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開始寫這一個專欄, 盼望與讀者一起探討, 想要把自己在澳洲建成自己永久家鄉的歷程寫下來。到了這最後一期, 檢討一下, 卻發現我從未分享過, 植根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我們是否可以不植根澳洲?
11月30日, 我參加了斯坎倫基金會的2021年的《社會凝聚力映射報告》的發佈會, 由Andrew Markus教授講解報告的主要發現。這不是我第一次出席這報告書的發佈會, 不知是那一年我首次被邀請參加它的發佈會, 之後, 每年我都期望這一個周年研究報告書的出版。
兩個亞裔巿長的反思
來了澳洲多年, 仍關心香港。在去年7月9日莫里森總理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公佈了歡迎與澳洲有關聯的港人留在澳洲政策後, 不少人都追問詳細情況。澳洲總督David Hurley在10月28 日, 簽署了有關澳移民法例(香港)2021規則, 列出在2020年7月9日, 澳洲總理莫里森, 公佈給當時在澳洲的香港學生及臨時短期工作者, 申請成為永久區民路徑的具體細則。規則一公佈引來了在澳洲受影響港人, 在香港打算移居澳洲的人及不少盼望移民澳洲的中國華人的關注, 一時之間在網絡的討論泛濫, 有不同的看法。在這裏, 我就這計劃, 從一個澳洲人的角度去分析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與有興趣的讀者分享。或許令讀者在仍住在香港的朋友討論這問題時, 多一些思考。
去年底墨爾本重新開放後, 我參加了博士山浸信會的崇拜, 改變了我對教會及建立多元文化社區的一些想法。 自90 年來到澳洲,我一直在華人教會聚會, 絕大部份時間都在浸信教會。華人教會雖然是一個信仰群體, 但成員全由第一代移民組成, 因此同時也具備移民社區組織的特質,與不少社團相似。 教會本來應該是反映社會不同階層的信仰群體,移民教會卻是例外。90年我初來到墨爾本時, 參加的是墨爾本華人浸信會, 教會由一些來了一段日子的留學生, 已經在這裏成家立業, 再加上當時大批從香港來的新移民組成。教會的成員與社會有少許聯繫, 對新來的人都很關顧, 不過當時大家最關心的, 是澳洲所面對的經濟蕭條, 及困難日子如何度過。那時, 作為新來的人,由於我只是打算在這裏留學, 沒有嘗試去理解教會內其他人所面對的掙扎, 更並沒有細心想到移民教會所面對的困難。 後來我與一大批89年後來到墨爾本的新香港移民, 於92年底一起在這教會支持下, 到了可能會有較多新移民的Knox City聚會, 我才開始感受到教會是怎樣組成, 信徒如何生活,...
來得比較長時間的華人,都無法不去面對來自中國、台灣及香港之間的政治張力。澳洲只承認一個中國, 與台灣沒有外交關係,不過台灣卻在不同城巿設有經貿辦事處。每年在悉尼及墨爾本的台灣社區都會舉辦台灣節等。或是有從台灣來的代表團, 進行文化交流活動,不少華人都會參與。作為媒體,我們都會採訪報導。
最近澳洲面對新冠疫情,及公佈了AUKUS,令我重新想到,澳洲人會如何看待這些事,對華裔澳洲人會帶來甚麼衝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孔子在論語內對人生的目標、責任及方向的一些教導, 影響了二千多年來在中華大地的人, 成為了社會的基本生活原則, 甚至影響著不少在海外出生的華人。
新冠疫情爆發, 涉及每一個人的健康及安危, 更是每一個人都會關心的事, 因此對澳洲生活不太關心的新移民, 都會特別留意關注, 澳洲如何應付這情況, 在澳洲生活如何抗疫。這也是一個契機, 讓華人移民反思, 自己與身處的澳洲社會的關係。
原訂於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 由於新冠疫情緣故, 延而今年7月舉行。在這一年, 日本陷在兩難之中, 由於去年新冠疫情全球爆發, 大家都無法預計運動員是否能到場參加比賽, 曾經有人提出取消今屆奧運會。但日本政府堅持舉辦, 因為多年來已投入巨額資金, 取消的話, 將令日本承擔巨大損失, 但延後的變數亦多。最後, 不過由於疫情仍然緊張, 今屆奧運會, 整個比賽在沒有現場觀眾參加下進行, 但仍在超過150多個國家出席, 並且順利舉行, 並終於在8月8日(週日)結束。 沒有觀眾之下, 今屆奧運相信會虧蝕甚大, 但如何能讓更多人觀看, 成為了挑戰。今屆奧運開始了網絡串流直播, 因此你不只單單在電視上可以觀賞, 你也可以通過互聯網, 在電腦或手機收看自己喜歡的比賽, 或是在公眾地方如商場等與社區一起收看大家都關注的項目。可以說, 雖然沒有現場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