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賡武教授正確指出, 中國的概念根源於孫中山先生創建中華民國。孫中山最初提出革命, 希望推翻清政府, 以「反清復明」為號召。
繼兩名來自英國的法官辭任香港最高上訴法庭的海外非常任法官後,來自加拿大的前首席法官麥嘉琳(Beverley McLachlin)亦公佈,下月底任滿後不再續任香港的海外非常任法官,成為自《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第七位辭任或不續任的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亦令終院的海外非常任法官屆時只餘七人。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于6月15日至18日訪問澳大利亞,這是中國總理七年來首次訪問澳大利亞。許多分析表示這是兩國關係趨穩的跡象,但可能先從貿易開始解凍,特別是稀土以及被禁的澳洲龍蝦為主要焦點,其他方面是否會進一步解凍有待觀察。
歐盟宣佈了對中國產純電動車的臨時反補貼關稅,從7月4日開始實施。 稅率方面並沒有“一刀切”,主要分成三種情況: 對於三家參與抽樣調查的企業,加徵的關稅稅率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汽車,20%;上汽集團,38.1%。 對於其他未被抽樣但配合調查的企業,稅率統一為21%; 不配合調查的企業,加稅率為38.1%。 再加上原本關稅稅率為10%,這意味著,中國車企中,比亞迪的稅率最低27.4%;上汽集團和不配合調查的企業,稅率最高為48.1%。 先前,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向BBC中文表示,如果最終的關稅非常激進——市場通常將50%視為一個門檻——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報復行為和摩擦升級。 路透社報道稱,這些關稅相當於新增數十億歐元的成本,但這不太可能阻止中國汽車制造商向歐洲出口,因為他們可以消化這部分額外成本,仍然可以獲利。 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說表示,歐盟的暫定關稅基本上在其預期之內,平均在20%左右,對大多數中國企業不會有太大影響。而包括特斯拉、吉利和比亞迪在內的中國電動車出口企業未來在歐洲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其Seal U 車型(即中國市場的宋PLUS)在中國的售價為20500歐元,在歐盟的售價為42000歐元,預計其在國內市場的利潤為1300歐元,而在歐洲每輛車的利潤為14300歐元。 同路點評: 目前,歐盟對電動車的進口關稅是10%,在該稅率下,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可以在歐洲市場取得不菲的利潤,因為在高強度的中國市場的競爭中,價格和利潤被壓得極低,具備極強的成本優勢。歐盟的目標是維持自身電動車市場的公平環境,美國則尋求維持在全球電動車領域的領先地位。基於上述不同的目標,歐盟和美國採取的方法也不盡相同。為了因應這項政策風險,不少車企的規避方法是將生產轉移到歐盟。這點正是歐盟國家所樂見的。歐洲政策制定者非常希望避免重蹈十年前太陽能板的覆轍,當時歐盟只採取了有限的行動來遏制中國的進口,導致許多歐洲製造商倒閉。今天歐盟的行動, 明顯地並不是要阻止中國電動車的輸入, 而是要讓本土電動車有一定的競爭力。能否成功, 且看日後巿後走向。不過, 加增關稅的幅度, 相信並不會引起中國大力反制行動。
以色列特種部隊6月8日在加薩中心區域展開日間突襲,成功解救四名於10月7日被哈馬斯從超新星音樂節挾持的人質。但行動也造成加薩地區數十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以色列軍方營救出四名被挾持246天的以色列人質,表示營救行動是一項技術活,精準度堪比腦外科手術。 這四名人質被關在兩棟相距200公尺的公寓大樓內,周圍部署著哈馬斯武裝分子。這裡位於加薩中部一個繁忙街區,有數千名巴勒斯坦平民生活在那裡。 以色列國防軍表示,在一次「高風險,複雜的任務」中,25歲的諾亞·阿伽瑪尼,27歲的安德烈·科茲洛夫、40歲的什洛米·齊夫和21歲的阿爾莫格·梅爾·揚在努塞拉特地區的兩座建築中被成功解救。他們稱,獲釋人質健康狀況良好,目前已在特拉維夫附近的一家醫療中心與家人團聚。他們都被囚禁在上了鎖的房間裡,由武裝份子嚴密看守。 以色列方面稱,門外就是哈馬斯武裝分子的家屬(妻子和孩子),他們與俘虜生活在一起。 但這次行動也造成包括兒童在內的許多巴勒斯坦人傷亡。加薩的兩家醫院報告記錄到70具遺體,哈馬斯政府媒體辦公室則表示至少有210人喪生。 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丹尼爾‧哈加里表示,國防部下設的巴勒斯坦領土政府活動協調辦事處(COGAT)預計,傷亡人數不到100人。 同路點評: 這次行動,不禁讓人回想起1976年那場震撼世界的恩德培救援行動。正是那次人質解救行動,讓以色列聲名遠揚,贏得了「不惜一切,誓救人質」的美譽。但加薩的情況截然不同,恩德培行動的成功經驗無法在巴勒斯坦地區複製。儘管哈加里少將極力強調軍隊將繼續尋找機會營救更多人質,但這些聲明其實是在降低公眾對於使用純粹軍事手段完全解救人質的期望。隨著以色列對加薩的持續攻擊,美國和該地區國家雖努力尋求透過釋放剩餘所有人質以換取停火的協議,但一直未能成功。內塔尼亞胡總理之所以不願不惜一切代價達成協議,是出於對其右翼聯盟夥伴的安撫考量。事實上, 拯救人質是阻礙以哈達成和平協議的一個主要障礙。不過,哈巴馬組織對於人質現時情況, 似乎也未能完全掌握。
世界知名的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全球(S&P Global)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澳洲如果限制國際學生的數量,將可能影響該國大學的利潤率,使它們的信用評級面臨風險,從而進一步影響它們的全球排名。 「政府提出的限制外國學生招生人數的提議可能會對澳洲大學造成嚴重打擊,因為澳洲高等教育產業是世界上最依賴國際學生收入的產業之一,」該機構表示。 「如果實施這項立法,將壓縮[高等教育]營業利潤率,扼殺研究經費,並妨礙澳大利亞高等院校在全球排名中上升。」 一直以來, 大學評級主要是以學術及研究水平來判定,用利潤率來評估大學排名, 是現代大學的挑戰, 因為說到底大學的發展還是由經濟因素所影響。 同路點評: 上個月,澳洲聯邦政府在預算案中提出大幅削減臨時移民,包括為國際學生人數設定上限。本週,政府宣佈進一步收緊政策,從7月起禁止「跳簽」(visa hopping,即在澳洲境內申請不同的簽證以不斷延長在澳逗留時間)。而這將導致高等院校資金短缺,可能導致整個產業失去多達4,500個就業機會。也會嚴重影響澳洲的GDP,畢竟教育是澳洲三大產業之一。而且國際學生的來源及選讀課程的種類, 例如是否集中在職業培訓課程, 還是研究課程, 也是大學排名的參考因素。
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週三公佈最新2025年榜單,麻省理工(MIT)連續第13年蟬聯榜首,然而三分之二的美國院校排名同比下降。 澳洲有九所大學躋身前100名,三所進入前20名。墨爾本大學繼續領先,從去年的第14位升至歷史第13位,雪梨大學上升一位至第18位,新南威爾斯大學仍維持在第19位。 其他躋身前100的澳洲大學包括:澳洲國立大學(30),蒙納士大學(37),昆士蘭大學(40),西澳大學(77),阿德萊德大學(82),雪梨科技大學(88)。 按這排名, 澳洲各大省都有大學進入百強名單, 可以說各省居民基本上都有不錯的大學可供選讀。 同路點評: 這項排名是根據QS排名詢問全球1500所大學的28萬名學者和畢業生的雇主的看法,並考慮數百萬篇學術論文。由於亞洲院校表現強勁,導致英美大學排名下降,只有22%的英國大學排名有所提升。近一半(47%)的澳洲大學排名上升,這主要是由於在永續性、學術聲譽和國際化方面表現強勁。 但即將減少留學生人數會影響之後澳洲院校的排名。不過,澳洲大學明顯地並非走在最前的大學, 但整體排名卻是不差, 可以見得居住在澳洲, 我們下一代的教育還算不錯。
教宗方濟各成為第一位在 G7 峰會上發表演說並警告人工智慧 (AI) 危險的教宗。 應東道主義大利的邀請,方濟各在七國集團年度峰會的特別會議上就人工智慧的危險和前景發表演講,並表示政治家們必須確保這項技術仍然以人為本。 他說:「如果我們剝奪了人們對自己和自己生活的決策能力,將他們置於機器的選擇之下,那麼人類的未來將毫無希望。」 「我們需要確保並維護人類對人工智慧程式的選擇進行適當控制的空間。人類尊嚴本身取決於此。」 同路點評: 去年,一張由人工智慧生成的、86 歲教宗身穿白色羽絨外套的照片在網路上瘋傳,教宗也因該事件陷入了人工智慧爭議。從信仰角度去思考人工智能在社會的位置, 今天可能不是很多人會感興趣。但教宗的演講並沒有從純信仰角度來考量, 而是從引進人工智能後, 對人類社會的能變化而討論, 因此話題覆蓋機器取代人類工人對勞動市場以及預測再犯的演算法對司法系統可能產生影響, 並且在推行時的包容性、以人為本的數碼轉型,以支撐經濟成長和永續發展,實現利益最大化,管理風險,符合G7共同的民主價值觀和對人權的尊重。
《驕陽似我》的劇情在現實中上演,引發一場關於學歷與成才的討論。江蘇一名17歲的中專(中等專業學校)女生姜萍,在老師鼓勵下參加全球性數學競賽,拿下第12名進入決賽,更是前30名中唯一的女生。和她同枱競技者均來自北大、清華、麻省理工、劍橋等知名大學。一連兩天,姜萍的名字都長時間掛在內地各大網台上熱搜榜上,甚至傳出香港的中文大學向她拋出橄欖枝, 邀請她考慮來香港就讀。 來自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的17歲女生姜萍,是該賽事舉辦以來首名打進決賽的中專在讀生。姜萍的例子, 引起現時的教育系統是否忽視單一科目有極優秀表現學生的討論。 同路點評: 中專生也可以參加高考,但只憑優秀的單項成績,進入高等學府的可能性很小。她是否能夠被破格錄取,現在還沒有任何消息。姜萍的「出圈」,讓職業教育再次進入大眾視野,也打破社會對中專生的偏見,證明天賦和熱愛可以成為每個人人生的變數。而在傳統的教育路線外,輿論亦呼籲,社會應該多為這樣的「天才」開一扇門。教育集中在培養學生整體成長, 但個別在少數領域有極出色表現的學生, 往往就因為其他方面不如理想而被排除在制度之外。
莫斯科和平壤週二宣佈俄羅斯總統普丁訪問朝鮮,引起許多國家的擔憂,美國對兩國和解表示擔憂,南韓則表示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克里姆林宮發表聲明稱,此次訪問於6月18日至19日週二和週三進行,是應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邀請而進行的。聲明解釋道,越南將是俄羅斯總統訪問北韓後的第二站。 普丁的外交政策顧問尤里·烏沙科夫表示,俄羅斯和北韓可能在訪問期間簽署涵蓋安全問題的夥伴關係協議,並指出該協議不針對任何其他國家。 他補充說,任何協議「都將決定進一步的合作前景,考慮到我們兩國過去幾年在國際政治和經濟領域所發生的事情,當然也考慮到安全問題」。 普丁的代表團成員包括俄羅斯國防部長安德烈·別洛烏索夫、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和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後者是俄羅斯能源領域最著名的官員。 值得注意的是,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兩國關係已加強,這令美國及其歐洲和亞洲盟友感到擔憂。 美國人和歐洲人對莫斯科和平壤之間加速和解感到擔憂,並指責北韓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以幫助其在烏克蘭作戰,以換取技術、外交和糧食援助,但平壤和莫斯科一再否認這些指控。 普丁上次訪問北韓是在2000年,成為首位訪問北韓的俄羅斯或蘇聯領導人。本週二開始的這次訪問凸顯了北韓對普丁的戰略重要性日益增長,特別是因為它有能力為烏克蘭戰爭提供俄羅斯急需的常規武器。 同路點評: 美國最近授權烏克蘭使用美製武器攻擊俄羅斯領土。雙方這次會晤的主要議題很可能將是北韓會再向俄羅斯提供多少武器。兩國可能就更緊密的軍事合作達成共識,包括共同開發武器系統。北韓可能會透過提供武器給俄羅斯,換來食品和燃料,但也不僅限於此。兩國可能討論的議題也包括加強經濟合作。北韓現在最需要俄羅斯提供的是「勞工外匯收入」。從這一點來說,北韓向俄羅斯輸出勞動力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俄羅斯已經恢復了2020年2月以來因新冠疫情而暫停的赴朝團隊旅遊。旅遊業不僅帶來外匯收入,也扮演透過人員直接往來增進關係的角色。現時俄烏戰爭陷在西方社會希望盡快得到解決的轉折點中, 北韓與俄羅斯商討其它發展和合作, 是否合乎現實, 很多人會不以為然。看來, 還是談及北韓如何支援俄羅斯為主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