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上個週末,日本九州島熊本縣一帶遭受7.4級地震災害。在此,筆者向受災民眾表示慰問,同時筆者也想起,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日本賑災歌曲,它的中文版本也流傳甚廣,那就是《それが大事》(中文直譯《最重要的事》),中文版本則是李克勤的《紅日》。 《それが大事》是日本樂團「大事人兄弟」(DaijiMAN BROTHERS BAND)的第3張單曲。1991年8月25日發售,是「大事人兄弟」的代表作,日本流行音樂中經典的勵志歌曲。歌曲最先是在朝日電視系的報道節目《體育前線》中作為節目結束音樂播出,之後成為富士電視系綜藝節目《邦ちゃんのやまだかつてないテレビ》的主題曲,使單曲的銷量在1991年底飆升,從1991年12月至1992年1月連續五個星期成為Oricon單曲週榜冠軍;亦成為1992年1月份最暢銷單曲。最終銷量高達180萬張,是1992年日本單曲銷量第4名。「大事人兄弟」憑著這首歌獲得了包括日本有線大賞最優秀新人賞等重要獎項,在1990年代初紅極一時。 香港歌手李克勤在演藝界沉浮多年,半紅不紫,終於在1992年的一天,他用粵語填詞翻唱過這《それが大事》,命名為《紅日》,一炮走紅,這首歌成爲他走向巨星的起點,也成爲他個人的代表作。《紅日》還有一個易家揚作詞的國語版本,是李克勤試圖打開中國大陸市場的作品,但有趣的是,因爲粵語版《紅日》朗朗上口,模仿演唱並不困難,因此粵語版直接在大陸走紅,國語版本無功而返。 《それが大事》節奏輕快,熱情激昂,多次被球隊選爲助威歌曲,也在多個賑災活動當中被用作加油鼓勁。2011年,太平洋海嘯引發日本福島强烈地震,造成核電站泄漏事故,日本網友製作了《それが大事》的福島地震版,為災民和救援人員加油鼓勁。在此九州遭遇地震災難之際,仍有網友選擇這首歌為災區打氣。 《それが大事》的翻唱版本不多,我們選擇了五個最有代表性的版本,希望讀者喜歡: それが大事(演唱:DaijiMAN Brothers Orchestra) 日語原唱,熱情洋溢,非常好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uGVyji69Y それが大事福島地震版(演唱:不詳) 令人熱泪盈眶的賑災版本,講述了許多感人的小故事,比如阪神大地震被消防員救出的孩子長大成爲消防員,在福島地震中參與救災。僅以此曲祝日本九州熊本人民好運。頑張れ熊本!!頑張れ九州!!頑張れ日本!! それが大事(演唱:不詳) 吉他彈唱版本,少見的輕音樂風格,在諸多版本當中最為特別。 紅日(粵語)(演唱:李克勤/譚詠麟) 左麟右李演唱會上,李克勤與譚詠麟合作此曲,可謂無與倫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cN6GTh_AA 紅日(國語)(演唱:李克勤) 默默無聞的國語版本,不過並不算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4OTnBjWBG8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 近日,一場娛樂明星的婚禮,引起了公眾的矚目。原因並非婚禮雙方有多麼高的知名度,而是婚禮上發生了史稱「包貝爾婚禮鬧伴娘事件」的不雅意外,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包貝爾婚禮鬧伴娘事件」發生於2016年3月30日的印尼巴厘島,婚禮過程中鬧伴娘的視頻在網絡上曝光後,引發輿論爭議。新浪的調查顯示七成網友反感包貝爾和四位伴郎鬧伴娘的行爲。 包貝爾婚禮鬧伴娘事件 2014年,包貝爾與妻子包文靖領證結婚,2015年3月30日生下女兒。兩人於女兒周歲生日在印尼巴厘島補辦婚禮。證婚人徐崢、主婚人王長田、主持人方齡。伴郎韓庚、王祖藍、杜海濤、李璨琛、曾一竣,伴娘柳岩、張歆藝、王鷗、賈玲、莫小棋。其中柳岩與包貝爾爲同屬光綫傳媒的藝人。 婚禮之後,新浪爆出現場鬧伴娘的猛料:包貝爾、王祖藍、韓庚、杜海濤和曾一竣五人將柳岩推搡在地,再抓住四肢、擔起,要將她扔下水池。期間,柳岩驚聲尖叫,四周人群無回應,直至伴娘賈玲出面阻止,但五人仍要扔柳岩下水。賈玲坐於池邊並拿出紅包,柳岩則抱住要賈玲腰部。 視頻曝光後, 4月1日,柳岩在微博發視頻道歉:「婚禮是應該被祝福的,我很抱歉!」並表示自己在鬧伴娘事件受至驚嚇。當天深夜,包貝爾發微博道歉,並說明設計鬧新娘環節是因撕名牌環節的衣服被海關扣留。隨即被網友指出「撒謊」,展示現場賓客視頻截圖,顯示賓客穿著帶名牌的衣服。至3日,鬧伴娘的四位伴郎均未正式出面表態。 「鬧伴娘」的惡俗 「包貝爾婚禮鬧伴娘事件」是因為其參與者知名度大而被公眾聚焦,其實「鬧伴娘」的問題,在中國非常突出。近幾年,因為視頻傳播技術的提高,「鬧伴娘」惡俗在輿論界引起巨大爭議。前一陣就有報導說,16歲山東姑娘小麗因爲漂亮,被人請去當伴娘,結果被十幾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壓床上,被脫光了衣服亂摸。而其中一名男子更是在其間炫耀自己性能力,險些釀出強姦大禍!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去互聯網上搜「鬧伴娘」,可以搜到許多視頻,其中部分視頻的「水平」與日本「愛情動作片」幾乎不相上下。 那麽,「鬧伴娘」會鬧到什麽程度呢?從網上的相關新聞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描述:拋空摔下、摟抱、强壓在床上、周身撫摸、剝衣服(外裙、上衣、胸罩、內褲……全身衣物)、强吻、手指伸入下體、強姦和輪姦。有伴娘被猥褻、强姦和輪姦後引起伴娘的精神受創,罹患精神疾病和做出自殺的行爲。 有讀者可能會問,如此嚴重的行為,難道司法機關不會過問嗎?實際上,主家往往以喜慶爲理由,拒絕司法干預,有很多地方的司法部門也會以「民俗」為理由縱容這種行為。有網友就指出,就算有相關的法規和制度在,執行上還是根據地方上的規矩、機構和經辦人來。從完全不受理、打馬虎、拘留到判刑10年以上的都有。 由於各地婚禮惡俗的泛濫,年輕的女性被邀當外地親戚、朋友和同事的伴娘,必須提前查問清楚當地的風俗,免得遭遇「鬧伴娘」。更有甚者,一些地區由於「鬧伴娘」惡俗猖獗,婚禮上只得雇用職業性工作者充當伴娘。 有人可能會誤以為,「鬧伴娘」是一種從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陋習」,但實際上並不是。有網友就指出,「鬧伴娘」實際上是在近30年才出現的新惡俗。很多民俗學者就指出,在封建時代,不可能出現如此猥褻性質的「鬧伴娘」,網友戲稱為「這個黑鍋我大清不背」。更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傳統中式婚禮其實並沒有伴娘,女方是由年長的女客陪同參加婚禮,不可能有「鬧伴娘」情節,而西式婚禮雖然有伴娘,却沒有鬧洞房的傳統,所以「鬧伴娘」必定是近年來婚禮中西合璧之後的産物。 層出不窮的新惡俗 現實生活中,各種「惡俗」屢見不鮮,不單止「鬧伴娘」,也不限於婚禮。時值清明,掃墓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近年來掃墓出現的惡俗也令人驚訝。傳統掃墓有「燒紙錢」的習慣,今人燒的不止紙錢,還燒紙製的電腦、豪車、別墅,甚至iPhone,這也就算了,居然還有「燒二奶」、「燒小姐」的,不知道老人是否受落。即使是冥鈔,也有用當紅明星取代玉皇大帝的,令人哭笑不得。更有甚者,掃墓時僱請少女團體大跳熱舞,不知寓意何在。 如前所述,「惡俗」絕非「陋習」,並不是沒有鏟除乾淨的封建餘孽,而是新時代誕生的新醜惡,從政府到社會,不能不對這類現象的出現保持警惕。實際上,1949年以來,中國政府不懈地致力於移風易俗,封建時代遺留的「陋習」大多已經被清理乾淨,今天能看到的新「惡俗」,無不是近年來才出現的,主張和操辦這些新「惡俗」的,大多是50歲以下的中年人,甚至不乏20來歲的小年輕,令人感到非常擔憂。中國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但現代文明仍然有大量未能企及的地方。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這類「惡俗」似乎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並無關係,不少南方富裕而開放的地區也是「惡俗」頻發,非常無解。 新時代的新「惡俗」,本質上顯示了人內心動物性的自然追求,並不可能單純通過經濟發展來去除,也很難說能够依靠教育來改善,適當地施以嚴刑峻法,可能才是解决之道。不過,從長遠來看,或許這也只是一代從「窮怕了」到「有錢燒的」的人的必然選擇,過了這個階段,可能會有好轉。
文本刊編輯部圖百度百科、Youtube影片截屏、Bilibili網站截屏 有人說,如今已進入了一個「全民偶像」的年代。單從澳大利亞和中國兩個國家來看,論選秀節目,澳大利亞有《澳洲達人秀》,中國有《超級女聲》;論網絡平臺,澳大利亞有Youtube網絡歌手,中國有網絡視頻主播……做偶像的門檻越來越低,人人都懷揣「明星夢」躍躍欲試,或許確有不少人拉攏了自己的一票粉絲,但觀眾普遍已經「審美疲勞」,要爆紅並不容易。有顏值、有天賦、有才藝、有人脈……似乎都不足以成為讓一個人爆紅的充分條件,「紅」的前提究竟是什麼呢? 不論答案如何,或許你會承認,如果上述優勢一個都不具備,那便是徹徹底底的「普通人」,沒有成為偶像的機會。可事實偏偏不是這樣,2016年初,中國便有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組合橫空出世,還未發表作品,僅憑幾張照片便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待到發表首支單曲,更是一夜間紅遍大江南北——更別提這個由五位高中女生組成的組合,不僅長相平平,唱功更是堪憂。想必她們的一夜爆紅,讓不少奮鬥在娛樂圈的人們豔羨不已吧?——話雖這麼說,但假如讓你與她們的成名之路對調,你,肯不肯? 「異軍突起」的Sunshine 近日,據臺灣媒體報道,中國新推出由隊長Abby,隊員Nancy、Cheryl、Cindy、Dora五位高中女生組成的青春Sunshine組合,公司雖為她們制定的目標是「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卻僅在假期才讓隊員們接活動,其餘時間禁止一切曝光,令人感覺到公司對這個尚在唸書的小團體相當保護。 話雖如此,但五名女生的照片一經傳上網絡,便馬上不受控制地如病毒般傳播開來,但原因不僅不是因為她們多麼「閉月羞花」,反倒更有可能截然相反。照片中,女孩子們略施粉黛,但與當下時興的偶像團體相比,確實資質平平、頗為青澀。鳳凰網評,Sunshine雖然青春、自然,但長相卻很「路人」。 不過客觀來講,若娛樂圈僅以貌取人,或許便會與不少實力派擦肩而過。正因如此,網絡上仍有不少人抱着冷靜的心態,等待Sunshine的作品面世後再加以評判。沒有料到的是,組合於2月2日發表的首支單曲《甜蜜具現式》,則讓這一部分網友也跌破眼鏡。平心而論,歌曲風格甜美、曲調輕快,但製作粗糙,女生們的演唱更是頻爆走調、顫音等缺陷,被樂評者直接評價為「一聽就是沒學過唱歌」。不過,Sunshine的名氣卻比起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首歌迅速橫掃大陸知名音樂軟件QQ音樂的榜單,網友的理由卻是「我們只想聽聽到底有多難聽」。搜狐網則更直接,稱「她們除了顏值低出新高度外,唱功也是堪憂,跟一直以來顏好身材正才藝贊的偶像團體相比,確實顯得畫風迥異」。 有趣的是,這首歌竟捧紅了一眾原本與Sunshine毫不相干的網友。在中國大陸知名的視頻彈幕網站嗶哩嗶哩,許多具有一定編曲、演唱實力的網友對這首歌進行了全方位改編與翻唱,甚至涌現出日文版、英文版、舞蹈版等多種豐富版本,在娛樂大眾的同時不忘提升自己知名度,確實也迅速聚集了一票粉絲。短短一週內,《甜蜜具現式》便涌現出幾十個不同的翻唱視頻,並創造了「沒時間解釋了,我們也要出道了」、「這樣都能出道我是不是都飛上天了啊」等流行語來變相諷刺Sunshine組合出道門檻太低。如今在嗶哩嗶哩,最熱門的改編視頻已超100萬次點擊量,而原本默默無聞的音樂詞曲作者小三真子也徹底走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網友對其歌曲被Sunshine「毀掉」而表示同情。 不過,網友們的狂歡包含的多是自娛自樂成分,真正從歌曲中獲得直接利益的,毫無疑問是Sunshine組合與其經紀公司。這個組合仿佛有着與實力極不相稱的運氣,不僅幾乎毫無成本便輕鬆做到了無數新出道的歌手做夢都盼望的「一夜爆紅」,還很快接到各種專訪、廣告與電影主題曲邀請,更多新歌也在這種水到渠成的條件下一並產出。3月初,她們便為綜藝節目《顏值大戰》錄製了主題曲,為網遊《主公猴賽雷》拍攝宣傳片,還為網絡劇《兩小無猜》錄製宣傳曲。事實上,往後的作品明顯看得出製作更為精良用心,即便不會讓人由衷讚歎,也至少不值得大跌眼鏡。而Sunshine也在電視採訪中表示「不在乎網絡上的風言風語」、「會讓觀眾看到自己的努力」,反倒容易讓觀者心生同情,進而給予她們更多的寬容與關注。可以說,Sunshine的爆紅過程雖「獨闢蹊徑」,但成名之後,卻反其道而行,盡力洗刷此前形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她們並不想成為「反偶像」。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繞這麼大一個圈子呢?拋開幾個當事女生本人的意願不談,資質平平的歌手若想在如今「血雨腥風」的娛樂圈殺出重圍,幕後推手為其設定的路線有着決定性的作用。試想,從隨後的作品便可看出,經紀公司原本完全具有將Sunshine包裝得更為「正常」的實力,但若在一開始便如法炮製,極有可能令並不出眾的Sunshine泯然眾人。在這種情況下,「相貌與歌技欠佳」反倒成了在這個行業中極其罕見的亮點,以此為切入點,效果反倒出乎意料。 大行其道的「反偶像」風潮 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為什麼這樣的「醜角」反而更容易聚集關注度,受到歡迎。是個例,還是人們的品味出了問題?我們先來看這樣的一些例子。 「芙蓉姐姐」 流行與大陸網絡的一名「反偶像」女性。2003年底,她開始活躍在水木社區BBS,並發表大量動作誇張的照片及體現「自戀」心態的露骨文字,但因體態豐滿、面容樸素,達成了極富反差性的喜劇效果,因而受到大量網友的揶揄和嘲諷。不過,自2010年起,芙蓉姐姐從原來的網絡秀走向網絡媒體,成為平面、電視等傳統媒體關註焦點,原先的怪誕裝束和奇怪姿勢的照片也基本不再出現,體重也明顯減輕,這使得她逐步迴歸主流審美,得以走進娛樂圈。 「Vote for the Worst(為最差者投票)」 2002年起,美國開始舉辦大眾歌手選秀賽《美國偶像》,節目中設有觀眾投票環節。不過,網絡上卻產生了一個名為「Vote for theWorst」的反偶像網站,充斥著眾多「反偶像」的二次創作圖片,以為表演秀中表現最差的選手投票為目的,因此網站常將比賽的意外賽果歸結為自己的功勞,其後更涵蓋眾多真人秀節目。 「貓咪音」李玲玲 2011年,中國大陸《超級女聲》選秀過程中出現一位有着獨特嗓音的選手。由於她聲音極為尖細,被網友稱作「娃娃音」、「貓咪音」,評委更稱其「來自未來」。雖唱功平平,但憑藉話題性一路打敗其他選手,順利晉級,在網絡上引起不少非議。晉級至其賽區15強之後,她手拿大蔥,表演「甩蔥歌」,但全程未能跟上節拍,令觀眾一起為她「尷尬」,因而被淘汰。不過,相比其他選手賽後平平的表現,她反倒藉此話題接受不少綜藝節目採訪,長久地留在觀眾的記憶中。...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之前幾期,曾經介紹了受到華語音樂界歡迎和大量翻唱的幾首日本歌曲。在日本歌曲當中,哪一首的翻唱量最大呢?並沒有統計結果來告訴我們。但筆者相信,沖繩縣出身的音樂家喜納昌吉的代表作《花〜すべての人の心に花を〜》很有可能就是冠軍。 無論是喜納昌吉本人,還是歌曲的名字《花〜すべての人の心に花を〜》,在華語世界似乎知名度都不高,即使把歌名翻譯成中文《花〜人心皆向花〜》,知道的人可能也不多。如果我說周華健的《花心》,大家可能就會恍然大悟。《花心》的曲來自《花〜人心皆向花〜》,由台灣詩人厲曼婷填詞,周華健演唱,收錄在他1993年發行的個人同名專輯《花心》當中。同年發行的粵語版《幸運就是遇到你》由香港歌手馬浚偉演唱。 不過,即使是《花心》,也並不能算是華語歌壇最風靡的歌曲,《花〜すべての人の心に花を〜》能不能當得起「翻唱量最大」這個稱號呢?實際上,這首歌由喜納昌吉在1980年創作,由他當時的妻子喜納友子演唱,作爲日本電影《山丹之塔》(又名《姬百合之塔》)的主題曲,該電影以日本軍隊(包括沖繩縣被逼和自願參軍的琉球人)在1945年沖繩島戰役抵抗美國的歷史爲題材。歌曲推出後,迅速風靡臺灣、泰國、越南、阿根廷等地,唱片發行至超過60個國家,翻唱此曲的歌手無數,唱片在全世界發行總量逾3000萬份——總之,這是一首在華語歌壇表現一般但實際上紅透世界的歌曲。 喜納昌吉也是反戰主義政治家,《花〜すべての人の心に花を〜》本身也宣示也反戰的意味。喜納昌吉稱,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閉幕式上,各國運動員親善和睦的表現。此曲也在2006年入選日本文化廳的「100首日本歌曲」行列。 《花〜すべての人の心に花を〜》的翻唱版本眾多,讀者朋友可以在網上自行搜索其他語言的版本: 花〜すべての人の心に花を〜(演唱:喜納友子) 日本傳統唱法演繹,華人未必覺得非常好聽,但可能在世界面前可以代表日本吧。 花心(演唱:周華健) 中文翻唱第一人,坦白說,費玉清、劉德華等人的演繹可能更勝一籌。 幸運就是遇到妳(演唱:馬浚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dvGOWJfq4 沒能够紅起來的粵語版本,看來馬浚偉還是應該去做演員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 Hana(演唱:Robert Jay) 英語版本,歌詞比較簡單,中年男人的演繹。 Hana(演唱:Teresa Bright) 夏威夷語版本,清澈空靈的女聲,值得一聽。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英國傳統民歌Scarborough Fair(斯卡伯勒集市),很多讀者都不陌生。說到這首歌,您先想到的是什麼?美國電影《畢業生》裏達斯汀•霍夫曼的搖擺不定?還是香港電影《失業生》裏陳百强的苦情演出?其實,這首歌歷史悠久,充滿了神秘色彩。 Scarborough Fair的音樂旋律可能是人爲創作的,但一般都認為是來自英格蘭地區的民歌曲調,在英格蘭中古時期非常典型。儘管Scarborough Fair的旋律悠揚空靈,非常像北歐地區的精靈音樂,但實際上並不是。 Scarborough Fair的歌詞更具神秘色彩,它叙述一位年輕男子指示聽者去吩咐他以前的愛人爲他完成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務,例如爲他製作一件沒有綫縫的襯衫,然後在一座乾涸的井中將其洗滌等等,接著說如果她完成了這些任務,他將與她重歸於好的故事。該歌曲往往是一首二重唱,女方其後也交給她的愛人一系列同樣不可能的任務,並答應在他結束後將無縫的襯衫交給他。 Scarborough Fair的歌詞當中,最富神秘色彩的是副歌,人們爲解釋在每段第二句出現的“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香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而絞盡腦汁,儘管這句副歌僅僅在較近期的版本中才出現。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這四種香料植物有各自的象徵意義,香芹象徵「愛情」與「回憶」、鼠尾草象徵「力量」、迷迭香象徵「忠誠」、百里香象徵「勇氣」,這首民歌中的男人和女人都借助這些植物名字的語言力量:緩和他們之間關係的痛苦的平和心、忍耐相互分離的精神力、忠誠,相互鼓勵。 儘管從旋律到歌詞,Scarborough Fair散發著迷人的氣息,但在全世界範圍內風靡,是1967年作為電影《畢業生》的主題曲面世之後。《畢業生》是1967年的美國喜劇電影,由邁克•尼科爾斯執導。當年30歲的達斯汀•霍夫曼憑藉此片獲得了一項奧斯卡提名。此片曾被評選爲網絡電影數據庫最佳的250部電影之一。電影面世之後,作爲主題曲的Scarborough Fair也風靡全球,其中在「澳大利亞肯特音樂報道」節目連續49期上榜。 現代版本的Scarborough Fair由美國流行音樂歌手Paul Simon編曲,音樂組合Simon & Garfunkel(Paul Simon與Art Garfunkel)首先演唱。Scarborough Fair走紅之後,演唱過這首歌的歌星無數,近年來名聲最大的當屬歌劇《劇院魅影》的女主角扮演者Sarah...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有一首歌曲,流傳甚廣,生活中經常能聽到它的旋律,比如球賽時球迷的歌聲、兒童歌曲、商店的背景音樂等等。但大多數讀者又說不出它的名字。實際上,這首叫作《共和國戰歌》的歌曲,是著名的美國愛國歌曲,也被改編成諸多版本,比如商業歌曲,或者球隊隊歌,所以耳熟能詳是很正常的。 《共和國戰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是美國的愛國歌曲,其旋律由William Steffe創作,最初稱爲《迦南之樂土》(Canaan’s Happy Shore)或《兄弟們,你們會遇見我嗎?》(Brothers, Will You Meet Me?)。在漫長的歲月中,該曲被不斷改編,但主旋律通俗易懂簡潔動聽,幾乎沒有什麽變化。 南北戰爭期間,炮兵團成員Thomas Bishop在1860年左右以William Steffe的旋律加上他創作的歌詞完成了歌曲《约翰•布朗之躯》(John Brown’s body)。後來Julia Ward Howe聽到這首歌,又另行創作了新的歌詞,並命名為《共和國戰歌》。 之後,又有許多不同填詞的版本出現,如:馬克吐溫在1901年所作的諷刺歌詞《共和國戰歌升級版》;拉爾夫•查普林在1915年所創作共産黨歌曲《永遠團結》;以及二戰期間的美軍傘兵軍歌《傘繩上的鮮血》等。在所有版本中,以《共和國戰歌》的歌詞最爲氣勢恢宏感人至深,故此這首曲子最終以《共和國戰歌》的名義定型,傳唱至今。其副歌部分歌詞 「Glory, glory,...
本刊編輯部 上週,經過長時間激烈的辯論,由自由國家聯盟主導下的參議院選舉改革法案終於在參眾兩院均順利通過。支持者認為該改革法案將會增加選舉的透明度並有效制止選舉的不合理現象;反對者認為這將徹底阻斷小黨派和獨立議員的發言權和政治晉身之路,令國會成為大黨的天下。於此同時,對該改革勢在必行的譚保政府甚至不惜提前聯邦財政預算案公佈時間,並放出狠話以「解散參議院,提前舉行大選」來 「要挾」參議院要麼通過另外的兩份重要議案,要麼乾脆全部出局,重新洗牌。一系列的舉動令2016年的聯邦大選愈發撲朔迷離。 改變澳洲選舉歷史的「馬拉松」激辯 上週四和週五兩日,「穿著睡衣、抱著枕頭」的參議院議員先生們在經過長達28小時的馬拉松式激烈辯論後,終於由此案的主導方自由國家聯盟黨,在綠黨以及獨立參議員謝諾峰的支持下,以36:28的優勢令該議案獲得了參議院的通過。若無意外,該改革法案將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有風聞暗指,此舉或會為自由國家聯盟黨解散參眾兩院,提前於7月舉行大選的計劃鋪平道路。 工黨、一些小黨派和獨立參議員對新法案持反對態度。工黨的擔憂主要在於新法案固然能夠令作為反對黨的工黨獲得佔據更多參議院席位的可能性,但就目前來看,更有可能的結果是「便宜」了自由國家聯盟黨,令參議院「淪落」為聯盟黨政府的「橡皮圖章」。一些小黨派和獨立參議員的反對理由更多是因為新法案在極大程度上會令原本式微的他們更加無力,徹底阻斷其政治晉身之路。 顯然,反對的幾方雖有著略為不同的最終目的,但均對新法案的「公平公正性」有所質疑,並希望經由向聯邦最高法院上訴的方式,推翻新法案。其中的主要倡導者為家庭優先黨(Family First)參議員戴伊(Bob Day)和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參議員大衛(David Leyonhjelm)。 戴伊本週一表示,希望其上訴能阻止新法案被用到即將來臨的聯邦大選上,「這項改革仍存在爭論,相關法律違反了憲法的第七章,因為它們沒有提供參議員的直接選項,而是給出了政黨的直接傾向,兩者之間差別巨大。其次是民主問題。上屆大選時,有300萬人為少數黨和獨立人士投票。他們(新法案支持者)是否打算排除掉這300萬選民?」他更指,2013年聯邦大選時,西澳丟了快1400張選票,引發了最高法院的關注,最終下令重新投票,「我很想知道若損失300萬選民,最高法院會怎麼看?」 據其預計,最高法院會很快得出結論,「不然會給即將到來的大選造成嚴重混亂」。 同屬獨立參議員的萊姆比(Jacqui Lambie)已表示不會加入該行動。工黨則仍在觀望,領袖薛頓稱,工黨將仔細查看戴伊的論點和上訴的法律依據。但特別事務部部長科爾曼(MathiasCormann)表示,聯邦政府對此項改革非常自信,新法規並未違反憲法。 爭論與改革的由來:撥票協商 這場直接關係到澳洲民主制度格局的變革,其根源在於澳洲參眾兩院選舉的強制投票與撥票制度,而導火索則始於上屆(2013年)聯邦大選。同時,聯盟黨政府急於雙重解散、提前大選,亦同參議院的權力和任期規定有關。 與其他西敏制議會系統不同,澳洲參議院擁有較大的權力,可以阻止眾議院執政黨立法的通過。而目前的本屆參議院(44屆)中,聯盟黨擁有33席, 反對黨工黨擁有25席。中立議員18席,其中,綠黨議員10名,帕爾默聯合黨、自民黨、汽車愛好者黨、家庭第一黨議員各1名,另有4名無黨籍議員:謝諾峰(Nick Xenophon)、John Madigan、萊姆比(Jacqui Lambie)和Glenn Lazarus。故在反對黨反對的情況下,聯盟黨需要至少6名非執政黨議員讚同投票才能順利通過立法。同時,除非參議院在雙重解散中被提前解散,參議員的任期通常為固定的六年(雙重解散後選出的參議員的任期只有三年)。本屆議會由2013年大選選舉產生,其中有36位參議員(含不少小黨派和獨立議員)是 2014年7月1日才上任的。是故除非先改革參議院選舉法,再舉行雙重解散──聯盟黨當下的努力目標──才有可能將除綠黨和謝諾峰議員以外的中立小黨派議員和無黨籍議員「完全剔除」出參議院,令聯盟黨或綠黨,甚至是工黨重新奪回「莫名」痛失的席位,並進一步成為參議院中的絕對多數。 澳洲參議院選舉採用比例代表制以及可轉移單票制(英文:Single transferable...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 近日,一則發生在阿根廷的新聞觸動了華人的心弦,原來一份由阿根廷出具的聲明中稱,14日,一艘中國漁船因「涉嫌非法捕撈」並「衝撞海軍艦艇」而被阿海軍擊沉。雖船上並無人傷亡,但被阿根廷海警救起的4名中國船員將面臨阿方審判。 頗耐人尋味的是,阿根廷幾乎是這世界上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國家之一。不遠萬里去地球另一端捕魚的中國人,在世界眼裏看來,究竟是一副什麼模樣? 中阿漁業合作的是是非非 阿根廷擁有長達4000公里的傲人海岸綫,捕魚作業面積更達100萬平方公里,出産360種魚類及軟體、甲殼動物。同時,它擁有得天獨厚的泥沙質及淤泥質海底,令漁民不用擔心會因岩石而損壞漁網。一言以蔽之,這裏是漁民的天堂。2月至4月,正是阿根廷魷魚最為肥美的季節,這種肉質肥厚柔韌的魚類,是中國遍佈大街小巷的燒烤魷魚攤最青睞的原料。此次被擊沉的「魯煙遠漁010號」,正是為此而來。 那麼,享用阿根廷的海洋資源,是中國人的一廂情願嗎?並非如此。事實上,根據國家漁業部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是阿根廷漁業産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僅2015年前9個月,阿根廷便向中國出口價值1.347億美元的漁業產品。而中國最早在阿根廷開展捕魚作業的公司——中國水產公司,於1987年便進駐了阿根廷海域。總之,中國與阿根廷的漁業合作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阿根廷的「變臉」却折射出事情沒有這麼簡單:此次糾紛不過是揭開了中阿漁業合作暗流湧動的冰山一角,包括一個最棘手的難題:阿根廷遲遲不願兌現給予中國的入漁許可。阿方漁船入漁過程手續複雜、費用高昂、審批緩慢,還提出「阿方船員比例佔75%以上」等硬性條件,導致中方興致大减。一些企業另闢蹊徑,通過收購阿根廷本土漁業企業而獲得入漁許可;不可否認的是,另有少數企業也選擇了「旁門左道」——非法捕撈。不過,《環球時報》記者瞭解稱,多數中國漁船遵紀守法,僅「個別」漁船有「誤入」阿根廷專屬經濟區捕撈的情況。 緣何中國被扣「非法捕撈」高帽? 非法捕撈是個相當敏感的話題。事實上,對於阿根廷這樣一塊「風水寶地」,在其海域內進行捕撈作業、甚至非法捕撈的各國船隻不在少數,海警與漁民之間「貓抓老鼠」的追逐也並不鮮見。阿根廷媒體《第12頁》報道,每年有約400艘漁船在阿海域進行非法作業,並稱專家認為非法捕撈已成為阿根廷海洋的一大問題。漁船最常捕撈的魷魚是阿根廷海洋生態中重要的一環,非法捕撈將顯著破壞當地食物鏈,進而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這番話聽起來很像是在為阿根廷此前擊沉中國漁船的行為開脫,但先不說中方漁船是否非法捕撈目前尚無定論,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阿根廷海警實實在在地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約》規定,對漁民應以追趕和驅逐,而非以擊沉為目的,但阿方不僅强要擊沉,更與國際通行的執法操作守則背道而馳,向可能有人在內的船艙射擊。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個行為都極其不尋常,由於阿方上次擊沉非法入侵專屬經濟水域捕撈的外國漁船,已經是15年前的事了。而就在此次事件發生半個月前,另一艘中國漁船曾被海警開槍警告,並展開了長達96小時的追逐,最終逃入國際水域。這一系列的行動似乎都表現出了現今阿根廷對於非法捕撈的痛恨,以及「不擇手段」想要改變現狀的意圖。 阿根廷並不是唯一一個對非法捕撈深惡痛絕的國家。事件發生後,却出乎意料地變成了一些鄰國網民的大狂歡。在《菲律賓問訊者日報》網站上,有網民諷刺稱「該請阿根廷海軍來幫菲律賓,有很多船需要被擊沉」;日本則有網民不加掩飾地表示「阿根廷幹得好」、「要學習阿根廷」。同時,更有人稱「這才是應當有的舉措,此前日本在尖閣諸島(釣魚島)的做法真是令人感到羞恥」,相信指的是2010年的中國漁船與日本巡邏船於釣魚島相撞事件——在這次事件中,中國漁船被日本巡邏船驅趕、阻截,之後巡邏船保安官亦登上漁船進行檢查,並拘留船員。此次事件雖對中日關係造成惡劣影響,但並未有過激暴力行為,此次網友「舊事重提」,其中的意義大家想必心知肚明。而2015年,菲律賓剛剛釋放了拒絕承認其指控「採集瀕臨絕種生物」罪的中國漁民,此前更有中國漁民因非法捕撈而在菲獲刑,菲律賓網友的反應也是「大有深意」。 看起來,似乎各國都趁著這個機會,對中國漁民的捕撈行為表達深惡痛絕之情。但如上文所述,這些所謂的「非法捕撈」多是兩國各執一詞、難以定奪,其間更摻雜了諸多不為人知的政治博弈。事實上,遠洋漁業是中國的長期規劃,合法的中國遠洋漁船隊規模及産量更居世界前列。中國與許多國家建立了漁業合作關系、簽署了漁業合作協定,更加入了8個政府間國際漁業組織。更不要提,中方實際上很多時候也是「非法捕撈」的受害者—— 2013年,中方便驅離兩艘越南非法捕撈漁船。不過當你搜索「非法捕撈」、「中國」字樣,鋪天蓋地的仍是中國漁船涉嫌非法捕撈的信息,在大部分情況下,對不甚瞭解內情的外國人來說,中國遠洋漁船甚至都是非法捕撈的代名詞。是什麼給了他們這樣的觀點? 資源缺乏是假,浪費是真? 我們先來看一則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新聞。最近,泰國網友發佈的一段短視頻突然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原來數十名中國遊客在泰國自助餐廳上演了一場「爭搶大戲」,以餐盤當鏟,瘋狂搶食大蝦。此後,更有人上傳後續圖片——人去屋空後,一片狼藉的餐桌上明顯還有整盤大蝦沒有吃完,令人連嘆浪費。雖然有去過此間餐廳的人稱在餐廳超負荷運轉、遊客用餐時間遭到限制的情况下,一些遊客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仍然承認視頻所反映的瘋搶、浪費情況過於誇張。 這則視頻即便在中國國內也引起多方關注,更不要提作為「看客」的泰國民眾究竟觀感如何。社交媒體Facebook上,泰國網友直接指出「這樣的國家好像很艱難,連吃都要搶,這樣看來我生為泰國人好幸運」,更有人在不知內情的情況下,便稱「從搶的架勢來看,應該就是中國旅行團」,可見中國團友此類行為應當屢見不鮮,以至於僅憑標籤化印象便能一眼認出。即便視頻所代表的人群只佔少數,但負面印象有病毒式傳播的魔力。更何況視頻火熱起來的時間正是中國漁船被襲擊的當口,也難免令國外網友聯想到不遵守秩序的「中國式爭搶」,更由此聯想到不負責任的「中國式浪費」,想到自己海域的魚蝦可能會被運往中國原封不動地浪費掉,也難怪會在氣憤之下將矛頭指向中國。 有大陸媒體指出,現代中國人既不相信「遵守秩序便能獲得機會與資源」,更不相信「秩序本身」,這或許能解釋部分非法漁船與哄搶遊客的行為成因。形成這一觀念的原因我們不再贅述,但接連發生的兩個事件,毫無疑問影響的是更多遵紀守法的中國人在世界眼中的形象,確實值得令人反思應如何改觀已形成的負面刻板印象。好在近年來,有關社會公序的宣傳也在逐步增加。最近熱映的電影《美人魚》,也正是以環保作為切入點,探索人性的自私與大自然的碰撞,並以分別代表人類與大自然的兩位男女主角和諧共處而圓滿結束,笑過之後,留下更多的是思考。搜狐一名作者稱,「金錢是你的,但資源是全人類的」,聽來振聾發聵,與君共勉。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 120 公里長的海底隧道到底是甚麼概念呢?以英法海底隧道為例,是現時最長的海底隧道,長度約 37.9公里。如要興建一條120 公里的的海底隧道,即是英法海底隧道的三倍。近年中國積極發展基建工程,尤以鐵路為發展的重點之一。在今年中國「十三五」 規劃中,更強調要興建多八條鐵路客運專線。本來中國政府宣佈要興建鐵路,是沒有甚麼吸睛的地方,但在「十三五」 中,中國政府竟表示指,要興建一條由中國到台灣的高速海底鐵路,立即在社會引起極大迴響。 有關中國高鐵的新聞,近這兩、三年間相信大家都屢聽不鮮。當中受到比較多關注的,當然就是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高鐵超支問題。但近日,有一條規劃中的高速鐵路被加入在關注之列。中國政府公佈「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其中在加快完善高鐵網部分提出,為了實現兩岸的快速溝通,要建設北京至台北的高鐵路線,立即引起中國和台灣民眾的迴響。不少評論都指這是中國政府一廂情願的想法,更有不少網民戲稱「為何不建到月球呢」。的確,當中所涉及到的技術和政治因素,絕對是會使人質疑「京台高鐵」規劃的可行性。 政治和技術可行不可行? 中國近年加快了鐵路建設的步伐,在去年更有數家中國鐵路公司組成的聯合公司與美國私企建立合作關係,將在美國修建一條長達370公里的高速鐵路。可見其鐵路工程技術已經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 但是,如果要興建一條橫跨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高鐵,就必須興建一條最少長達120公里的海底隧道,當中涉及到技術問題卻絕非簡單。台灣海峽位於地震帶,深度變化大,再加上要建立如此長的海底隧道,其應急工作非常困難。例如在隧道中段發生火災或因地震而倒塌,如何能在短時間內進行救援等。另外,兩岸部分的鐵路軌距不同,要將兩者連結起來並非簡單。因此在技術上,正如中科院院士孫鈞所說:「這還只是一個夢,前期準備工作至少需要二十年。」當年英法海底隧道就用了超過二十年時間,來進行前期研究和準備。相信比它長度多三倍、地勢更惡劣的「京台高鐵」,如果能成功建成,可堪稱為人類工程的世界奇觀。 雖然在技術上涉及的難題甚多,但當中的政治因素影響更大。誇張一點來說,能解決兩岸的政治因素,比能解決技術問題更可稱作「奇蹟」。要在兩岸通車,當中涉及國家安全問題、兩岸民意反應及兩岸互動等複雜問題。在馬英九執政初期時,兩岸的關係的確有所緩和,雙方民眾亦較接受對方,對於兩岸互動持開放態度。但在這兩、三年間,馬英九和國民黨民望大挫,連帶的兩岸政策亦受到質疑。再加上近年的「台獨」聲音有所擴大,台灣民眾更難接受這一海底隧道建議。而且,海底隧道亦容易引發偷渡問題。以英法海底隧道為例,有尋求庇護者試和非法入境者利用隧道進入英國境內。如果「京台高鐵」成功建造,亦難保有更多因政治問題的台灣人或中國人,會藉此隧道非法入境。那時候所延伸的政治問題會更加嚴重。 在馬英九和國民黨執政期間,要興建一條橫跨兩岸的鐵路,可能性已經不大。現在台灣即將政黨輪替,在蔡英文的執政下,相信可行性已經接近零。那問題來了,既然實行的可能性如此低,為甚麼中國政府仍會有此建議呢? 中國兩岸統一的希望 在全球,有不少兩國合作的例子,例如英國與法國的英法海底隧道、意大利和瑞士的辛普朗隧道、德國與丹麥預計在2020年竣工的費馬恩海峽隧道等。當然他們沒有像中國和台灣般,涉及主權問題。 無論有關「京台高鐵」或廣深港高速鐵路,在兩地都同樣有一個傳言,就是高鐵的最終作用,是用作運送解放軍,以防這兩地發生反抗中央政府的暴亂。雖然在世界各國,鐵路是有很大的軍事價值,亦有運送士兵和物資之用。但仔細一想,在中國和台灣這事中,可能性的確很微。如果中國政府要運送解放軍到台灣,用一條如此狹窄、沒有退路的海底鐵路,豈不是自尋死路嗎?當然,「京台高鐵」是否有軍事考量,我們就不得而知。但當中有涉及政治考慮,卻是無容置疑。 雖然兩岸在空運和海運上已經互通,但其運載量似乎跟不上兩岸互動的步伐,而且沒有很強的象徵意義。但試想想,在中國和台灣中間,建造一條互通的海底鐵路,感覺就像把兩個分開的土地連在一起,大有「中國和台灣統一」的象徵義意。這和英國是否屬於歐洲一部分很相似。在歐洲人和英國人眼中,都不太認為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但正正因為有了英法海底隧道,加強了英國和歐洲各國之間的文化和經濟互動,雙方亦開始互相依賴。雖然在英國和歐洲人眼中,會覺得雙方是有所分別。但在其他人眼中,或許已經認定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相對而言,「京台高鐵」亦有此象徵意義。 而且如成功建造「京台高鐵」,更有利中國控制台灣的經濟,達到最終的政治目的。而這些手法其實早有先例。在 2006 年正式投入服務的青藏鐵路,當年在計劃時遇上數大難題,包括高寒缺氧、凍土問題、生態問題和處於地震帶等,中國政府仍執意力推難度艱鉅的青藏鐵路。雖然在竣工後,贏得不少掌聲,亦打破不少世界記錄,但在背後的戰略意義,卻不可忽視。在對西藏方面,是企圖用經濟、觀光發展利益,去解決中國當局與西藏地區的歷史和宗教問題,進一步達到以經濟控制和同化西藏的政治目的。平心而論,如「京台高鐵」能成功落成,台灣能對中國的經濟貢獻確實有限。但中國能對台灣的經濟貢獻,絕對有能力影響台灣的經濟走向。如中國能成功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要加強對台灣的控制,更加容易。 經濟、鐵路與地域的發展 事實上,經濟、鐵路和地域認同感是一個一環扣一環的進程。就像墨爾本和丹迪農(Dandenong)的關係一樣。丹迪農在二戰前,本來並不屬於墨爾本的一部分,只是一個寧靜的小城市。在二戰後,墨爾本迅速擴大東南沿缐的高速公路和鐵路,將製造業和工業擴展到遠郊,而丹迪農和墨爾本的經濟活動亦日益頻繁。終於到了60年代後期,丹迪農正式成為墨爾本其中一個的郊區。香港亦一樣,在60、70 年代,大家對於香港島和九龍新界的概念不一。認為香港島是香港,九龍新界並不屬於香港。但自政府興建海底鐵路和隧道,加強了兩邊居民的互動,便將這界缐打破了。 因此,如果中國方面真的有能力說服台灣,並且解決工程上的技術問題,成功建造「京台高鐵」,要實現兩岸統一的想法,或許就不遠了。
攝影/撰文:蔡國杰先生 安徽省黟縣西遞與宏村是皖南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被譽為「畫中的村莊」,是中國國家5A級景區。其保存良好的傳統風貌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當時,將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國際上尚屬首例。同時,此亦為黃山風景區內的自然與文化景觀第二次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第一次當然是大名鼎鼎的黃山了咯!而原名「屯溪」的黃山市亦成為中國繼北京後,第二個同時擁有兩處以上世界遺產的城市。 *附註: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決定將中國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View post on imgur.com 古黟桃花源──西遞位於皖南黃山南麓,距黃山風景區僅41公里,素有「桃花源裡人家」之稱。村落平面呈船形,佔地16公頃,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公元1047年),發展於明朝景泰中葉,鼎盛於清朝初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曆史了。由於河水由東向西流經該村莊,故稱為「西川」或「西溪」。但後來之所以改稱「西遞」,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從前村落所在系交通要道,政府在此設有驛站用於傳遞公文並供來往官員臨時歇息,由於古代驛站又稱 「遞鋪」,所以西川又稱為「西遞鋪」;另一種說法是:由於中原大地「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河流一般都是向東流去,而西遞周圍的河水卻是往西流去呈「東水西遞」景象,所以西川也就被稱為西遞了。 曆史上西遞村的興衰是與胡氏家族的命運緊密相連的,西遞村的始祖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改為胡姓而逃匿民間、隱居營生,胡家從1465年起開始經商且獲成功,期間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逐漸擴展。自17世紀中葉起胡家有人從經商轉向官場由此推動村莊得以發達。直到18、19世紀西遞的繁榮達到巔峰,當時村裏大約有600家華麗的住宅,可謂「千載古村五百年旺」啊! 西遞村前標誌性的牌樓始建於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間,村中一條主幹道貫穿東西,在其兩側與之平行,各有一條街道同樣穿過很多窄巷和民居構成村落。目前在國內衆多古村景點中,如西遞這般含有多達124幢保護完好且對公衆開放的明清建築的實屬罕見,不愧「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之稱。現存的主要建築有明萬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淩雲閣、胡文光剌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篤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築、仁堂、追慕堂等民居與古建築。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建築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聞名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