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圖:蘋果日報 香港自去年9月開學至今,已有18名學生自殺,當中年紀最小的只有11歲。自殺這行為,當中絕大部分是個人因素所引起。當自殺接二連三地發生,並同樣發生在學生身上,自殺就不可能是個別事件,而是一個無可迴避的社會問題。教育的原意是讓人步向光明和幸福,但當學生在接受教育時不斷被推向絕望和死亡,我們就應反思整個教育制度,甚至社會的價值觀,是否已經被扭曲到一個令人不可以接受的狀態,絕不是一句「感到悲痛,勉勵年輕人珍惜生命」或像香港教育局局長所認為,「已經有合適機制去防止」就能解決。 近日,香港有一名醫科大學生和兩名中學生,在連續三天間,決定了結其短暫的生命,事件引起香港社會強烈關注學生自殺問題。自去年9月開學至今,在短短半年間,已經有18名學生自殺。這些自殺個案的原因,都離不開「學業壓力」這四個字。明顯地,綜合這些自殺案件,已經不能單純地以「個別事件」名義,就不了了之。教育,本是令學生認識世界,為甚麼卻令他們離開世界? 家長、學校和教育局之過 環觀世界各地,學童自殺的新聞絕不是奇聞,當中涉及到的原因亦有所不同。例如日本大多學生的自殺原因,是因為受到校園欺凌。而美國學生自殺原因,有因學業壓力,也有因感情或朋輩問題。在澳洲,亦不時有學生自殺的報導,但當中絕少因學業壓力而輕生的。當我們細心留意,香港的學生自殺,其原因總離不開學業問題。當中,家長、學校和教育局都要為使學生承受過重的學業壓力而負上一定責任。 香港人崇尚精英主義,觀念根深柢固,由小學分班,到大學生畢業求職都面對以「成績分高下」。大多家長們從小已經向孩子灌輸一種觀念,就是把學業成績的好壞和將來在社會的成就劃上等號。成績好就容易找到好工作,成績不好的就被冠以「人生失敗組」稱號。在精英主義的影響,家長們漸漸對孩子的期望,不再停留在讀書識字這範圍,變成「培育」小孩學習十八般舞藝,琴棋書畫是基本配備。學生在家長期望下,承受著一定的學業壓力。而大多學校在面臨學童人口減少,在收生不足的情況下,只好放棄其辦學理念,配合大環境以學生成績作為宣傳策略,製造一個精英學校的形象,以吸引更多的家長的青睞。但要以成績作為宣傳重點,變相加強操練學生,使學生們在空餘時間得不到應有的喘息空間,壓力倍增。 另一方面,香港教育局卻漠視這情況。公平而言,香港的教育制度和設計並沒有太大問題,問題在於香港教育局在設計這些制度時,忽視了香港的教育文化和社會觀念,使原本好好的課程設計,變成學生、學校和家長的另一種負擔。早前鬧得熱哄哄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就是一個好例子。當社會提出問題時,教育局官員就隨便勸喻一句「學校和家長不要太著重成績」或在電視上下廣告,說:「求學不是求分數」便敷衍了事。 一環扣一環的社會問題 在社會中的旁觀者,或許會以左一句「都是教育制度問題」,右一句「都是那些怪獸家長給太大壓力」作總結。但如果我們單單怪罪於教育制度、家長給予太大壓力或學生的「抗壓能力低」,只會看到最表面的問題,而且有欠公允。學生們走上絕路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前路,看不見將來有甚麼是自己可控制的,但生和死是他們此刻可掌控的。其實,學生自殺問題,是一個一環扣一環的社會問題。 細心一想,為甚麼在澳洲或美國等,絕少學生因成績問題而自尋短見?因為對他們而言,成績的好壞與將來的生活沒有太大關係。以澳洲為例,如果讀不上好的大學,在中學畢業後,能選擇的工作也不少,而且待遇也並不比大學生差。即使大學時的成績不理想,轉科或選擇停學一年,然後到外工作或旅行的例子比比皆是,根本形成不了多少學業壓力。而在美國,大多只有最高等的學府,才會傳出有學生因「學業問題」而自殺的消息。但擔心前途問題並不是他們自殺的主因,而是自尊感。在最高等學府的大學生,本身在中學時便是屬於最出眾的一群。但在最高等的大學中,漸漸發現自己再也不是最突出的一群,因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而自殺。 但香港的情況就很不同。香港社會發展單一,意識形態觀念強大,某些行業一直被冠上「有前途」、「能有好生活」之名。而能擠身那些行業的,都是那些讀得上大學的,還要是一、二級榮譽成續畢業的,才有最基本的保證,能在該行業立足。更不要談那些讀不上大學的人,背負的壓力有多大。不要忘記,在澳洲能讀大學的,接近35個百分點。在香港,只有區區的18個百分點。正正是因為學生們在成長過程中,更了解這社會的結構問題,漸漸因學業問題,而對前途產生無力感,最終才決定走上絕路。 在這社會結構下,其實學生、家長、學校或教育決策者,都是處於被動的狀態。與其再歸咎於學生「抗逆力」低、家長給予太多壓力,倒不如檢討社會結構的問題。 自殺是一種會傳染的思想 無奈是,改革教育制度或社會結構,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做到。要阻止悲劇的延續,只有社會的價值觀,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内作出改變。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如果一宗比較特殊的死亡案件上了報紙頭條,或經媒體強力報導,結果類似的死亡案件在那一陣子就會增加。因此可說自殺是一種會傳染的思想。當大家把學童自殺的新聞都當作小事時,在學童的眼中,漸漸也會把自殺當作等閒事。那時侯,社會就真正面對不可逆轉的危機。 在美國的三藩市的金門橋,是當地有名的自殺聖地。加州政府為減少自殺人數,在那增設巡邏隊,亦討論加建護欄的可能性。在1995年,加州高路公路巡邏隊為制止某些人想作為第一千名自殺紀錄者,就不再對媒體公佈死亡人數。在日本,日本政府為正視嚴重的自殺問題,在2005年,相繼推出《自殺對策基本法》和《自殺對策白皮書》,以減少自殺率。因此,如果我們只認為簡單一句「要珍惜生命」或設立所謂的機制就能減少學童自殺,不去正視真正的問題核心,這些使人痛心的新聞只會不斷重複。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 2014年,西北民族大學兩名教授曾撰文,稱全國人大暨國務院應加快「清真食品」立法步伐,推動清真食品管理的法制化進程,其中包含一條修改現行《刑法》的建議——「以謀取非法利益為目的,以穆斯林禁忌食品冒充穆斯林食品,後果特別嚴重的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至死刑。」 日前,隨着兩會期間一名全國人大代表重新提議為清真食品立法,這篇原本於小範圍內發表的文章又重新浮出水面,並很快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塵埃雖尚未落定,雙方劍拔弩張之下,折射出的除了老生常談的民族問題,或許還有資本家間的一場博弈。 「清真」知多少?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國家。不過,要說「曝光率」最高的代表,除了人數上佔有壓倒性優勢的漢族之外,或許就是穆斯林羣體了。論其原因,一是這一羣體的人數優勢。回、維吾爾、塔塔爾、柯尔克孜、哈薩克、烏茲別克、東鄉、撒拉、保安、塔吉克等少数民族一千七百多萬人口中,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加上約兩百萬的漢族穆斯林,令其總人數約佔全中國人口數量的十分之一。二是中國各民族的交錯居住特點,這一特點在分佈最廣泛的中國少數民族——回族身上得到了最富代表性的體現,同時也是大眾接觸這一羣體的最直觀途徑。其三,與其他宗教不同,伊斯蘭教有着顯著的民族特點,這令宗教問題與民族問題往往混雜在一起,兩相糾纏,變得更為敏感。而最後也是最根本的一點,便是伊斯蘭教教義與現代社會認知及習俗的普遍衝突。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與其他民族或宗教相比,穆斯林更堅決地持守着自己的傳統,並善於積極地表達並滲透自己的訴求。同樣作為相對龐大的羣體,也許人們不知道戴狗皮帽拜訪客人為滿族人的大忌,但一定聽說過穆斯林的飲食準則——清真。在中國,大多學校裏都設有清真食堂,懸掛特殊標識的清真餐館也遍佈大街小巷。想來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中,哪怕還有人從未吃過清真食品,也至少知曉「蘭州拉面」或是「羊肉抓飯」的存在。 可人們知道,卻又一知半解。對於多數未曾真正走進穆斯林生活的人來說,「清真」大約代表原料中不含豬肉的食品,或者是幾道令人耳熟能詳的特色「新疆菜」;甚至這兩個字也可以給人無限遐想,當它與這一神秘、複雜的宗教聯繫在一起時,仿佛聽起來有一種「乾淨」、「安全」的意味。「有正規認證的清真食品,一般不會出現病死的肉類、不正常死亡的肉類制品,還有不幹凈的食品;而非清真的小吃有深圳的大便臭豆腐、假雞蛋、河北的三聚氰胺奶粉、河南的假辣條……有信仰的和沒信仰的人差距就在這裏,你看那些沒信仰的人怎麽坑人怎麽來,」在國內知名的天涯論壇,一個熱帖中這樣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是事實,不服不行。」 事實果真如此嗎?讓我們先就目前民眾所持有的一些熱門觀點,進行自問自答式的剖析。 不含豬肉的食品就是「清真食品」。 這個說法過於片面。清真是穆斯林羣體持守的宗教規範,它源自阿拉伯語,意為「合法的」。在穆斯林國家中,它所代表的是一系列的生活方式約束,包括言語、衣着、行為在內,而在像中國這樣的非穆斯林國家中,它主要指符合伊斯蘭教規條、穆斯林「可以食用」的食物。除豬肉外,狗肉、酒、血等,都在其違禁列表內。但並不是說避開它們便可「萬事大吉」,因為即便是可食用的牲畜類型,也要通過經認證的屠宰師「奉安拉之名」,恪守一系列特定的儀式規則屠宰後,才能真正被認定為「清真」。而人們通常熟悉的熱門「清真」菜式,實際上是新疆菜或回族菜,其烹飪並不一定要採用「清真」原料,「清真」原料亦不一定要採用這幾種限定的方式烹飪,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 比起別的食物,「清真」食品顯然更乾淨、安全、衛生。 不一定。以上文所提到的「天涯論壇」熱帖觀點為例,其得出的結論,實際上是由於將兩種標準完全不同的事物進行了類比:通過清真認證的、符合現行法規的「合格」清真食品;與違反《食品安全法》、粗製濫造的劣質食品。我們可以說,無論是否屬於清真食品,只要遵循現行法律要求,採用符合標準的原料,以正規、合法的手段進行生產及銷售,都可以稱為衛生、安全的食品。反之,對於不符合標準的食物,即便被偷偷地打上了「清真」標籤,也無法掩蓋其存在的問題——違法情況在「清真」食品中就少見嗎?其實未必,不然,也不會有今次這個為清真食品立法的風波產生了。 再來說說清真食品與乾淨的聯繫。事實上,清真的「乾淨」是宗教意義上的「乾淨」,而非物理學上的「乾淨」。舉例來說,在牲畜的清真屠宰過程中,需要誦讀《古蘭經》經文、用規定的電擊等方式先行擊暈,並嚴格評估動物的死亡及放血過程。但這些環節與人們普遍認為的「乾淨衛生」並無太多必然聯繫。 衝突間的博弈 客觀來講,完善食品法規是一件好事。作為食品消費大國,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向可用「易發」、「多發」四個字概括。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地方監管能力不足、責任制混亂,「渾水摸魚」的情況時有發生。事實上,《食品安全法》於2015年4月進行了修訂,其威力正在逐漸發揮,可以說,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正趨於良性發展。 然而,為清真食品立法,本質上卻是將穆斯林羣眾與普通民眾進一步剝離開來。在現行法規對有害公眾健康的食品尚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懲罰措施情況下,「仿冒穆斯林食品」便可適用死刑,並將其進一步上升至「侵犯少數民族權益,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以此手段煽動民族仇恨的犯罪行為」的高度,其結果只能是在這樣的敏感時期加大民族矛盾,也就不奇怪本次「為清真食品立法」呼聲一出,雖然並未重提「死刑」一事,便引發大規模的「抵制清真食品」潮了。 知乎論壇中名為「姜委員長」的網友稱,「清真食品」這個概念本身被符號化了,象征著穆斯林群體與主流社會的隔離,而這種隔離狀態的維持,部分是由於現行法律的偏袒,常常以犧牲其他群體的利益為代價;部分則是由於穆斯林自身的暴力行為,抵制運動正是表達出對「清真食品」所象征的穆斯林群體的特權地位和暴力行為的不滿。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實際上這個法規並不會有什麽不利影響,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會生產、售賣清真食品;但這個符號背後卻有着諸多關聯:少數民族的優待政策、在政策庇護下有恃無恐的部分極端團體,以及在近期頻發的事件及媒體渲染下,愈發令人感到恐懼與不安的伊斯蘭教義。因此,大規模抵制實際上是民眾情緒的集中爆發——它代表了對政府現行少數民族制度的不滿,對穆斯林羣體激進訴求的氣憤與恐慌,以及加強自身權益保障的急切訴求。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知乎用戶石言稱,與過去優待少數民族的「兩少一寬」政策實則只會令為非作歹的人得利,而令遵紀守法的少數民族白白承擔惡名相類似,清真食品立法同樣也有可能促成一個區域的清真認證壟斷,而令普通清真食品業從業者的合法手續變得更為困難與繁瑣。從這個角度來講,普通穆斯林民眾、清真食品從業者也未必是這個法規的既得利益羣體。無論這一提案最終通過與否,他們已經被捲入了輿論的浪潮,而隱藏在這一訴求之下的暗流涌動仍未被多數人所注意,但這也許才是人們真正要警醒的。
圖:中國官方宣傳 文:本刊編輯部 2016年3月1日,被看作為中國反家暴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為自1995年中國首部《中國婦女發展綱要》中第一次提出「堅決制止家庭暴力」以來的長期立法爭論劃上了一個重要的句號。該法明確了「反家庭暴力是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標誌著家暴屬於清官難斷的「家務事」的時代正式終結!新法的固然為遭受家暴之苦的受害者提供了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依據,但民眾如何正確有效的使用該法律武器維權?有關部門如何有效地執行法律條款?以及新法是否會出現過分干預家庭「和諧」和「穩定」的負面影響?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反家暴法之所以醞釀了20多年才出台,同長期以來受到「父權」主導的中國傳統家庭和社會觀念有著密切的關係。雖然很多年輕的中國人對於類似「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傳統禮教習俗不以為然,但老一輩的人,以及生活在農村的許多家庭,依然信奉著這樣的理念。而找另一半想要「柔順恭良」,認為小孩子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堅持「家醜不可外揚」的人至今亦大有人在。故而長期以來,那些在西方社會被劃為家暴犯罪的行為,在中國的家庭中卻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哪個孩子小時候沒挨過父母的呵斥打罵?而夫妻間在氣頭上惡言惡語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亦是稀鬆平常,反正大部分時候是「床頭吵架床尾和」,說不得有些人還認為此乃一種情趣。 反家暴法的一大進步是明確規定了家庭暴力的範疇,即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綑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同時規定了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該法律執行,即意味著同居關係、撫養照料關係、家庭雇傭關係等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都可以參照《反家庭暴力法》作出處理。 故對於當下多見於年輕人的未婚同居現象,以及因住房等原因一些家庭採取 「離婚不離家」的假離婚家庭現象而言,新法能夠有效確保在此期間發生的暴力行為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反家暴法亦在暴力受害方可及時獲得有效幫助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改進。新法規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亦可向公安機關報案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而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有權亦應當進行勸阻並給予幫助和處理。特別針對屢屢見諸報端的父母虐童案,新法規定「中小學、幼兒園、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上述人群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未按規定報案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此舉有利於打破之前受害人需要層層申請,尋求幫助困難的尷尬處境,亦確保了有關單位不會因為嫌麻煩而向之前一樣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此外,新法針對受害者的人身安全保護和法律援助亦加大了保護和支持力度。例如,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身安全保護令可以包括的措施有: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保護申請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對於父母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可根據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居委會、村委會、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等有關人員或單位的申請,依法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另行指定監護人。縣級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可以單獨或者依託救助管理機構設立臨時庇護場所,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臨時生活幫助。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對家庭暴力受害人緩收、減收或者免收訴訟費用,等等。 新法更進一步對法律的執行力實施了強化。例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關、婦女聯合會應當將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納入業務培訓和統計工作。醫療機構放寬鑒定限制,接受個人的鑒定服務,並應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診療記錄。 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鑒定傷情,並對報案人的資訊予以保密,等等。 當然,新法並非十全十美,要令到國民真正理解新法,並正確使用新法保護自身權益更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更有人在一片歡欣鼓舞中提出了質疑。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大陸已有近400個城市設立了「反家庭暴力庇護中心」,不少甚至設立於新法出台之前。但知道庇護所的確切位置並前往尋求幫助的人卻少之又少。 如啟用於2009年的上海反家庭暴力庇護救助中心, 在提供臨時救助同時,亦提供法律服務、醫療救治、心理諮詢等服務。但截至2014年,5年內只接待了18人,平均每年接待人數僅個位數。其中固然有受害者的個人因素影響,但更多是因為大陸的很多庇護所或條件簡陋、或入住手續複雜,往往只能夠提供臨時的生活場所和極少的臨時生活幫助,無法從根本上幫助解決受害人的問題。對於很多家暴受害者,特別是農村家庭的家暴受害者而言,如果無法幫助她們克服心理創傷,並給予她們回歸社會的謀生能力,則她們寧可選擇被家暴的陰雲籠罩。同時,新法在實施的過程中是否適應中國國情,亦需要慎重考慮。不僅是因為新法實施會帶來相應的行政成本增加,更是因為前車之鑒──即便是立法和反家暴救助體系相對完善的西方社會,亦存在過於細節性和廣泛性的立法過分干涉了家庭生活的尷尬現實。例如高舉反家暴法大旗的北歐,瑞典和芬蘭卻是歐洲家庭暴力男性受害者最多的國家,而瑞典作為歐洲強姦案案發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相當一部分的強姦案屬於婚內強姦,涉及夫妻性生活過程中,妻子進行到一半不願意,而丈夫不停下來即是違反女性意願。網絡上甚至有一則十分流行的笑話對此事進行了嘲諷:「瑞典夫妻房事生活,妻子問要啪啪麼?丈夫問你確定?妻子表示肯定,丈夫卻說要先簽同意書。」長期以往,原本和諧的家庭生活亦會因為「性生活不和諧」而陷入危機。可見,濫立法律過度干預個人和家庭生活,有時未必會帶來期盼的好結果。故中國反家暴法是否能夠真正起到積極的作用,依然需要很長的一段檢驗期。
——李世石九段的故事 文:本刊編輯部綜合整理 圖:新華社 3月9日至15日,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的圍棋「人機大戰」將在韓國激情上演,過去十年獲得世界冠軍最多的棋手——韓國的李世石九段,將背負著人類的希望,與5:0擊敗了歐洲冠軍樊麾二段的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AlphaGo)」展開決戰。李世石九段出自韓國近海小島飛禽島,故有「飛禽島少年」之稱。出道之後所向披靡,一度統治棋壇,特別擅長在劣勢下反敗為勝,強大的「翻盤術」令人吃驚。在李世石與人工智能的大戰即將展開之際,我們一起來瞭解他的故事。 與人工智能決戰 韓國棋院和谷歌DeepMind公司22日在首爾和倫敦同時舉行了通過視頻連接的兩地記者發佈會,共同發表了有關李世石九段和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對決的主要內容,期間李世石表示有把握贏得「人機大戰」。 李世石將於3月9日至15日在首爾四季酒店與和「阿爾法圍棋」展開5盤對局,勝者獎金為100萬美元。此外,李世石每盤對局費為3萬美元,每贏一盤還將獲得2萬美元的獎金。也就是說,如果李世石5盤全勝,將獲得125萬美元。而如果「阿爾法圍棋」獲勝的話,主辦方將把獎金捐款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有關STEM教育團體和圍棋慈善團體。 根據日程安排,5盤棋將分別於3月9日、10日、12日、13日和15日舉行,即使一方率先取得3勝,也會下滿5盤。這次比賽將在韓國、中國、日本同時直播,比賽採用中國規則,執黑一方貼7目半,各方用時為兩小時,3次60秒的讀秒。 在記者發佈會上,李世石說:「這是一次歷史性的圍棋賽事,能與人工智能『阿爾法圍棋』對局我感到高興和光榮。從目前情況看,我認為我獲勝的概率比較高。」李世石透露他觀看了「阿爾法圍棋」與歐洲冠軍此前的對局,認為人工智能還沒達到跟他爭勝負的水準。「儘管人工智能學習能力強,實力會有所提升,但它的水準大概是我讓先的水準,」李世石說,「5盤棋應該不會是3:2,可能是4:1或5:0,我會贏。」 「飛禽島少年」 李世石,其實應該叫李世乭(朝鮮語:이세돌,英語:Lee Sedol,中文可以念作「奪」),1983年出生,因名字中的「乭」字為韓製漢字,中國漢字中無對應的字,故此中文媒體多將其簡化為「石」。李世石成長於韓國全羅南道偏僻的飛禽島,早年被稱為「飛禽島少年」。飛禽島離開韓國木浦市大約是乘船兩個小時的航程,由於地處偏僻,島上雖然環境很美,可人們的物質和文化娛樂生活却很貧乏,生活在島上的絕大多數都是純樸的農民,孩子們的生活自然也很單調。 李世石的父母有好幾個孩子,李世石最小。哥哥姐姐4人都在學棋,小李世石也從旁耳濡目染。有一天,哥哥正在與父親下棋時,李世石突然從旁指出著手不正確,令父親意識到,這個孩子有圍棋的天賦。李世石的父親是個很狂熱的棋迷,有業餘5段的水平,他親自教孩子們學棋。在學棋的4個孩子中,原本哥哥李相勛是進步最快的一個,可當父親發現了李世石的棋才之後,就投入了全部精力指導。 在父親的指導下,李世石進步神速,很快到了島上無敵的地步,父親也無法繼續指導他進步。在李世石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父親把他送到了韓國最著名的權甲龍道場(「道場」是日語詞彙,被中、韓語言直接拿來,大致指「教授專業技能的寄宿制學校」。權甲龍道場由權甲龍七段創辦,是韓國最著名的圍棋道場之一),與哥哥李相勛住在一起。韓國圍棋的世界冠軍曹熏鉉和劉昌赫都曾經指導過他。 剛到權甲權道場的幾年間,他的生活主要由哥哥李相勛照顧,有時為了照顧他的生活,哥哥李相勛甚至會放棄自己的比賽,也錯過了不少機會。李世石很快到了入段的水平,而韓國棋院的入段比賽是出了名的嚴格,即使是李世石,在第一年的比賽中也失敗了。由於李相勛已到了服兵役的年齡,如果自己去當兵,最擔心的就是弟弟。1995年,李世石終於成功入段,他入段的第二天,哥哥李相勛就背起了背包去部隊了。李世石對哥哥的恩情銘記在心,有人說,為了報答哥哥對自己的恩情,在某一次比賽的決賽中,李世石故意把冠軍讓給了哥哥。 特立獨行的性格青年 在一般人的記憶中,李世石是年少成名,但這或多或少受到「飛禽島少年」這個稱號的影響,或者把韓國年少成名的棋手「石佛」李昌鎬(13歲獲得首個頭銜,17歲獲得世界冠軍)的印象移植到李世石身上。雖然李世石確實很早就引起了棋界的矚目,但他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是在他20歲時獲得,而之前則沒有太大的驚喜。不過,李世石一旦破繭而出,便成為了世界棋壇無法忽視的力量,在2003年至2015年間,李世石幾乎每年獲得至少一個世界冠軍,至今他已經擁有14座世界冠軍獎杯,和4個快棋亞洲冠軍獎杯。 李世石性格特立獨行。與李世石同期入段的棋手都在為升段而努力,可李世石却對段位一點也不感冒,從初段到三段用了近5年的時間。在李世石看來,段位與棋力根本就沒有關係,如果參加比賽沒有限制,永遠是初段都行。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他一直對升段比賽沒有什麽興趣,甚至還曾拒絕參加升段比賽。好在韓國棋院也與時俱進,訂立了新的升段規則,2003年,李世石獲得了LG杯和富士通杯兩個世界冠軍,直接跳升為九段。 2008年,李世石加盟了中國圍甲俱樂部貴州百靈,擔任主將,與俱樂部簽下獲勝得獎金十萬元人民幣,失利分文不取的「性格合同」,在圍甲聯賽中取得主將19連勝,這個紀錄前無古人。但更加「性格」的是,2009年,李世石向韓國棋院通報不參加韓國圍棋聯賽,韓國職業棋士會因此進行了一次會議聲討李世石,會議以86票贊同37票反對通過李世石議案,認為「有必要采取措施」。作為回應,李世石於2009年6月8日,通過哥哥李相勛向韓國棋院提交了「休職申請」,從2009年6月30日起不參加韓國棋院主辦的全部比賽,到2011年1月1日恢復。 當然,之後雙方很快和解,李世石舉辦記者招待會,向韓國棋院、職業比賽主辦方和圍棋迷道歉,但仍舊認為中國圍棋聯賽提供了最好的條件,表示繼續參加中國圍棋甲級聯賽,但可能很快復出,並且願意代表韓國參加比賽。很快,韓國棋院舉行會議,通過了關於李世石休職事件的三項决議:接受李世石九段提出的休職書;會對李世石九段休職深表遺憾,但將修改、改善現行規定,並嚴格執行。也請李世石九段自我克制,盡可能避免類似事情再發生;對於已經簽約的棋手,特殊允許繼續參加。 李世石休職事件最終溫和解決,而復出以後的李世石也展示了驚人的實力,在半年時間裡取得32勝4負,摘得兩項世界大賽冠軍和一項亞軍。對一個青年人來說,特立獨行並不困難,但要拿出成績來證明你的特立獨行並不是胡鬧,相信李世石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王者之戰 迄今為止,李世石已經取得了14個世界冠軍,快棋比賽的冠軍和國內比賽的冠軍更加不計其數,今後也許還會有新的斬獲。但相信,有兩項個人對抗的比賽,將是李世石人生當中里程碑式的記憶,那就是2014年進行的Mlily夢百合世紀之戰古力、李世石十番棋,以及正在進行的李世石、「阿爾法圍棋」五番棋。 古力與李世石同年,中國重慶人,九段。古力6歲學棋,1995年進國家少年圍棋隊,1996年入段,1997年底拜中國「棋聖」聶衛平為師,2006年奪得LG杯冠軍後升為九段,迄今為止獲得過8個世界冠軍。在2005到2010年期間與李世石有多次交鋒,棋逢敵手,分庭抗禮。 李世石與古力一時瑜亮,世人都非常想看二人依日本舊式爭棋制度進行十番勝負。2014年,在Mlily夢百合公司的資助下,比賽終於得以展開。比賽預定在十個不同城市舉行,每月一局,勝者將獨得500萬人民幣的獎金。最終李世石以6:2獲得勝利,相當於贏得了圍棋「王中王」的地位。 李世石與「阿爾法圍棋」五番棋,前文已經有介紹。在本文面世之時,五番勝負的前兩局已經結束,希望李世石九段能夠為人類爭光。當然,即便李世石在比賽中失利,也還沒有到絕望的地步。不可否認,隨著時光漸漸老去,李世石的棋藝也不可抗拒地從巔峰滑落。目前的李世石,已經不再是世界圍棋第一人,這個稱號已經屬於對李世石有著8:2壓倒優勢的中國棋手、19歲的柯潔九段。相信如果「阿爾法圍棋」擊敗李世石,那麽谷歌公司會繼續安排「阿爾法圍棋」與柯潔一爭高下。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 大山包位於中國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西北部大山包鄉。面積19200公頃。最高海拔3364米,最低海拔2210米。屬暖溫性高原季風氣候,冬寒夏凉,年平均氣溫爲 6.2℃,日照長。境內有天然湖泊大海子,並建有跳墩河水庫。 大山包是我國特有高原珍稀鶴類黑頸鶴的重要越冬棲息地,2003年,建立了雲南省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保護和擴大黑頸鶴的棲息地,當地開展了移民搬遷和退耕還草、還溼等多個溼地保護恢復項目,2002年以來保護區先後退耕還草還溼地1020公頃,目前溼地面積已接近6000公頃,並於2004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調查監測顯示,經過多年保護管理,大山包溼地越冬的黑頸鶴種群數量已由保護區建立之初的300多只增加到2015年的1200隻左右,大山包作為「黑頸鶴之鄉」逐漸為世人所知。 View post on imgur.com
京台跨海高鐵被質疑一廂情願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北京至台北的高鐵路綫,也即從福州跨海到台北的高鐵,被質疑是「一廂情願」。有大陸網民調侃:「先把到香港的高鐵解決吧!」台灣陸委會回應,這涉及非常複雜問題,並非大陸單方可規劃。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也承認,這存在「政治意願問題」,得「等一等,看一看再討論」。 大陸規劃未來五年建成所謂的「京台高鐵」,即京福高鐵(北京至福州),然後從福州經平潭穿過台灣海峽直達台北。消息曝光之後引來大陸網民的熱烈討論。《法制晚報》單篇文章下的評論數已超過一點五萬。其中拍手叫好的大有人在,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修到台灣,人家同意嗎?」「先到香港的高鐵先解決吧,香港都停工不讓建了,還想修到台北?」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昨天承認,大陸完全有技術及資金可與台灣合作興建跨海峽高鐵,但「我們之間有一個政治意願問題」,還得耐心地「等一等,看一看再討論」。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張兆民昨天表示,「京台高鐵」到台灣部分規劃是通過海峽隧道完成,現在專家比較傾向是全長一百二十六公里的北通道,也就是從平潭到台北。「技術上不成問題,現在主要取決於台灣方面。」 同路點評: 對於京台跨海高鐵,無可否認地要說,絕對是中國政府一廂情願的想法。無論從甚麼角色來看,也看不出雙方到底有甚麼實際的需要,也看不出台灣有甚麼理由答應。因此可合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事實上,京台跨海高鐵涉及的問題眾多,除了工程技術、營運安全和成本等事項外,更涉及國家安全、民意及兩岸互動等複雜問題,並非其中一方之說法即可規劃。 中國政府這建議,絕對有一個政治的考量,意圖亦十分明顯。但在馬英九、國民黨管治時,實現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難道在蔡英文、民進黨執掌的下一任期間,實現的可能性會增大嗎?答案明顯是不會的。 亞視清盤人澄清員工可追欠薪 亞洲電視重新聘用160名員工,但有指合約訂明員工不可在4月2日前向亞視追討1及2月份的欠薪,條款被指不平等。亞視欠薪關注組曾憲國於電台節目指大部分員工,包括新聞部已簽署函件。他坦言不少員工已兩個多月無支薪,而另找工作需時,方無奈簽下文件。他又指已簽署函件的員工,日後是否可透過申請破欠基金追討欠薪,須視乎基金如何評店亞視的狀況。臨時清盤人則發聲明澄清,強調僅向亞視員工發放三份文件,包括終止現行僱傭合約同意書、約160名員工的重新聘用合約,及已支付的3月份薪金收據;清盤人強調,亞視員工有權繼續就欠薪提出索償。 同路點評: 有關亞洲電視的欠薪新聞,真是層出不窮。早前有指亞洲電視因欠缺資金,而讓員工在電視台門口跳舞籌款,被外界嘲笑。之後亞洲電視又因拖欠薪金,告訴員工如有經濟需要,可問高層借錢渡過難關,荒謬非常。其實亞洲電視有不少出色的人才,可是管理不善,才導致今天的下場。 台灣青年失業率高企 台灣青年的失業率一直高企在超過百分之12,南投縣教育處長彭雅玲接受訪問時表示,青年失業率高,與當地大學太多有關,導致大量畢業生充斥市場,不容易找工作。彭雅玲指,大學畢業在台灣幾乎只是求職的基本門檻,而不是優勢。所有大學生起步都要從最基層工作做起,文科生平均要三至五年才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賴偉文就指,有不少台灣大學收生不足,因此近年積極招收包括香港在內的外藉學生,隨著愈來愈多外藉學生畢業後留台工作,可能會加劇當地青年的失業情況,但目前影響並不嚴重。 同路點評: 台灣青年的失業率高企,與大學太多或者有些微關係,但相信不會是主要原因。台灣近年的經濟環境轉下, 而且發展過份單一,因此在市場上的工作職位本來就很缺少。加上大學畢業生會對工作待遇有所要求,所以更難找到心儀工作。如台灣政府不解決發展問題,無論減少多少大學,結果也會是一樣的。 女生避談「那個」創造5千個暗號 多數女性對於直接提及「月經」二字而感到尷尬,經常用暗號代替。根據《南華早報》報導,最新調查指出,全世界的女性為了避免提及「月經」,竟發明了將近5000種的「暗號」。舉凡「畫家來了」、「鯊魚週」、「血腥瑪麗」都是用來代稱經期的委婉語,這也反映出,在許多國家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將談論經期視為一種忌諱。 報導指出,研究調查了190個國家中9萬名女性,發現女性們為避免與男性同事或男性友人提及月事,通常以委婉語代稱,而全球目前約有5000種代指月經的暗示用語。調查顯示,波多黎各人對於和男性同事與同學談及月經時最感到自在,沙烏地阿拉伯則感到最不安。在與男性親戚談及月事方面,波多黎各人也是最感自在的,日本人則感到最不安,只有13%表示感到自在。 該調查由總部位於柏林的女性健康公司Clue進行,執行長Ida Tin表示,「很不幸的,許多人無法以開放的態度討論月事。」 同路點評: 其實女性對於經期,不只是在言語中隱晦,部分女性甚至會翹課、逃學、翹班或是避免出席某個場合,因害怕自己月事跡象被發現。 雖然隨著各國的教育水準提高,女性權益意識增強,人們對於女性健康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但當談論到有關性方面的問題,女性始終無法大方談論。而事實上,這問題與宗教或社會文明程度並沒有太大關係。例如在澳洲、巴西和智利,最常出現因月經而翹課、翹班,但只有5%至8%的新加坡人、印尼人和義大利人表示她們不想被人發現自己來經而翹班 。可見這現象是沒有一定的指標。...
據朝中社7日報道,朝鮮國防委員會當天發表聲明譴責美韓聯合軍演,警告將進行先發制人且具有進攻性的核打擊。聲明說,美韓不顧朝鮮的重大警告,於7日起舉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關鍵決斷」和「禿鷲」聯合軍演。敵人此次還將實施針對朝鮮最高層和以顛覆朝鮮制度為目的的「斬首行動」實戰演習,導致事態越發嚴重。 聲明說,面對敵人企圖侵犯朝鮮尊嚴、主權和生存權的嚴峻狀況,朝鮮軍民將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手段予以應對。聯合軍演是對朝鮮主權最露骨的核戰爭挑釁,朝鮮的軍事應對措施將會是先發制人且具有進攻性的核打擊。聲明指出,朝鮮已制定了經過最高層批准的有關軍事作戰計劃。 據韓國媒體報道,韓美「關鍵決斷」和「禿鷲」例行聯合軍演定於7日舉行。這將是自2010年3月「天安」號事件後韓美規模最大的聯合軍演。 聯合國安理會2日一致通過第2270號決議,針對朝鮮核、導計劃規定一系列制裁措施,重申支持重啟六方會談及通過和平方式實現半島無核化。國際社會普遍支持安理會通過涉朝決議,敦促朝鮮放棄核、導計劃,通過對話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外交部發言人洪磊7日在回應韓美聯合軍演問題時表示,中方在朝鮮半島保持穩定方面擁有重大關切,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在半島挑事惹事之舉。 同路點評:朝鮮半島就是東亞的火藥桶,現在這個火藥桶又到了爆炸的邊緣。其實,要徹底解决問題並不難,只要支持其中一方武力併吞另一方,就能一勞永逸地解决問題。只不過,相關幾個大國的戰略研判,認爲朝鮮半島維持分裂,在目前情况下更好。 那麼,在朝鮮半島不統一的情況下,如何給半島局勢降溫?其實也不難,只要肯花錢。朝鮮方面之前已經開出了價碼:即使幾十億美元也不能讓朝鮮放棄核武器。那麽,只要美國肯開價100億美元以上,朝鮮棄核是有可能的。只不過,目前美國連這個錢也不願意花,决心要讓半島問題複雜化,這對中國來說,是個非常嚴峻的考驗。 20%澳洲兒童智力發展欠缺需重視 牛津大學人類發展學教授Edward Melhuish稱,澳洲需制定全國性早期語言和讀寫能力相關策略。澳洲學前教育調研了30萬澳洲兒童入學第一年的能力發展情況,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有20%的澳洲兒童在入學時智力發展不達標。Melhuish教授表示,擁有良好學前教育的兒童能擁有更好的發展語言能力,在未來的發展上亦表現得更出色。而讀寫能力表現差會影響整個國家的發展,可以想象,20%的人口不具備成功的基本技能對現代社會而言,確實是巨大的負擔。若能減少兒童讀寫能力低下的比例,則社會發展將更加繁榮。在本周於堪培拉召開的制定全國性兒童早期讀寫能力策略問題的峰會上,Melhuish教授發表講話稱應提高對語言發展的重視。他指讀寫能力問題出現在兒童早期教育,而重要的語言技能經常被忽視。他認為應該確保所有兒童在入學前都具備基本優秀的基本語言口語能力。因為基本口語能力十分重要,是讀寫能力的基礎,涉及建立語言視覺媒介。他提出其中的一個解決辦法是設立業餘學前教育機構對3歲以上的兒童進行教育。此外,研究還表明,2009年至2015年,落後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出現發展問題的兒童數量的差異正變大。教育部長Simon Birmingham表示,雖然整個社會在語言技能及認知能力方面正有所改善,但在情緒健康、生理健康、社交能力方面仍存在差異。 同路點評:Edward Melhuish教授的研究還顯示了一個高質量的早期教育對於兒童的語言和數學能力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小學階段的教育,並提出了在澳洲實行學前班免費的建議。從個人的成長來看,兒童時期的教育是塑造其認知能力與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但過分強調早期教育亦容易走入誤區,只要參考如今的中國社會即可一目了然。雖然中國的孩子在兒童期會顯示出平均水平較高的知識能力,但「拔苗助長」的結果往往令人扼腕。此外,澳洲目前的托兒所和學前班費用在即使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依然令許多家庭覺得費用過高,除非澳洲政府能夠增加在早期教育方面的投入,否則實現相關建議的希望渺茫。 墨市安裝澳首個女性剪影信號燈 墨市里奇蒙(Richmond)區Bridge路與Bosisto街的交叉口,離Mary Rogers廣場不遠的交通信號燈將被換成女性剪影的特別信號燈,以紀念對婦女及兒童福利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維州政府首位女議員Mary Rogers。該信號燈是澳洲史上的首個顯示女性剪影的信號燈,預計安裝工作將於本月內進行,指示牌會於5月揭幕,使用一年的時間。亞拉市Roberto Colanzi市長表示,Rogers議員與里奇蒙區有著密切的關聯。1920年代,她在擔任議員的五年期間,解決了福利、教育及家庭方面不少問題,提出了維州首個社區婦幼衛生服務計畫。 同路點評:澳洲雖然建國時間不算長,但在民主,特別是女性權益方面卻走在了英美等老大哥國家的前面。Mary Rogers於1920年當選為里奇蒙市議會議員,是維州歷史上首位,亦是澳洲歷史上第二位女性議員。她從自身作為女性,關注家庭的獨特的視角出發,為該地區的弱勢群體爭取到了平等的權益。如今的澳洲,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女性從政,在重要的職位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達理被推舉為新州工黨副黨魁 在唯一的競爭對手麥凱(Jodi McKay)決定退出角逐之後,新州影子內閣財長達理(Michael Daley)被推舉替代轉戰聯邦政壇的柏妮(Linda Burney)成為新州工黨的副黨魁。被委以工黨財政事務發言人重任的麥凱表示:「我認為達理將成為稱職的副領袖,在陸富利(Luke Foley)和達理的領導下,我們將有非常強勢的團隊。」此前,麥凱的退出決定一度令人對工黨所一直承諾的要增加黨內高層中的女性成員一事產生了質疑。但麥凱本人稱,「我認為工黨做出了所需的變化。」 同路點評:柏妮此前宣佈會轉戰聯邦政壇成為了一時的話題,若其競逐巴頓(Barton)選區席位成功,則將成為澳洲眾議院的首位原住民女議員。對於柏妮本人和澳洲政壇的女性政治家群體而言,是一件具有積極意義的挑戰。事實上,相較於糾結在黨團高層是否有一位女性議員以維護輿論而言,更為重要的黨團決策是否有足夠數量的積極參與其中並對此產生影響的女性議員。...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有一首歌,傳唱中國近百年,家喻戶曉。然而,很少人知道,這首歌在美國萌芽,在日本長成,在中國開花結果,那就是《送別》(日文版《旅愁》、英文版《夢見家和母親》)。 約翰•奧德韋(John Pond Ordway,1824年~1880年)是一名美國醫生、作曲家、音樂企業家和政客,出生在馬薩諸塞州。1851年,他創作並出版了歌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夢見家和母親)》,這首反映美國內戰的歌曲一度流行。在今天的美國,幾乎沒人知道這首歌,但它在日本和中國的流行程度大大超出想像。 日本音樂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調略微改動後,填上日文的新詞,作成《旅愁》這首日文歌。犬童球溪一生從英文歌曲翻譯創作日文歌曲250多首,他反對直譯英語歌詞,喜歡用日語爲原曲重新填詞。犬童球溪比奧德韋小55歲,在那個傳播尚不通暢的年代,卻能聽到《夢見家和母親》,可見這首歌傳唱經年,並非曇花一現。《旅愁》1907年入選了日本音楽教科書「中等教育唱歌集」,2007年入選「日本の歌百選」。 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即後來的弘一大師)留學日本,聽到《旅愁》,被優美旋律所打動,産生了創作靈感,後於1915年在稍作修改的曲調上配以中文歌詞,作成了在中國傳頌至今的《送別》。《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令歌詞與曲調結合得十分完美。 《送別》在中國樂壇享有崇高的歷史地位,1920至40年代,《送別》是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1970至80年代,《送別》作爲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1990年代以後,翻唱和改編《送別》的例子不計其數,包括搖滾樂隊唐朝改編翻唱,以及韓磊在《我是歌手》第二季中改編演唱。《送別》也受到影視作品的青睞,香港電視劇《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國電影《讓子彈飛》、《厨子戲子痞子》等,都使用《送別》作爲插曲。 《送別》的各個版本時間跨度大,風格各異,除了下面爲大家選擇的版本,讀者朋友可以在網上自行搜索視頻: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演唱:不詳) 今天能找到的唯一一個版本,是一位收藏者用錄像設備對著黑膠唱片機錄製,彌足珍貴,讀者朋友千萬不能錯過。 《送別》(演唱:樸樹) 1990年代流行於中國的吉他彈奏民謠曲風,用90年代的校園歌曲風格演繹20年代的校園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Ijlt2eg3k 《旅愁》(演唱:不詳) 《旅愁》比《送別》更富悲滄的氣息,因為《送別》是別離之情,而《旅愁》是久別思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dAKCWuKo4...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蘋果日報 「梁天琦」,在兩、三個星期前,無論對於香港政治圈有多熟悉的人士,能說得出這三個字的人,寥寥可數。但到今天,「梁天琦」這三個字,已經在部分香港年青人的眼中,尤其在網絡世界上,已經成為一個有如爭抗運動先鋒的代名詞。在這兩星期,香港社會各輿論都聚焦在一場小補選中。這場選舉的實際意義本來不大,但這場補選能成為焦點所在,全因有香港「本土派」組織--「本土民主前線」的參與,使選情一度掀起風雲。雖然最終仍是由屬於泛民主派的公民黨取得議席,但從選情到結果來看,不能否認現時的香港局勢,存在著一種新勢力。 香港新界東立法會補選結果一如民調所料,屬泛民主派的「公民黨」楊岳橋以約16萬票成功當選,險勝屬親政府的「民建聯」周浩鼎一萬多票。不過,是次補選結果的焦點,卻反而落在「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身上。「本土民主前線」是「本土派」其中一個組織,而「本土派」是香港於2010年後新興起的一個政治派系,主張嚴格實行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更極端的「本土派」組織更主張香港獨立。雖然梁天琦所得的票數只有66,524票,佔總票數逾15%,但遠較一眾保守派人士預期的高。因此,可說他和「本土派」其實已經贏得漂亮的一仗。 事實上,無論是誰成功當選,他的任期只有短短的九個月時間。而且無論是泛民主派或是親政府的建制派取得議席,對議會內的議席比例,或決定權亦非有重大影響。但梁所得的六萬多票,已經可揭示香港正形成一種反政府,但亦不支持傳統泛民的新勢力。但這又是否代表香港將會有一股新的政治力量,能改變當前香港的局勢呢? 「本土派」代表一種不滿,一種希望 「梁天琦」這三個字,可說是因農曆新年年初一的「魚蛋革命」,他因參與此騷亂後被補而聲名大噪。亦可說因為由這事件,將「本土派」和「梁天琦」的知名度和支持率推向新高。但單單以這事件,就斷定他們今次的成績,亦有點片面。 事實上,「本土派」在「佔領中環」時,或在更早時間,已經存在著在香港社會當中,但一直都給予人一種「雷聲大、雨點小」、「愛生事」的感覺。但自從「佔領中環」後,香港的政治形勢急劇改變。香港社會上的遊離派人士和年青人,既不滿親政府的建制派處處只懂為政府護航,但他們又對於傳統的泛民主派所主張的「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抗爭手段,已經感到厭倦。認為傳統泛民主派的手法流於表面,只以自己的利益為大前題。就是因為兩黨都得不到民心,才會慢慢使這一股以「激進」、「本土」為旗幟的勢力得以成形。 轉換來說,作為「本土派」的梁天琦,在今次選舉中可說是腹背受敵。但他仍能在如此環境下取得不俗的票數,是因為他在年青人眼中,是帶有希望(編者注:在此必須嚴正說明,並不是指暴力抗爭行為可帶來希望,我們亦強烈譴責各種暴力行為。)。作為一股新興的「本土」力量,他們沒有傳統的政治包袱,只為了自已的信念而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在現今的香港政治局面來看,他們這一種新鮮感,的確為中間派人士和年青人帶來一絲希望。 其實,今次的選情是有跡可尋。在去年的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有多名獨立人士,或以年青人為骨幹的新團體,如青年新政、傘下爸媽等,擊敗多名資深傳統議員。在當時而言,已經是對香港社會的一種啟示。 民生問題多於政治問題 在選後,落敗的周浩鼎被問到梁天琦有6.6萬多票,他回應指不得不認激進勢力是存在的,應深思激進勢力存在的原因,未來如何應對。對,如果我們細心一想,他們存在的原因,其實真的都是政治問題嗎?從「佔領中環」到「魚蛋革命」中,我們看到的「本土派」,都是一群年青人走到街上,用較激進的行為進行抗爭,當中絕少有較年長的一群或專業人士參與其中。再環觀世界各地,又有多少地方會出現如此年青一群的抗爭力量呢?深思激進勢力存在的原因,相信是因為香港年青一群看不到將來的前景,這是民生問題多於政治問題。 如果用澳洲和香港作出比較,這答案會更清晰。在香港,年青人能讀大學的比例不足20個百份點。而讀不了大學的香港年青人,其出路本身已經有限,再加上香港產業非常單一。因此對他們而言,除了能勉強生活外,買車買樓這些東西根本就遙不可及。更甚的是,香港的大學生也開始看不到出路。但在澳洲,能讀上大學的青年人,比例高達接近四成。澳洲大學生們對於將來的出路,其選擇是非常多元化。就算是非大學生,他們的選擇也不少,不少工作的收入甚至可比大學生能找到的工作多。因此,如香港的民生能像澳洲這環境般,即使香港年青人對政黨如何不滿,也沒有條件形成出像「本土派」這一股勢力。 因此可以預計,如香港的民生問題,尤其是年青人所關注的得不到解決,「本土派」的力量只會越來越大。 香港政治一個死結 但平心而論,無論「本土派」這勢力有多強大,對香港的政治環境其實影響不大。親政府的政黨選票,基本上是「鐵票」,故「本土派」基本上拿不走他們多少議會席位。會支持「本土派」的,都是一些支持民主,但又對傳統泛民主派失望的市民。最終,只會是泛民主派和「本土派」互搶選票。 更深層的問題是,無論香港任何一個政黨有多強大,他們執政的可能性是接近零的。之前已經討論過,香港的命運在1997年後,基本上已經可預期的,亦看不到有多少改變的可能。或許,仍有不少人會認為,香港在被英國殖民統治時,亦經歷過一段黑暗時期,但最終仍可透過抗爭而獲得更多權利。但當時香港是透過英國,這一個有民主機制的國家,經過考量下,才得以把情況改善過來。但當時的情況和現時不可同日而語。在香港回歸中國後,對中國政府而言,已經完成歷史任務。香港的前途已經不是中國政府的首要考量因素。因此香港回歸後的命運,可預期只有兩個可能性;一,表面上有談判的空間,但仍會慢慢地和中國融合;二,像現在一樣,香港政府和中國政府明確地表明,沒有談判的可能,亦要以中國整體利益為首要。 因此,如果香港人再沒有這覺醒,無論出現多少「本土派」,或「本土派」有多壯大,最終很可能只會遊走在這死結中,難以找到一條更好的出路。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 3月1日晚,在墨爾本「王朝」酒店,一位神秘人物開筵17桌,宴請墨爾本僑團領袖。這位神秘人物就是去年年末被媒體熱炒最終發表聲明退隱江湖的「祖古白馬奧色仁波切」——也就是俗稱「白馬奧色法王」的吳達鎔。在去年年末被揭發之前,墨爾本是吳達鎔最經常現身的海外城市,如今事件過去不到100天,吳達鎔再度現身墨爾本並且高調宴客,這個「前度劉郎今又來」讓人有點看不懂。 「法王」再現墨爾本 據透露,「白馬奧色法王」吳達鎔於3月1日晚在墨爾本「王朝」酒店開筵17桌, 宴請墨爾本僑團領袖。席間,除共享珍饈美味,更有「獎品頗多」的抽獎活動,顯示主人家的「巨大熱情」,似乎吳達鎔先生希望與墨爾本各界舊識重修舊好。 當然,吳達鎔先生願意與墨爾本各界舊識一叙別情,旁人也無理由干預,只是據稱,吳達鎔先生此番光臨,嘉賓仍是以「白馬奧色法王」名義相稱!去年年末,吳達鎔遭媒體群起質疑法王身份,最終在一個星期之內辭去所有職務、頭銜、榮譽和認證,與所有弟子脫離關係,並向公眾致歉。這一次「法王」重來,到底是怎麽回事? 據悉,吳達鎔先生近期又稱自己「法王」身份確實無疑,得到中國政府認可。不過,去年年末的情形,大家都曾親歷,吳達鎔先生確實是在媒體的巨大壓力下,承認自己的身份僅是一名「瑜伽士」,辭職後將「潜心修行、利樂有情」。農曆新年剛過,吳達鎔先生便又自稱為「法王」,還高調出山,真真假假,令人不安。顯然,此事不能只聽吳達鎔先生一面之詞,當晚到場的人士,以及澳洲藏傳佛教的信眾,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保持小心。 「政府認可」如何解讀 倒是談到「政府認可」這個概念,頗值得探討。耶穌基督曰過:「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宗教和政治應該相互分離,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正是奉行這樣的原則。不過,就藏傳佛教本身而言,和政治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歷史上,佛教傳入西藏地區之後,經過了很長時期的發展,現代藏傳佛教的體制,基本上在清朝中前期形成和完善。乾隆五十六年,清政府派遣福康安平定西藏變亂,並且整飭藏傳佛教的規章,編成《欽定二十九條章程》,規範藏傳佛教制度以及主要宗教領袖如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的轉世方式,確立了「金瓶掣籤」制度。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制定《管理喇嘛寺廟條例》,除因襲清朝制度外,規定「轉世者以曾經轉世者為限」,即不再産生新的轉世活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近年來亦頒佈《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規定藏地所有的轉世傳承需中國政府的同意與認可。 顯然,藏傳佛教自清代以來,一直處於中國中央政府嚴密的管理之下,其中的「真」和「假」,也確實只有中央政府有權下最終結論。不過,通常中國中央政府處理藏傳佛教事務,都會充分考慮藏傳佛教傳統。而吳達鎔先生的言下之意,似乎是「只要中國政府認可,不合傳統也可以是真的」,顯得有點兒戲。 中國宗教環境特殊 中國是個典型的世俗國家,又是有著悠久中央集權歷史的國家,宗教問題在中國的表現形態往往和在別國不同。很多時候,宗教界雖然比較反感政府嚴格管理宗教事務,但當有問題需要解决的時候,宗教界又很自然地向政府公權力尋求幫助。 元代初期,元朝統治者崇尚道教,著名的全真派祖師「長春真人」丘處機被成吉思汗封為國師,全真派盛極一時。到了李志常掌教後期,皇帝忽必烈開始偏向佛教,全真教在皇帝主持的辯論大會中落敗,從此聲勢一落千丈,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全在皇帝一人好惡。中國宗教對政府公權力的依賴,也從中可見一斑。 目前,中國一年一度的「兩會」正在召開,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督促國務院加快清真食品管理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使之儘早出臺。待行政法規出臺後,再考慮進一步上升爲法律。消息傳出,遭到輿論的强烈反對,很多人認爲,這一做法,會導致中國伊斯蘭教侵蝕世俗環境,進而導致中國穆斯林群體阿拉伯化、離心化,最終危害國家安全。本來,「清真食品管理」是伊斯蘭教內部的事情,但中國伊斯蘭教就會向政府尋求幫助,希望通過國家立法來實現,是又一鮮活例子。 「政教關係」很複雜 說回「政教分離」這件事。所謂「政教分離」,自然要包含一個互不干涉的原則,但怎麼界定互不干涉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當今世界,伊斯蘭教的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中很突出的一點是,部分比較極端的伊斯蘭教人士,要求別的宗教或者非宗教人士「尊重」其宗教習慣。應該說,伊斯蘭教的這種「尊重」訴求是相當過分的,等於把自己宗教需要遵守的教條,強迫別人接受。前不久,伊朗總統魯哈尼訪問歐洲,在拜會梵蒂岡教宗時,要求將現場的裸體女性藝術品包裹起來,在法國時,又要求法國總統在宴會時不飲酒以及不食用豬肉菜餚。最終,教宗滿足了魯哈尼的要求,而法國總統則予以拒絕,當然宴會最終也就撤銷了事。 由此可見,在「政教分離」的問題上,「政」和「教」誰更容易侵蝕誰,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中國是個典型的世俗國家,改革開放之後,教育程度也普遍提高,民眾對宗教極端主義的反感和對宗教侵蝕世俗生活的恐懼舉世少見。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外界看來中國的宗教自由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但在大多數中國民眾看來,中國的宗教自由簡直泛濫。 近幾年,中國一些地區頻繁傳出消息,中國政府正有組織的拆除違規擴建的教堂,並且拆除一些教堂頂端的十字架,個別教會的牧師(屬於中國政府管理下的三自教會)也因一些宗教以外的罪名(比如經濟問題)遭到訴訟。但是,也就是近幾年,一些中國穆斯林組織所謂「糾察隊」,(依照所謂的《沙利亞法》)進入非穆斯林家中抄查酒類、豬肉,更有穆斯林打砸非穆斯林經營的拉麵館,都沒有得到依法懲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對宗教的態度很難得到民眾的普遍滿意,或許要用時間來等待中國政府作出正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