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瑞幸咖啡宣佈與貴州茅台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聯合推出的「醬香拿鐵」在全國門店同步上市。北京多家瑞幸咖啡門店出現「爆單」,兩個民族品牌的強強聯合迅速引發關注和熱議,「瑞幸回應喝茅台聯名咖啡能否開車」話題也登上微博熱搜榜首。 有中國交通部門建議民眾勿在飲用後駕車,其官方聲明也註明未成年人、孕婦及酒精過敏者不宜飲用。咖啡加上茅台酒現還未受到全球其它國家關注及青睞, 現時只是一個中國現象。 同路點評: 從消費者評價來看,不少人說這款咖啡「叫好又叫座」。也有部分消費者覺得有些不倫不類,直言「難喝」。儘管褒貶不一,但老牌酒企茅台確實通過此次聯名營銷再次「出圈」。此次合作讓茅台品牌年輕化提速,也使得它的產品矩陣更加豐富合理。對於瑞幸而言,能跟茅台形成聯盟也能大大提升其在整個咖啡行業的綜合實力和品牌調性。
當萊安·歐文斯第一次在她的臉書推送上看到名為 「Temu」(拼多多海外版)的廣告時,她還不確定這是不是一個騙局。 這位64歲的教師兼農民在網上搜索了這個中國電子商務平台,立即被琳瑯滿目的產品和超低的價格吸引住了。 歐文斯給她的孫子們訂購了一些寵物用品和小玩具,這一共花了她58澳元。八個工作日後,她的訂單就送到了她位於昆士蘭農村小鎮格蘭切斯特的家中。 「所有東西質量都是一流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說。 更讓她吃驚的是TEMU客戶服務團隊發來的一封電子郵件:他們堅持要退款給歐文斯,因為訂單本可以更快到達。 她說:「當我聯繫他們拒絕接受退款時,我大約五秒鐘內就和一個真人說上了話,這與和其他大多數企業打交道的方式截然不同。」 從那以後,歐文斯又在TEMU上下了兩筆訂單,同時與她的朋友們分享了她的購物經歷,她們仍然對該平台的病毒式營銷持懷疑態度。 她說:「人們會認為新的東西或他們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或許是騙局。」 同路點評: TEMU已超過亞馬遜和Shein,成為蘋果商店和谷歌Play上下載量最大的免費購物應用,並有望在日用百貨方面挑戰傳統零售商,如Target和Big W。這標誌著全球網購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矽谷可能會發現很難與之競爭。由於TEMU專注於低價商品的超低價銷售,因此很難在TEMU上賺大錢。該應用花費了數百萬元做廣告,所以人們在吸引新客戶方面的壓力較小。中國設計零售應用程序的方式與西方企業「從根本上截然不同」,西方企業往往更注重搜索功能。當中國的應用程序能夠通過調整自己的模式來主導美國、英國和澳洲市場時,西方的應用程序卻很難在中國取得同樣的成功。
隨著工資盜竊和其他形式的剝削工人行為繼續席捲全國,珍珠奶茶巨頭「日出茶太」(Chatime)及其總經理將在本週晚些時候要面臨聯邦巡迴法院(Federal Circuit Court)的嚴厲法庭裁決及數額巨大的罰款。 就在「日出茶太」即將接到法庭裁定的第二天,安娜·布斯(Anna Booth)將正式走馬上任工作場所監管機構——公平工作調查專員署(Fair Work Ombudsman)的新任負責人。 目前經濟放緩,企業需要控製成本(包括工資)的壓力不斷增大。 無論是工資盜竊、過時的勞資薪酬與待遇協議,還是獲得政府補貼的學徒工計劃,多年來,不祥陰雲一直籠罩著澳洲的勞動力大軍。 在某些情況下,工人被少付工資被歸咎於工資單出錯或管理失誤。近年來,一些國內最知名的機構也被捲入其中,其中包括零售巨頭伍爾沃斯公司(Woolworths)、澳航(Qantas)和澳洲廣播公司(ABC)等等。 但在太多情況下,雇主被允許在剝削工人的基礎上建立龐大的企業帝國。一些機構正在無情地剝削國內最弱勢的工人群體。 同路點評: 在公平工作調查專員署的網站上,每個月都有大量關於企業少付工人工資的法律訴訟、強制承諾書(enforceable undertakings)或罰款名單。這意味著少付工資現象十分猖獗。在過去10年中,一連串的工資欺詐醜聞被曝光,其中包括多所大學、知名餐館、便利店巨頭7-Eleven、披薩連鎖店Domino’s、Grill’d 和零售食品集團,後者經營的品牌包括Brumby’s、 Michel’s Patisserie 和Gloria Jeans。涉及特許經營行業的大多數案件都是針對個別加盟商的,而公司總部幾乎毫髮無損。 最近,該監管機構開始利用《公平工作法》(Fair Work Act)中的特許經營者責任條款,在法庭上指控特許經營者應對加盟商的非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目前在北京市進修的內科醫生喬·楊(Joe Yang)曾對中國開展的醫療反腐行動抱有一絲期盼,他認為醫療反腐有益於對醫療系統的改革,而現在他覺得反腐方式「有些極端「。 「沒有目的性地整頓這個行業,讓基層的人感到寒心,」楊醫生說。 「特別是才經歷了三年新冠疫情[『清零』政策]…… 這三年對醫務人員的壓力非常大,大家剛從這個當中緩過勁一點,現在開始對醫療行業進行整頓,尤其是基層受到了影響,我原本覺得醫療反腐是處理高層的醫療腐敗問題,這樣可以增加基層醫生的收入。」 「但現在醫療反腐從上到下都在查,甚至查沒有任何權力,想要認認真真工作的基層醫生,這樣就有點變味,」 楊醫生說。 自7月中國開展醫藥反腐以來,多名醫療界高層相繼落馬。據中國官媒《中新網》數據,截至8月17日,今年至少已有184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 中國媒體報導,僅在8月10日一天,黑龍江省、廣東省兩位醫院原院長涉嫌違紀違法被通報。 同路點評: 醫療反腐對基層醫護人員收入的影響最為顯著,醫療反腐必然會減少相關從業人士的收入。醫生的收入包括了固定的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 反腐主要針對的是能夠帶來非固定收入成分,如果非固定收入佔了很大比重, 就有可能導致醫生的收入下降非常明顯。 「疾風暴雨「式的專項行動對這個行業是一劑猛藥,這會導致行業內催生出鼓勵告密的行為,出現「人人自危的寒蟬效應」 。反腐也深入到醫藥企業,尤其針對藥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帶金銷售」。中國繼金融業、房地產、教育培訓等多個行業的整肅並帶來蕭條後,醫療行業進入低谷是必然的。
Politicians’ responsibility to the voters
參選州議會的競選口號 -「公平與同情」
「瑪蒂爾達」(MATILDAS)成為了澳大利亞國內最受歡迎的體育隊伍之一。
中國歌手刀郎的一首新歌《羅刹海市》一經發行,就在華語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頻頻登上熱搜。在網絡上的播放率, 至今有認為已超過170億下載收聽。
8月14日,近來成為市場焦點的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的股價在香港交易所收盤暴跌18.36%,每股收港幣0.8元,創歷史新低。其股價急挫,成交金額卻急增,這反映出股票遭投資人大量拋售。 早在一周前,中國房地產巨頭碧桂園在港交所發布盈利警告稱,由於房地產業的發展整體下滑,各種不利因素疊加,房地產行業的銷售與公開融資都面臨“嚴峻的苦難和挑戰”。 在公告中,碧桂園稱公司遭遇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困難,賬面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出“階段性的流動壓力”。該公司竭力自救,但企業經營壓力因行業與市場整體環境不利而有增無減。 而據中媒體報導,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與總裁莫斌也通過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發出致歉信,稱公司目前面臨大規模虧損,但會採取各種措施自救,但碧桂園會努力“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 目前,碧桂園陷入現金流困難,宣布旗下多只境內公司的債券從8月14日開市起停牌,復牌時間另行確定。 今年上半年,碧桂園的銷售金額同比下降35%,比2021年下降61%。而在七月,銷售金額只有121億人民幣,同比下降60%,與2021年相比下降78%。 碧桂園在港交所發布盈利警告,稱預計2023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虧損在450億—550億元人民幣, 公司遇到成立以來最大的困難。 《中國基金報》的報導稱停牌債券總額超過160億元人民幣。 同路點評: 房地產在中國經濟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據估計房地產及相關企業佔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5%以上。碧桂園是中國數一數二的標杆性大型房企,如果繼續違約就會造成多米諾骨牌似的連鎖反應。最近“爆雷”的企業不僅僅是房企巨頭碧桂園,中融信託、遠洋集團也陷入危機。中國經濟實際上陷入了通貨緊縮(物價不升反降),出口斷崖式下降了14.5%,進口也同比下降12.4%(表明國內需求疲軟)。中國經濟的複蘇可能還在緩慢進行,這也是在預期之內。接下來的走勢,中國政府的政策是一個重要因素,也要看全球經濟復甦狀況與中國和全球經濟的連接會怎樣繼續發展,而這些都是不確定的因素。
中共當局已經將醫藥領域作為新的整治對象。 10個部門聯合整治醫藥領域腐敗問題,聲勢之大,陣容之強,十分罕見。觀察人士指出,中共當局以運動的方式反腐,雖能威懾一些腐敗分子,但是卻無法觸動高級官員享受的特殊醫療待遇這個最大的腐敗問題。 習近平2012年底擔任中共總書記之後的反腐運動已經從官場蔓延到醫療和醫藥領域。今年7月21日,中國國家衛健委會同公安部、審計署等9個部委局聯合召開《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 7月28日,中紀委網站披露,中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 從今年第三季度開始,中國平均每個月都有20多名醫院院長或書記因腐敗被查。 8月14日,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張雲強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委監委的調查。 同一天,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黨委書記都鵬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 8月12日,西安市胸科醫院院長李向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審查和監察調查。 一天前,貴州省黔西南州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傳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落馬。 據中國媒體統計,今年以來,中國已有170多名醫院院長或書記落馬,數量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 同路點評: 醫藥有自己的腐敗土壤,原因是醫藥行業雖然特殊,本質上也是消費,但是跟一般消費行為不同的是,患者需要什麼藥,自己沒有專業知識做決策,需要依賴醫生,於是在藥品消費過程中,做出消費決策的其實是醫生而不是患者。對於一些普通藥品,比如感冒藥、胃藥,患者自己可以做決策,那麼公司的營銷費用其實就花在電視廣告、藥店等渠道。而通過醫院的藥品則把這部分費用當作給醫生的回扣,以激勵醫生做出有利於藥企的消費決策。醫生與患者之間的知識壁壘和信任關係,使醫生擁有權力,而權力在缺乏制約時就會滋生腐敗,醫藥代表只是其中“伴生”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