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and Serving
港人從政的故事
5月聯邦大選塵埃落定,工黨政府開始起步,又輪到維州在11月26日進行選舉。
伊利沙伯 (跟隨香港為殖民地時最早的官方翻譯) (或台灣翻譯為伊麗莎白, 中國為伊莉莎白) 女王二世于9月8日逝世,消息震動世界。
當地時間19日,英國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舉行國葬,王室成員、英國政府官員和多國政要出席。許多英國民眾也紛紛趕往倫敦,亦或通過英國媒體等觀看現場直播,向女王作最後的道別。 11時左右,英女王葬禮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正式舉行並全程直播。葬禮儀式持續約一小時,約2000人出席。 查爾斯三世夫婦、安妮公主、愛德華王子、安德魯王子,以及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等王室成員出席葬禮,神情肅穆。 英媒注意到,葬禮正式開始前,女王靈柩從威斯敏斯特大廳轉至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時,走在母親靈柩附近的查爾斯三世一度拭淚 。 除王室成員外,多名英國政府官員和多國政要也參加了葬禮。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身著黑衣露面,在葬禮上簡短致辭哀悼。路透社此前報導稱,英女王的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6日舉行的首相任命儀式上。 11時55分左右,葬禮儀式進入尾聲,軍號手演奏《最後崗位》,英國全國默哀兩分鐘 。隨後,葬禮在英國國歌和哀樂聲中結束。而隨著新國王查爾斯三世登基,英國國歌中的歌詞已由「天佑女王」改為「天佑吾王」。 國葬結束後,接下來,英女王的靈柩將被送往溫莎城堡的喬治六世國王紀念教堂,與已故丈夫菲利普親王合葬在一起 。 有約500名各國政要、皇室成員及顯要等參加女王葬禮。這是幾十年來一次最大規模的全球領導人的聚會。 拜登及夫人周日在英國議會的威斯敏斯特廳(Westminster Hall)瞻仰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靈柩。 法國總統馬克龍、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愛爾蘭總理馬丁、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將參加葬禮。其他英聯邦國家包括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斯里蘭卡總統維克勒馬辛哈、印度總統德勞帕迪·穆爾穆也參加了葬禮。 法新社表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因與俄羅斯持續的戰爭謝絕了參加葬禮的邀請,但由他的夫人代表前往。 俄羅斯總統普京沒有受到邀請,白俄羅斯因為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未受邀請。另外,緬甸、敘利亞、委內瑞拉和阿富汗沒有受到邀請。朝鮮、伊朗和尼加拉瓜的領導人沒有受到邀請,但三國的駐英大使將參加。 在英國王室發出的有爭議的邀請中包括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另一個受到批評的邀請是發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不過習近平沒有參加,改由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代表。 應邀出席女王國葬的中國政府代表團一度被禁止前往威斯敏斯特廳(Westminster Hall)瞻仰女王的靈柩。 大約晚上6點,在三名中國官員的陪同下,王岐山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特別代表,到達英國國會威斯敏斯特大廳(Westminster Hall,又譯西敏廳),瞻仰了英女王靈柩。他身穿黑色衣服,戴著印有中國國旗的口罩,逗留了不到兩分鐘後離開。 同路點評: 之前,英國女王的棺槨已在英國議會最古老的西敏大廳的靈柩台上全天24小時向公眾展示了五天,上面是閃閃發光的帝國皇冠。這是自1965年英國著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葬禮以來,英國第一次舉行國葬,世界頂級領導人紛紛出席。多年來,倫敦從未見過如此多的世界政要,首都的警察也從未面臨過如此大的安全挑戰。全球40億觀眾可以觀看向英國女王的告別儀式,這個數字將破「絕對」的收視記錄。女王的信仰不僅僅是在禮貌上尊重歷史傳統的表現。女王在位期間,清楚地表示基督教信仰對她的重要性,並且向她的子民推薦這個信仰。女王不斷將其影響力擴及至接納且慶祝在英國、英聯邦及全世界範圍內的宗教多樣性及宗教寬容。女王陛下在聖誕節及英聯邦日分享的信息裡,經常涉及不同信仰間的和諧及相互尊重的寬容等主題。各種信仰及教派的領袖經常受到女王及她丈夫愛丁堡公爵的邀請參加皇室典禮,包括婚禮及感恩節活動。 2007年,女王的努力得到了三信論壇 (Three-Faiths...
在所謂的「零工經濟」中,數百萬澳大利亞工人可能會獲得最低工資、工作保障和更好的條件。 聯邦政府正在就新法律進行諮詢,以提高數百萬澳大利亞工人的工作保障,而提供更好條件和勞動力短缺的新平台使應用程序更難吸引人們從事這項工作。 「我們基本上只是任其發展,」悉尼科技大學商學院就業法副教授 Giuseppe Carabetta 在談到零工就業模式的爆炸性增長時說。 消費者接受了像優步和滴滴這樣的送餐和私人交通服務,但這讓工人陷入了法律泥潭:被視為獨立承包商,同時高度依賴特定的應用程序。 同路點評: 零工經濟是通過在線平台提供的基於任務的工作。零工工作的增長對傳統就業提出了挑戰。新的改革是6月份競選時就已經提出的,在越來越多零工行業出現,高度依賴平台但是卻享受不到僱員待遇的人越來越多。這樣的改革,將有助於這類人群受到平等的待遇,這也會促進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這種靈活的工作當中,有助於促進經濟。
據《先驅太陽報》報導,墨爾本將在CBD的10個地點花費630萬澳元修復和升級步道,吸引更多人回到CBD。 這項面積達到4800平方米的工程將覆蓋一些最受歡迎的城市區域,包括Collins St、Exhibition St、La Trove St、Queen St和Lonsdale St。 執行市長Nicholas Reece說:「這項行動會讓我們的街道更加閃亮,為大家提供更加安全的步道,確保在進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時,墨爾本能處在最佳狀態。CBD的步道是墨爾本最大且使用最多的開放空間,我們的青石步道是城市特徵的一個關鍵部分。」 同路點評: 據悉,現有的瀝青步道將被替換成青石鋪路,部分地點將修建新的行人斜坡和汽車交叉路口。今年7月和8月,CBD的行人活動只有疫情前水平的80%,墨爾本的辦公室佔用率是澳洲所有首府城市中最低的。但隨著墨爾本進入氣候溫暖的時節,市府預計行人活動將有所增長。也許除此之外,還應該有更多的活動,方便的交通,優惠的餐飲等等去吸引人們回歸CBD。
9 月 29 日,澳洲燃油消費稅減半政策將被取消,在汽油價格飆升之前,駕車者只有 8 天的時間來加滿油箱。 根據該政策,燃油消費稅削減為每升 22.1 澳分,但此後消費稅將增加 23 澳分。 「大多數人都明白,預算不可能永遠支撐這項政策。」財政部長Jim Chalmers說。 但財政部長警告汽油零售商,價格不應在一夜之間飆升 23 澳分,因為目前庫存有數百萬升燃料。 「這是價格不應該上漲的理由。 我們一直與供應商密切合作,了解到地下有數億升燃料是以較低的價格購買的,因此 ACCC 和政府預計汽油價格不會飆升。」 同路點評: 在聯邦大選前宣布的燃油稅減免政策即將結束,這可能會對澳洲家庭產生短暫而劇烈的衝擊,但是預算不可能永遠支撐這項政策。據悉,澳洲還加入了由 G7 領導的國家聯盟,該聯盟對俄羅斯石油實施價格上限,試圖對能源價格施加下行壓力。目前,澳洲已經全面禁止進口、購買和運輸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精煉石油產品和煤炭。
據《時代報》報導,維州上議院20日下午通過了法案,將對墨爾本Crown賭場的運營做出限制,強迫賭客限制他們在賭場花費的時間和損失的金錢。 賭場需要在2025年12月之前引入Casino Legislation Amendment(Royal Commission Implementation and Other Matters)Bill 2022的所有改革措施。 為了解決洗錢問題,每名賭客在24小時內的現金賭博上限為1000澳元,超過這一上限的賭客將需要使用賭場簽發的卡牌。 除非Crown賭場可以證明改正了相關違法行為,否則墨爾本賭場的經營許可將在明年自動被取消。此前Crown賭場被發現參與了「非法、不誠實且剝削性」的行為。 同路點評: Crown不再適合在墨爾本持有賭場經營許可,但也給了賭場2年時間進行改革,因為立刻關閉賭場會給維州經濟和成千上萬名員工造成傷害。如果政府是認真想要減少賭博帶來的傷害,就應該在各處,而不只是Crown實施這些限制措施。現在政府是時候站出來對抗賭博產業了。但是,賭場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也沒辦法讓政府對它下狠手。
美國總統拜登在18日播出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節目「六十分鐘」訪談時表示,中國大陸若侵犯台灣,美軍將捍衛台灣。這是拜登上任以來第四次表明將助台抵禦大陸侵犯,也是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共軍圍台軍演後,拜登首次如此表態。 俄羅斯二月入侵烏克蘭以來,拜登多次強調美軍不會在烏克蘭領土與俄軍作戰,因此主持人追問:「所以講明白一點,與烏克蘭不同。意思是假如中國侵台,美軍男男女女將會保護台灣?」拜登果斷回答,「對」。 不過,拜登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秉持「一中政策」,華府在官方場合承認北京,而非台北。 拜登過去三度表明會協防颱灣。去年八月美軍撤離阿富汗引發「美國不可靠」說法,拜登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專訪,把台灣和北約、日本與南韓並列,強調若任何人侵略盟友,美國會做出回應。 去年十月,拜登參加美有線電視新聞網在巴爾的摩舉行的市民大會,被問若台灣遭大陸攻擊,美國是否會防衛台灣時,拜登表示:「會,我們對此有承諾。」 今年五月拜登訪問日本,在東京記者會上又被問到美方是否有意派兵協防颱灣,再次給出肯定答案。 拜登三次發言後,白宮官員每次都澄清,美國對台政策未變。 同路點評: 拜登此次受訪發言,顯然與美長期對台政策背道而馳。美國向來對台海採取戰略模糊政策,且一直不願承諾若台灣遭受攻擊,美軍將如何應對。對於拜登發言,白宮發言人說,美國對台政策不變。畢竟在沒有做成白紙黑字的正式文件之前,口頭承諾都不能過於採信,也不能代表美國政府的確切政策走向。雖然出兵保台沒有白紙黑字、沒有正式文件紀錄,但這就是美國打壓中國崛起、維持美國霸權地位的手段,美國逐漸從戰略模糊走向清晰。拜登已4度在公開場合表述,確實可能有意對中國畫出紅線,美國國力衰退已成為一大難解問題,才會不惜放棄戰略模糊,對中亮出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