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圖:社交媒體 伴隨著社交網絡虛擬社會的迅猛發展,不僅規範性書面語和當前口語之間的界限正愈來愈模糊,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字也亦開始相互摻雜糅合,一種更為簡潔和便利的語言文字風格開始流行,似乎正悄然改變著不同國家之間的民間交流模式。 近年來,在日本社交網絡頗為火熱的「偽中國語」更是漸漸「紅」至中國,成為了趣聞。「偽中國語」是一種乍看全是漢字,但個別漢字又與中文不同,雖然細讀會發現完全不符合中文語法,卻是無論完全不懂中文的日本人亦或完全不懂日文的中國人都可以「微妙」理解的社交新語。 在正常的情況下,日語會話句子中會由漢字(日語漢字)、平假名和/或片假名組成。但「偽中國語」卻是一種「超簡」的書寫方式,直接去掉了日語句子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僅保留日語漢字詞彙和日語句式,雖然不符合規範性的完整日語表述,但在理解方面卻絲毫不存在障礙;甚至因為完全使用漢字,方便了那些不懂日語但會中文的人,憑藉漢字即可大體猜對內容並進行對話,有中國網友發文表示,「我居然能勉強看懂日本推友的偽中國語。」 「偽中國語」最早出現於2009年,但真正大面積流行並開始出現「規範化」卻是近一兩年間的事情。日本甚至有網站專門推出「偽中國語」教材,讓使用者熟悉基本的日語漢字詞彙含義,例如,「私日本人」是「我是日本人」,「大感謝」是「非常感謝」,「全然問題無」是「完全沒有問題」,「意味理解不可能」是「不能理解意思」,等等。亦有日本人在「推特」上成立了「偽中國語研究會」,吸引不少中國網友翻牆加入討論。而認為「偽中國語」開啟了日中交流的一扇新窗口,使得雙方民間的溝通更加便利的網民亦大有人在,有日本網友發文表示,「『偽中國語』使日中交流全然大丈夫(沒問題)。」 「偽中國語」本質上是一種混合語言,糅合了漢語和日語兩種語言的特征。然而,倘使追溯歷史,不難發現「偽中國語」並非為在日本和中國流行的首種混合語言。在20世紀中葉前的滿洲國(今中國東北)統治時期,曾流行「協和語」(又稱興亞語、日滿語、大東亞語)。當時的滿洲國是日本的傀儡政權,大批日本人移居滿洲,其中不少人在滿洲國各階層的機關擔任實質領導人,故無論是政界、商界或民間,都急需確保滿洲國的中國人與日本人之間的有效交流;同時,為推進殖民同化,日語成了滿洲國中小學的必修課,日本和滿洲國當局更是推波助瀾,促成了「協和語」的誕生,並令該語言在口語和書面語上被廣泛應用(分漢語協和語和日語協和語兩類)。在詞彙方面,常直接從日語中借詞或音譯,如 「好」說成「腰細」(よし),「……先生」說成「……桑」(…さん),「……太太」說成「……歐庫桑」(…おくさん),勞工的薪水使用「勞金」(労金),職員上班稱「通勤」(通勤),電影叫「映畫」(映画),公司叫「會社」(会社),等等;而句式亦使用日語句式,口語中如「你的幫我,我的錢的大大的給。」「高橋歐庫桑,豬的看見沒有?」以及書面語中如《滿洲農業概況》提及「人生所需求的衣食住一切物品,無一不可以大豆供給的。」 當然,日語的協和語自誕生開始就受到一些民族意識強烈的日本人的猛烈批判,隨著日本的戰敗和滿洲國的滅亡,日語的協和語被放棄。另一方面,隨著東三省的收復,新中國的成立,漢語的協和語亦隨之式微,並消失於中國現代漢語的規範運動中。 然自有人類以來,語言和文字就是一個民族的特有象征,一種語言的誕生、興盛和消亡與使用該語言的民族的強大密切相關。英語能夠成為現今全球官方通用語,得益於大英帝國的殖民輝煌,而曾經的漢語文化圈(如日本、越南、北朝鮮和南韓等)的普及亦得益於中國自南北朝之後「萬邦來朝」的社會繁榮和文明強大。同理,消滅一個民族自我意識的最佳方式是剝奪其原本的語言文化,為許多殖民國家最常用的方式,而民族獨立和強大意識的誕生亦往往由擺脫原宗主國/文化影響國而自創語言文字開始,在越南、南北韓和日本曾經實施的「漢字邊緣化」策略即是如此。時至今日,越南和南北韓已經正式停用漢字。 日本雖然沒有如同越南和韓國一樣完全廢除漢字的使用和教育,但亦經歷了明治維新時期和二戰後的爭論時期,日本內閣曾於1946年公佈了以完全廢除漢字為目的《當用漢字表》,但最終沒有廢止漢字的使用;隨後的國語國字改革,內閣於1981公佈了《常用漢字表》共1945個漢字;而後的計算機和文字處理機「新JIS漢字」使用,將簡略漢字擴張到了《常用漢字表》外的漢字,國語審議會遂於2000年制定了《表外漢字字體表》。作為最大的日本漢字字典,《諸橋大漢和辭典》共記載漢字5萬個,雖然現代日文中的常用漢字約只有兩千餘個,其中部分為「和製漢字」(由日本人獨創的漢字)。 一種語言要生存和發展,須與時俱進,其中的一個方式就是大量吸收外來語言,如同英語中的不少詞彙其實源自法語,日語片假名詞彙多源自英語(外來語),而現代漢語中的不少詞彙又源自於和製漢語,如 「呎」、「腺」、「鱈」等日語漢語字以及「通勤」、「寫真」、「王道」、「觸媒」、「次世代」等日語漢字詞彙。而這種語言文字上的融合,源自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很多時候,其主導動力是經濟利益,以及國家的綜合實力。例如,日本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積極向中國大陸開拓商機,輸出流行文化,不少日本人學習漢語,誕生了「有日語特色的中文」,時常可在日資企業或日本人撰寫的出版物中見到。而越南、南韓等國開始出現呼籲漢字恢復的呼聲,亦同這些國家與中國日益緊密的商貿交往有關。 雖然,「偽中國語」自身在語言學規劃性方面的局限,註定了其成為一種通用語言的前路十分渺茫,但其存在確實為我們打開了一種新的交流方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樂趣,故與其太過糾結於其政治意義,不如大家樂在其中!本文的文題即以「偽中國語」寫成,在讀完本文之後,讀者能够明白文題的意思了嗎?呵呵。
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 !? 近日,中國內地繼續收緊互聯網言論自由,年輕網民更成為當局重點監控對象。國家網信辦近日召開會議,宣布下月將啟動「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為期5年。當局指,青少年將是工程的「重點」,冀籍着網絡文化「滋養育人」。 「有甚麼樣的青少年,就有甚麼樣的網絡;有甚麼樣的青少年,就有甚麼樣的未來。」國信辦主任魯煒早前曾表示,青少年是互聯網主要用家,故培育「好網民」就要「從娃娃抓起」。 有分析認為,當局正在加緊管控輿論,並塑造大一統網絡輿論格局,審查部門不限於僅僅攔截有悖於政黨意識形態的言論,還要主動去創造支持者,使內地網絡進一步體制化。 而在二月時,國家網信辦以清理淫穢色情、虛假欺詐、有償訊息為名,關閉藝人孫海英等多名大V(活躍於微博、身份獲認證的知名人士)的網絡帳號,有指此舉反映內地言論自由正被不斷收緊,甚至令人聯想起文革時代。對此,維權人士胡佳表示:「孫海英都受到限制,其他體制外的公共知識分子受到的打壓可想而知。」 而中國當局強調有少數網絡名人無視社會責任,濫用影響力多次在網絡發布反對憲法原則、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造謠傳謠、擾亂社會秩序等行為。目前,包括羅亞蒙、演員孫海英、大鵬看天下等網絡大V帳號已被關閉。 同路點評: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視察《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更強調官媒「必須姓黨」,看來中國政府收緊言論自由之意非常明確。雖然中國國家新聞媒體是中國政府的宣傳工具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近日的高調行為亦使人感到意外。 相信是因為中國經濟增長不斷下滑,網絡上的不利言論的確對中國政府穩定市場信心,有很大阻礙。而且中國的「兩會」即將召開,中國政府需要一個安定祥和的輿論環境。 但是,現今的網絡環境和60、70年代的媒體環境不太一樣,相信中國政府今次的如意算盤也不一定能打響。 司長指創科深港合作重點 香港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與深圳市長許勤,在政府總部共同主持深港合作會議,雙方簽署三份協議,分別是在前海實行香港工程建設模式合作安排,促進創新產物合作協議,以及水生動物檢測合作安排。林鄭月娥表示,創新及科技是深港未來一年合作重點範疇,期望在創新及科技局的推動下,深港合作會有所突破。她指,港深政府及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成立三方專責小組,探討實質合作項目,以充分發揮香港及瑞典再生醫學的研發實力,以及深圳產業化能力。她指,施政報告提出二十億港元創科創投基金,相信會吸引更多深圳私人風險投資基金投資在香港創新企業。 同路點評: 雖然香港政府近年不斷大力提倡推動創新科技,但一直都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香港十多年前發明了「八達通」(一種類似維省Myki 的卡),被認為是時代革新的產品。但香港之後的創新科技一直停滯不前,最主要是政府沒有與時並進,提供更多資源,甚至法律上的援助,導致香港的創新科技成就已經落後不少。 台灣「二二八」69週年 今年是台灣「二二八」事件69週年紀念,現任台灣總統馬英九於28日當天出席「二二八」事件69週年中樞紀念儀式,他表示,對於「二二八」事件的反應,不是仇恨與報復,而是愛與和平。民主進步黨主席、下任台灣總統蔡英文在追悼紀念會中則提出要實現轉型正義,整理並公開「威權時代」的檔案。而作為受難者家屬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用「一日雙塔」騎行活動紀念「二二八」,發表感言時一度落淚。馬英九當日上午出席「二二八」事件69週年中樞紀念儀式,頒發回復名譽證書給受難者王仁厚的家屬,肯定他們過去的清白。 同路點評: 在「二二八」這事件中,當時的國民黨加強對台灣的高壓統治,導致台灣人和外省人之間的仇恨越來越深,亦使部份台灣人漸漸產生獨立、建構屬於自己國家的想法。因此「二二八」事件可說是戰後台灣獨立運動的起點。當然歷史已經過去,但歷史亦會不斷提醒我們,我們現在的幸福和權利,都是得來不易的。 兩姐妹30年後再會 1985年11月13日,魯伊斯火山大爆發 ,造成超過2萬人罹難,一對年幼姊妹花慘變孤兒。杰奎琳也只是9歲,褓母於是把兩人帶到一個政府收容中心。在一片混亂之下,官員把她們交給兩個家庭。結果,兩姊妹一失散便是30年。 你們兩人原居於波哥大以西128公里外的阿米諾鎮,父母在城外工作,平日由褓母照顧。 失散30年的年幼姊妹花現今已長大成人,分別是33歲的妹妹洛雷娜•桑托斯(Lorena Santos)和39歲的姊姊杰奎琳(Jaqueline...
希拉里與特朗普「超級星期二」取得節節勝利 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及特朗普分別在民主黨及共和黨的「超級星期二」初選大部分州份取得勝利。兩人都在阿拉巴馬、佐治亞、田納西及弗吉尼亞州取得勝利。不過,在德州及俄克拉何馬州,特朗普敗於泰德•克魯茲(Ted Cruz)手下。民主黨另一候選人桑德斯在俄克拉何馬州及家鄉弗蒙特州勝出。 11個州份在「超級星期二」初選中投票。美國總統大選將在今年11月8日舉行。一般估計前國務卿希拉里及地產商特朗普將會贏得大部份州份的選票,並在黨內初選勝出。 特朗普聲勢凌厲,令共和黨高層驚訝不已。雖然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引起爭議,但特朗普在民調中的表現,都超越他的對手──包括泰德•克魯茲(Ted Cruz)、魯比奧、卡西奇及本•卡森(Ben Carson)。過去一星期,克魯茲及魯比奧都加強對特朗普的攻擊,希望能打破他的優勢。「超級星期二」的結果,將大大影響兩人會否繼續爭取黨內提名。 民主黨方面,在四個首先投票的州份中,希拉里在其中三個州份勝出。她在黑人選民中亦享有優勢。桑德斯上月在新罕布什爾州初選大勝。在競選期間,桑德斯表現亮眼,令不少人意想不到。 「超級星期二」對總統提名戰極為重要。大概25%共和黨代表提名,及20%民主黨代表提名將在「超級星期二」塵埃落定。 同路點評:至本刊截稿時,「超級星期二」尚未有最終結果,但希拉里與特朗普大勝基本已成定局。希拉里是前總統的夫人,又當過國務卿,在黨內是一方大佬,獲勝不出奇。特朗普投身政界不久,並且並未得到共和黨高層的普遍支持,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可謂出人意料。 縱觀特朗普的政綱,可謂極右,但却得到了大批選民支持。選前很多人以為特朗普只爲出風頭,現在看來,他確實代表了一部分選民的心聲。目前,世界主流的聲音還是白人左翼自由主義,但這更多地是因為政治正確的緣故。特朗普橫空出世,說他人所不敢說,爲他贏得了民心,也給其他人一個警示。 媒體法擬改革或致媒體大量合併 澳洲政府有計劃對「過氣」的媒體所有法進行改革,預計新的法律將會掀起媒體整合與併購的浪潮。依據政府的新提案,阻止鄉村地區電視網路與其都市分支機構合併的條款將被撤銷;阻止一家媒體經營者在同一市場內同時擁有報紙、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的條款亦將被廢除;新增條款以確保所有的持牌電視台所播放的節目中有充足的本地內容等;但限制免費電視台轉播一系列重要體育賽事的「反虹吸制度」則保持不變。聯邦通訊部長費菲德(Mitch Fifield)稱,調整後的打分制度將鼓勵經營者製作本地內容,「這對媒體行業、消費者,尤其是邊遠地區的消費者來說,都是好事情。」目前,工黨中立議員支持費菲德表示,工黨支持撤銷「覆蓋規則」(一家電視台覆蓋人口不能超過全澳人口75%),並對研究「三分之二規則」(一家媒體在同一市場內,最多只能同時擁有報紙、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中的兩種媒體平台)也持開放態度。參議院中的獨立參議員亦意識到現有媒體法無法與時俱進。政府在60年前設立廣播牌費的時候,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基本仍處於壟斷狀態,費菲德表示,「商業電台和電視台現在的運作環境已經發生了劇烈變化」,聯邦政府在擬定財政預算時會考慮削減廣播牌費。新法案於週三提交至國會,政府希望可於大選前通過。 同路點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媒界的大佬們十分希望政府可以放寬既有媒體所有法的限制,減少束手束腳的規則,以實現強力資源「整合」。但對於許多次發達和邊遠地區而言,放寬限制會對當地的新聞傳媒業帶來沉重的打擊,故一直以來存在反對聲。不過,新法案中確保本地內容的條款會鼓勵媒體經營者製作本地內容,或許會緩和反對者的不安。另一方面,新法案為雖然為有實力者在大刀闊斧內部整合與對外兼併開了綠燈,但如果對併購的監管無法做到「恰當」,則會導致傳媒行業內部的動蕩。此外,如何確保如SBS 般的少數民族廣播電視傳媒平台的生存空間,亦是改革需要兼顧的議題。 福林德斯火車站改造計畫啟動 擁有106年歷史的福林德斯火車站將在今年啟動預計耗資1億澳元的翻修改造計劃,涉及重新設計位於Swanston大街的火車站主入口,以及CBD南站升級──修復漏水屋頂,恢復和重繪剝落的建築外立面,重新鋪砌牆面,裝修公共廁所等。此前有報告提醒政府稱火車站人流擁擠,存在危險。維州Daniel Andrews州長表示,此番的升級改造計畫僅是翻新福林德斯火車站的第一步,未來會對火車站投入更多資源,如考慮重建火車站西面的宴會廳,包含緊急住所、餐館和零售店鋪等。 同路點評:福林德斯火車站是墨市地標性建築,是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構成。作為墨市最繁忙的火車站,目前的通勤人流數已達20萬,而未來將會更多。故確保火車站的運營安全,提高火車站的客流量,以及保護好作為歷史遺產的火車站已成為了當務之急。相信升級後的火車站,會令墨市更增異彩。當然,如何確保翻新工程期間的大眾通勤盡量不受影響亦很重要。 雪梨巴士私有化呼聲高漲 多年來呼籲出售SydneyBuses的特許經營權的旅遊和交通論壇(TTF)所委託的研究報告顯示,將雪梨整個巴士公交網路交由私人運營商運營,則可在未來5年內節省成本約5億元。TFF的首席執行官MargyOsmond聲,私人運營商應得到機會以競爭州屬企業SydneyBuses持有的合同。她指此舉下政府仍可持有巴士及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私企的業績反復證明,其可用納稅人的錢以最高的性價比提供優質服務。」但巴士、鐵路和有軌電車工會指該做法是政府「隱藏」在報告背後,希望將Sydney Buses「私有化」。 同路點評:去年,新州政府欲將紐卡素的巴士、渡輪和輕軌私有化時曾引發了極大的爭議。不過,數周前代理審計總長認定「雪梨渡輪私有化是正確的決斷」為新州政府公有資產「私有化」的進程提供了有力的說服證明。私營企業在效率方面往往要高過國營機構是不爭的事實,私有化會有利於節約成本,政府唯需要留意的是不可一味因卸包袱而將公有產業過度私有化。 首位澳式足球女裁判誕生 年僅23歲,來自阿德萊德的Eleni...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一個30歲以上的中國歌迷,聽到過作品最多的音樂人是誰?答案很可能是谷村新司。谷村新司自己的歌曲被翻唱的次數就非常之多,創作的樂曲被另行填詞演唱的更是不可勝數。1980、90年代,中港臺歌星翻唱的谷村新司的歌曲在兩岸三地風靡一時。 谷村新司出生於大阪,早年爲不少流行音樂歌手提供自己創作的歌曲,亦包括了山口百惠等當時最走紅的歌手。1980年代開始後,谷村新司更趨向走創作型歌手的路綫,他於1981年舉行了世界巡迴演唱會,演出地點包括了香港、韓國、新加坡、泰國以及當時剛對外開放的中國北京。 在谷村新司為數眾多的歌曲當中,最爲人所熟悉當屬《昴 -すばる-》(中文通常譯作《星》,雖然在日文當中,「昴」和「星」是兩個不同的字)。天文學上,昴代表昴星團,梅西爾星雲星團表編號M45,是一個大而明亮的疏散星團,位於金牛座,裸眼就可以輕易的看見,肉眼通常見到有九顆亮星。昴星團的成員星數在200個以上,是一個很年輕的星團。古代日本人把昴星團看成美麗的首飾,對此擁有特別的情結。 《昴》的曲調略顯悲凉,却又大氣恢弘,意境空靈,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被改編成不同的語言版本,成爲不朽的經典。在華語世界當中,《昴》就有國語(《另一種鄉愁》、《我的心沒有回程》)、粵語(《星》、《號角》)、台語(《爲何那會斷了情》)等,還包括中國民族樂器的器樂演奏。 《昴》的翻唱和器樂演奏版本很多,遠遠不止下面這幾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網上自行搜索視頻: 《昴 -すばる-》(演唱:谷村新司) 谷村新司自己一生演唱《昴 -すばる-》無數遍,很難說哪一個版本最能代表谷村新司自己。在這裏爲大家選擇的是2010年谷村新司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式上演唱的版本,可能更貼近中國觀眾。 《Subaru》(演唱:Romina Arena) Romina Arena是一位意大利裔美國歌手,她用日語演唱的版本,無論是編曲、配器還是演唱風格,都充滿了異國情調。 《號角》(演唱:羅文) 《號角》宣傳的是反戰和平理念,編曲更加慷慨激昂,也更加悲滄,配合MV當中的畫面,令人産生共鳴。 《另一種鄉愁》(演唱:余天) 台灣國語版本,細述淡淡的憂傷,與羅文大不相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emf9wJ0Wo 《我的心沒有回程》(演唱:姜育恒) 姜育恒是中韓混血的歌手,走紅於上世紀90年代,他的韓風唱法別具一格。
文: 本刊編輯部圖: 維基百科、相關電影截圖 「若我們未能認清一個厄困的未來,何以有資格說盼望?何以有勇氣去改變?」 --《十年》電影 近日,香港電影金像獎在網絡上成為網民熱話。討論的不是那一套作品被提名,那一位演員有機會獲獎。而是擁有金像獎頒獎禮在中國內地網絡直播權的騰訊,旗下的內地門戶網站,已決定撤出金像獎頒獎典禮直播,向金像獎大會表明停播本屆頒獎禮。另一方面,獲電視播映權的中央電視台亦會停播。各網民的焦點都放在一套成本不夠50 萬港元(約9萬澳元)的香港獨立電影 ——《十年》身上。 香港獨立電影《十年》以5段獨立影片預測十年後的香港。由於題材涉及敏感的政治議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早前更撰文批評《十年》荒誕並傳播焦慮和悲觀,是「思想病毒」。但仍無阻《十年》入選金馬獎最佳電影提名名單。 而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席爾冬陞接受傳媒查詢時確認,騰訊、央視停播的消息,並表示說:「他們說網信辦不讓騰訊轉播,是比較遺憾,但理解。」爾冬陞亦強調金像獎協會不會將《十年》從頒獎禮上拿走。而近日亦有傳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台灣金馬獎也被禁播,但還未收到任何一方的官方確認。 習近平強調官媒「必須姓黨」 而言,《十年》早就在一月時已經公佈入圍金像獎最佳電影提名名單,為甚麼會在上週突然被禁止轉播呢?爾冬陞所指的「理解」,又是指甚麼呢? 如果不把金像獎和習近平視察三大中央媒體聯在一起,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在有消息傳出金像獎可能遭到停播的同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連到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三大中央媒體。之後他隨即召開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強調官方媒體「必須姓黨」,「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並着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增加國際話語權」。習近平更強調不論中央地方媒體,不分線上線下傳播,不問政經大事還是娛樂副刊新聞,全都要有「正確導向」。 但金像獎被禁轉播一事的直接原因是否和這事有關,也不一定。自2016 年新年以來,內地金融市場不穩,唱淡人民幣之聲不絕;台灣變天,兩岸關係撲朔迷離;大年初一,香港旺角爆發騷亂。對外,美國北韓關係緊張,南海爭議再度升級。種種因素再加上下月的全國政協、人大會議,對於中央政府而言,是有必要統一傳媒口徑,亦希望盡可能發佈更多利好消息。故此,金像獎只是在這次政策下的犧牲品,相信中央政府無意針對金像獎。 中央的一個明確宣言 雖然爾冬陞說:「很遺憾我們將損失一部分觀眾。」但今次金像獎被禁轉播,其實對於中國的觀眾來說,絕無任何大影響。對於中國的觀眾來說,根本有沒有轉播金像獎,他們都未必知道。今次引起如此大的迴響,都只是發生在香港之內。 《十年》的製作人和導演之一伍嘉良,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很遺憾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被內地禁播。更指「這非常奇怪。他們怕什麼?」「這是一部小型獨立製作,現在引起所有人的關注,(禁播)讓人們更好奇。」他所說的話,也許會是很多香港人的心聲。「到底中央政府怕甚麼?」但事實上,可能是他們不了解中央政府意思。 其實今次金像獎被禁轉播,應視為中央政府向香港作出的一個明確宣言,就是要進一步收緊香港的言論自由和管治。亦明確地向香港人表明,不要再存有任何幻想。我們試想想,有多少中國人會收看金像獎?又有多少中國人會因為那套電影獲獎而特地走去欣賞那電影呢?對於中央政府而言,禁播金像獎並非怕中國人接觸到《十年》這套電影,也不是怕《十年》這電影會引起內地甚麼政治革命。而是實實在在地告訴香港人,中央政府就是要收緊對香港的管治,香港市民不要幻想憑一套電影,就可改變將來的命運。 香港人應認清一個厄困的未來 《十年》的宣傳海報中,有句話是非常認同的。「若我們未能認清一個厄困的未來,何以有資格說盼望?何以有勇氣去改變?」。但香港人連現在的環境都未能認清,真的有能力去認清未來嗎?在上一期的專題中,我們已經討論過香港的命運,其實在1997 年回歸中國時,已經是無法改變的。對中國政府而言,香港的歷史任務已經完結。中國近年大力發展深圳、廣州,用作取代香港地位之意已經顯而易見。 無可否認的是,香港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但若香港人現在能認清自身處境,或尚可找到一條出路。那出路雖窄,但若能找到,相信香港的前途不會像《十年》電影中所描述的那樣暗淡。 《十年》電影簡介: 香港獨立電影《十年》以5段獨立影片預測十年後的香港,內容涉獵推國家安全法、政治謀殺、消滅粵語、港獨等議題,獲部分香港人共鳴。在上映兩個多月,票房累積600萬港元(約107萬澳元),以一套低成本製作的獨立電影來說,可說是成績不俗。 美國媒體CNN國際版以「《十年》:香港黑暗未來,為票房帶來驚喜」為題,找來三位導演訪問,引起迴響。...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維基百科 2月11日晚間,美國紐約布魯克林法院的一個陪審團做出裁决,紐約華裔警官梁彼得走火致死非裔案件中,認定梁彼得二級誤殺等五項罪皆成立,將面臨最高15年的監禁。隨後,美國各大城市發生大規模游行,以華裔為主的亞裔群體抗議美國司法不公,認爲梁警官案帶有族裔和歧視色彩,意爲被充作擺平美國黑白警民衝突引發社會不滿的「替罪羊」。梁警官案最終還是要尊重美國司法的决定,但我們仍然要思考,美籍華人乃至全球海外華人的自我定位問題,如何找到既不被歧視,又不被視爲威脅的平衡點,可能是今後上百年華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梁彼得案和冥冥中的「天意」 2014年11月24日晚,從警校畢業不到一年的華裔警察梁彼得,與搭檔警員在紐約布魯諾政府樓巡邏(所謂政府樓,即政府爲低收入者提供的公寓,布魯諾在紐約是著名的治安較差的地方),巡邏時因電梯有問題改走樓梯,當時樓梯沒有照明,一片黑暗,缺乏經驗的梁警官在緊張中手槍走火,子彈打到牆上,彈回時打到下層正好推開樓梯間門的非裔格利,致其重傷而死。 案發後,紐約市警察總局局長布萊頓和警察工會都認爲該事件是意外走火,但梁彼得終究被以二級誤殺等五項罪名起訴。2016年2月11日,紐約布魯克林法院的一個陪審團做出裁决,認定梁彼得二級誤殺等五項罪皆成立,將面臨最高15年的監禁。 梁彼得究竟是否有罪,從程序上來說應該由陪審團决定,只要司法程序沒有問題,那麽旁觀者也只能接受。但在梁彼得案當中的眾多偶然性,卻讓人覺得冥冥中自有天意,要讓這一事件發生並擴大為重大事件。首先,梁警官的運氣非常的差,「因電梯有問題改走樓梯」並且「樓梯沒有照明」,於是梁警官面對的是無知的危險,而格利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所以死者以爲是仇家尋仇,開始逃竄);其次,梁警官的運氣仍然非常的差,他佩槍走火,而且流彈經反彈之後竟然不偏不倚命中格利——在當時的照明條件下,並且考慮到樓梯間的曲折程度,要瞄準射中格利其實並不容易,誰能想到這樣一顆反彈的子彈竟然擊中了格利;再者,梁警官的運氣真的非常非常的差,流彈命中格利之後,既沒有當場斃命,又導致格利失血過多最終死亡——如果子彈沒有命中要害,格利沒有最終死亡,那麼梁警官最多被控傷害而非殺人,如果格利當場死亡,梁警官很有可能就根本無罪了,原因後述。總之,眾多的離奇巧合,不但造成了梁警官的悲劇命運,也點燃了華裔社區抗議的怒火。 警民衝突的「替罪羊」? 判决出臺之後,引發了美國華人社區的嚴重不滿,認爲梁警官被充作擺平美國黑白警民衝突引發社會不滿的「替罪羊」。為什麼這麼說呢? 2014年8月9日,密蘇里州弗格森鎮因白人警察槍殺非裔青年引發大規模騷亂,事後白人警察被陪審團裁决不予起訴;2014年7月,紐約白人警察在執勤中用手肘勒死一名非裔小販,事後陪審團也裁决不予起訴。這兩項不起訴引發美國社會大規模抗議活動,美國黑白警民衝突成爲社會焦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華人警官梁彼得被陪審團裁决起訴,並被陪審團裁决有罪。其中的政治因素和族裔色彩明顯,無怪乎會被認爲是爲平息前兩項不起訴的「替罪羊」。 再往前追溯,著名的Bernhard Goetz,白人,曾經在1984年的紐約地鐵上,持槍射殺了5個黑人青年,因爲這5個人雖然沒有任何武器但讓Goetz覺得他們來找麻煩,於是他就開槍射殺了一個。在第一聲槍響後,其餘黑人已經逃跑,但他仍繼續開了4槍。Goetz聲稱自己是自衛,當時的情况讓他覺得有開槍的必要。1992年,日本留學生服部剛丈和同學去某朋友家參加萬聖節派對。他僅僅是在同一個街區找錯了房子,並且已經轉身離開,就被白人屋主從屋裏出來開槍打死。 可見,美國白人(包括警察和平民)射殺少數族裔的事件時有發生,而且極少受到司法制裁,令受害者(主要是非裔)群體的怒火一直在累積。而在華人社區看來,當這種怒火累積到爆發的邊緣之時,主流社會又試圖扔出一個華裔警察來平息憤怒,令人非常憤怒,這也是美國多個城市爆發幾十萬人的大遊行的原因。 「選擇性執法」不能「選擇性批評」 從之前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美國的司法思維當中,自衛是非常重要的理念,美國白人在殺人之後,多會運用「受到威脅而自衛」來作為辯護理由。梁警官本人及其辯護團隊顯然沒有抓住問題的核心,一心想要以「意外」來作爲主要辯護的理據,但實際上,證明當時自己身處危險並且被迫開槍,很可能更加有效。前面我們說了,如果格利當場死亡,梁警官很有可能就根本無罪了,因為如果直接擊斃格利,梁警官反而可以堅持認為自己身處危險主動開槍,而不必強調槍走火。更有,有媒體報導說,梁警官在射傷格利之後的表現慌亂,行爲和證詞之間矛盾很多,給陪審團的印象很差,試想,如果格利立刻死亡,那麽後面的事情就不會發生,反而對梁警官有利——這種曾見於中國社會的「撞傷不如撞死」居然在美國也會發生,令人對美國司法制度也開始産生懷疑。 事實上,美國司法制度中,引以爲傲的陪審團制度,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梁彼得案一陪審團員事後公開說,定罪的關鍵是手指放在扳機上。紐約警察有規定,不是在危險時刻,手指不能放在扳機上。那麼,什麽樣的情况是危險時刻?由誰來界定?在治安很差的地方巡邏,是不是時時處於危險之中?又有消息稱,有三位原本傾向於梁警官無罪的陪審團成員,被控方要求試用手槍,試用之後這三位一致認爲很難扣動扳機,轉而認爲梁警官是有意開槍。其實,我們聰明的讀者讀到這裏可能都已經想到了,一般陪審團成員「很難扣動的扳機」,對孔武有力的梁警官而言很可能很容易觸發,陪審團成員卻意識不到這一點。沒有專業知識一直是陪審團制度被詬病的原因之一。 另外特別要指出的一點是,對於選擇性執法的批評,本身就不應該有選擇性。如果在中國,一個「有背景」的人和一個「沒有背景」的人犯下同樣罪行卻受到不同對待,肯定會成為海外媒體強烈控訴「選擇性執法」的對象。而如今美國司法出現「選擇性執法」的現象,却一味强調梁警官本身確實有過失,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媒體作為社會力量監督「選擇性執法」,自身不能掉進選擇性批評的坑裏。 美國華裔要「盡人事,聽天命」 前面說了,對梁彼得案,最終還是要尊重司法判决,雖然司法本身可能有瑕疵,但法治精神不能捨棄。不過,由於梁彼得案引發了美國華人社區的巨大反響,令我們也必須正視美國華裔在美國社會的定位問題。 從傳統上說,華人以中國為故國,視美國為客居,容易形成封閉社區,被美國主流社會視為外人。隨著時代的進步,美國華人群體也逐漸進步,融入主流社會的程度日漸加深,出現了趙小蘭、駱家輝等政治人物,以及關穎珊、林書豪這樣的美式運動明星。美籍華人逐漸確立起了忠於美國、以美國方式處理問題的理念。在梁彼得案的處理上,美國華人群體表現可圈可點,他們支持梁警官,批評此次裁决將梁彼得當做平息美國黑白警民緊張關係的替罪羊,呼籲支持梁彼得,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包括聯署、捐款等活動,支持梁彼得上訴。當然,在眾多華人當中,肯定也會有少數害群之馬。在大陪審團决定起訴梁彼得後不久,同爲香港移民的紐約市議員Margaret Chin(陳倩雯)立刻表示對這個結果很滿意,聲稱自己辦公室收到雪花般來自中國移民的信件表示支持大陪審團的這一决定——陳議員睜眼說瞎話的水平有限,華人普遍政治冷感,就算不支持梁警官,也絕無可能用「雪花般的信件」來支持陪審團。 不過,就在美國華裔社區發起大規模抗議行動的同時,從中國傳來很不和諧的聲音。在組織游行的指南當中,組織者寫明遊行時不要携帶五星紅旗,並且不要呼喊「反種族歧視」的口號,把整個遊行定位在「華裔美國人抗議司法不公」之上。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合理並且明智的决定。但是,消息傳到中國,不少中國人對此嗤之以鼻,有人甚至說這是「跪著求公平」。在一部分中國人看來,海外華人社會地位的提高,全都仰仗中國強大所賜,「離開了中國你什麽都不是」。糟糕的是,持這樣想法的中國人還不在少數。 對於這種愚蠢幼稚的想法,破解並不難,難在持此觀點者本身不願意接受。在美國社會普遍存在種族歧視的歷史年代,中國的文明程度確實是美國白人對待華人態度的重要標準,這也是為什麼會令人產生「中國強大華人才有地位」這種歷史性幻覺。但是隨著種族歧視在美國逐漸失去市場,類似的觀點也就不攻自破,美國黑人社會地位的大幅提高,顯然沒有任何非洲國家强大作爲支撑。在中國,頗有一群現實中不得志的人,總想搭中國强大的順風車,體驗一下「人上人」的感覺,特別喜歡扮演「海外華人宗主」,實在是跳梁小丑,面目可憎。 當然,美國社會文明程度,也並非盡善盡美,種族歧視的觀點仍有其市場。即使不是種族歧視,美國主流社會對少數族裔,特別是祖籍國比較強大的少數族裔,仍然會持有戒心(附錄是歷史事件「日裔美國人囚禁」,讀者可以從中看出美國主流社會的強烈戒心)。今時今日,美國華裔顯然要在「朝廷心腹」和「朝廷心腹大患」之間找准自己的位置。美國華裔本土意識的崛起,以及美國社會的文明進步,肯定會令美國華裔向著「朝廷心腹」的方向邁進,但與此同時,中國崛起和一部分美國華裔故國意識的殘餘,也必定會讓美國的一些人感到「朝廷心腹大患」的壓迫感。由於中國强大程度和中美關係的變化方向是美國華裔所無法控制,「盡人事,聽天命」無疑是美國華裔唯一可以做的。 對於美國華裔來說,用更美國的方法來證明自己對美國的忠誠,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這裡,我們用一個笑話結束本文:美國總統訪問加拿大,在機場遭到示威群眾的抗議,加拿大總理很尷尬,美國總統卻說,在美國天天有人抗議我,這些人想必是希望讓我覺得賓至如歸吧。本次美國華裔大遊行,正是這樣一種方式,無論梁彼得警官是否有罪,遊行本身就是美國華裔愛護和鞭策美國司法制度的方式。 附錄:日裔美國人囚禁...
文:戴智傑 圖:Venessa、Christie 攝、受訪者提供 VOLVO汽車自2010年起,由中國吉利汽車收購其全部股權及其相關資產後,逐漸受到華人的追捧和喜愛。而在墨爾本的VOLVO汽車總店,亦由Hawthorn移師到South Yarra,這個立足了世界各大汽車品牌的地區。Paul Bartlett在VOLVO工作超過十年時間,由一個小小的銷售員,慢慢成為VOLVO汽車的總經理。10 年時間,如果說他把大半生都奉獻在VOLVO上,也許太過誇張。但說他見證了VOLVO在墨爾本的成長,也絕不為過。今期,就讓Paul Bartlett和我們分享一下他的銷售經驗和管理哲學,也去了解他對華人與汽車的一些看法。 如果要細說Paul Bartlett的人生故事,絕對說不上有甚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奮鬥故事。他自言他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打工仔」,但就是憑著對汽車的一腔熱誠,再加上他對銷售和管理的一些看法,讓他漸漸平步青雲,屢獲最佳銷售員和銷售經理頭銜,最終坐上總經理一職。 從事VOLVO為求更大發展 Paul Bartlett 和一般的澳洲人無異。在完成高中課程後,便投身社會,為自己的事業打拼。但他一開始並非立即和汽車結緣,而是從事房地產業務。Paul 雖然認為銷售房地產並無甚麼不好,不過也太過辛苦了。Paul 說:「銷售房地產的工作時間太不穩定了,通常都要工作到很晚。如果有客戶要求,周末也需要工作。不過銷售汽車則不同,星期一到星期六,早上八點半到晚上六時,非常有規律。」 當然不僅僅只是因為這一個原因,使Paul放棄房地產行業,投身到汽車界發展。Paul笑說:「投身到銷售汽車,當然是因為對汽車的一種天生喜愛。反正從小到大,都很喜歡汽車。」男人天生與汽車有著難解的緣分,有著如情人般的關係。也許正正是這種說不清的緣分,驅使 Paul 能在汽車行業打拼超過十多個年頭。 但 Paul 的起步並不在VOLVO,而是在另一間更大型的國際汽車品牌公司。但Paul 毅然跳出一家更具支援、更具客戶來源的公司,原來是有自己的一套想法。Paul 直言認為,VOLVO在國際上的名聲,可能會比不上那一間國際汽車品牌。而在澳洲,VOLVO仍然屬於一個發展中的品牌。但正因為如此,才有更多空間讓他發展和晉升。Paul 說:「現今我能夠成為總經理,是因為VOLVO的規模,仍能提供往上晉升的空間。但如果我仍在那公司工作,現在我可能仍只是一個銷售員。雖然工作會比以往辛苦,但也會比以往更有自由度。」 很多人會貪戀大公司的保障,甘於在一個舒適帶中安穩渡日。但Paul則選擇另一個方向,選擇跳出自己的舒適帶,尋求更多的挑戰和滿足感。...
國防部指南島部署正當合法 對於有美國智庫發布衛星圖片,指中方近日在南海的華陽礁、東門礁、南熏礁及赤瓜礁上修建雷達設施,加強軍事能力,影響南海戰略格局。中國國防部回應指,中方在島上部署必要的國土防衛設施,是行使國際法賦予主權國家的自保權和自衛權,完全正當合法。 國防部表示,中方在有關南海島礁上進行的建設主要是出於民事目的,其中包括導航、氣象等設備,以便更好地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產品。同時,中方在島上部署必要的國土防衛設施,這是行使國際法賦予主權國家的自保權和自衛權,完全正當合法。 國防部又指,美方在南海加強軍事部署,大肆炫耀武力,派軍用艦機到南海有關島礁海空域進行挑釁,拉攏一些盟國和伙伴國在南海舉行針對性很強的「聯合軍演」和「聯合巡航」,其所做所為才是南海「軍事化」的根源。國防部又批評,有關國家對此視而不見,卻一再指責中方正當合法的島礁建設活動,蓄意制造議題,渲染緊張氣氛,是別有用心的炒作。 美國一戰略研究智庫日前發佈衛星圖片顯示,中國可能在南沙群島的人造島上安置高頻雷達。該智庫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的分析人士警告說,在華陽礁上安置高頻雷達,將會顯著提升中國對馬六甲海峽北部以其他戰略通道海上和空中過往船隻和飛機的監控能力。 同路點評: 中國外長王毅近日會一連三日訪問美國,期間會與美國國務卿克里會面,南海問題會是其中一項焦點。克里早前已經在參議院外交關係聽證會中表示,中國在南海軍事化,無助解決主權爭議,亦改變了南海的軍事形勢,批評中國近期的行為。 今次中國的行動,很明顯是希望先發制人,增加將來的談判籌碼。但在比較緊張的狀態下,中國今次的行動可視之為另一種挑釁。而近日南海問題再成焦點,相信是雙方希望在會面前故作姿態。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這場糾紛不會因今次會面而很快了結,短期內也不會看到有解決的捷徑。 無綫播簡體收逾萬投訴 近日無綫電視將「J5」台的普通話新聞配以簡體字幕播放,受到部分香港人不滿。通訊事務管理局指收到逾萬個投訴,而無綫方面則接到廿個投訴。 通訊事務管理局指近日收到超過一萬宗投訴,不滿無綫電視J5台星期一晚播放普通話新聞使用簡體字字幕。 通訊事務管理局強調,會按既定程序處理有關投訴,而根據牌照無綫需為其模擬及數碼中文頻道,包括J5、所有新聞、天氣及時事節目提供中文字幕,英文頻道亦需要提供英文字幕,但字幕的表達形式由電視台自行決定。無綫電視發言人回應指,新安排可為觀眾提供更多選擇,照顧不同觀眾的需要。 同路點評: 又是一場「公關災難」。無綫電視身為香港電視業界的巨頭,應該對社會上發生的事,擁有一定的新聞觸覺。近日,香港正不斷爆發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爭論。在這環境下,還高調地配以簡體字幕播放,和主動引人投訴沒有分別。其實,現今科技已經可讓觀眾自行選擇字幕,無綫這一舉動的確使人費解。 台灣經濟衰退 因轉型太慢 台灣出口金額接連下跌,令今年的經濟增長難樂觀。美國加州大學帕克萊分校訪問學者童振源認為,台灣經濟發展困境是全球化所造成;而經濟衰退真正的原因在於經濟轉型升級太慢、沒有國際競爭力,導致資源長期大量流出去;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與國際競爭力,才能根本解決台灣經濟低迷的問題。 童振源在媒體表示,不少人怪罪台灣經濟增長衰退肇因於兩岸經濟交流,認為台商將資金與技術帶到大陸。童振源認為,台商投資大陸金額增加是大陸的國際競爭力增加的結果,並不是造成台灣經濟低迷的原因。 同路點評: 台灣「二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的主因在於民眾普遍不滿意馬英九的經濟政績,因此相信經濟將會是蔡英文首要面對的難題。而民眾對經濟的反應比較敏感,蔡英文能處理經濟問題的時間相信也不會太長。然而,台灣經濟正面臨「寒冬」的侵襲,要短時間內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與國際競爭力,相信有一定難度。 法國擬推「離線權」 智慧型手機與通訊軟體的普遍應用,讓不少上班族下班後也得接收老闆訊息,成為「另類加班」。全世界工時最低的法國,為保障員工基本權利,決定研擬「離線權」(right to disconnect),讓員工能忽略工作通知真正享受下班。 法國法律規定一周工時為35小時,若超時工作則可算為加班,或申請補休。但現在越來越多人就算離開公司,也因工作量太多而必須將工作帶回家,形成「另類加班」文化。據外媒報導指出,十年間法國加班人數已增加19%,法國勞動部為舒緩問題,目前正著手研究設立「離線權」,讓員工下班後不會再被工作糾纏,即使不覆公司電郵,也有法律保障,不用擔心。 法國勞動部並宣布若提案通過,未來最快在2017年7月實施,日後勞工將可安心忽略公司訊息,也不用因為已讀不回而產生罪惡感。而公司因處理加班所增加的成本也將可望大幅減低。...
敘利亞政府宣佈接受停火協議 敘利亞外交部23日發表聲明,宣佈敘政府接受美國和俄羅斯日前就敘利亞衝突各方停止敵對行動達成的協議。 敘利亞通訊社援引敘外交部聲明說,根據美俄達成的協議,敘政府軍不會停止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在敘分支「支持陣線」的軍事行動。聲明說,為保證協議如期成功實施,敘方將與俄方就確定協議包括哪些地區和武裝組織進行協調。 聲明強調嚴控邊境地區、阻止外部勢力繼續向這些武裝組織提供支持的重要性,認為這將防止武裝組織鞏固勢力或轉移據點,避免破壞協議實施的可能性。聲明指出,如果這些武裝組織對敘人民或敘武裝部隊有任何侵犯,敘政府軍有權作出回應。 聲明說,敘政府接受美俄協議停止敵對行動,是希望看到敘人民不再流血,恢復敘利亞的安全和穩定。 美國與俄羅斯22日就敘利亞衝突各方停火達成協定,停火協議將從2月27日開始執行。根據美俄聯合聲明,敘利亞衝突各方應於敘利亞當地時間26日零時前向俄羅斯或美國表明有意履行停火協議。法國總統府23日晚發表公報說,法國總統奧朗德、美國總統奧巴馬、德國總理默克爾和英國首相卡梅倫當天舉行約一小時的電話會談,圍繞美國與俄羅斯22日就敘利亞衝突各方停火達成協定進行交流。 同路點評:分析人士認為,美俄之間達成協定,為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奠定了良好基礎。然而,由於衝突各方以及各自背後的支持者之間依舊矛盾尖銳且分歧巨大,全面落實協議將面臨重重困難。目前,敘利亞國內四分五裂,山頭林立,和平協議要做到各方都遵守,非常困難。而且,和平協議本身包括的繼續攻擊恐怖組織,那麽很可能大家都競相定義別人是恐怖組織,然後攻打。在俄空襲幫助下,敘政府軍近來在多條戰線取得進展,在此時停火,敘政府軍恐怕也心有不甘。 另外,由於叙利亞戰爭給了庫爾德獨立運動很大的空間,目前庫爾德人武裝羽翼豐滿,絕不會接受前功盡棄的停火方案。 政府改革參議院投票法案受阻 本週一,聯盟黨提出了參議院投票改革議案,另議會呈現出一分為二,針鋒相對的局面,一方是工黨議員和獨立議員,另一方是聯盟黨和綠黨。聯盟黨希望改革澳洲人投票選舉參議員的方式,其中含改革使偏好投票中的「線上選票」(above the line)可以選一個到六個,廢除組別及個人選票(group and individual vote tickets)等。但一些獨立議員表示,改革若成功會導致非主要黨派再難於參議院獲得一席之地。自由黨參議員David Leyonhjelm亦擔憂改革或會令小黨派「以牙還牙」爭奪聯盟黨和綠黨的邊緣席位以分散選票。他還表示,過去政府有不少法案在利弊存疑的情況下仍得到了他的支持,但從現在開始他不再會那麼做了。最明顯的就是上述改革將迫使其改變立場,不再支持政府重設澳洲建設與建築委員會(ABCC)的法案。工黨決策委員會本週二表示將支持影子內閣反對該法案的決定。據稱,2013年大選時,有330萬選民投票給了小黨派,而政府的新法案會令他們的意願化為泡影。由於工黨明確表示反對,目前聯盟黨政府需要得到綠黨的支持方可於國會闖關。綠黨早前表態稱原則上予以支持,但希望能先就此舉行聽證會,並希望可在今年大選前進行相關改革。工黨前排參議員黃英賢(Penny Wong)特別指出,政府所做的是30年來對該投票制度的最大改革,不應當是聯盟黨和綠黨「倉促交易」的結果。 同路點評:當前政府想要進行參議院投票法案改革的目的,最冠冕堂皇的說法是「為了避免小黨派『遊戲』規則」,令一些人「渾水摸魚」成為參議員。對於聯盟黨和綠黨而言,改革有利於確保上述兩黨最大限度的掌握參議院的席位,特別是對於身處「第三大黨」這樣一個相對較尷尬位置的綠黨而言,如果可以合法地削弱更小的黨派的競爭力,何樂而不為!然而,以犧牲一部分選民的心聲為代價換取大黨派集中權力的改革本身,又何嘗不是一場「魔鬼的交易」?參議院投票改革關係到政府權力構成和澳洲民主制度的發展,絕對不可以為了利益而倉促決定。 墨市鐵路大橋事故頻發惹人憂 墨市的一座高3米的鐵路大橋(Montague Street bridge)自2015年1月以來,已發生了15起行駛中車輛撞橋事故,車輛多被卡在橋底,令駕駛者或乘客受傷。本周內更是連續發生了兩起事故:22日一輛大巴被削頂,造成14名乘客和司機受傷;次日,一輛卡車再度被卡在了大橋下,所幸無人員傷亡。維州公路局表示,已在接近大橋的公路上設置了低高度標誌,且配有高度檢測傳感器指示燈,並指未來會改善大橋設施,但提醒駕駛者須注意其駕駛車輛的高度是否符合通過大橋的高度限制。 同路點評:一個地點頻發交通事故,駕駛者、基建建設者和相關管理機構,前者和後者的責任更重。作為駕駛者,特別是肩負著乘客生命安全的巴士司機,需要對自己駕駛的車輛,以及行徑路線的道路狀況有深入的了解。而作為管理者的維州公路局,在明知既有的提醒設備仍無法阻擋事故頻發的情況下,亦需要積極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改善大橋安全。 新州反對黨呼籲政府禁止「眼球紋身」 貝爾德政府日前頒佈的多條醫療修正案稱「眼球紋身、穿舌洞和舌頭紋身均為皮膚穿透的行為」,賦予了眼球紋身(即眼球染色)合法性,但表示會針對該行業行為進行管理。此舉遭到反對黨的猛烈抨擊,認為政府應禁止存在「很大健康隱患」的眼球紋身。新州目前至少有20宗眼球紋身的案例,但暫時沒有數據可證明該行為有增多的趨勢。新州驗光協會(Optometry...
文:李秀辰 圖:維基百科 上期給大家介紹了閻肅先生的作品,其中包括1986年版本《西遊記》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今年是猴年,以猴王孫悟空為主角之一的《西遊記》再次受到熱烈關注。本期爲大家介紹《西遊記》的另一首知名歌曲——《女兒情》。 《女兒情》是1986年版本《西遊記》其中一集「趣經女兒國」的插曲,由《西遊記》音樂主創人許鏡清先生作曲,導演楊潔女士作詞。「趣經女兒國」講述唐僧師徒四人途徑女兒國時,女兒國國王對唐僧一見傾心,産生了愛意,對唐僧情意纏綿。面對溫柔貌美的女兒國國王,唐僧內心中也爲之一動,閃現過動搖和恍惚,曾經堅定的唐僧也說出了「若有來生」的話。在整部《西遊記》當中,「趣經女兒國」是唯一一段男女感情故事,令人感念至深。 儘管《女兒情》在整部《西遊記》當中僅演唱一次,但知名度却僅次於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成為《西遊記》音樂的另一代表作。在伴隨著《西遊記》成長起來的一代中國人心中,《敢問路在何方》代表了勇敢和執著,《女兒情》則代表了溫柔和愛慕。《女兒情》還有一首同一曲調不同填詞(也是楊潔女士作品)的姐妹歌曲《相見難別亦難》,出現在「趣經女兒國」結尾唐僧師徒與女王作別時。 幾十年來,《女兒情》被各種改編、翻唱,熱情的背後,是對《女兒情》所代表的青葱歲月的無限依戀。2014年,由韓寒執導的電影《後會無期》,選用《女兒情》為插曲之一,致敬《西遊記》,這可能是迄今爲止最高級別的翻唱致敬。《女兒情》令人難以抵擋的優美旋律,也使得它成爲各種器樂演奏的寵兒,在中國,《女兒情》是正式的鋼琴考級曲目之一。 網上能夠找到的《女兒情》版本眾多,在此爲大家選擇了下面幾個版本: 《西遊記》原版(演唱:吳靜) 《女兒情》的原唱為吳靜,音色甜美圓潤、柔和動聽。她對《女兒情》的最初演繹,是《女兒情》能夠廣為流傳的起點。 《後會無期》版本(演唱:萬曉利) 男聲翻唱的經典,萬曉利沙啞頽廢的音色,烘托出了別離時刻的哀怨與不捨。透過聲音,能够感受到的是回憶,還是茫然,相信每個人有不同理解。 京劇戲歌改編版本(演唱:MIC男團) 戲歌是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音樂模式,以京劇唱腔混搭流行歌曲,別具風味。MIC男團是2010年出道的中國大陸男子音樂團體。這一版翻唱最初部分平平無奇,但轉入副歌高音部分之後突然亮麗起來。 越南語版本(演唱:不詳) 《女兒情》不但在中國受到歡迎,也影響了周邊地區。很遺憾網上未能找到日語版本,這裏爲大家提供一個越南語版本,是否有越南華裔讀者能够告訴我她在唱什麽? 古箏/鋼琴版本by Lilie (Guzheng) and Jonas (Piano) 器樂演奏《女兒情》版本繁多,包括二胡、塤、古箏、笛等。這裡選用的古箏/鋼琴合奏版本是由華人與歐洲人合作。雖然音樂本身稍微顯得掙扎,但最起碼是《女兒情》國際影響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