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漫長而疲憊的搜索,直到吉隆·麥克拉克蘭走進他在澳式足球聯盟總部旁邊的辦公室,詢問安德魯·狄龍是否願意成為下一任澳式足球聯盟老闆的榮譽。 在麥克拉克蘭宣佈辭去CEO職位後一年多的時間裡,澳式足球聯盟終於決定把工作交給聯盟的執行總經理足球運營,或者用非企業術語來說,是首席執行官委員會中的另一位大佬。 狄龍代表了一個安全的選擇。 他在澳式足球聯盟總部閒逛了二十多年,比任何人都更了解經營這個國家最大體育競賽的陷阱和危機。 在澳式足球聯盟網站上,有幾段話概括了狄龍的情況。 「畢業於墨爾本大學商學和法學雙學士學位,以及澳大利亞證券協會應用金融和投資研究生文憑。」 如果這些話讓你想到一個穿著整潔的西裝,擁有私立學校背景的人,那麼你就是對的。 在90年代中期,狄龍曾在律師事務所——Corrs Chambers Westgarth度過了一段時間,然後於1997年加入維京影業集團擔任公司內部法律顧問,並於2000年加入澳式足球聯盟擔任同樣的工作。 同路點評: 狄龍不是他的家族中第一個位居體育組織高層的人。他的家庭與澳大利亞體育密切相關。許多專家認為這是澳式足球聯盟終於看到幾位才華橫溢、創新性強的女性站到職位前台的機會。凱莉·沃森-惠勒和凱莉·羅傑斯兩人都憑藉強大的簡歷和重要的澳式足球界人士的支持來到了面試室。這也是未來狄龍面臨的競爭與風險。但總體而言,在短期內,你可以期待事情保持基本不變。隨著澳式足球聯盟的旅程仍面臨著一些風險,狄龍將穩定掌舵,減少冒險,並將目光牢牢地投向地平線的安全方向。這可能不是澳式足球界大多數人想要的決定。但毫無疑問,這是澳式足球聯盟現在所需要的決定。
2023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30日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結束,中國棋手丁立人擊敗俄羅斯的涅波姆尼亞奇(Ian Nepomniachtchi),加冕世界棋王,實現中國男子國際象棋歷史性的突破,丁立人成為首名奪得國際象棋男子世界冠軍的中國棋手,並獲得冠軍獎金110萬歐元(約951萬港元)。 30歲的丁立人賽后談及感受,表示自己是在朋友、家人和團隊幫助下,贏了一場跟焦慮的鬥爭。 新華社形容這場比賽是以一種「令人窒息」的方式結束。本次世界冠軍賽是國際棋聯本年度最重要的賽事,比賽進行14盤慢棋對抗,先得7.5分者獲勝。第13輪過後,丁立人和涅波姆尼亞奇7比7的比分打平,關鍵的第14輪,二人又以90回合與6小時33分鐘創下開賽以來回合數與比賽時長之最,激戰成和,將懸念帶入快棋加賽。 丁立人在快棋加賽的最後一盤,最終力克對手,以2.5:1.5獲勝,成為國際象棋歷史上第17位世界冠軍,也是第一位來自中國的國象世界棋王。 同路點評: 由於新冠疫情,國際象棋比賽一度中斷。 2022年5月,因多次公開發表力挺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言論,俄羅斯棋手謝爾蓋·卡爾亞金被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FIDE,簡稱「國際棋聯」)禁賽6個月。隨著卡爾亞金被禁賽,丁立人接替卡爾亞金入圍世界冠軍候選人賽。丁立人此前兩次參加世界冠軍候選人賽,2018年首次參賽獲得第四名,2020年第二次參加,因為疫情比賽中斷,恢復下半程比賽,他獲得第五名。丁立人此次奪冠,標誌著從1991年女棋手謝軍在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賽中奪冠,打破歐美對棋后桂冠的87年壟斷以來,中國國際象棋「四步走」戰略目標已經全部實現。
Strategic Equilibrium
由著名導演張婉婷拍攝達十年的香港記錄片電影《給十九歲的我》, 在二月初公開播映後, 因為確認沒有取得所有被拍攝者的放映同意書引起爭議而下畫。
1620年9月,一艘來自英國的名為「五月花」的3桅蓋倫大帆船向美洲陸地靠近,12月到達普利茅斯。
在前一期,我們探討了長者在沒有親人同住及照顧時, 在現時制度下, 可能會出現由政府作為監護人的問題, 這是移民來到澳洲的我和你, 都未必想過會出現的情況。在這一期, 我們會探討年輕一代, 在這裏長大時, 他們又會碰到的問題。
隨著中國最近在台灣附近舉行的軍事演習以及朝鮮最近的導彈試驗,該地區的緊張局勢繼續加劇,參議員黃英賢在周一於國家出版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 發表講話。 黃參議員再次表示,澳大利亞希望確保亞洲有一個「沒有國家佔主導地位,也沒有國家被佔主導地位」的「戰略平衡」。 「我們需要了解正在競爭的是什麼——這不僅僅是大國競爭,實際上無非是一場關於我們地區和世界運作方式的較量,」她說。 她警告那些「喜歡二元」的評論員和戰略家,他們有可能忽視大局,而「選擇簡單、明確的選擇」。 僅僅從大國爭奪主導權的角度來看待該地區的未來意味著各國自身的國家利益可能會失去關注,」黃英賢說。 外交部長在她講話前提供的演講摘錄中沒有點名中國,但仍然明確表示,澳大利亞希望幫助建立一種戰略平衡,這種平衡會限制北京的力量,並使它——或任何其他國家——更難從事軍事侵略或經濟脅迫。 「從我在該地區的出行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國不想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等級森嚴的地區,那裡的規則是由一個大國為滿足其自身利益而製定的,」她說。 「相反,我們想要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地區,基於商定的規則,各種規模的國家都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 政府希望,如果北京同意取消大麥關稅,它也可能會對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葡萄酒徵收的嚴重稅收採取同樣的措施。 同路點評: 中國近年來對澳大利亞的出口商品實施了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禁令,特別是當前一屆莫里森政府呼籲對新冠疫情進行獨立的國際溯源調查激怒了北京之後。澳大利亞曾響應美國的號召,以國家安全方面的顧忌為由,將華為排除在澳大利亞5G網絡建設工程之外,而且近年來以同樣的理由阻止中國公司收購澳大利亞包括關鍵基礎設施在內的重要資產。的確,對於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來講,沒有一個國家處於支配地位,也沒有一個國家被別國支配是再合適不過的。站隊又不站隊,如何平衡、權衡自己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才是最適合的,就如同新加坡一樣。不過, 這策略的成功與否, 很大程度取決於美國這超級霸權及中國這新興挑戰者。
澳洲廣播公司4月18日報導稱,與新冠疫情前相比,來澳洲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大幅下降。 今年1月,中國結束了漫長的邊境關閉,電子商務營銷人員Tianni Ren立即開始團建計劃,帶著14名員工前往澳洲,希望看到網上令人著迷的粉紅色鹽湖。 在得知澳洲被中國政府從批准的團體海外旅遊目的地名單中刪除後,Ren帶著同事從杭州去了新西蘭。這實際上停止了一個20年的項目,這個項目曾幫助中國主導澳洲450億澳元的國際旅遊市場,直到2020年初。 28歲的Ren說:「我們詢問了旅行社,但被告知澳洲不在旅行團名單上。」她指的是中國給予其他60個國家的認可目的地地位(ADS)。 澳洲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也就是中國邊境重新開放以來的第一個完整月份,澳洲共記錄了40430名來自中國的短期遊客。 這是創紀錄的2019年同月遊客人數的五分之一,遠遠落後於新西蘭、英國和美國的遊客人數。 澳洲貿易促進辦公室表示,澳洲旅遊局總經理今年3月訪華,會見了航空公司等戰略合作夥伴,該機構將「繼續與市場上的主要分銷合作夥伴密切合作,以實現澳洲和中國之間的旅遊機會」。 紐卡素大學商業講師Paul Stolk說:「這肯定與地緣政治、貿易和其他我們已經看到衰退的事情有關。你無法從目前的情況中擺脫出來。」 Stolk補充稱,中國遊客往往會選擇家庭成員在國外留學的目的地。 同路點評: 經過3年的努力和期待,人們普遍預期的中國遊客返澳潮最終變成了涓涓細流,因為簽證規則,再加上相對較高的成本、航班短缺和會講普通話的導遊大量流失,擠壓了澳洲第四大出口產業。 2月份從中國大陸飛往澳洲的航班運力僅為疫情前的五分之一。飆升的燃油成本也抬高了票價,抑制了需求,雖然中國出境游人數達到疫情前水平的三分之二。地緣政治也是一個原因,由於貿易爭端和西方與中國之間日益尖銳的安全言論,兩國關係處於低谷。新冠疫情導致經濟低迷,失業率降至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這吸引了工人轉向其他領域,這導致缺乏會說外語的導遊和包括長途汽車司機。可以說,至今天為止, 中國遊客回到澳洲還是不明朗的。
澳洲籍55歲資訊科技專家切爾格(Alexander Csergo)14日返抵悉尼後被捕,他涉觸犯一項「外國干預罪」,可被判監15年。切爾格在中國大陸生活了約20年,在上海一間數據解決方案公司擔任全球創意與轉型總裁。案情指兩年前有自稱智庫人士通過社交媒體接觸切爾格,介紹他給兩名中國情報人員,並在2021年2月1日至2023年4月14日,在上海、新南威爾斯等地出售有關澳洲國防、經濟、國安等的敏感資料。 切爾格是澳洲2018年訂立「外國干預罪」以來,第二名被檢控的澳洲人。第一名被檢控的是墨爾本華人領袖楊怡生, 直到現時審訊還沒有定案。 同路點評: 令人好奇的是,這位專家單人的事全球創意與轉型總裁,且在中國生活了20年,又是如何可以有機會接觸到澳大利亞有關國防、經濟和國安等敏感資料的? 長離離開澳洲而又能作出這行動的, 相信不是他個人的行為。這案件會否牽連其他人士? 還是這跟美國曝出的資料洩密事件一樣,是不是太容易就可以獲得情報了,也說明澳洲國安方面的漏洞極大。另外,如此容易獲得的情報,其真實性如何,價值如何,也是非常讓人好奇的地方。
為期三天的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以及歐盟)16日在日本溫泉度假小鎮輕井澤(KARUIZAWA)舉行。 美國國務院一名高級官員表示,七國集團外長可能會討論他們對中國的「共同一致的」方針,反映出對北京的舉止的共同關切。 這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高級官員表示,最近的七國集團聲明包括呼籲與北京進行坦誠和建設性的接觸,同時承認「七國集團所有成員國都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著深厚的經濟關係」。 同路點評: 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關於台灣的言論突顯了歐洲和美國在中國問題上的潛在分歧。馬克龍本月訪華時警告稱,不要被捲入由「美國節奏和中國過度反應」驅動的台海危機,呼籲「歐洲不當美國附庸」,應實現「戰略自主」,避免捲入台海戰事。所以,中國成為了會議焦點。而隨著華盛頓尋求鞏固聯盟以對抗中國,美國與越南都表達了加深關係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