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買空氣竟有價有市!? 森林覆蓋率達到八成五、排名第一的粵北連山迎來了眾多城市避霾客,金子山上居住的壯瑤村民突發奇想,在山貨攤上出售空氣,讓城裏人買空氣回家。 中國空氣污染嚴重,清新空氣難求,加上近日出現霧霾天氣,令不少人有種窒息的感覺。不少民眾為避開污濁的空氣,紛紛到粵北連山縣金子山郊遊,享受山區的優質空氣。而居住在山上的壯瑤村民見機不可失,竟在山上擺攤出售空氣,讓城市人買空氣回家。 幾個攤檔桌子上與地上,放滿了用保鮮袋裝着的空氣,桃樹上還掛着幾大袋空氣。壯瑤村民的桌子上、桃樹上,掛着他們出售空氣的標語,上面寫著各種宣傳連山環境、空氣的句子。空氣標價是大袋三十元人民幣一袋,小袋十元人民幣一袋。 村民向在場遊客大聲推銷空氣,標榜「花錢買空氣就是買健康」。對此,有遊客一笑而過,亦有遊客買了幾袋放到車上,準備帶回城市。幾名女遊客對於村民的行為感到驚奇,但仍每人買了幾袋,甚至拿空氣到桃花樹下,即場呼吸袋裏的清新空氣。 另外,上海及河北省均受空氣污染問題影響。上海的空氣受重度污染,每小時空氣中懸浮粒子濃度曾達150微克/立方米,中國政府當局啟動霾黃色預警。而河北省氣象台近日亦曾連續發佈三次霾黃色預警信號,預料霧霾要多天後才會消散。 同路點評: 看到這新聞,如果不熟悉中國的環境問題,或者會一笑而過,以為是騙案。但是,如果熟悉中國的環境問題,就感覺到有一點可悲。中國近年經濟發展驚人,尤其在二、三線城市中,工業、基建等可說得上百花齊放。可是,中國近年賺了經濟,卻賠了健康。霧霾問題已經是不容忽視。早前,墨爾本出霧霾,有不少在墨爾本的中國留學生或工作人士在網上戲稱,「竟可在墨爾本感受到家鄉的感覺!」。可見霧霾問題對中國人來說,已經是見怪不怪。雖然中國政府口稱重視問題,但如果沒有實質的行動,相信買賣空氣一事,隨時變成中國市民的一個「潮流」。 香港康文署去國立化 香港劇團「糊塗戲班」的新劇公演場刊中,其中一名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劇團成員,據報被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稱:康文署)人員要求刪去「國立」兩字。去年在香港公演的音樂劇《布拉格.1968》,其執行舞台監督鄭暹珠亦在社交網站揭發,該劇場刊列明她畢業於「台灣台南大學」,但其實她是讀「國立臺南大學」。康文署將多間台灣大學名銜「去國立化」的事例愈揭愈多,可能早於一二年已開始發生,連屬非政府部門的香港話劇團亦被揭曾經「去國立化」。涉事大學及多名香港立法會議員均譴責署方做法。 同路點評: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今次去「國立」的事件中,被譴責是政治審查。其實台灣機構名字中的「國立」,向來都被香港機構接納,例如在2014年的香港文學節,康文署同樣是用「國立」兩字,介紹來自台灣國立中央大學的講者。今次的公關災難,是個別職員的問題,還是整個部門,甚至是香港政府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官方解釋。 台灣2月失業率 16個月來新高 台灣勞動市場受經濟景氣低緩影響,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佈,2月失業率為3.95%,16個月來新高,扣除景氣及轉職潮等因素,季節調整後失業率為3.94%,已連續4個月上升,顯示就業動能趨緩。台灣主計總處表示,受到春節後轉職及部分臨時性工作結束影響,2月失業人數為46.2萬人,較1月增加9000人。其中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與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分別增加5000人與3000人,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也增1000人,初次尋職失業者則減1000人。主計總處指出,2月勞動力參與率為58.66%,較上月下降0.04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月則升0.1個百分點。 同路點評: 台灣經濟步入寒冬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台灣經濟本身就已百病纏身,仍依靠科技業作為主要支撐,產業轉型的行動毫無進展,導致創新力減弱。而且基建發展緩慢,跟不上經濟發展。更甚的是,以往視以為傲的人才,也面臨學歷貶值問題。看來蔡英文上台後,除了要面對兩岸關係外,還有每況愈下的經濟數據。 821磅大胖子 20人抬離送減肥 哥倫比亞44歲大胖子莫拉萊斯(Oscar Vasquez Morales)重達400公斤(821磅),醫生已向他發出警告,指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只會賠上性命。在一個機構協助下,他獲安排參加一項減肥計畫,但要出動20人、一架消防車和一架救護車,才能合力把他抬離寓所,送往減肥中心。 在青少年時期,莫拉萊斯的父、母在短短一年內去世,令他大受打擊,情緒低落,暴飲暴食,導致身體暴漲,一發不可收拾。他平時做一些簡單的事,例如上廁所、穿衣服、甚至走路,都要別人協助。 莫拉萊斯是哥倫比亞全國最肥的人,醫生將會為他進行3個階段療程,包括為他進行胃繞道手術,目標是要在4年內令體重下降到 300公斤(667磅),減至100公斤(約200磅)左右。但在正式展開治療之前,如何把他搬出寓所也是一大難題。因為他的體型實在太龐大。當地消防部門知道他的處境,主動仗義幫忙,派出20人、消防車和救護車把他送往減肥中心。 同路點評: 雖然看到這一則新聞,或者會使人感到可笑或驚訝,想像不到這世界上竟會有如此肥胖的人存在。但如果再細心一想,其實也很同情他的遭遇。莫拉萊斯是因為他的父、母親相繼離開,接受不了這現實,才會靠暴飲暴食來麻醉自己。如果當初他能找到適當的發洩點,或者他的生活就可以更正常一點。有時候,我們會無理地討厭肥胖的人,覺得他們不懂得控制自己。但如果真的去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就會明白到有些事,不只是表面上那麼簡單。希望莫拉萊斯真的可以減肥成功,過一些更健康的生活。...
布魯塞爾恐襲34人死亡 國際社會呼籲打擊恐怖主義 22日上午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機場和地鐵站發生的系列爆炸襲擊已造成34人死亡,超過170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製造了襲擊事件。國際社會對這一事件表示譴責,呼籲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22日8時左右,位於布魯塞爾市郊的扎芬特姆機場的出發大廳發生爆炸,爆炸造成14人死亡,81人受傷。據目擊者稱,機場的爆炸聲有先後兩次,並且在爆炸前出現了槍聲。約1個小時後,布魯塞爾市內歐盟總部附近的馬埃勒貝克地鐵站又發生爆炸,造成20人死亡,106人受傷,其中17人有生命危險。 比利時警方隨即在首都布魯塞爾多個街區搜捕此次襲擊的嫌疑人。比利時內政部當天宣佈將全國警戒水準提升至最高級,意味著恐怖威脅「嚴重而緊迫」。比利時還加強了對境內核電站的安全戒備。發生爆炸的扎芬特姆機場隨即關閉,從布魯塞爾始發和到達的「歐洲之星」列車也已停運。此外,歐洲各國機場、車站等公共設施在爆炸發生後也均加強了安全戒備。 比利時首相查爾斯•米歇爾稱,這次「盲目、暴力和懦弱的」襲擊給比利時造成了重大傷亡,是比利時「黑色的一天」。他強調當務之急是保證安全、安置傷亡者和開展調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布魯塞爾當天發生的恐怖爆炸事件,向受害者家人及比利時人民和政府致以慰問。 同路點評:布魯塞爾是歐盟政府機關所在地,是事實上的「歐盟首都」,所以這一次的恐怖襲擊,不啻等同於「伊斯蘭國」對歐盟的宣戰。北非、中東的亂局,導致歐盟面臨嚴重的安全隱患,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今後類似的恐怖活動會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 從技術上說,歐盟還是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的,從巴黎恐怖襲擊之後法國警察緝捕逃犯的過程就可以看出。但問題是,歐盟反恐的指導思想到現在為止還處於被極端綏靖思想綁架的狀態,很難作出有效的反應。當然,歐洲主流社會的政治正確更容不下華人對他們的批評,所以我們只能說:歐洲遭遇恐怖襲擊我們很心痛,但不好說什麼。 澳洲有意「插手」南海問題 因美國的介入,加劇了中國與菲律賓的南海爭端問題,恐將促使每年南海運輸貿易總量佔全球30%的中國實行南海海域限制。而中國在南海軍事活動的加強,會刺激到東南亞一些國家向美國和澳洲尋求援助。目前,泰國方面表示將就南海問題向澳洲尋求援助。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山慕丁(Hishammuddin Hussein)表示會於來澳訪問期間,同國防部長佩恩(Marise Payne),討論中方在南海加強軍事防備事宜,隨後還會與菲律賓和越南展開談話,顯示除了較為強勢的態度。星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亦計畫於五月來澳探討雙方的新合作事宜,其中含加強國防合作事項。而澳外長畢曉普與星加坡外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上週五在雪梨發表聯合聲明稱,兩國在南海領域均享有自由的航海權和航空權。維文表示儘管星加坡國土面積不大,但其海外貿易佔經濟比重極大,故在南海領域的航海權「至關重要」。根據1971年澳、英、紐西蘭、星加坡和馬來西亞共同簽訂的《五國聯防協議》,一旦馬來西亞或者星加坡遭到武力威脅,其他國家需要提供援助。而每年,合約五國也會進行聯合軍演。此外,美方海軍作戰部長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 向媒體透露,美方希望與越南、菲律賓、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建立合作,以期保衛南海區域的航海自由。他還表示美國將持續關注南海爭端問題,並推動南海自由航行計畫的實現。 同路點評:南海問題已然成為了太平洋 ﹣東南亞政治和國際關係格局進行勢力整合的一場多方試探。中國、美國和澳洲都面臨著「大國」地位挑戰──如何在盡可能和平解決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確保本國在該地區的既得利益。對於一些東南亞地區的小國家而言,如不想放棄自己在南海地區的利益,則唯一的辦法就是向與中國成對立方的美國靠攏。而澳洲為了確保自己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和政治主導地位,勢必會選擇與美國站在同一戰壕。這樣一來,雖然可以令中國在「掂量」的過程中避免輕舉妄動,但無形中,卻令到地區局勢更為複雜和緊張,尤其是在澳洲正積極加強經貿往來的關鍵時刻。 蛇毒或可治療老年癡呆 由墨市蒙納殊大學的科研人員Sanjaya Kuruppu與該校生物醫療研究機構的Ian Smith教授共同發佈於《自然科學報告》上的研究顯示,美國南部和中部的某種響尾蛇的毒液內含可以激活生物酶以分解澱粉樣蛋白(引發阿爾茨海默氏病的原因)的化學分子,若加以利用,或可發展出預防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新療法,為阿爾茨海默氏病早期患者帶來希望。實驗室目前已合成出與蛇毒化學分子一致的化學分子,證實擁有同樣效果。接下來研究將會在小白鼠上做實驗,成功後或可在進行人體實驗。 同路點評:蛇毒在治癌、抗凝、止血、鎮痛等醫藥領域的應用正日漸廣泛和深入,但將蛇毒用於老年癡呆的治療尚屬首創。若實驗確認可行,則無疑會給早期患者帶來福音。因據資料顯示,單就澳洲而言,阿爾茨海默氏病及痴呆症相關疾病就影響著35萬人的生活,每年耗費衛生及老年人護理系統50億澳元資金。此外,亦有研究稱印度咖喱中常用的薑黃亦可預防該疾病。 新州醫院急診部壓力巨大 新州衛生信息局數據顯示,新州醫院有54%的前往急診部就醫的患者為非緊急病患或次緊急病患,通常看全科醫生即可獲得治療。但由於缺少支持全額報銷(Bulk-billing)的全科醫生,尤其是西雪梨地區,給綜合病院急診部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去年10月至12月,整個新州看急診的638,956名患者中,有347,438名患者的病情僅屬分流中的第四類和第五類。衛生部長Jillian Skinner建議患者在看急診前先考慮其他就醫途徑。新州護士與助產士協會提醒稱,隨著聯邦政府明年繼續削減醫療補貼,情況會更嚴重。 同路點評:澳洲原本的醫療體系,是為了令醫院能夠更專注於治療病情較重或較難的病人,減輕急診部的壓力。但現實中,許多患者或是不知道有其他看病的途徑,比如1800開頭的免費GP熱線;或是因為收入低,家附近又沒有可以全額報銷的全科醫生,而紛紛湧入急診,以節省診療費。歸根結底,很大程度上是聯邦政府在醫療方面的投入不足,給患者和醫院造成了困境。...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1980年代,一些中國人擁有一種非常奇特的技能,就是在完全不會外語的情况下,像模像樣地演唱外國歌曲。這種技能的獲得,當然是因爲當時條件簡陋,少數幾首歌曲反復收聽,最終變得「能背出來」。印度電影《流浪者》的插曲《Awara Hoon》(中文譯為《拉茲之歌》)就是其中之一。 《流浪者》是1951年拍攝的印度黑白電影,由當年二十七歲的青年導演Raj Kapoor執導並主演苦兒Raj。《流浪者》當年在印度獲得空前成功,打破歷來票房記錄。2005年,該片被《印度時報》評選入圍「歷來頭二十五齣不可不看的影片」。 《流浪者》電影故事並不複雜,講述少年Raj因被父親(法官)遺棄而流落街頭,被犯罪團夥頭子Jagga培養成為慣偷。Raj成年後,在一次偷竊中重遇兒時夥伴Rita──這時她是個楚楚動人的貴族小姐。他愛上了Rita並萌發改邪歸正的意念。最後,拉茲知曉自己的身世和父親拋棄母親的真相,心中充滿怒火的他殺死了罪惡的Jagga,之後意圖刺殺生身父親却失手被擒,已成爲律師的Rita在法庭上爲他做了精彩的辯護。影片結束,拉茲被親生父親法官判了徒刑送進監獄,而Rita却矢意要等待他出獄。 《流浪者》在蘇聯、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國取得了巨大的轟動,當然也包括中國。劇中台詞「好人的兒子總是好人,賊的兒子就是賊」、「去偷!去搶!去殺人!去放火!」等,都是一代人的深刻記憶。 《流浪者》有著印度電影歌舞片的典型風格,總共有10首插曲,《Awara Hoon》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由當時印度最紅的歌星之一Mukesh演唱。中國引進《流浪者》後,由長春電影譯製廠譯製,《Awara Hoon》也由孟廣鈞配譯為中文,名為《拉茲之歌》,最初由禹鼐演唱,後來有很多歌手翻唱這首歌曲。 正如前面所說,《Awara Hoon》在多個國家受到歡迎,也就産生了不同風格的演唱版本: 電影原聲(演唱:Mukesh) 即使黑白片時代的音響效果不佳,這首歌的魅力還是不減。 蘇聯風格(演唱:Hamdamov) 中亞風格的配器,襯托年邁的烏茲別克歌唱家不溫不火的演唱,充分展示了歌曲柔和的一面,可惜視頻並不完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ZEaCSu9qg 土耳其風格(演唱:伊斯坦布爾女子樂隊) 充滿土耳其風格的配器,能感受到另一種異域風情,土耳其女孩的熱情演唱給歌曲平添了活力。 中文譯製歌曲《拉茲之歌》(演唱:黑鴨子合唱組) 黑鴨子合唱組以和聲唱法知名,以空靈的和聲演繹這首歌曲,顯得格外凄凉。 「能背出來」風格(演唱:一位中國出租車司機) 沒有什麽藝術性可言,但讀者可以從中看出筆者所言非虛,這位肯定不會印度語的「的哥」唱得有模有樣。
文:本刊編輯部 圖:微信公眾平臺官網 3月12日對墨爾本來說是個徹頭徹尾的不眠夜。當晚,兩個幫派在CBD區域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衝突,並有行人遭到搶劫。這番架勢在向來平靜的墨爾本並不尋常,很快微信朋友圈便開始大規模刷屏,隨後連國內主流媒體都援引《Herald Sun》的報道,並稱「華裔受到衝擊」,令次日一早,許多人的手機便因國內親友的問候短信而震個不停。 再來說說兩日後的另一則新聞。14日,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即將「四國互通」,移民一國相當於「移民四國」,這則像是從天而降的好消息不知又刷爆了多少人的社交媒體時間線。這兩則新聞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只是對於在澳的華人來說,看起來仿佛每一天都有重磅新聞發生在身邊。但事實究竟如何,也許與你我所見到的,有着天涯海角的距離——但是卻與「媒體」這一稱謂的門檻降低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從報紙到微信——你怎麼讀新聞? 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自己的家庭都曾維持着訂閱一兩份新聞日報的習慣。不過,在科技迅速發展的近二十年間,彩色電視與電腦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勁頭侵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傳統紙媒開始衰落,人們轉而開始投向這種觀感更為豐富,且選擇更為多樣化的新聞獲取方式。隨着移動互聯時代來臨,智能手機又異軍突起。 據中國教育在線統計稱,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其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佔比高達88.9%。無論在咖啡館、餐廳或是市中心的斑馬線,隨處可見低頭點擊手機屏幕、「不問世事」的人們——雖然這種行為有時會帶來危險。而人們究竟在哪裏閱讀新聞呢?艾媒咨詢2015年上半年的調查數據給出了答案——新聞客戶端、手機瀏覽器、微博、微信是手機網民的最愛。值得注意的是,34.9%的人會將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媒體作為自己獲取資訊的最主要渠道。 從宏觀角度來看,這個趨勢幾乎不可避免。對於對新聞本身並沒多少熱情,只是想找些事情填補碎片時間的人來說,社交媒體或許是最合適的。以微信為例,刷刷朋友圈,朋友會分享新聞,在羣里聊天,羣友會分享新聞,打開訂閱的公眾號,映入眼簾的更是數不勝數的新聞……有人戲稱,在微信如此火爆的年代,若是傳統媒體不開設兩三個微信公眾號、媒體人沒有屬於自己的自媒體賬號,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此言實則差矣。君不見,不要說與媒體多少沾親帶故的新聞訂閱號,就連養生、旅遊、餐飲、理財一干營銷號都熱火朝天地報道起了新聞,似乎坐擁一羣粉絲,不發些吸引眼球的勁爆時事,便是一種資源浪費。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件好事,至少標誌着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微信公眾號的出現,顯著降低了媒體行業的從業門檻,令信息不被少數人壟斷,市場自此平等起來——但這種平等果真沒有犧牲者嗎?事實上,受害者正是兢兢業業報道新聞的原創媒體,以及熱衷於此的讀者自己。 墨爾本騷亂與華媒鬧劇始末 只要你生活在墨爾本,便不可能沒有注意到3月12日及之後幾天內,就「墨爾本騷亂」這一話題,幾個媒體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先是3月12日衝突發生當晚,便有幾個微信公眾號率先截取目擊事件的現場羣眾的微信聊天記錄,未經進一步證實便將內容總結發佈出來,有些配上「圍搶華裔」、「槍擊事件」等關鍵字,以及女生大聲尖叫的短視頻、嵌着彈孔的轎車圖片等。在這樣的「點擊量爭奪戰」之下,甚至一些傳統媒體也有些坐不住了。一家國內大型主流媒體的報道中,將「華裔受到衝擊」寫在大標題中,稱華裔羣體在此次衝突中成為被攻擊目標,並引用受訪者的話,稱「隨後衝進來的幾波黑人有槍」。一時間,用「人心惶惶」形容看到新聞的墨爾本華人並不為過。 次日,輿論導向發生了大幅度的反轉。另一些微信公眾號將事實重新整理,並翻譯主流媒體報道,試圖還原真相的同時,對前一晚誇張報道的公眾號進行了強烈抨擊;而意識到自己的恐慌被營銷號「消費」了的民眾,則開始在各個平臺上發泄自己的氣憤。「朋友們,特別是留學在外的孩子們,盲目轉發,遭罪的是爸媽……」「澳洲全視角」的報道中,便截取了這樣一句網友的留言,並評論稱,「作為華人媒體,忘記了新聞報導的正確性、真實性、客觀性與公正性,為了點擊率成了不實消息的散佈和恐慌情緒蔓延的罪魁禍首,應該反思這些年來媒體到底丟掉了什麽、顛覆了什麽?」有趣的是,前文提到的那家中國主流媒體,次日也轉載新華網的文章,稱流血、槍擊、針對華人等報道均為失實,「沒有一些媒體說得那麽誇張」,簡直像「自己打自己的臉」。 我們先為大家梳理一條時間線: 是真相,還是倖存者偏差 相信大家都記得往年的公眾號中,「墨爾本是最宜居城市」、「選擇移民澳大利亞的十個理由」這一類口吻驕傲的文章佔據了極大比例,如今卻像是發生了徹頭徹尾的反轉。我們不難看出,在這場騷亂前,人們的恐慌便已經由此前的新聞進行了不緊不慢的發酵,而最後的爆點出現的時機可謂恰到好處。《Herald Sun》的速報中稱「尚不確定是否發生槍擊」,這點懷疑在傳播中卻逐漸變成了肯定句,更聯繫到之前的系列事件中的端倪,着重強調主流媒體隻字未提的「針對華裔」,讓人以為此次事件也完全是針對華人的惡性行動。在一些公眾號所發佈的文章中,有華裔女生的叫聲,也有受到波及的華人現身說法,不由得你不信。 不知道各位是否瞭解「倖存者偏差」謬誤——過分關注於目前人或物「幸存了某些經歷」,卻往往忽略了不在視界內、或無法倖存這些事件的人或物。舉例來說,若媒體調查長壽老人,發現其中很多都飲用葡萄酒,便得出結論「飲葡萄酒的人均長壽」,卻忽略了自己並未接觸到飲葡萄酒且早逝的人羣這一問題,其邏輯謬誤顯而易見。回到我們的問題。微信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應用程序,加之我們本身也是華人,自然微信聯繫好友大多是以華人為主。在這種情況下,發生在華人社區的事更容易被我們所知曉,而其他族裔社區的情況則並非如此。若我們僅以我們所接受的不對等的信息,來斷定犯罪行為均「針對華人」,則我們也犯了「倖存者偏差」的謬誤。在一段較長的敏感時期過後,比起「墨爾本宜居」等抒情文,人們對自身安全顯然更為在意。為迎合讀者喜好,華文媒體、公眾號也便更多地關注並報道這一類事件,更容易讓人產生「惡性事件的頻率顯著增高」這一錯覺。 細心的讀者亦會發現,在我們以上列舉的種種因素中,從「導火索」便開始有些脫節。雖然民眾對於難民抵澳將對治安環境產生的影響仍未放下心來,但這一次,難民卻是實實在在地「背了黑鍋」。據《The Age》報道,Apex原本由一羣蘇丹裔青年組成,隨後又吸收了另一個名為YCW的幫派,其中包括具有高加索、太平洋島、毛利、阿富汗、印度等一系列背景的成員,如今已擴張至近150人。墨爾本南區助理警監Bob Hill對The Age表示,這羣人沒有家庭與社區觀念,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念,「尋求刺激」便是他們的作案動機——成員們相互挑唆,慫恿對方進行新一輪的犯罪活動。可以看出,他們與去年年底進入澳大利亞的難民並無直接聯繫,更不屬於由宗教與政治原因驅使的恐怖組織。在我們面對此類信息時,需要小心甄別,以免被部分混淆視聽的新聞所誤導。 低成本、高回報的造假行為 一些華文媒體與公眾號所擺出的烏龍並不僅限於此。3月13日,澳大利亞新聞網登載一則新聞,稱澳大利亞目前正被號召對一項提案進行推動。這項提案首先由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發起,意在建立一個新的免簽證集團,將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與英國聯合在一起,創造「自由工作來往區」,令其中任一國國民都可在集團所屬的另一個國家自由生活與工作。如今它被倫敦一些國會議員與上院議員重提,同時皇家英聯邦協會(Royal Commonwealth...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 日前,香港教育局計劃更新沿用14年的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發表了諮詢文件,提到繼續以「用普通話教中文」(俗稱「普教中」)爲遠程目標,以校本方式推行,又指出中小學生應具備「認讀簡體字能力」,並把「認同國民身分」等列爲學習宗旨。相關文件在香港社交網站觸發激烈討論,不少香港網民質疑當局要進一步「內地化」,但也有中學校長表示認同,認爲學生需要對簡體字有認知。與此同時,中國官媒罕見發聲,對漢字「繁簡之爭」表達意見,指不應使「繁簡之爭」成為政治議題。 「普教中」引香港市民爭議 香港媒體日前報道稱,特區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在去年12月發表了《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諮詢文件。文件提及,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也應具備認讀簡體字的能力,「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以及加强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並須關注學生運用規範書面語的能力,以免他們表達受口語或網絡語言影響。課程繼續以「用普通話教中文」爲遠程目標,建議學校按校情考慮是否推行。 修訂還更强調課程有培養家國情懷的功能,以往「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宗旨,修訂爲「成爲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分,並具備世界視野,持守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珍視中華文化和尊重社會上的多元性」。 香港教育局的出發點雖好,但不少香港網民質疑修訂把課程强調「用普通話教中文」與簡體字,把課程「內地化」,也有批評特區政府沒有諮詢家長意見。寧波公學資深中文科教師王美琪認爲,以前的經驗發現「普教中」阻礙學生學習,「有『普教中』學校要求學生以普通語應考舊制會考中文科,結果聽力與口試均見詞不達意。」她稱,粵語也能學好中文,只要學生廣泛閱讀,便可培養使用規範書面語能力。她認爲課程文件與教學現况分別不大,但現時政治氣氛下,網民難免對修訂更爲敏感。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爲,「普教中」迄今仍未獲教育界共識,當局應剔除遠程目標。 有香港媒體稱,該建議在香港教育界也引起不少爭議。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林湘雲稱,他認爲學簡體字「不需要太迫切」,現在讓小學生學簡體字的做法也不太普遍。林湘雲表示,有電子詞典等工具配合,學生到社會後自然能掌握簡體字,「沒必要死板地納入課程中」。香港電臺5日稱,有反對者稱,讓中小學生學習簡體字是「政治手段」。 對於爭議,香港教育局回應表示,「認讀簡體字」以往在2002年的課程指引中就已經提出,並非今次更新的諮詢項目。而且,教育局强調建議學校「先繁後簡」,在學生基本掌握繁體字後,例如高中階段,可酌量學習簡體字,以便認讀簡體字排印的書刊,拓寬閱讀範圍。今次諮詢過程通過多方渠道,搜集意見,也歡迎公眾提交建議;在整理意見後,將交由課程發展議會討論。 「認讀簡體字」也得到一些教育界人士的支持。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招祥麒的看法是,「毫無疑問有需要」。招祥麒稱,不論是內地與交流,還是閱讀內地書籍期刊,都需要用到簡體字毋須刻意逃避,但教學時可「當成另一種語文處理」,解决混淆問題。教師工會「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也表示,一般要求學生懂得閱讀簡體字已可,不是要求懂得書寫,也不見考試時要評估繁簡對照能力,相信新指引不會對學生造成負擔。 中國官方罕見發聲 正當香港人為「普教中」激烈討論時,中國大陸官方喉舌《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署名文章,聲言針對近日香港就繁簡體字問題引起的爭議,呼籲大眾理性探討繁簡體字,何者更有利於文化傳承,莫將問題附加政治含義,强分正宗旁門,甚至給使用者扣帽子和安罪名,那便「無理且失禮了」。 署名王平的作者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台港澳專頁撰文指,這是「一些香港傳媒和激進政治組織炒作」,並支持教育局所言,指這將有助拓闊學生閱讀面,可獲更多發展機會。文章續稱,香港和臺灣有人聲稱「繁體字才是正統」,其實是讓繁簡之爭帶上政治暗示,「沾染了敵意情緒」。硬把繁簡强分優劣,甚至當作身份標簽,「只能說太過淺薄無知」,因爲文字一直在變化中,「繁體固然更能體現造字依據,但簡體的方便優勢也不可替代」。 文章又指出,在華人社會,早已繁簡體並行,臺灣作家余光中甚至說,繁簡字的使用是「一種生活習慣使然」。可見,繁簡體的使用應回歸實用精神,兼收並蓄,順其自然,才是正道。 漢字簡化無可逆轉 很多人都評論,「漢字繁簡之爭」不應該摻雜太多的政治因素。這番話是似是而非的。理論上說,漢字簡化本身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之所以出現爭議,本身就是因為政治原因,所以「漢字繁簡之爭不應該摻雜政治因素」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 從漢字發展的過程來看,在漢字基本字形確立之後,簡化就是漢字發展的主旋律。漢字基本字形的確立大致在漢晋之間,由於楷體漢字筆劃繁多,南北朝以來,在常用的漢字中,有一部分出現了較簡便、筆劃比正字少的「俗體字」,也就是現代簡體字的前身。比如,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現存的元刻本中,就已經出現了「劉」的俗體字「刘」字的寫法。 辛亥革命之後,中國從封閉走向與世界接軌,漢字簡化的呼聲更高,有人提出漢字有「三多五難」:字數多、筆劃多、讀音多;難認、難讀、難記、難寫、難用。1920、30年代,學者錢玄同曾發表《减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並提出一套具體的簡化方案,也有學者撰寫《宋元以來俗字譜》、《簡字論集》等著作,爲漢字大規模簡化作學術準備。同期,國民政府開始著手漢字簡化,並且於1935年推出《第一批簡體字表》。 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進行了大規模的漢字簡化,簡體字成爲正式文字。新加坡在1969年推出自己的《簡體字表》,與中國大陸的簡化字有差異,又於1976年,頒佈《簡體字總表》修訂本,與中國大陸《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馬來西亞在1981年出版《簡化漢字總表》,也與《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日本在近代進行了自己的漢字簡化,目前使用的《改定常用漢字表》含2136字,其中約10%為簡體字,簡化方式基本與中國不同(如「澤」簡化為「沢」而不是「泽」)。 如今堅持使用繁體漢字的地區,反而都是政治原因造成的。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很快停止了漢字簡化工作,繼續使用繁體漢字,以宣示同使用簡體漢字的大陸地區「漢賊不兩立」。香港因爲是英國殖民地,殖民當局對漢字簡化持無謂態度,因此漢字簡化進程停頓不前。相信,如果沒有1949年大陸治權易手,中華民國政府必將繼續推動漢字簡化進程,並且基本達到與今日相當的簡化程度。今日所謂「漢字繁簡之爭」,實際上是「漢字簡化權之爭」,而非「繁簡字體優劣之爭」。 普通話的來龍去脈 在「普教中」的問題上,除了「繁簡之爭」,還有另一個問題:普通話。所謂普通話,是現代標準漢語的俗稱。中國地域廣袤,方言眾多,歷來沒有「國語」,相互交流困難。明清以降,中央政府有意識地構建能夠用於普遍溝通的通用語言。1728年,清帝雍正上諭內閣,要求官員說官話,特別指出廣東、福建兩省官員需要認真學習官話,上喻發佈之後,閩粵二省的各個郡縣普遍建立了正音書院、書館,教授官話。 此後,「國語運動」漸次推進。1909年,清政府設立了國語編審委員會,將當時通用的官話正式命名爲「國語」,這是漢語首次得到官方命名。中華民國建立之後,經過反復磋商研討,於1932年5月,正式公佈並出版《國音常用字彙》,指定北平語音爲國語拼音和聲調的標準,爲確立國語的標準提供了範本,爲現代漢語標準第一個系統——國語系統。此後的大陸普通話、台灣國語、東南亞華語基本都基於這套系統。 在現代漢語全面推進的過程中,香港成了一個主要的特例。一方面香港是英國殖民地,政府工作語言是英語,民間交流語言是粵語,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作為語言孤島的香港確實沒有使用國語的需要。1997年香港回歸以後,基於歷史和現實因素,香港繼續保持著主要使用英語和粵語格局。但是,隨著香港與大陸交流的日益頻繁,學習普通話對香港來說勢在必行,對於這個現實本身,香港人應該也沒有太多的異議。 今天,香港「普教中」說普通話的主要障礙有兩個,其一是政治化的,即一部分香港人認爲,香港和中國既然是一國兩制,那麽香港就應該保持說粵語,而不是轉說普通話。應該說,這種觀點是相當無聊的,當今世界,以英語爲唯一或者主要官方語言的國家很多,互不隸屬,「兩國兩制」說同一種語言尚且沒有問題,一國兩制又何必從語言上區分。其二是現實障礙,粵語在香港通行已久,形成了自己的視聽閱讀範式,從整體上改變比較困難,也是實情。 沒有前途的語言環境...
文:本刊編輯部綜合整理 圖:新華社 夢想小鎮、雲棲小鎮、青瓷小鎮、美粧小鎮、諸暨襪藝小鎮、古堰畫鄉小鎮……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小鎮如同漫天繁星,散落在浙江大地上。 浙江的特色小鎮,儘管它們的地域面積往往不到半個西湖大,產業生態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社區功能與旅遊服務一應俱全,一幅幅獨具江南詩畫韻味的協調發展畫卷在小鎮鋪開。「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新型社區,讓在特色小鎮工作與生活成為令人羨慕的生存形態。 浙江決定創建100個省級特色小鎮,2015年6月公佈了首批37個,2016年1月公佈了第二批42個,不少小鎮已經投入運行並顯現勃勃生機。特色小鎮既非簡單以業興城,也非以城興業,既非行政概念,也非工業園區概念,而是相對獨立於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資源和一定社區功能的平臺。 View post on imgur.com
中國70%人網購曾受騙 網購近年成為中國消費主流平台,假貨詐騙陷阱充斥。中國官媒在315節目上點名京東、淘寶及天貓等大型網商旗下網店亂象。調查指,網購投訴成為中國內地各類型投訴首位,七成以上網民曾有網購受騙經歷。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協會受理逾2萬宗遠程購物投訴,其中網絡購物佔比95.41%,比前年增長3.13%。消費者主要投訴的對象涉及電商平台、以微商為代表的個人網絡商家 據中國官媒報道,中國消費者首三位熱門投訴,依次為網絡購物、汽車消費及手機消費。眾多網購投訴中,商品質量不合格和假冒較嚴重。 調查顯示,逾70%網民曾有網購受騙經歷、6.5%人遭遇個人訊息被洩漏、網購後遭遇騷擾及詐騙的情況。另有3.5%網民反映,購買的商品在運送途中破損,惟索償很難。 針對網購假貨氾濫,阿里巴巴主席馬雲日前表示,應該從整個中國的格局看待假貨問題,並指假貨不僅給阿里巴巴帶來傷害,更給整個中國社會帶來巨大傷害,治理假貨、打擊知識產權侵權應該是一切商業基礎設施的根基。馬雲強調 ,不能說有了電子商務才有假貨,「今天消滅阿里巴巴容易,消滅假貨難。如果把天貓關了,把淘寶關了,中國從此無假貨,那麼簡單的事我們馬上就關,問題是關了沒用。」 同路點評: 絕對讚同馬雲的說法。從小到大,都聽過一個說法,在「中國的假貨,就是正貨」。在網絡上,亦有很多人製作惡搞圖片,用「Makein China 」這標籤,來嘲笑其貨物是仿真品或假貨。 無可否認地,中國由始至終的問題,都在於假貨問題泛濫。因此無論是網購,或是以其他形式的商業交易,被騙情況一樣沒有辦法改善。的確,假貨的買賣可以使賣家獲利,而且利潤可能非常豐厚。但這現象正一步一步地破壞中國的形象,尤其中國政府現全力推行電子交易。這問題絕不只是打撃中國市民對網購的信心,亦會影響其他國家對於中國產品的信心。 教育局指學生輕生可能有模仿效應 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立法會表示,對近期學生輕生事件感到痛心和難過,局方已發信給學校,請學校透過不同校本活動加強生命教育,盡快為小五、小六和中學生安排生命教育課,並已向學校提供教材支援。他表示,近日的輕生事件顯示社會可能已出現模仿效應,急切呼籲社會以正面積極態度,看待問題,多關心身邊的人,發放正能量,鼓勵懷疑受困擾的人尋求專業協助,不宜不斷發放負面訊息,否則可能對情緒受困擾的人造成不良影響。吳克儉又指,自殺是複雜行為,原因不能一概而論,強調局方並非這一刻才考慮應對學生學業壓力的問題。 同路點評: 在上期的專題中,我們已經提過自殺是一種會傳染的思想。當自殺事件經媒體大力報導後,同時間就會有很多人模仿其自殺行為。而言,當那麼多學童在如此接近的時間內都自殺,香港教育局的行動又會否顯得過慢呢?其實在面對有自殺傾向的人,如果我們可以帶多一點愛,用多一點時間去關懷他們,也許情況就會不一樣了。 台灣中醫警告亂服成藥恐致腎衰竭 台灣不少人患腎病,需要長期洗腎,給民眾帶來健康警號。中醫師表示,原因之一是部分民眾吃了不肖業者推銷的「假中藥」,實際上則為摻類固醇的西藥,亂吃成藥恐讓腎臟失去功能,需要終身洗腎。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洗腎原因多,包括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沒控制好血糖和血壓、使用腎毒性藥物等等。而中醫師黃尚智則指出,根據2015年健保資料庫,追蹤2.5萬名慢性腎臟患者,其中有5成患者於確診後前往健保中醫就診。結果更顯示,患有腎衰竭的病人,若長期服用非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將減少60%發展成末期腎衰竭的風險。 同路點評: 台灣被稱為「進補之都」,因台灣民眾有很強的進補文化。但台灣也被稱為「洗腎之都」,其實相當諷刺。事實上,已經有不少的醫學報告指出,部分中藥材含有引致腎衰竭的元素,但仍有不少民眾弄不清楚,仍然長期服用。台灣政府應重新檢視進補文化,才可減少這情況。其實只要作息正常,多做運動,也一樣可達到健康生活。 法國禁播《哆啦A夢》原因竟是… 動漫《哆啦A夢》經典、歷久不衰,幾乎每個人都曾幻想自己也能有隻哆啦A夢,是個充滿想像力和奇幻的動漫。不過,日本電影導演辻仁成卻爆料,在法國《哆啦A夢》被列為禁播卡通,因擔憂孩童會受故事主人翁大雄影響,變成一個「廢材」。 辻仁成先前長年定居法國,日前在綜藝節目時,爆出法國禁播《哆啦A夢》,讓在場來賓都非常意外。辻仁成表示,法國教育委員會稱:「大雄那樣凡是遇到困難只會向哆啦A夢求助的行為,不利於孩童的身心發展」,並認為孩童吸收力快,將會受到大雄影響,至此不會學著自己想辦法解決當前困境,「如此一來,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將會無法面臨挫折,希冀有人來擦屁股。」 隨後,辻仁成也替《哆啦A夢》抱屈,解釋《哆啦A夢》真正精神、思想是人們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解決問題,「不過故事的結尾不都是大雄通過自己解決的嗎?」。 同路點評:...
難民政策令默克爾受挫德國地方選舉 當地時間13日晚,德國地方選舉「超級星期天」落幕。三個聯邦州議會選舉的計票結果出爐,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表現不佳,而新興的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成為最大贏家。 德國西部的巴登-符滕堡州、萊茵蘭-普法爾茨州以及東部的薩克森-安哈爾特州13日舉行各自的聯邦州議會選舉。這三個州共有超過1200萬合格選民,因此這一天也被稱作德國地方選舉的「超級星期天」。 德國媒體認為,這是2015年難民潮暴發以來的第一次重要選舉,因此對於各黨派在全國的選情來說,有一定的風向標作用。計票結果顯示,德國選擇黨成功進入三個州的議會,尤其是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收穫了24%的選票,成為州第二大黨。德國選擇黨在難民問題上主張強化邊境管控,同時在經濟方面提出有序解散歐元區。分析人士認為,德國選擇黨在「超級星期天」中收穫頗豐,某種程度上受益於一些選民日益高漲的排外情緒。 近半年來,默克爾堅持「張開雙臂」歡迎難民入境。這一政策起初受到了國內民眾的支持,曾有不少德國人主動上街迎接難民。不過,隨著難民涌入導致各種問題增多,民眾情緒有所反彈。與德國選擇黨相比,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士氣低落,失去了巴登-符滕堡和萊茵蘭-普法爾茨兩個州的地方議會主導權。這對於希望尋求連任的默克爾而言,無疑是一個消極的信號。 同路點評:德國媒體分析,默克爾政府的難民政策引起選民不滿,導致了這一選舉結果。德國之聲廣播電臺認為,基民盟「兵敗如山倒歸根到底是因為默克爾的難民政策」。 有分析人士認為,基民盟這次受挫,不意味著默克爾的選情真有那麼糟糕。一些民眾把票投給右翼政黨,只是為了表明對默克爾難民政策的不滿。但在真正的聯邦選舉到來時,選民會更加理性。不過,如果希望選民作出更加理性的選擇,基民盟大概只有兩個策略:請默克爾女士改變移民政策,或者換掉默克爾女士。如今看來,默克爾女士爲了面子死撑的可能性比較大,她可能情願下臺也不會承認政策錯誤。 澳聯邦司法部長訪歐 呼籲尊重「多元文化」 澳洲聯邦司法部部長基南(MichaelKeenan)本周在於柏林舉行的,各國議會聯盟打擊反猶太主義大會(Interparliamentary Conference on Combating AntiSemitism)上發言提醒歐洲國家的議員們指,來自中東和非洲衝突地區雜亂無章的尋求庇護者人流正在考驗歐洲各國民眾對多樣性的容忍度,但允許「憎恨、極權主義和暴力意識形態」傳播的社交媒體和技術或會帶來反猶太主義的興起。他認為,政治領導層對為討論奠定基調至關重要,「各國政府需要通過促進共同民主社會價值觀的承諾的實現來展示領導能力。」並強調稱,多元文化對於打造有聚合力的社會而言依舊至關重要,故各國的政界領袖們有責任通過推廣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來打擊種族和宗教憎恨,「自由民主是建立在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之上的。不過,作為社會,我們也需要在受到法律支持的共同民主價值觀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在澳洲,公民身份和居住資格不會簡單地賦予特權和權利,但包含基本的責任。這些責任忠於澳洲長期民主政體的價值觀和制度。」他還強調稱,譚保(Malcolm Turnbull)政府立法規定,針對國籍、人種、種族或宗教團體開展建議、提倡、鼓勵或鼓動種族滅絕的行為是違法的。基南的歐洲之行還包括在巴黎關於打擊外國公務員受賄的經合組織(OECD)部長級會議上發言,以及和英、法、德三國的司法部部長討論安全事務。 同路點評:對資源的爭奪、狹隘的民族/種族主義、暴力極權主義始終存在於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當中。而每當這些意識抬頭的時候,往往是經濟開始滑坡,社會包容力開始下降,地區局勢出現動蕩的時期。二戰結束後的世界經歷了一個相對較長的和平時期,多元文化和民族融合成為了許多國家的國家政策,有效促進了民主社會的進步。但眼下,反猶太主義、軍國主義、ISIS 伊斯蘭極端原教主義者開始利用無孔不入的社交互聯網,向三觀未成熟的年輕人灌輸此類反人類和諧的想法,在一些難民庇護國家引發衝突混亂。故這些國家更應堅持多元文化,而非閉關鎖國,積極幫助難民融入社會,維持國家穩定。 州立學校石棉檢查合格率僅3% 維州反對黨教育部發言人Nick Wakeling質疑安德魯(DanielAndrews)工黨政府未有信守選前承諾,針對石棉問題至今尚無任何明確行動。依據2015年年初對維州1440所州立學校的石棉檢查結果顯示,僅39所(佔3%)合格。但安德魯州政府堅持稱,至2020年清除掉所有學校中的危險物質的目標可以達成──去年的預算已備有4200萬澳元用於拆除或更換含有石棉的設備,已對所有學校完成了審查,將在67所學校的升級過程中清理石棉物,以及開展旨在訓練學校職工進行石棉管理的培訓項目。 同路點評:石棉常被用於製作保溫、耐熱、隔音等建材,其本身雖無毒害,但其纖維可引發石棉肺、胸膜間皮瘤等疾病,故被列為致癌物。許多國家選擇了全面禁止使用該危險性物質,但在澳洲,石棉的使用依然十分廣泛。考慮到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在學校建築設施中徹底取消石棉的使用是必須的。但顯然這會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漫長過程。 雪梨百日咳病患已逾150例 截至目前,今年雪梨百日咳患者已達150例。雪梨地區健康署主任LeenaGupta指,今次百日咳的高發地段主要集中在內西區的Canterbury(35例)、Marrickville(26例)、Ashfield(23例)以及Leichhardt(22例)。該疾病去年亦十分盛行,曾多達979例。Gupta表示,該疾病的患病率的增長會導致整個新州的患病率上升,「其中59歲年齡階段的患者最多,然後是1014歲和04歲。」由於病例不斷增多,政府規定所有在2014年10月1日以後出生的兒童都需在今年4月接受疫苗注射,以預防該疾病再次蔓延。 同路點評:百日咳的起初症狀因與普通感冒或病毒性流感類似,表現為輕微發熱、四肢疲乏、咳嗽等,往往容易被家長或患者自行誤判,導致病情延誤。中後期才會呈現陣發性咳嗽,並伴有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病程長達數周。最易感染該病的群體為兒童和嬰幼兒,情況嚴重者或會危及性命,故發現症狀因即時就醫。此外,即時接種疫苗亦是有效的預防方式。 南澳反對黨公佈二十年發展綱領 南澳反對黨領袖馬歇爾議員(Steven...
View post on imgur.com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之前我們介紹了谷村新司和他的作品《昴》。華語男歌手可以翻唱谷村的作品,那麽女歌手有沒有這麽好的運氣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日本女歌手中島美雪的作品。 中島美雪1952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札幌市,創作型女歌手、廣播主持人。她於1975年出道,1980年代得到極大歡迎,是日本代表性的一位創作型女歌手,她抑鬱沉重的曲風和在廣播節目中開朗的語氣之間的落差也是為人所知的。 作為歌手,中島美雪顯然是非常成功的,她先後獲得日本唱片大獎12次,日本金唱片大獎2次。中島美雪還是一位創作型歌手,她作詞作曲的歌曲16次登上日本紅白歌會的舞臺,演唱者包括了工藤靜香、德永英明這樣的大腕。她本人也兩次登上紅白歌會的舞臺,其中一次還是對陣谷村新司。 和谷村新司一樣,中島美雪的歌因為翻唱的緣故,在大中華地區廣受歡迎,大概很少有人沒聽過改編自中島美雪作品的華語翻唱歌。根據坊間統計,中島美雪約有70首作品被改編爲一百多首華語歌曲,從70年代至今,幾乎每張專輯都有歌曲都被華人地區歌手所重新填詞與翻唱。華語樂壇的明星如徐小鳳、鄧麗君、鳳飛飛都曾翻唱中島美雪的歌,連男歌手任賢齊都靠著翻唱歌曲《傷心太平洋》(翻唱自《幸せ》)走紅。1995年,中島美雪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海外演唱會於香港舉辦。1997年,中島美雪獲邀為王菲創作「人間」一曲,由林夕填詞,收錄在其1997年的「王菲」專輯。 1992年,王靖雯(即王菲)因爲把中島美雪的《ルージュ(口紅)》翻唱爲《容易受傷的女人》,一舉成爲香港天后,一時之間人人爭先翻唱中島美雪的作品。《ルージュ》的旋律低沉舒緩,哀傷卻不幽怨,蕭瑟却不陰冷,非常恰當地表現了感情受挫的女性的情緒。 《ルージュ》有國語、粵語、台語等翻唱,有的語種還不止一首。除了下面爲大家選擇的版本,讀者朋友可以在網上自行搜索視頻: ルージュ(演唱:中島美雪) 中島美雪以她深沉的聲綫,給予了完美的演繹。 容易受傷的女人(演唱:王菲) 天后王菲的成名之作。王菲高亢亮麗的嗓音,演繹如此低沉舒緩的曲調,却沒有任何的違和感,得獎乃是實至名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Dz24FCYqI 情長路更長(演唱:梁雁翎) 梁雁翎在香港算是半紅不紫的歌星,她的這個國語版本的優點來自於她自身條件:聲音略微沙啞。 情人之間的情人(演唱:邰正宵) 男聲演唱,談不上完美,算是聽個新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QWnBHiwrc 容易受傷的女人(演唱:Kim Anh、Thien Kim) 最後,照例爲大家奉上越南語版,老實說唱得相當有特色,其中摻雜了幾句粵語,結尾還奉上《大約在冬季》的彩蛋,不看真的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