學所使用的影片和圖片,也須支付版權費。不過,的士播音樂或影片則因參與修法會議的版權人士未有要求,所以不需付費。 同路點評: 為因應台灣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台灣行政院在近一個多月來,已經就許多不同界別和範疇,通過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以展現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的能力和意願。其中版權問題是其中一個焦點。有關台灣對版權的修定,其方向不俗,可是要執行起來,卻可能有點難度。另外有關二次創作會否涉及侵權,有關問題亦引起不少網絡二次創作者的關注。 模擬火星生活一年六科學家「返」地球 六名科學家和志願者在夏威夷一間㘣拱形小屋內住了一年,幾乎完全與外界隔絕,模擬在火星上生活。近日,他們終於完成這項實驗,重回現實世界。 這項實驗證明人類能克服技術和心理障礙,遠征火星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過去一年,該六名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和志願者,大部分時間都要留在那個位於夏威夷冒納羅亞火山上、直徑十一米、高六米的圓頂小屋內。即使他們要外出,也要穿上太空衣,感覺上真的好像在火星上一樣。沒有新鮮空氣,沒有新鮮食物,只能進食粉狀芝士、罐頭吞拿魚等食物。他們也沒有私隱,要一起過活。選擇在該處進行這項實驗,是因為科學家相信,冒納羅亞火山上的土壤與火星上的土壤十分相似。 來自德國的女科學家海尼克(Christiane Heinicke)指出,科學家可以在乾涸的環境下自行找到水源,「藉着這項實驗,我們證明是可以在近乎乾涸的土地上找到水。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在火星上,意味着在火星上也可以找到水。」 同路點評: 人類自從登錄月球開始,就一直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在地球以外的地方生存下去,或者找一個跟地球接近、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成為自己的第二家園,或者為某一天地球的毀滅做準備。美國NASA一直以來期望能夠征服火星,曾籌劃「百年星河 」計劃,該計劃的核心部分是向火星發射載人航天器,而被送上火星的宇航員將作為志願者永遠駐守火星。事實上,這樣的計劃是不是真正的符合人類的利益,或者說,對於人類存亡和發展是否真的有意義?還是花費更多的精力和資金在解決地球現如今的問題才更重要? Facebook熱門話題誤推虛假新聞...
「建立無核世界」國際會議在哈薩克斯坦舉行 「建立無核世界」國際會議29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此次會議旨在紀念哈薩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關閉25週年、緬懷核試驗和核爆炸遇難者。多個國際組織及50多個國家的政要和社會知名人士出席了當天的會議。會議主要就全面禁止核試驗和保障人類安全、防止核擴散、如何加強國際安全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會上說,25年前的今天,哈薩克斯坦決定永久關閉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哈薩克斯坦自願放棄核武器,開創了和平發展及核裁軍的有效模式,這一模式應被其它國家效倣。 納扎爾巴耶夫說,建立無核世界需要世界各國徹底改變思維模式,需要在多邊框架內作出新的政治決定,需要國與國之間建立高度信任。為此,他提出減少核威脅以及鞏固世界和平的若干倡議,包括建立協調大國關係的新機制和新國際組織、對常規武器和新軍事技術擴散加強監督等。 位於哈薩克斯坦東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曾是世界上最大核試驗基地之一。該基地在1949年至1989年間曾進行了近500次核武器試驗,對當地居民健康和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損害。1991年8月29日,哈薩克斯坦政府下令將其關閉。2009年12月,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宣佈每年8月29日為禁止核試驗國際日。 同路點評:核試驗和核武器帶來的問題很多,不安全的核電站也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因此在全世界範圍內盡可能地「去核」、「限核」,是人類文明必須要做到的事情。哈薩克斯坦在蘇聯時代飽受核試驗之苦,在蘇聯解體之後自願放棄核武器乃是明智之舉。 不過,「核」的力量實在太吸引人,大國不可能徹底放棄核武器,連以色列這樣的小國也實際擁有核武器,日本則擁有在較短時間內生產出核武器的能力。因此,「建立無核世界」多少只能是個夢想,顯現起來不容易。而且,「核」作為能源非常有吸引力,把目標定在「限核」、「安全用核」上,似乎更加切合實際。 同性婚姻公投引發熱議 新一屆議會會議召開在即,同性婚姻的相關爭論愈趨激烈。聯盟黨此前提出就同性婚姻應進行全國公投,決定是否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內閣部長佩恩(Christopher Pyne)表示,聯盟黨必須進行公投,因為這是大選承諾的一部分。但目前,綠黨和4名關鍵獨立議員已表態將阻撓立法通過執政黨提出的同性婚姻公投。綠黨領導人迪納塔萊(Richard Di Natale)表示,公投是「有害」的,會「造成分裂」,並引發針對LGBTI(女同性戀、男同志、雙性戀、變性人及雙性人)群體的憎恨言論。他指出,「我們與LGBTI群體正在進行對話,他們擔憂年輕人會因為這場令人厭惡同時會導致分裂的辯論而自殺。公投耗資巨大,我們不認為應該將基本人群問題交給公眾投票」。參議員謝諾峰(Nick Xenophon)及其新當選的團隊則發表聲明指出,「在代議制民主的框架下,澳洲人民選出我們來作為他們的代表作出各項決策。現在,這就是個該由議會來定奪的決定」。因實現公投需要獲得額外9位參議員的支持,目前工黨的態度顯得十分關鍵。工黨領袖薛頓(Bill Shorten)堅稱實現婚姻平權的最佳措施是議會進行無黨派投票,但其表示,在看到公投法案的具體細節之前不會作進一步的表態。而工黨參議員黃英賢(Penny Wong)則在回應聯盟黨譴責其公投態度時稱:「在此事上唯一缺失的是譚保的魄力」。 同路點評:一般而言,關乎國家命運的事情方會採取公投,比如英國脫歐,又或是澳洲轉君主立憲制為共和制。同性婚姻雖然看似僅關於個體的自由,但在一定程度上卻會關係到社會構成與發展的走向,故而,令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必須慎之又慎。 如果比較「同性婚姻」和「共和運動」,就會發現,後者只是國家體制層面的話題,而前者是社會整體結構的話題。因此,如果要進行「同性婚姻」的公投,應當設立比「共和運動」公投更高的門檻,來確保結果代表了社會絕大多數人的意願。「共和運動」的門檻是過半選民支持和三分之二的州支持,則「同性婚姻」應該要達到三分之二選民支持和三分之二的州支持,這樣才算持重。 維州或立法禁止非常規天然氣開採 維州政府準備引入立法,永久禁止在州內探勘與開採非常規天然氣,包括開採煤層氣和使用水力壓裂技術。州長安德魯斯(Daniel Andrew)稱該禁令若得以出台,將有利於緩解農民對環境的擔憂並降低水力壓裂法帶來的健康風險。此外,立法亦會將傳統的陸上天然氣的暫停開採延長到2020年,但近海油氣探勘和採仍會繼續。澳洲勞工聯盟認為常規天然氣暫停開採4年或會對就業和投資不利。反對黨能源和資源部發言人索斯威克(David Southwick)則稱政府關上了未來的機會大門。 同路點評:水力壓裂法據稱會給環境帶來極大的傷害,如地下水污染、空氣品質風險、回流地表污染等,並給居民的健康造成影響。故自2012年以來,暫停此法就一直是維州的爭論點,此番立法若通過,將成為澳洲首例。其實不單是維州,還有一些州的州政府正處在能源開發亦或環境保護的兩難境地,需要平衡經濟利益、居民生活成本與健康及環境可持續性發展。 新州1/4托兒所未達國家標準 最新的《國家質量框架快照》報告顯示,澳洲兒童教育及看護質量管理局發現新州5000多家托兒所中,只有10家達到「優秀」標準,有1/4未達到澳洲國家標準。澳洲聯邦教育部長Simon Birmingham呼籲新州政府行動,促進州內托兒所達到澳洲4年前制定的國家標準。新州早教部長Leslie Williams稱,現行評估系統是鼓勵提高的系統,「正努力達到」意味著相關托兒所還有機會,可以繼續工作提高達到優秀標準,並非不合格。其還向家長保證,若新州內托兒所存在健康和安全風險,會即刻採取行動。...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傳統中國音樂在世界音樂領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中國音樂中國音樂也會借鑒融合其他音樂的特點,甚至產生出新的表現形式。同一首樂曲,如果通過現代交響音樂或者其他的方式來表現,或許會令聽眾產生有不同的感受。 《春江花月夜》是非常著名的中國古典音樂,樂曲的名稱來自於同名的唐詩。唐詩《春江花月夜》是詩人張若虛僅存的兩首名詩之一,在中國古代長詩當中,可謂首屈一指。這首詩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美,極富哲理,韵律悠長高遠,被稱爲是「孤篇橫絕」的傑作,聞一多稱之爲:「對它的所有評論和解析都是褻瀆……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詩的開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氣勢滂沱,引人入勝,引發無限遐想。 大約一百年前,已有琵琶獨奏或琵琶、古箏二重奏的樂曲《浔阳月夜》(一稱《浔阳曲》),又被命名爲《春江花月夜》。後來該曲被中國當代著名音樂家彭修文改編爲民族管弦樂曲,並因此廣爲流傳。《春江花月夜》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現了深遠的意境,具有較强的藝術感染力。此曲音樂的主題旋律儘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采用同一樂句出現,聽起來十分和諧。 《春江花月夜》有很多現代改編版本,如黎英海改編的鋼琴曲,劉莊改編的森管五重奏,陳培勛改編的交響樂等。《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也適合填詞演唱,有歌曲流傳於世,中國著名歌唱家彭麗媛也曾演唱過這首歌曲。 另有一首著名的中國古典音樂,叫作《漁舟唱晚》,最初是一首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一般以為,此曲是古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標題取自唐王勃《滕王閣序》中名句「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1949年後,著名音樂家黎國荃先生根據同名箏曲曾改編創作爲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呂思清、盛中國、俞麗拿都曾傾情演繹。 《漁舟唱晚》的樂曲以優美典雅的曲調、舒緩的節奏,描繪在夕陽西下、晚霞輝映,漁人蕩槳歸舟的情景,活潑而富有情趣。1984年起,中國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背景音樂開始采用電子琴演奏的同名曲《漁舟唱晚》(這首電子琴曲和傳統的《漁舟唱晚》有相似的主旋律,但是不一樣的曲子)。三十多年不變的背景音樂,成爲十三億人最熟悉和喜愛的音樂,它也許是全世界所有電視欄目中播放時間最長的背景音樂。 《漁舟唱晚》同時也是古箏四級曲目,是比較初級、比較短小的箏曲之一,古箏學習者必彈曲目。《漁舟唱晚》也有演唱版本,是粵語歌曲,最早由香港歌手關正傑演唱。 本期所選的曲目都比較長,因此建議讀者在WIFI環境下收看: 春江花月夜(演奏: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民族管絃樂團) 由柳堯章改編、江賜良編作的交響樂版本,被譽為現代國樂之曙光,定音鼓和大提琴等西洋樂器的加入,令樂曲更加雄渾有力。 春江花月夜(演奏:HKFW六藝樂團) 完全的鋼琴與交響樂團演奏,給人以不同的感受。 春江花月夜(演唱:童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8cKu6zk0bU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非常適合填詞演唱,童麗柔和的女聲恰好將這一首曲子的已經娓娓道出。 漁舟唱晚(演奏:浦琦璋) 很有趣的電子琴版本,儘管是古曲,但用電聲音樂來演奏毫無違和感。來自中國大陸的讀者肯定很有共鳴,因為這是中國中央電視台晚間《新聞聯播》結束之後的天氣預報節目的配樂。 漁舟唱晚(演奏:呂思清、上海交響樂團) 國際級的小提琴大師呂思清的演出版本,這大概是能夠欣賞到的最高大上的漁舟唱晚了。 漁舟唱晚(演唱:關正傑) 早期的粵語歌曲,有那個年代的風味。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相關新聞截圖 鮮艷的黃色外表、營養十足、擁有濃郁香氣及綿軟口感、不論是直接食用,還是在蛋糕甜點上,皆能看到香蕉的美味蹤影。如果要嚴選五大水果之一,相信香蕉會毫無疑問地入選其中。不過,近多個月內,都有研究顯示,因為真菌病毒入侵的關係,香蕉可能會在未來五年消失,面臨嚴重的「絕種危機」。香蕉會絕種,相信對很多讀者來說,會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的確,在現今的科技下,相信科學家們都能找出方法,來對抗真菌病毒。但從香蕉會絕種的故事中,我們可看到農業生產與食物物種消失之間的關係。 或許大家在吃香蕉時,只會覺得香蕉就是香蕉,對於是甚麼品種的香蕉,並不講究。其實,現時我們在澳洲,甚至是全球最常見、最常吃的香蕉品種,有99%是屬於華蕉(Cavendish,又稱香芽蕉)。近多個月來,都有研究指出由於一種名為「黃葉病熱帶第4型」(Tropical Race 4,TR4)的真菌病菌肆虐,華蕉可能在未來五年間,面臨絕種危機。換一句說,我們現在食用的香蕉,可能會在五年後從此滅絕。 事實上,「黃葉病熱帶第4型」(Tropical Race 4,TR4) 並非一種新型號的病菌, 在過去十多年間,其實一直都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出現。黃葉病主要是通過香蕉樹的根部進入樹的中心,令蕉樹內部發黑及枯萎。由於患病的蕉樹無法傳送水分及養分,最後使整棵樹死亡。黃葉病容易傳染,能透過水分及泥土散播,而黃葉病的真菌孢子還可留在土地裏數十年。因此,若一棵蕉樹受感染,兩、三年內便可令蕉園內所有蕉樹也枯萎。 非牟利機構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去年在期刊中刊登的研究報告指,自2013年起,TR4開始急速擴散、蔓延到南亞、中東、非洲、澳洲、南美、台灣、中國等地,並急速擴散。相信真菌病毒擴延至全球香蕉的樂土--拉丁美洲,已是時間長短問題。而本月17日,《News.com.au》在網上發表一篇文章,指香蕉可能在未來5到10年之間絕種。植物病理學家 IoannisStergiopoulos 的研究中指,發現一款由三種病菌 -- Yellow Sigatoka,Eumusae Leaf Spot 和 Black Sigatoka 結合,名叫Sigatoka Complex (複合葉斑病),正有效地關閉了蕉樹的免疫系統,而真菌代謝也適合於寄主植物身上。簡單而言,新型的複合葉斑病病毒比舊有多種葉斑病病毒,對蕉樹來說更致命。 香蕉真的有絕種可能嗎?...
圖片來源:鳳凰網、新華社、維基百科 隨著惠若琪探頭命中將比分定格在25:23,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決賽3:1逆轉擊敗塞爾維亞勇奪冠軍,時隔12年再度摘得奧運金牌。這一場蕩氣迴腸的比賽,讓整個中國為之振奮。而這,也是郎平21年來以主教練的身份,第三次征戰奧運會。 1995年至1998年首次執教中國,獲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亞軍,2005年至2008年執掌美國女排帥印期間,奪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亞軍。這一次也是郎平執教生涯的奧運首金。 郎平與眾不同的選擇 32年前作為球員獲得奧運冠軍,32年後作為主教練首捧奧運金牌,郎平和她率領的中國女排再次成為中國體育的旗幟。但是郎平這一路走來,充滿著艱辛、也充滿著很多目光長遠的前瞻,無論是回歸還是創新,郎平絕對成為了一個中國體育界的「另類」,她也走了一條自己獨特的道路—— 「郎平道路」。 1985年,當郎平從那屆傳奇的中國女排退役之後,很多隊友都選擇了去體委做官,郎平也可以到北京體委做副主任,對一個退役運動員來說,這是相當誘人的職位。在上世紀80年代,人們可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多,但是郎平卻選擇成為一個窮學生,到北師大讀英語,接著帶著幾百美元出國,到美國去攻讀體育管理的碩士。 當時,郎平為了生活只能在大學擔任助教,哄著一群孩子練習排球,自己也捨不得去食堂吃午飯,而是自己做三明治來果腹,導致現在看見三明治就想吐。後來,不得不到意大利去打職業聯賽,那個時候,中國人還不知道什麼是職業聯賽,於是郎平被譏諷「為了錢打球」。意大利排球聯賽是世界上最好的排球聯賽,也是最好的教練應該在的地方,郎平在摩迪納俱樂部打球的經歷,也為自己未來在這裡執教埋下了伏筆。 1995年,在中國女排陷入低谷的時候,郎平臨危受命,拋家別女一個人回到北京,並帶領此前排名第七的中國隊登上了亞特蘭大奧運會亞軍的領獎台。 此後,她成為美國女排主帥,並率隊在北京奧運會擊敗中國隊,最後獲得奧運會的亞軍。當時,郎平沒少挨罵。 再往後的事兒,大家就都知道了,因為恆大集團許家印和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的努力,郎平再度出山,成為了新一屆中國女排的主帥。她在新時代,創建了新模式——大國家隊,給更多年輕人機會去鍛煉、成長,也先後發現了朱婷、袁心玥、張常寧等現在女排的核心成員。在嚴格訓練的同時,對隊員的生活也作出了人性化的管理,打破了所謂的22條軍規,取而代之的是隊員們可以愛美,可以網購、打遊戲、追電視劇等。對於隊員們的生日、傷病、假期也非常的關懷,而這也是讓這些孩子們擁有無比殺氣和拼搏意志的原因。 「郎平道路」 郎平的經歷,事實上,很不「中國」,中國參與的體育項目,除了乒乓球和跳水這種絕對統治性的項目,很少有可以向國外輸出教練的,郎平這種另類的道路,其實可以給中國體育界非常大的啟示。 郎平道路,其實就是一種開放精神,這種開放的精神在中國的體育界很罕見。每一個隊伍都以敢於拼搏,戰鬥到底為追求,但是像所謂的22條軍規在其他項目上比比皆是,好像體育要想出成績必須像軍人一樣訓練,不能擁有興趣、快樂是的。 郎平帶給中國體育的是1980年代就不一樣的思維,不一樣的眼界,可以走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這條道路超出了我們常規認為的,卻是成功的。很多體育項目,似乎只能閉門造車,包括籃球在內,總是長時間的集訓、集訓、集訓,運動員們似乎沒有絲毫的自由時間,不能享受生活,難道只有封閉才能真正打造一個意志品質過硬的鐵軍嗎?郎平已經給出了答案。 不僅僅是體育,中國的方方面面事實上都可以嘗試的走一條「郎平道路」,尤其是海外華人,長時間的海外生活,早已習慣另一個世界的方式,但是又無比熟悉自己的民族與祖國,這兩種的結合,可以打破常規,讓中國更加開放。 「女排精神」 與優勢項目乒乓球和跳水不同,排球並不是中國的優勢項目,雖然中國已經第三次站上了領獎台的巔峰,但是卻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絕,以生死一線又蕩氣迴腸的勝利,以紮實的技術功底,以協作無間的團隊意志,以奮力拼搏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換來的,而這正是「女排精神」。 所謂的「女排精神」,絕不是一個抽象的「精神」,而是其背後的科學訓練、國際化視野、專業化團隊,包括郎平所帶來的製度的變通。 這樣的「女排精神」,完完全全可以用在中國發展的各個角落,一流有特質的領導力、國際化高瞻遠矚的視野和認知,專業的、團結的、擁有化學反應的團隊,科學的方式和方法,再加上紮紮實實、奮力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才可以帶給項目成功。 作為生活在海外的華人群體,其優勢就是更加國際化,並且又對中國傳統文化、習慣與國情甚是了解,這樣的配置就如郎平一般,倘若再有長遠的目光和統領團隊的領導力,完全有機會在自己的領域複製郎平之路,複製女排精神,在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也為自己的民族帶去輝煌的時刻。
圖片來源:鳳凰網、新華社 曾經有人調侃,「有一種距離叫林丹,有一種無奈叫李宗偉」,的確,在世界羽聯官方記錄上來看,從2004年湯姆斯盃亞洲區預選賽首次交鋒,林李大戰此前36次對決,林丹獲勝25次,這一次,兩人最後一次巔峰對決,雖然李宗偉跨過了林丹,但是…… 英雄不論成敗 2008年8月17日,北京奧運會,林丹、李宗偉第一次在重大賽事決賽中相遇,林丹勝;2010年11月21日,廣州亞運會男單決賽,林丹勝;2011年8月14日,倫敦世錦賽男單決賽,這也是「林李大戰」最為經典的一戰,林丹勝;2012年8月5日,倫敦奧運會男單決賽,林丹勝;2013年8月11日,廣州世錦賽決賽,世界排名跌落到286名的林丹再次戰胜對手;2014年9月28日,仁川亞運會男單半決賽,林丹勝;2016年8月19日,里約奧運會男單半決賽,林宗偉戰勝林丹,終於邁過了這道坎,只是最終在決賽上卻沒能戰勝諶龍,再一次收穫亞軍…… 這樣的過往,無數次的巔峰對決,我們忽然有種「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可是自古人們都「不以成敗論英雄」。英雄如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最後也是敗走麥城;英雄如周瑜,火燒赤壁,三分天下,卻不得不「一時瑜亮」。 李宗偉正如這樣的英雄,可以以一敵萬,殺敵無數,卻每每遇到林丹就敗下陣來。如今英雄遲暮,16年「相殺相愛」,拼盡全力終得一勝,卻發現後起之秀諶龍又擋在面前…… 但是我們又何必哀傷、何必感慨、何必遺憾。 不拿冠軍也是英雄,有一種偉大叫做「李宗偉」,正如諶龍的評價,「他很偉大,影響了我!」這位「無冕之王」讓我們感動,讓我們覺得悲情,但是,他仍然是我們心中的英雄,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都在為他惋惜,也在熱烈得聊著他的話題。在中國的民眾中,只能接受兩個外國人贏,一個是福原愛,一個就是李宗偉。不過最終這兩個人,都倒在了中國運動員的拍下,有人感嘆這就是命,但如果單論情懷的話,很多人都希望李宗偉能夠拿下這枚金牌,而李宗偉也是新的、年輕一代選手的偶像,自己的形象和打球方式會深深影響著下一代選手。 相愛相殺,成就彼此偉大 賽場上,李宗偉、林丹二人拼盡全力,希望戰胜對手,賽后,又惺惺相惜,彼此相擁,互相祝福,交換球衣……在經歷了37次對決之後,他們之間已經沒有失敗者,相愛相殺16載,這也代表著一個時代即將過去。 英雄「孤獨求敗」是悲哀的,英雄需要惜英雄,如果有另一個高手可以此生陪伴,英雄就不會孤單,英雄就更有鬥志。 「華山論劍」,有更偉大的對手,才會有更偉大的成績。正如當年,劉翔傷退,羅伯斯表示難過,「我希望可以和他同場競技」;也如孫楊、樸泰桓,相視一笑,生日蛋糕的奶油抹在臉上那種幸福;還如,菲爾普斯與羅切特,彼此珍惜,互讚對手讓自己成為了偉大的運動員…… 馬來西亞的民族英雄 雖然衝擊奧運冠軍再次折戟沉沙,儘管不能奪得馬來西亞的首枚奧運金牌,然而,馬來西亞總統納吉布•拉扎克表示,李宗偉是馬來西亞的民族英雄。 的確,李宗偉打了一場精彩的比賽,無論獎牌是什麼顏色,他永遠都是馬來西亞的英雄,他為自己的祖國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這種榮譽和自豪非常值得尊重。 李宗偉,被譽為羽毛球天才,曾連續199周占據世界男子羽壇排名第1名,集齊了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12站的全部金牌。他當為馬來西亞的國家偶像,馬來西亞奧運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 李宗偉,可以與「飛魚」菲爾普斯、「長跑之王」法拉赫一樣,稱為體壇傳奇,之所以是傳奇,是因為他們真正是為了自己熱愛的運動項目堅持不懈地保持著競技狀態。 2000年,李宗偉、林丹參加了京都亞青賽,那個時候兩個人青春年少、意氣風發。如今,16年過去了,兩人以增添了無數的歲月痕跡,但是,留給大家的依然是那份不變的堅韌、永遠的進取之心。就像林丹在四分之一決賽中,艱難戰勝印度選手斯里坎特後說,「我不能輸,因為我和那個男人之間有個約定。」 那個男人,就是李宗偉。 即便李宗偉最終還是沒有收穫奧運的桂冠,但是,他用堅持詮釋了偉大,贏得了人們的尊重,用汗水和智慧奉獻了無數饕餮盛宴…… 偶像黃昏 連續三屆奧運會,連續三個亞軍,已經34歲的李宗偉,早已表示這是自己最後一屆奧運會,但是他也早已證明自己是偉大的運動員,帶著遺憾告別里約,同樣可以昂首闊步。 偶像黃昏,但光輝仍然照耀著後輩前進,尤其是李宗偉身上的拼搏和堅韌的精神,既然熱愛,那就堅持。偶像黃昏,一個時代的標誌,在生命繁衍、世代更替之中,仍然指引著年輕人。當然,也讓我們永遠的記住了,那個男人,李宗偉。
文:本刊編輯部綜合整理 (主要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 圖:維基百科 140年前的1876年,美國人司徒雷登在中國杭州出生。相對於在美國,司徒雷登在中國更具有知名度。這位生於中國,逝於美國的傳教士,同時也是燕京大學創始人,以及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最後一任美國駐華大使。 現代中國人最初了解司徒雷登,多是源於1949年毛澤東所寫的一篇文章《別了,司徒雷登》。這篇文章曾被收入中國大陸的中學語文教材,司徒雷登被長期當作是當年美國對華政策失敗的代表人物。然而在差不多的年代,學者聞一多先生在《最後一次講演》中有一段談到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長在中國,受的美國教育。他住在中國的時間比住在美國的時間長,他就如一個中國的留學生一樣,從前在北平時,也常見面。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學者,是真正知道中國人民的要求的……」《最後一次講演》也被收入中學語文教材,但大家通常見不到這一段文字。 其實,政治家可以說是司徒雷登生命中一個十分不重要的角色,在司徒雷登誕辰140週年之際,更值得我們專門來審視一下的,是基督徒司徒雷登以及教育家司徒雷登。 家學淵源的基督徒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的先祖是蘇格蘭貴族之後裔,於十八世紀移民美洲,在賓夕法尼亞州開辦農場。司徒雷登的曾祖父羅伯特和祖父大衛都曾擔任過牧會和學校教育的工作。 司徒雷登的父親約翰(John Linton Stuart)出生於1840年,長大後,先後在肯塔基州的中央學院和紐澤西的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讀書,畢業後被按立爲牧師,成爲司徒家族的第三代牧師。不久他回應上帝的呼召,立志成爲一個傳教士,到中國去傳福音。 約翰於1869年到上海,很快就轉往杭州,開始了長達46年的宣教生涯。他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叫司徒約翰。他經常沿著大運河,來往奔波於城市和鄉村之間傳福音。這一時期,著名文學家賽珍珠(Pearl Buck)的父親賽兆祥(Absalom Sydenstricker)曾經與他一起同工一段時間。 在一次返回美國期間,約翰認識了瑪麗•路易莎•霍頓(Mary Louisa Horton)小姐。瑪麗小姐的父親是一個教育家,亦曾擔任過莫爾比市的市長。瑪麗自己亦熱衷於教育,曾創辦一所女子學校。她更是一個虔誠、熱心的基督徒,希望有一天能够獻身到海外去宣教。在與從中國回來的約翰相識後,二人很快墜入愛河。1874年夏天,約翰與瑪麗結爲伉儷,隨即一起前往中國。 在丈夫約翰忙於宣教工作之時,瑪麗亦發揮她的天賦,創辦了杭州基督教協和女子學校,自任校長。她招收的學生都是貧苦人家的女孩子,免費讓她們接受教育,還爲她們提供食宿和衣服,只是有兩個條件:一是不許纏足,二是學校有權否定由家長包辦的婚姻。司徒夫人還創立了基督教女青年會,是中國最早的基督教女青年會。 1876年6月24日,司徒夫婦倆生了一個男孩,爲他取名叫約翰•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中文名則叫司徒雷登。司徒雷登童年時從母親接受啓蒙教育。1887年4月,11歲的司徒雷登和兩個弟弟一起被送回美國去讀書。父母親重返中國宣教後,司徒雷登被寄養在姨父母家裏。姨父母對他的管教很嚴格,特別在宗教生活上更是一絲不苟,使他養成了去教會做禮拜、上主日學、研讀聖經,以及禱告等習慣。 16歲時,司徒雷登進入弗吉尼亞大學附屬中學——夏洛維爾市的潘托普斯學校(Pantops...
圖文:新華社 響沙灣,蒙語意為「帶喇叭的沙丘」,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境內,沙丘高大,比肩而立,浩瀚的庫布其沙漠景觀在此得到了集中體現。響沙灣1984年1月被辟為旅遊景點,2011年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逐漸成為內蒙古沙漠旅遊的一張名片。 View post on imgur.com
法國華僑華人舉行示威遊行呼籲改善治安 法國數千名華僑華人21日在巴黎北郊的奧貝維利耶市舉行以「反暴力 要安全」為主題的示威遊行,呼籲當地政府切實改善治安。 這是2012年法國總統奧朗德上任至今,旅法華人為呼籲改善治安而開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示威遊行。記者在現場看到,在當地華僑華人社團的組織下,示威遊行秩序井然。不少遊行者身穿統一的白色T恤,衣服正面用法語寫著「停止沉默」,背面寫著「暴力襲擊:誰是下一個受害者」等字樣。遊行隊伍中林立著寫有「反暴力 要安全」字樣的標語牌。 此次示威遊行引發法國媒體廣泛關注,法新社、《世界報》、《費加羅報》等法國主流媒體均在21日對此作了較為客觀的報道。 記者了解到,目前,奧貝維利耶地區華人已通過微信群等方式自發組織了當地居民治安維權中心,與當地市政府和轄區警察局進行溝通交涉。旅法僑界還計劃9月4日在巴黎市內的共和國廣場再次舉行示威遊行,表達安全訴求。 今年8月7日,旅法華僑張朝林在奧貝維利耶市中心遭3名歹徒毆打搶劫,頭部受重傷後不治身亡,此事引發當地及巴黎華人社區一致憤慨。今年以來,奧貝維利耶市及其附近地區,華僑華人遭遇暴力襲擊事件屢屢發生且呈愈演愈烈之勢。 同路點評:經常,我們可以看到下面這段比較冠冕堂皇的解釋:一方面,法國近年來經濟疲軟,失業率居高不下,不少處於社會底層的阿拉伯裔或非裔青年經濟拮據,加之所受教育有限,難免鋌而走險;另一方面,華人喜愛攜帶現金、受害後報案較少、在政壇缺乏代表力量等特點,也使得自身容易成為暴力襲擊的目標。 不過,在目前形勢下,這樣的分析已經毫無意義,因為這兩件事情都是無法在短期內改變的,要想改善華人社區的安全形勢,必須要求法國政府「嚴打」。事實上,法國政府在治安問題上的綏靖手法和曖昧態度,是一切錯誤的根源,要反省的是法國政府,而不是客觀現實。 澳難民問題「戰火」越演越烈 澳洲移民部長杜敦(Peter Dutton)日前指責澳洲廣播公司和《衛報》煽動難民拒絕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定居。此前,澳洲聯邦政府已與巴巴新幾內亞達成協議,關閉馬努斯島羈押中心,轉移難民至巴巴新幾內亞定居,但截至目前,僅有不到20名被羈押者同意了該方案。同時,一份報告曝出羈押中心高得驚人的建造及營運成本。通過查閱多年來參議員評估委員會聆訊的文字記錄,議會圖書館委員的分析師拼湊出了馬努斯島集中營4年來的最終花費:建造及維護羈押中心至少花去了4.2億元,營運費用不下12.5億,總花費逾16億元。該數目還未包括去年的投資費用及此前4個月的運行費用,這些費用加起來也有數個億。若再算上安置費、島上往來的航運費以及澳洲政府支付給巴巴新幾內亞政府的額外花費,總花費可能高達20億元。杜敦強調羈押者不會被送到澳洲,更指責社會活動家和媒體煽風點火,「學者和澳洲廣播公司、《衛報》總是建議人們應該留在澳洲,拒不接受其他方案,這只會適得其反。」而針對本月稍早時候,《衛報》曝光諾魯海外羈押中心數千起傷害事件,杜敦拒絕透露他是否事前即對此有所了解,並質疑事件報導的方式,認為很多案例受到曲解,指難民中心發生的事件裡有很多是諸如父母打孩子之類的被羈押者之間的衝突。 同路點評:雖然,西澳與南澳州長均表示若聯邦政府重新啟動難民澳洲境內安置,將會歡迎難民進入。但聯邦的核心立場仍然是希望難民可以在澳洲境外獲得安置,拒絕給予難民,特別是偷渡的船民以「可以定居澳洲」的希望。然而,現實卻是,隨著局部戰爭的範圍擴大,未來將會有更多的難民,尤其是伊斯蘭教背景的難民湧向西方國家。澳洲有接納難民的人道主義援助義務,但如何處理難民與本國居民之間的背景差異,令雙方可以和諧共處,不斷融合,而非製造矛盾衝突,是澳洲政府需要積極思索的議題。同時,政府亦需要確保被羈押者獲得應有的人道主義待遇,盡可能減少傷害事件的發生。 維州擬改革體育博彩廣告 維州政府表示,兒童應該討論喜歡的體育運動隊,而非比賽的輸贏。故維州政府擬推動改革方案,禁止在大眾運輸和學校等兒童經常出沒與活動的區域附近張貼任何體育博彩廣告。維州消費者事務、賭博及酒類監管部長Marlene Kairouz日前表示,維州社會每年耗費在賭博相關問題上的開支約為15至28億澳元。鑒於廣告可以改變相關態度和行為,維州政府正在全澳帶頭打擊帶有潛移默化影響的賭博廣告,擬定的新規將會徵集公眾意見,希望市民能積極參與其中。 同路點評:那些帶有鼓勵賭博性質的博彩廣告,無論是否與體育競技相關,本質上都會對三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特別是體育類博彩,往往會因為對輸贏的過多關注,而忽視了體育比賽本身所蘊含的「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公平競爭」的精神。如果青少年成長的環境能夠更積極向上,想必會減少他們成人誤入歧途的可能。市民應支持類似的改革。 新州政府高層會議開支遭質疑 數日前,新州政府約70名高級官員藍山費爾蒙特度假村舉行會議,會議開支約為80,000澳元。雖然政府發言人稱,該筆支出是從專門為政府設立的基金會中撥出的,但新州反對黨領袖陸富利(Luke Foley)對此筆支出費用持批評態度。另有指政府兩年前以節省租賃費用為名,從麥覺理總督大廈搬到了馬丁廣場52號,但在各項配備與裝備方面支出了3900萬元,其中,州長內閣佔據了21層,州長獨佔20層,其他部長與政府部門合擠在第18層。但據內參透露,DPC極少使用相關設施。 同路點評:政府行政開支一直以來是受到關注並較多被詬病的一個方面。在導致了頒布賽狗禁令、醫院誤用瓦斯悲劇、咖啡館劫持案等接二連三的政府失誤之後,作為決策核心的州長內閣部依然可以奢侈地花著納稅人的血汗錢在高級度假村里開會,確實有點厚顏無恥。政府須打擊官僚主義,特別是藉公職之名的各種鋪張浪費,而把真正的精力與錢財用在造福民眾上。 南澳「馬里人」地畫重現世間 南澳北部地區一間酒店老闆Phil Turner與部分當地民眾一道,花費了5年時間,借助了GPS定位等技術,令二十年前於當地首次現世的,神秘沙漠藝術品「馬里人」(Marree Man)巨型地畫再度「醒來」。特納表示,「我們希望保存這一神秘景觀,並盡了最大努力確保畫按原狀恢復。」鑒於地畫人物的右半邊此前已完全消失,他們通過調查發現了遺留下的250根定位用的竹竿,並依據這些竹竿方得以將右半邊重新繪出來。當地民眾認為地畫景觀的長期存在「將有利於當地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