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軍」能打仗嗎? 在中國大陸,有一種聲音,認為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危害到國防安全。不少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大批獨生子女參軍,對軍隊建設、軍人管理、國防安全都來帶來了很多的隱患。 一些國防軍事專家認爲,從1980年開始,中國實行嚴格的「一胎化」政策,中國因此出了個「獨生代」,進而創造了一支「獨生子女軍」。最近十多年來,中國軍隊迅速實現了基層官兵成分的「獨生子女化」。這個「獨生子女化」,比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比軍隊建設的信息化,速度更快,影響更深刻。目前,整個中國軍隊的獨生子女率不低於70%,作戰部隊超過80%。 一支軍隊,超過80%都是獨生子女,這個部隊還能够英勇無畏、衝鋒陷陣打勝仗嗎?這個問題,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熱點話題。據悉,美國的戰略智囊機構研究和考察的主導性結論是:解放軍沒有實力挑戰美軍,因爲「獨生子女一代」會削弱軍力。他們分析認爲: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造就了驕縱且負擔過重的一代,那些被冠以「小皇帝」之名的男孩子們受到了四位外祖父母/祖父母的溺愛。那些帶兵的人比當兵的人在安全問題上更神經脆弱,有些幹部帶兵如同托兒所阿姨帶小朋友一樣小心翼翼。 一些國防軍事專家還進一步總結,「獨生子女軍」帶來的戰略隱憂,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人口數量下降帶來的「軍隊兵源危機」、獨生子女性格帶來的「軍隊管理危機」、獨子家庭結構帶來的「戰鬥精神危機」、戰爭意識變化帶來的「國防輿論危機」,以及上述四個危機無法及時扭轉的「危機長期化」。 實事求是地說,中美兩國的國防專家們觀察到的現象基本上是真實的,但他們對事實的判斷基本上是錯誤的。中國軍隊在過去30年裏,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變化的原因很複雜,包括中國的長期和平環境、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中國人權意識抬頭等。如果要舉出一些相反的例子,來證明前面這些專家的觀點錯誤,也非常容易,比如抗日戰爭時期,軍隊徵兵的標準是「三丁抽一,獨子不征」,但據日本人統計,整個抗日戰爭投降日本的偽軍高達150萬,非獨生子女顯然不是不怕死的核心要素。 另外,「獨子不征」是傳統價值觀下的舉措,和現代人權意識格格不入。一個男人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不單是父母的兒子,也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兒子可以多生,丈夫可以找多個嗎?孩子能夠擁有多個父親嗎?一個男人血灑疆場,是非常令人悲痛的事情,但不能僅從父母的利益出發考慮問題,那是封建父權的意識投射而已。 女權的福音還是災難? 全面開放兩孩政策,在中國大陸女性權利領域掀起了討論的風潮。生育政策最大的利益相關者是女性。在諸多開放生育呼聲的同時,許多女性表達了她們對於「全面二孩」的强烈擔憂。 計劃生育政策已實施三十年之久,一些女性權利人士認爲,完全掩蓋和否定計劃生育的積極作用是有失理性和公允的,僅從女性地位一項來看,計劃生育功不可沒。育齡婦女是國家計劃生育活動直接的作用對象,也是落實家庭生育計劃的主體和客體。毋庸置疑,她們是計劃生育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在一個「多子多福」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社會環境下,計劃生育最明顯的作用就是强制改變人們的生育行爲,促進中國生育模式從「早、密、多」向「晚、稀、少」轉變,生育率迅速下降。婦女們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頻繁生育和撫養多子女所帶來的沉重負擔,越來越多的中國婦女開始從多生多育中得到解放,從昔日的「生育機器」變成了今天的「生育主人」。可以說,生育子女的减少保障了婦女的生存權、健康權和發展權,全方位提高了婦女的地位。 但是,在一些女權主義者看來,計劃生育和女性權利之間的關係,顯得非常複雜難纏。一方面,如前所述,計劃生育令女性擺脫了「生育機器」的地位,提高了女性權利,但另一方面,計劃生育也相應地限制了女性生育的自由。一位女權人士以一種苦澀地幽默方式說道:計劃生育政策是在不希望生育的女性和希望生育的女性之間,實施了「反不正當競爭法」。 女權人士也承認,計劃生育在城市的推行相對而言沒那麽殘酷,甚至製造了一個客觀上的受惠群體,即在那些接受了「只生一個好」觀念的城市家庭裏出生的女孩。她們的成長較少受到重男輕女觀念的擠壓,家庭的愛和投資讓她們享受到上一代婦女和農村女孩沒有的自由發展機會。這些年輕人對强制計劃生育沒那麽反感甚至抱有一定程度上的好感,其實是基於一種自我慶幸:她們意識到,自己與母親和農村女孩的命運的差距,在客觀上是由計劃生育帶來的,不管父母情願不情願,計劃生育讓她們不用做原生家庭中的二等公民。 全面開放二胎之後,一些女權人士也開始擔心,如果國家真的放回生育權,那這種權力會實際由誰來掌握。這是關係到婦女福祉的嚴重問題——是丈夫/男人、公婆、父母還是婦女自己?有沒有可能結果是,决定生育的權力從「國家父權」轉移到「家庭父權」,婦女從被强制不生育變成被强制生育? 除去對生育權轉移的擔憂,對就業權的擔憂也縈繞在不少女性心頭。中國政府爲了鼓勵一胎化,對正常懷孕的女性極盡優待,在國營和大中型私營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婦女自懷孕之日起,即得到減輕工作(甚至完全不工作)的優待,而產假、哺乳假也在法定基礎上酌情增加最多50%。但是以上種種都是建立在一胎化基礎上的,即發生一次不再重來。全面開放二胎,有可能銼動企業僱請女性員工的信心,後果究竟如何,還真的不得而知。 即使在全面開放二胎之後,父母對子女的溺愛不會大幅改觀、基層士兵的人權意識不會自動下降、富裕生活造成的性格問題不會自動消失,所有的國防問題都不會自動解决,軍事專家們必須另外思考辦法,不要幻想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 「震驚奶牛界」的重大事件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澳大利亞奶粉代購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全會上宣佈全面開放二胎之後,澳大利亞奶粉代購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奶粉代購是澳大利亞中國移民和留學生「創收」的一個主要手段,甚至是一部分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奶粉代購的根本原因是中國民眾對中國産奶粉的不信任。 有人在微博上爆料稱:「據悉,昨天有兩位亞洲人(很有可能是華人)在Preston Woolworths掃購奶粉。因爲澳洲超市限購每人四罐,他們來來回回進出超市四趟,一共購買了16罐奶粉。然後,超市員工報警。警方一共出動六名警察,這兩人現已被帶走。現在的代購爲了買奶粉真的是拼了,連進局子都不怕了……」 看到這樣的消息,再聯想到中國全面開放生育二胎的新聞,實在是爲澳大利亞的奶粉市場感到擔憂。根據中國大陸官方的估計,全面開放二胎將在2017年至2019年間,增加150萬額外的嬰兒,網絡戲言,「聽說中國全面開放二胎,歐盟、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奶牛都嚇暈過去了」。有人可能認為,中國目前生育意願强烈的是較爲貧窮的家庭,無力購買澳大利亞奶粉,不會對澳大利亞奶粉市場造成衝擊。這種說法幷不全面,中國人願意在孩子身上花錢,是顯而易見的,一對沒錢來澳大利亞旅遊、甚至沒錢喝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夫婦,完全有可能給孩子吃高價的澳大利亞奶粉。 實際上,在香港對中國大陸進行奶粉限購的時候,很多媒體就已經進行了深入的報導,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事實是:奶粉生産的限制環節是奶源!即,如果不擴大牧場面積,不相應增加奶牛數量,工廠幷不能够生産出更多的奶粉。也就是說,奶粉行業短期內並無可能通過擴大生産來應對市場需要增加。 實際上,由於奶粉産量有限,澳大利亞奶粉代購的這種瘋狂掃貨行爲已經引發本地媽媽的眾怒,因爲她們真的一罐奶粉都買不到了。微博上有人留言說,「作爲一個二胎的准媽媽,這一次我雖然也很想全母乳,但第一胎母乳失敗最後還是吃奶粉,令我擔心第二個也是這樣,然後不知上哪找奶粉,生第一個的時候代購還不流行,奶粉都很容易買到,現在不一樣了,我經常看著空空的貨架都不知怎麽辦,不買幾罐存著怕孩子沒得吃存了又怕有奶浪費錢。這樣超額購買該抓!」 當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爲代購對奶粉短缺不應該負主要責任:「我們代購容易嗎!我們也要養家糊口!奶粉到底去哪裏了?!其實全被這些黑心商家賣給中國電商了!每次都是我們代購背黑鍋!你給中國電商都是一整船的集裝箱!然後給澳洲超市幾罐幾罐的給!」這個說法真假難辨,但是聯繫到澳中自由貿易協定已經簽署,一旦中國市場奶粉需求增加,澳大利亞商家爲了追逐利益,將奶粉大量出口中國,引發澳大利亞國內市場奶粉嚴重短缺,並非危言聳聽,澳大利亞政府應該及早研究對策。 「少子化」與「下流化」的爭鬥...
中國將實施「全面兩孩」政策 計劃生育三十年激辯告一段落 文:本刊編輯部 圖:新華社、維基百科 10月29日,中共中央宣佈將實施「全面兩孩」政策,這是繼2013年決定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後,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中國人口與生育政策的又一次歷史性調整。從「一胎化」到「全面兩孩」,是中國國情的重大變化,也是三十多年來激烈爭論的結果。在社會逐漸習慣「一胎化」之後,「全面兩孩」政策或許又會遇到更加大的困難。 不改似乎不行的生育政策 29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 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中國開始大力推行計劃生育;1978年以後,計劃生育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2013年11月15日,中國宣佈「單獨兩孩」政策,標誌著逐步放開生育政策。 「從雙獨家庭生兩孩,到單獨家庭生兩孩,再到現在的全面兩孩,生育政策調整雖然是漸進式的,但間隔時間不長,表明政策的調整和推進態度很堅決。」分析人士說。2014年,「單獨兩孩」政策在全國範圍落地,此前有關部門擔心的「新一輪嬰兒潮」並未出現,全年出生人口僅比上一年增加了47萬。根據中國衛計委的統計,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國1100多萬單獨夫妻僅有145萬申請再生育。 此次全面放開兩孩生育的背景是,中國人口形勢已發生歷史性轉變。這些變化包括生育率進入超低水準,以及性別比失衡、老齡化和少子化等。其中,生育率過低成為談論最多的問題之一。之前,國務院組織開展的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認為,中國人口總量峰值應控制在15億人左右,婦女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中國生育率已降至1.18的低水準,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和東亞鄰國。 老齡化也成為困擾中國的一個問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2.12億人,佔總人口比例為15.5%;65歲以上人口數為1.37億人,佔比10.1%。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中國15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連續三年下降,僅2012年當年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就減少了345萬。改革開放以來,人口紅利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今年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中國GDP增幅均為6.9%。這是2009年6月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首次跌破7%。 控制人口與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是控制人口的一種方式,儘管外界對計劃生育的第一反應都是「現代中國計劃生育」,但實際上,計劃生育在世界各國早有實踐,而控制人口這個理念,古已有之。中國清代學者洪亮吉在他著名的《治平篇》裏就提到,人口增長非常迅速,而食物、住所的增長則非常緩慢,需要對人口進行控制。西方學者當中,最著名的當屬馬爾薩斯,他在《人口論》當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觀點。 洪亮吉和馬爾薩斯不但提出了控制人口的理念,也指出了人口失控的後果。洪亮吉說:「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調劑之法也。」也就是說,自然調節人口的手段是非常殘忍的,會通過「水旱疾疫」等災害和疫病來進行。馬爾薩斯更進一步進行理論總結,提出了「馬爾薩斯陷阱」的概念,指出人口增長不但帶來死亡增長,也會攤薄經濟發展的成果,令人民生活水平無法提高。資料顯示,直到1800年,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致如馬爾薩斯所預料。所以,控制人口理論的核心理念並非限制人的生育權,而是通過控制生育來避免人口災難性的死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儘管有人認爲,馬爾薩斯理論對生産力發展的估計不足,導致馬爾薩斯理論未能預計到工業革命帶來的人口迅速增長,但任何增長始終也有盡頭,一旦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人口問題就會突出。世界各國政府,遠比一般評論人士清醒,在控制人口的問題上,政府所作的努力是非常顯著的。 印度是世界上首個正式提倡「計劃生育」政策的發展中國家,早在1952年,印度政府就提出要節制生育。2000年2月,印度政府出臺了新的人口政策,提出多項措施鼓勵節育,包括獨生子女在職人員家庭,可在住房上得到較好待遇,做絕育最多的村子可優先獲得飲水、灌溉和更多的福利保障,對「晚」生「稀」生的婦女給予現金獎勵,向做絕育的國民贈送自行車,爲絕育的男子辦理持槍執照等。這是印度歷史上首個控制生育的綱要性文件,大致規劃了到2045年實現人口零增長。到2012年,印度的生育率已經降至2.4。 在大中華地區,計劃生育起步也不晚。爲减緩人口壓力,台灣政府於1964年七月開始推行第一個五年「家庭計劃」,其宣導口號爲「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嫌少」,希望一對夫婦最多生育兩個小孩,經過十餘年的推廣,成功地控制了出生率,台灣每年出生人口數不再繼續攀升,避免戰後嬰兒潮世代成年後可能帶來的更大嬰兒潮,每年新生兒人口從最高峰的42萬,自1985年起不再超過35萬,結束了自1951年開始連續34年新生兒超過35萬的兩波嬰兒潮。在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曾經有「兩個够曬數」運動。 中國計劃生育的爭議 放眼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要麽出現自願的生育率下降,要麽政府倡導減少生育,生育率總體上都處在下降的過程當中。但即便如此,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無論在中國國內還是國際上,都是最受爭議的話題。...
TSA 的留與退 文:本刊編輯部 圖:蘋果日報 近日,香港有家長在社交網站發起「爭取取消小三TSA」的專頁,於兩日內已獲逾萬人支持。TSA全名稱為「全港性系統評估」(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是2004年香港政府推出一套新的全香港中小學統一測驗,每年的小學三年級生、小學六年級生及中學三年級生均需應考。而成績將用作評估和監測中小學的教育成效。 雖然當年香港教育局推出TSA時曾指出,TSA的目標是「為政府及學校管理層提供全港學校學習範疇水準的資料,以便政府為有需要的學校提供支援和監察教育政策執行的成效」,但多年來TSA一直受到外界批評,指為學校、教師和學生造成巨大壓力。到底TSA 的問題責任應由誰來承擔?而 TSA 又是否真的一無是處? 近日,有香港家長不滿香港教育局所推出的TSA,指其子女因要應付TSA的緣故,經常被學校要求留校補課、並增加操練,因而造成巨大壓力。故此,該家長在社交網站發起「爭取取消小三TSA」的專頁,立即引起不少家長支持,並造成社會熱議。而香港教育局隨即一連兩日在網上撰文,強調TSA僅是考核學生「基本能力」,不建議學校以TSA題目盲目操練學生。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則公開呼籲各界解決操練問題。他說:「如果隨時隨地就要取消TSA,這是一個很大的倒退」。他之後再指會成立委員會全面檢討TSA,不過事實上香港教育局早在年半前已邀請各界代表,包括學者、校長、教師及家長組成檢討TSA委員會,研究評估TSA運作及未來新的方向。 曾做「優化措施」成效不大 其實有關TSA的社會輿論並非什麼新鮮事,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下稱:教協)曾多次要求教育局對TSA作出修定,認為TSA為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均帶來巨大且不必要的壓力。根據教協的調查報告,有八成的教師因TSA感到壓力嚴重,學生感到壓力嚴重的也高達七成三。 雖然香港教育局於2011年和2014年,推出新的「優化措施」,包括取消向小學發放達標率、把TSA從小學質素保證的「表現評量」中剔除等措施,希望藉此消除操練學生的誘因,可惜成效不大,有超過六成教師認為「優化措施」無助減輕師生壓力。 傳言及歷史因素產生「倒流效應」 TSA的設計原意旨在收集全港學生中、英、數三科的基本能力數據,用作統計分析、考查和檢討學校的教學成效和學生學習表現。而學校則可根據評估數據,分析學生強弱項,並重新製定教學分針。從學術研究理念而言,TSA這種評核制度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因評核制度和教學方針是互為影響。而像TSA這種評核制度在西方國家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教育政策之一,如英國的SATS,美國的NAEP和澳洲的NAPLAN,但為何在香港實行卻困難重重呢? TSA推行時正值小學「殺校」潮,當時亦有小學不惜違規外洩TSA成績以吸引家長報讀,再加上有教育界傳言指TSA成績是教育局內部評估各校指標,關乎學校生死存亡,因此學校變得極為重視TSA成續。教育局雖然一方面否認,但教育局另一方面則向達不到水平標準的學校「施壓」(現任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在媒體專欄提到,他當校監的一間學校,在5年前也曾受到來自教育局的「壓力」)。因這一些傳言及「歷史」因素影響,於是TSA在學校產生「倒流效應」,即TSA評分在日常教學中作主導影響。學校為了提高學生成績,便要求小學生反復操練試題、參加補課班、甚至額外購買補充練習。教師學生們更需為TSA而撥出額外時間,影響學生們在一些非學術性的興趣培養。 「標籤效應」的教育文化...
習近平馬英九 於新加坡歷史性會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新加坡總統陳慶炎邀請,藉兩國建交二十五周年,於本月六日與七日到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而台灣官方早前突然宣布,台灣總統馬英九周六(十一月七日)將訪問新加坡,與在當地展開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實現兩岸分治六十六年來,兩岸最高領導人歷史性會晤。台灣總統府發言人表示, 此前雙方已經展開秘密磋商一段時間,近日才最後敲定。雙方將針對鞏固兩岸和平、維持台海現狀交換意見,但強調不會簽訂任何協議、也不會發表聯合聲明。 根據行程,習近平六日下午會從越南飛抵新加坡,先到總統府參加歡迎儀式,會見陳慶炎,接着參加國宴。在七日中午,會赴總統府會見總理李顯龍,並與李顯龍夫婦將進行私人午宴,據台灣傳媒報導,馬英九極可能也成為午宴貴賓,藉此有機會和習近平互動。由於習近平將在午餐後就返回北京,因此「馬習會」大約就是在這個時段進行。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指,對於兩岸領導人會面,他們的態度是積極開放的、一貫的,有相關消息會及時發布。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強調,今次會面雙方是以兩岸領導人身份和名義舉行,是雙方商定的。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解決的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 同路點評: 這次會面將是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之後,兩岸最高領導人歷史性會晤。雖然在 2005年,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與國民黨主席連戰曾經會面,但僅限於黨與黨的層面。而今次「習馬」則是兩岸最高首長的直接會晤,屆時兩人的互動或稱呼對方,都會成為中國台灣的焦點。 另外,兩人會面亦對兩地有利好作用。馬英九可藉與習近平會晤,向外界顯示國民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但亦有可能被國民黨用此大做文章,因此有利也有弊。而在中國分別,可望藉是次會面,防止美國因南海局勢問題,挑撥兩岸關係。自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外界一直關注期望出現「習馬會」的可能性,只是想不到在馬英九接近卸任時,才達成歷史性突破。 電台播出開會錄音 香港大學申請禁制令 香港商業電台早晨節目接連播出疑為香港大學校委李國章及紀文鳳的開會錄音,披露兩人就反對陳文敏副校任命的發言。商業電台表示,收到香港大學代表律師的信件,經諮詢法律意見後,決定將有關錄音下架。但重申會捍衛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及公眾知情權,並保護新聞資料來源。錄音流出後,香港大學就事件報警,而校長馬斐森指報警原因是擔心會議室遭竊聽。及後,香港大學向法庭申請臨時禁制令,禁止任何人發播聲帶,獲法庭接納。而香港大學回應傳媒就禁制令的查詢時,指香港大學尊重表達、意見和思想自由,有關的法律行動就是為了保障這些自由。 同路點評: 根據香港大學網頁發表的聲明中,可顯示禁制令的範圍極為廣大。當然在法理上香港大學有權向法庭申請禁令,但當事件已成公眾關注的議題時,香港大學的做法是否和公眾有知情權這一理念有所違背呢?另外,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在社交網站揭露,禁令包括一項「公共領域」豁免條件,但香港大學卻沒有披露有關條項。相信事件會引起香港社會一輪爭議。 台灣桃園機場效率全球第一 國際機場協會(ACI)本月推出2014年的全年報告,在「客貨運數據及機場起降效率」方面,台北桃園國際機場(TIAC)擊敗香港國際機場,蟬聯第一。香港機場管理局機場運行副總監張李佳蕙於上周二到桃園出席一個論壇活動指,恭賀桃園機場超越香港,認為良性競爭會為航空業帶來正面影響。報告涵蓋全球逾千個機場,在機場效率的排名方面,擠身頭五位的機場依次為桃園機場、香港機場、杜拜國際機場、日本東京的成田國際機場及韓國首爾的仁川國際機場。於2012及2013年,桃園機場在效率這方面的排名均為第四。 同路點評: 近年往來台灣的旅客增多,亦可見台灣政府在航空業的發展上。因此今次台北桃園國際機場能擊敗多個國際大機場,可說是對他們的一大鼓勵。當然這排名只計算「客貨運數據及機場起降效率」, 據知在「機場服務質素獎項」中,台北桃園國際機場仍然五大不入。另外在排名方面,佔據前列位置的大多為亞洲國家,西方國家的機場大都十大不入。看來西方國家的機場要好好提升表現了。 美國為狗仔專設狗電視台 ...
俄羅斯稱墜毀客機於空中解體 俄羅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客機在埃及墜毀的事故,兩國專家正聯合調查起因。 俄羅斯指由於客機殘骸散落範圍很大,相信飛機是在空中解體, 並高速墜落。但埃及認為未有證據證明,但指客機墜機前沒發出求救訊號。 根外媒報導,224名死者中已尋回最少187具遺體,陸續移送回俄羅斯。而俄羅斯當局已下令客機所屬的俄羅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停飛所有同型號的A321型空中巴士,以便進行詳細檢查,確保飛行安全。總統普京主持會議,指會全力支援遇難者親屬,他說「要為失去摯親的人全力以赴,不要讓他們感到孤單。」及後俄羅斯政府宣佈會為死者親屬提供二百萬盧布(約四萬澳元)的財政支援,亦會支付喪禮費用。 雖然極端武裝組織「伊斯蘭國」(IS)武裝組織在西奈半島分支聲稱是他們擊落客機,但俄羅斯及埃及早前已排除這個可能。有美國官員透露,客機墜落前幾秒鐘,美國紅外線衛星在飛行路徑偵測到熱閃光,意味機上有炸彈、機械故障導致油箱等原因可能成立。但由於沒探測到導彈發射,所以排除客機是被導彈擊中。埃及總統塞西亦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擊落客機只屬政治宣傳,企圖破壞埃及形象。飛機黑盒已經被尋回,俄羅斯政府表示可能需時幾個月才能了解出事原因。 同路點評:近年來發生的飛機失事意外越來越多,當中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陰謀論。但是大家可能偏偏被陰謀論模糊了重點,忽略了維修保養及飛機老化這些最基本、最急切要關注的問題。不過,今次能夠迅速地尋找到黑盒,相信對於整個的調查工作,都會有一定正面的影響。 而現時的確最需要幫助遇難者家屬,處理一些喪禮事宜及給安排一些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渡過這難關。另外,希望盡快有政府或公司承擔責任,並還死難者一個公道。最後,雖然未能證實事件是否與極端武裝組織「伊斯蘭國」有關,但任何人藉如此慘痛的事件用作宣傳之用,是極為不尊重的行為。 澳聯邦擬增GST至15% 據聯邦政府財政部目前正詳細研究中的稅務改革方案,商品及服務稅(GST)的稅率或將增至15%,中等收入群體或將獲得部份個稅的稅額減免,鮮食品或依舊豁免GST,但衛生醫療及教育或取消豁免。國家社會和經濟建模中心估計,在將GST稅率提高到15%,並把食品、衛生醫療及教育納入徵稅範圍的情況下,普通家庭每年要多花2915元;但聯邦政府的收入將勁漲超過100%,至201718年可額外增加656至1300億元的收入。總理譚寶和財長莫瑞信指上調GST稅率是為了幫助填補衛生醫療及教育方面的撥款空缺,在當前的探索階段,所有方案都被攤開來討論。自由黨副黨魁畢曉普指現階段上調稅率至15%的說法只是猜測,並否認了若GST稅率增至15%,年收入10萬元及以下人士的稅率將減少近1/3以作補償的媒體報導說法。含新州貝爾德州長與南澳魏杰州長在內的部份州長聲稱願意繼續跟聯邦政府討論15%稅率的稅改方案,但不贊成對鮮食品徵收GST,僅願意將衛生醫療及醫藥納入徵稅範圍,且前提是政府會制定方案去補償相關弱勢和低收入群體;而維州和昆州的州長則依舊反對。影子財長鮑文(Chris Bowen)表示,生活成本自2005年以來已狂漲30%,而譚保政府想讓生活變得更加昂貴。莫瑞信批評指工黨不贊成漲稅是因為開支不歸他們控制。綠黨財政事務發言人班特則聲稱該黨會堅決阻止上調GST稅率。 同路點評:因為財政收入不足,前總理艾博德和前財長霍基曾砍掉了800億元的衛生醫療及教育撥款,令含南澳在內的許多州政府十分不滿。故在現階段,提高GST 稅率似乎成為了最快補充州府國庫的方法,而且若要產生足夠的收入來為衛生醫療教育等撥款,甚至是給予一定的人群以部份個稅的減免,則非得有較大的 GST 漲幅不可。然而如此一來,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居高的當下,勢必會令普通澳洲家庭的生活「雪上加霜」。如何在滿足財政收入目標的同時,令稅收相對較低且更簡單、公平,是各級政府目前需要積極磋商解決的核心民生問題,亦是評判譚寶政府能否兌現承諾,有所作為的關鍵。 澳洲人中文水平「趕不上」 澳中FTA熱潮 雖然澳中 FTA為兩國關係的新機會打開 了大門,但澳洲人的中文水平卻不如人意。據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的調查,全澳12年級的學生中,只有0.1%的學生正學習中文,而來自非華裔家庭的不到400名。另據預計,全澳僅有130位精通中文的人士沒有華裔背景,半數以上大於55歲。墨爾本Northcote高中擁有全澳最多的12年級選修中文的學生,並將於明年引入全新項目──在職業教育和培訓(VET)中納入中文,配合維州教育證書(VCE)中文課程,以便非華裔的學生更易學習中文。 同路點評:雖然從政府教育部到各級學校都在提倡加強中文學習,但鑒於中文難學,而有中文家庭背景的學生與沒有中文家庭背景的學生在中文學習上的差距過大,故而鼓勵後者學習中文的難度頗高。不過,伴隨著澳中 FTA 的落實,相信澳洲對於中/英雙語人士的需求將愈來愈大。在多元文化和國際商貿不斷深入發展的當下,多掌握一門外語,無疑如虎添翼。 ...
降速?提速?是是非非論高鐵 文 本刊編輯部 圖 新華社 最近在中國,「高鐵要提速」這個話題突然火了。從上週開始,關於高鐵要恢復至350公里設計時速的傳言便逐漸愈演愈烈。10月25日,鐵路部門為哈大、盤營(哈爾濱——大連、盤錦——營口)這兩條在中國北方高寒地區運營的鐵路實行優化方案,令其不再在冬季降速,而是保持全年300公里的時速運行。雖然對於全面提速一事官方還未公佈確實信息,但這個消息如同為之前的傳言打了一劑強心針。而關於也令有關高鐵的話題在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突然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事實上,自2011年高鐵大降速之後,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負面新聞代名詞的它又有過很多新故事。雖然人們的目光大多集中於其世界領先的高時速之上,但速度是否是它唯一的安全隱患,或許我們也應該對它有個動態的認識。 一夜之間醜聞頻發,「不太平」的高鐵 中國高速鐵路,即中國「高鐵」的建設始於2004年。雖然起步比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晚了20-30年,但卻後來居上,經過10多年的建設與改造,如今已在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最高運營速度的高速鐵路網。 但對於一些「高鐵迷」來說,現在的高鐵並不能稱為真正的「高」鐵。如今的高速鐵路指新建設計開行250公里每小時及以上的動車組列車,以及初期運營速度不小於200公里每小時的客運專線鐵路。在全球範圍來說,時速超過200公里便可在廣義上稱為快速鐵路,但對中國高鐵來講,這事實上還遠遠沒發揮出它的真正實力。曾經,高鐵運行速度最高可達350公里每小時;但這一速度紀錄在許多人心中留下的並不是自豪,而是懼怕。 這還要從4年前說起。2011年無論對前鐵道部長劉志軍,還是中國高鐵來說都是性命攸關的一年。翻找4年前的新聞便會發現,當時的媒體基本上都對一場事故——2011年7月23日發生的「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給予了最激烈的抨擊。在這場事故中,兩輛列車於溫州市甌江特大橋上追尾,導致後車四節車廂於橋上墜下,令40人死亡、172人受傷,而後期搜救工作、恢復通車等安排也相當草率。曾有人指出,東奔西跑的媒體人,被稱為高鐵最主要的客戶羣也不為過。這場「得罪了媒體」的事故在受到最高層次關注的同時,也令時任鐵道部部長的劉志軍無從遁形。 對劉志軍來說,曾任這個被民間稱為「獨立王國」的、中國最有權力的部委部長的他,曾被譽為「中國高鐵之父」,如今已是秦城監獄階下囚。政治鬥爭失利,由於故意傷害、貪污、受賄、鉅額財產來源不明多項罪名,加之在他被推上審查的節骨眼上的同時,上文所述的高鐵安全事故、運輸癱瘓事件頻發,令輿論迅速雪上加霜,他也難有翻身機會。 管理問題?技術問題? 關於2011年那場慘烈的事故原因,各界給出了多種猜測。包括雷擊導致的信號系統故障、人為調度失誤、司機過於「速成」等等;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則給出了一個在當時引起廣泛爭論的解答——畸形的鐵路管理機制是引起人禍,而非天災的根本原因。然而,鐵路管理混亂是不易被局外人察覺的根本,但此前高鐵一直鼓吹宣傳的「高速運行」則是人人皆知的表象。對於這項短時間內便步入世界前列的新技術,多數人最初便抱有審慎的懷疑態度,而鐵路安全事件東窗事發則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劉志軍的落馬牽涉出的鐵道部政企不分等腐敗問題,無疑為「高鐵不安全」這一論點追加了更多確據。隨後的高鐵降速,則是順應民意、水到渠成的穩妥選擇。 歸根究底,首先,中國存在的長期官僚主義作風已令官民雙方站在水火不容的對立面,高鐵事故引發的輿論坍塌只是其惡果之一。近年來的官員落馬事件頻發,雖然民眾普遍心知肚明是政治鬥爭的結果,但仍會在覺得「出了一口惡氣」的同時,對中國高層官員的官僚化腐敗作風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通俗來講,就是人們都在猜測「本應用來做實事的錢都被用到哪裏去了」。事實上,自劉志軍上任以來,大規模鐵路建設本身便為鐵道部帶來了沉重的債務壓力。截止2011年上半年,鐵道部負債已達20907億元。但當這個事實與劉志軍本人的受賄醜聞聯繫在一起時,便顯得撲朔迷離,令人無法估計這一「高速鐵路」是否稱得上真材實料。 其次,這是一場民眾對「中國製造」失去信心的全面情緒爆發。自1990年代後,由於中國人工成本低廉等原因,各國製造業紛紛於中國設廠,令印着「中國製造」的商品一瞬間席捲全球。但在價格低廉、仿冒成風、品質管控觀念落後的綜合作用下,「中國製造」逐漸成了山寨品、瑕疵品的代名詞。雖然高鐵技術與商品製造業差異巨大,但隨着被打上「中國」標籤的產品名聲持續惡化,「中國技術」聽上去也有如贗品一般令人懷疑。「既然高鐵技術有這麼好,為什麼西方發達國家不願應用這項技術?」有人如是質問。 此言差矣。在經歷降速風波後趨於沉默的中國高鐵,剝離層層管理缺陷後,其最本質的技術確實受到了不少國家的青睞。自進入2015年開始,中國高鐵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更呈現出一種井噴趨勢。來看看最近的幾個新聞:10月16日,全面採用中國標準、技術及裝備的印尼高鐵項目協議簽署,而2016年即將開工的美國洛杉磯——拉斯維加斯鐵路工程,更是中國鐵路與美國西部特快合作的、美國第一條「高鐵」。此外,中國鐵路目前在運作或跟蹤的項目國家還涉及泰國、俄羅斯、印度、伊朗、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等,不一而足。「這是激動人心的新聞,因為中國掌握着獨一無二的鐵路設施製造技術,」美國一家媒體的報道中這樣寫道。民眾的憤怒冷卻下來之後,種種例子均令事實逐漸浮出水面——值得詬病的是中國高鐵與技術不相匹配的人才資源、官僚化及漏洞百出的管理模式,但不是其技術本身。事實上,人口密集本身便是中國存在的一個特有安全隱患,而倘若其他國家在注重管理的同時吸納技術,兼收幷蓄之下,或許會令中國高鐵在異國他鄉收獲更為燦爛的成效。聽上去,這是一個令中國人同時感到自豪與諷刺的現實。 以辯證眼光,論高鐵是非 說回劉志軍,日本也有個值得一提的相似例子。日本新幹線作為日本的高速鐵路早已廣為人知,而其規劃者十河信二也是毀譽參半。1957年,不顧日本國內關於「鐵路是夕陽工業」的反對聲,他力排眾議興建新幹線,並為達到目的不惜製作假賬,仍然無法彌補後期的巨大虧空。新幹線建成時,他沒有被邀請出席,而如今他已作為「新幹線之父」被日本國民所紀念。誠然,如一些分析所說,將十河信二與劉志軍相比無疑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最繞不開的本質區別或許在於本人的生活作風——十河信二並未涉及貪污受賄問題。但辯證地看待一個問題,則是兩個例子通用的道理。...
旅行中,沒有免費的午餐 文:本刊編輯部 圖:蘋果日報 最近,一名中國男旅客參加低價團費的旅行團到香港旅行,期間疑因購物問題遭到毆打,最終留院一晚後不治離世。雖然經香港政府法醫官的初步驗屍報告指出,死因是心臟病引致,但是否因遇襲引致心臟病,仍要進一步調查。事件經傳媒報導後,再次引起中國和香港各界對此類旅行團的迴響,中國政府亦立即頒佈多項政策打擊低團費或零團費旅行團。事實上,低團費或零團費旅行團無論在中國或香港,已經盛行了一段不短的時間,政府及一些協會亦嘗試打擊過這類旅行團,但成效不大。到底衍生出這類怪異旅行團和紛爭,是誰之過呢? 事件發生在香港紅磡一間珠寶店外,當時死者和其中一名女同事參加一個由天馬國際(香港)旅遊接待的低價旅行團,兩人懷疑團中有「影子團友」強迫他們購物,因此他們兩人拒絕購物而走到門外閒聊。同團的中國內地女團長立即走出店外跟該名女團友發生言語衝突,而死者在希望介入調停時,遭另外4人推出店外拳打腳踢,最後由目撃者報案處理。而死者最終留院一晚後不治離世。經驗屍後,證實死因是心臟病引致,但是否因遇襲引致心臟病,仍要進一步調查。襲擊死者的4人中,包括一名香港男導遊及一名中國內地男領隊,據稱當時兩人均分別正在帶不同的大陸團在店內購物,而兩人亦被香港警方拘捕及列誤殺案處理,另外兩人仍然在逃。 一切源於貪小便宜 事件發生後,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大部份矛頭都指向旅遊業界,指他們經營此類旅行團,允許領隊強迫旅客購物,因此才會引起如此多的紛爭。的確在整個事件上,旅遊業各界、旅行社及領隊必須負上一定的責任。但再深究下去,罪魁禍首可能是源於中國旅客貪少便宣這念頭。 參加這一類的旅行團,背後都有一個大家「心知肚明」的潛規則,而他們的潛規則亦非常清楚,就是購物。這類旅行團的原意,就是用一個不符合成本的極低價錢,吸引顧客參加。在行程當中,他們會安排大量的購物時間在特定的商店內。當旅客在該店購物後,該店會根據購物金額,回佣給旅行社和領隊。而旅行社及領隊則能從回佣中收回成本及賺取可觀的收入。當然這做法就是遊走法律邊緣。 而旅客當然明白這「暗買暗賣」的潛規則,所以在行程中往往都不介意購物。但是,在他們所簽處的旅遊合約下,沒有明文規定必須購物,業界亦有規定旅行社及導遊不准強迫購物。因此,部分中國旅客就是看準了這類低團費旅行團,本身就在做遊走法律邊緣的事情,所以在參加時拒應「潛規則」要求去購物,冀望以極低的付出,享受一次美滿旅程。 但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不少旅行社為「防止」這些「旅霸」,便去顧用「影子團友」扮成團友,在旅行過程中說服或威脅旅客購物,並防止團友以不同理由發難及把事件鬧大。但是,當旅客發現「影子團友」時,紛擾就會鬧得更大。這次悲劇正正是死者和他友人懷疑有「影子團友」而引發的。 旅遊業界的惡性循環 但公平而言,這種強迫購物的紛爭,和旅遊業界的惡性循環不無關係。近年來中國經濟起飛,人民開始富有起來,旅行風氣漸漸成型了。不少旅行社都看中了中國旅遊市場,紛紛推出不同的優惠團,期望吸納更多的中國旅客。 但旅遊業的競爭亦越來越激烈,因此旅行社只好把推出的優惠團價格越推越低,甚至推出零團費的旅行團。漸漸地有旅行社更「一不做,二不休」,取消導遊領隊的底薪,減輕成本。因此導遊領隊只能從旅客的消費中收取回佣作為收入來源。故此,在遇上旅客不願意購物時,導遊領隊只好出盡法寶,逼使他們購物。 當然,很多旅行社亦有打算減少這些零團費的旅行團,辦回一些合理價格的「優質團」。可惜,中國旅客已經習慣這便宜的旅行方式,大部分最終都會選擇零團費的旅行團,使這些「優質團」半死不生,市場上更寥寥可數。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指出,目前只有15%的內地訪港旅行團參加團費較貴的優質旅行團,其餘都是參加低團費或零團費的旅行團。 立法僅有阻嚇作用 雖然中國政府和香港旅議會多次就「零團費旅行團」這問題,定立不同法律及條列,但是似乎從未見效。而言是他們「有心無力」,還是「能為而不為之」 呢? 中國國家旅遊局在今次是事件後,立即發出三項提示,包括呼籲遊客堅決抵制「不合理低價遊」、開通投訴平台及熱線、及表明與旅行團經營者簽訂虛假合同的遊客也會受到懲罰。有旅遊業界人仕認為遊客角色很被動,當局把責任推到遊客身上不合理。 事實上,中國國家旅遊局在條列上列明會懲罰旅客並非毫無道理。這些「低價旅行團」能成功舉辦,正正是因為旅客貪小便宜而和旅行社定下一些潛規則而造成。但怎能確定旅客是和旅行團經營者簽訂虛假合同,而不是旅行團故意讓旅客簽下不合理條款呢?相信這法例在執行上會遇上有很大的問題。而今次中國旅遊局的立法,亦可看到中國在打擊違規行為時的能力不足。中國內地每每在打擊違規行為時,他們的做法很簡單,就是「禁」和「罰」。但對於條例如何實行和收到成效,卻經常欠缺大方針。 而且,「低價旅行團」不只在香港盛行,在中國內地亦出現類似「低價旅行團」。在澳洲在不少中國人辦的旅行社,會推出一些超便宜的中國旅行團,有些可能只須99澳元。能辦如此低價的原因是,中國政府在背後支持這種旅行團,冀望他們可吸纳一些有經濟能力,但長期外居國外的中國人回國購物,帶動經濟。當中國政府在幫助一些外國旅行社舉辦類似的...
女性衛生日用品 ≠『生活基本必需品』? 不公平消費稅徵收理當取締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 日前,法國眾議院以一票之差的多數否決了將衛生棉由一般商品定為基本生活用品(米、麵、糖等),由19.6%的消費稅徵稅比降為5.5%的消費稅徵稅比的提案,令該國約1470萬女性不得不每月流著血交稅,再度引發了有關衛生棉是否應歸屬基本生活用品的爭論。當然,法國女性並非「孤軍奮鬥」,2015年,在全球許多國家,如澳洲、加拿大、義大利、馬來西亞等國,亦曾針對該事宜爆發過大規模的抗議與爭論,但不幸大都以「失敗」告終。衛生棉/巾是否應當歸為基本生活用品,採取較低起點徵收消費稅甚至免稅?何以本不應該存在爭論的大眾常識性呼籲會屢次三番「難產」?誰又應該為此事負責? 在全球大部份國家,一般會對含基本生活食品、用品,部份醫藥、育兒、教育、宗教和慈善服務等在內的一些特殊商品和服務採取低消費稅(或銷售稅)起徵點或免徵稅的優惠,以便民惠民。衛生棉/巾雖然是女性一生中每月月經期間必備、必買和必用的基本生活日用品,但不幸的是,在一些國家,衛生棉/巾卻被列入了「一般商品」或「奢侈品」。或許是男性們因為不存在生理期的天然優越性,且各國的大多數政客和構成決策機關人員的政府官員以男性佔據了絕大多數,故而,面對龐大稅收利益的誘惑,無論是多高的「降低或取消徵稅」的呼籲聲,均無法令這些國家的政客、政府順應「半邊天」的民意,進行改革。他們要麼「視而不見」,要麼就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搪塞推脫,引發了廣大女性們的不滿與抗議。 全球的半數人口自出生便註定了會「月經」期的生理需求(注:單澳洲就有52%的人口約1千萬女性),一般自12歲初潮至50歲左右的更年期絕經,在長達約近40年的時間裡,每月都必須經歷3﹣7天的不便或疼痛,每次流失約60毫升的血液。並且,「月經」的本質是為了滿足男性繁衍後代的需求。故而,即便男性不存在「月經」生理需求,亦很難撇清他們不會因女性的「月經」而獲利。事實上,不僅在繁衍需求上,男性更在經濟上從女性的「月經」中獲取鉅額利潤,加拿大此前有統計稱,取消對衛生棉/巾的徵稅會令該國政府每年損失約3600萬加元的稅收收入;而澳洲國會預算辦公室的統計則顯示,衛生棉等女性衛生用品若免徵GST,將使聯邦財政收入在未來十年減少約4.8億澳元。 更令女性感到無語的是,例如澳洲,許多為滿足絕大多數男性生理需求的用品如避孕套、潤滑劑等,以及以男性佔主要受益群體的如戒菸產品等,都可以憑藉「隸屬防治疾病的衛生健康商品」之理由而免徵 GST,唯獨衛生棉/巾因為「不能防治疾病」而被列為「奢侈品」,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有女性質問:「為何男性可以享受性生活的『免稅』,而女性卻不得不為她們的身體(生理)支付消費稅?」(Why do women have to pay tax on our bodies but men...
康希的「跨界計劃」和僧尼「假結婚」 ——現時社會宗教事務的困境探討 文:本刊編輯部 近日,幾件「宗教新聞」引起了公眾的矚目。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康希牧師夫婦因其「跨界計劃」違規使用教會資金而受到新加坡司法部門起訴,一審被定罪。而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則推出了個人第一張搖滾樂專輯,來向年輕人傳福音。在香港,一名尼姑被控以假結婚的方式協助大陸和尚來港定居;而此時此刻,中國大陸少林寺的方丈釋永信正因為私生女的傳言而焦頭爛額。現代社會,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宗教人士的行為,如何處理好教義、傳統和現實之間的關係呢? 康希的流行音樂「跨界計劃」和教宗的搖滾樂 「康希事件」的主角康希現年51歲,生於新加坡,1989年5月7日創辦了城市豐收教會(CHC),目前教會成員約有30000名,是亞洲最大的教會之一。他的妻子為福音歌手何耀珊。2012年,康希牧師與其他4 名教會成員,被控挪用公款2400萬新加坡幣(超過2000萬澳元),用以資助何耀珊歌唱事業,目前面臨新加坡監察機構的3項起訴,都仍在審查中。 「康希事件」本身涉及複雜而巨大的宗教議題,許多基督教人士撰文批評指出,就是因為康希牧師搞靈恩和成功神學,才弄到今天這般地步。不過,康希牧師目前面臨的指控,主要是不恰當使用教會公款,司法當局並無任何關於神學理念的指控(當然,本來也不會有),跨過司法問題直接討論神學議題,也確實不合適,本文在這裏也不研究這個話題。 值得一談的,是城市豐收教會的「跨界計劃(Crossover Project)」。2002年,康希夫婦開始這個事工,目的是要「使用何耀珊的歌唱和音樂,來接觸從來沒有聽過福音的人和地」。應該說,用音樂來傳道,本身並不是什麼獨創,基督教早有福音音樂(Gospel)的形式。福音音樂源自接受了基督教信仰的美國黑人農奴,猫王Elvis Aaron Presley把福音音樂引進到自己的風格中,之後汽車城唱片公司將這種音樂商業化,福音音樂逐漸流行化,演變成當代基督教音樂。具代表性的福音音樂曲目,包括《奇異恩典》、《耶穌恩友》等。福音音樂在廣泛傳播的基礎上,還早就了很多福音歌手和福音音樂團體,華人世界最爲人熟悉的有「讚美之泉」等。 「跨界計劃(Crossover Project)」利用福音音樂傳道的做法本身沒有問題,但方式就引發爭議。這個「跨界計劃」的主角,是康希的妻子、師母何耀珊。新加坡以外的華人,較少聽到她的事跡,無論作為城市豐收教會的師母還是流行音樂的明星。資料顯示,這些年何耀珊的華語唱片在新加坡有一定的銷售成績,但並不算出色。2007年,何耀珊推出國語專輯《擁抱》後,在經紀人的建議下,決定離開新加坡,赴美發展。按照她自己的說法,希望能在新的環境裡,拋開傳統包袱,更自由地專心創作,達成「跨界」目的。 過去10年,「跨界計劃」的執行團隊,非常努力地打造何耀珊成為流行巨星:安排她接觸第一流的製作人、MV導演、編舞家、造型師和美國音樂界的重量級人物……有媒體甚至猜想,她選擇住在加州比佛利山豪宅區,也是一種公關策略,使她能與好萊塢重要人士毗鄰而居,以便有機會能多聯絡、接觸。 從結果來看,何耀珊這幾年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的,她的作品在美國告示牌舞曲榜屢獲佳績,她受邀參加葛萊美獎頒獎典禮,擔任2008北京奧運音樂大使、出席時尚界最“IN”的“Victoria’s Secret...
孔子和平獎鬧劇 津獨裁總統拒領 91歲的津巴布韋獨裁總統穆加貝(Robert Mugabe)獲頒中國民間機構設立的「孔子和平獎」,惹起國際輿論譁然。穆加貝發言人指中國政府向他們表明獎項與官方無關,決定不接受表揚。穆加貝獨裁統治津巴布韋35年,被指曾執行種族屠殺令二萬人受害,經濟政策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和貧困,被認為是「非洲最強硬獨裁者之一」,但「孔子和平獎」評審委員會主席指,他獲獎原因是「津國開國領袖,造福人民維護穩定,為全球和諧事業注入新能量」。 外界批評他不配獲獎,津巴布韋反對派指穆加貝是好戰虐待狂,頒獎者應為獎勵「假扮和平愛好者的殺人犯」感羞恥。被視為穆加貝喉舌的專欄作家曼赫魯在津國官媒發表文章,認為獎項與中國政府無關,直言總統「不會參與及接受這令人質疑的獎項」,又形容頒獎的是「小機構」,只是想透過攀關係來提高知名度,但這只成外界攻擊穆加貝的藉口。 津巴布韋總統官方發言人回應美國傳媒查詢,指「孔子和平獎」評委會曾與津國使館接觸,形容「中國當局希望總統接受殊榮」,但北京官方已向津巴布韋表明「當局與孔子和平獎無關」,公信力引起質疑,故決定不會接受表揚。孔子和平獎歷屆得獎者包括前國民黨主席連戰、俄羅斯總統普京、古巴前總統卡斯特羅。但歷屆得獎者均無人赴中國領獎。 同路點評: 「孔子和平獎」一直被外界質疑其舉辦及頒發此獎項的目的是為抵制諾貝爾和平獎,因成立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民運與維權學者劉曉波。雖然中國文化部已經否認此獎和中國有關,但此選舉卻仍一直運作,外界總是認為和中國政府有關。 其實,民間舉辦選舉,表揚一些在社會上有豐功偉績的人,亦無可不可。但頒獎的評審準則還是要合理吧。今次竟選一位獨裁總統為「孔子和平獎」得主,非但十分荒謬,成為國際笑話,亦令中國政府形象有所損害。希望民間將來再舉辦評選,好好考慮一下其合理性吧,畢竟簡單地反西方國家之道而行之,並不是好辦法。 香港教局指取消TSA是倒退 全香港性系統評估(TSA)最近被香港家長在網上強烈批評,更擬發起罷考TSA。香港教育局罕有地一連兩日網上撰文反駁,強調TSA僅是考核學生「基本能力」,而學生只須作答每科一張分卷, 強調不建議學校以TSA題目盲目操練學生 。及後又指坊間的練習質素參差,絕不適合作為學習材料或家課,部分題目更提早給較低年級學生操練,揠苗助長,質疑這些練習「培育不到學生真正的學習能力」。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公開呼籲各界解決操練問題,而非取消TSA。他說 :「如果時不時就要取消TSA,這是一個很大的倒退」。有家長認為學校須帶動零操練文化,但學者指家長望子成龍心態不變,是導致學校操練成風主要原因。 同路點評: 「求學只為求分數」不知從何開給,漸漸變成香港教育的文化。其實 TSA 原意只是評估香港小學生的基本能力,但不知為何坊間傳聞指TSA 會影響學生的升學,使家長忽然緊張起來。家長開始施壓給學校,學校施壓給老師,最終老師被迫用操練來催谷學生成績,造成惡性循環。其實當一個錯誤的思想依附在一個教育系統上,自然會改變教育系統本來的面貌。 台灣民調指蔡英文大幅領先朱立倫 台灣總統選舉尚有不足三個月舉行,根據中國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支持率仍然領先,有38.9%,國民黨的朱立倫支持率21.8%,親民黨宋楚瑜支持率只得8.8%;但若果泛藍整合,即宋楚瑜退出,蔡英文可以領先多一個百分點。朱立倫向新北市議會請假之後,今日首次返回新北市拉票,對於民調落後,他說自己的選舉工程剛剛起步,亦可能很多支持者在洪秀柱被撤換後仍然有怨氣,會繼續努力爭取支持。蔡英文就在桃園市出席漁農界人士的打氣活動,她說如果民進黨明年能夠執政,台灣一定可以變得更好。 同路點評: 國民黨經過「換柱」風波後,正式由朱立倫代表國民黨參選台灣總統。但結果亦一如所料,朱立倫的支持率亦大幅落後於民進黨的蔡英文。雖然朱立倫指支持者在「換柱」後仍然有怨氣,但其實早前已經有報導指「換柱」後會有60%的洪秀拄支持者會轉而支持朱立倫,因此他的說法不太成立。現在看來除非在最後階段,民進黨出現重大失誤,否則國民黨換什麼人參選,勝算也是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