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半選民(48%)希望澳洲政府在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重新審視奧庫斯計劃及核潛艇的採購事宜。 這是《衛報》對 1,206 名選民進行的最新民意調查的結果,該調查發現澳洲選民擔心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對經濟、和平和氣候變遷的影響。 更多受訪者認為特朗普政府將對全球經濟(42%的人認為是負面消息,38%的人認為是正面消息)、「解決全球衝突和促進和平」(41%對37%)以及美國對全球事務的影響力(44%對37%)帶來壞消息。 特朗普在「全球減少碳排放的努力」方面得分最低,42% 的人認為他的政府在這一方面表現負面,而 29% 的人表示表現積極。 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澳洲應該對特朗普當選做出以下回應:採取措施保護我們的民主機構免受外國干涉(74%)、「無論美國做什麼」都繼續減少碳排放(64%)以及製定「強而有力的規則來限制美國科技公司的權力」(62%)。 當被問及澳洲是否應該「重新審查對奧庫斯防禦協議的承諾,包括購買核動力潛艇」時,21% 的人表示非常同意,另有 27% 的人表示有點同意。 三分之一的受訪者(33%)既不同意也不反對,只有 19% 的人表示有點不同意(11%)或非常不同意(8%)。甚至 45% 的聯盟選民希望對 Aukus 進行審查。 儘管對特朗普處理氣候危機的方式持批評態度,但民調發現,近一半(48%)的受訪者認為夏季變熱是由「天氣週期的正常波動」造成的,而其餘人(52 %)正確地指出這是「氣候變遷的結果」。 同路點評: 這反映了澳洲選民對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的複雜反應,特別是在AUKUS協議、氣候變遷和經濟等議題上的擔憂。近半數選民支持重新審查AUKUS協議及核子潛艇採購,擔心特朗普政府可能帶來的外交和安全不確定性。除了國際政策和氣候議題,選民對國內經濟的關注也不可忽視。儘管安東尼·阿爾巴尼斯總理的支持率較低,民眾對政府是否有效管理經濟和民生問題仍有分歧。但值得注意的是,更多受訪者表示自己處於「財務舒適」狀態,或至少不再處於嚴重經濟困境,顯示澳洲經濟或許出現回升的跡象。這項民調揭示了澳洲選民對特朗普當選後的政策變遷產生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外交、經濟和氣候變遷等關鍵議題上的擔憂。澳洲民眾顯然希望政府在面對國際挑戰時,能保持獨立和審慎的態度,特別是在影響國家安全、氣候行動和國內民生的決策上。
美國拜登政府已經解除了禁止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襲擊俄羅斯本土縱深目標的限制。一位俄羅斯議員週一警告說,華盛頓授權基輔使用美國遠程導彈打擊俄羅斯,不會改變莫斯科對烏克蘭作戰的任何計劃與行動。這個反應是客套的。克林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18日表示:「即將卸任的華盛頓政府打算採取措施,繼續火上澆油,引發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表示:「基輔使用遠程導彈攻擊我們的領土將意味著美國及其盟友的直接參與,以及沖突的本質和本質的根本改變」。她還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將會有適當的回應,並且會被感受到。」 18日,濱臨黑海的烏克蘭敖德薩州州長基佩爾表示,俄羅斯今天空襲烏南城市敖德薩,造成8死18傷。 同路點評: 俄烏衝突中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溫,雖然美國支持烏克蘭的意圖是為了幫助其維護領土完整,但這項決定可能使得戰爭更加複雜和不可預測。遠程飛彈打擊俄羅斯本土目標,可能會激化俄羅斯的軍事報復,且俄羅斯已明確表示將做出「適當的回應」。這種緊張的對抗升級可能會帶來更多無辜的傷亡,對全球的安全狀況也構成嚴重挑戰。雖然國際社會可能有不同的立場,但和平解決衝突的希望似乎越是渺茫。國際社會是否能夠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促進談判,避免局勢失控,將是未來的重要議題。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18日證實,明年初上任之後,他將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使用「軍事資產」驅逐非法移民。 特朗普在社群平台「真相社會」上發表聲明,在一篇貼文下回應: 「真的!!!」。 保守派組織「司法觀察」主席菲頓本月稍早,在「真相社會」上發文稱,特朗普「準備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並將利用軍事資產,透過大規模驅逐計劃扭轉拜登的入侵」。 特朗普誓言,要從 1 月 20 日宣誓就職時,開始實施史上最大規模的驅逐出境行動。 「在第一天,我將啟動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驅逐計劃,將罪犯趕出境,」他在總統競選最後幾天在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的集會上說,「我將拯救每一個被入侵和征服的城鎮,我們將把這些兇惡嗜血的罪犯關進監獄,然後儘快把他們從我們的國家踢出去。 同路點評: 特朗普的言論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美國社會在移民政策上的分裂,激發激烈的政治辯論。這種計劃的實施將面臨法律、倫理和人權等方面的挑戰。使用軍事資源執行移民驅逐可能引發廣泛的爭議,因為這可能會侵犯合法移民的權利,並導致與國際法和人道法的衝突。此外,這種舉措可能導致與其他國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國家的外交緊張。特朗普的言論和政策意圖顯然是要透過強硬手段恢復「秩序」,但其是否能夠順利實施,尤其是在法律和政治障礙面前,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這樣的措施也可能加劇美國社會的撕裂。
中國警方17日表示,東部省份江蘇一所職業學院的一名畢業生瘋狂持刀行兇,造成8人死亡,17人受傷。 這起持刀攻擊事件發生在11月16日,事發地點為江蘇省宜興市的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宜興警方表示,犯罪嫌疑人是一名21歲的男子徐某金,他當場被捕並供認不諱。 警方稱,持刀傷人的嫌疑人因未能拿到畢業證書、考試不及格和工資問題而惱羞成怒。 宜興市公安局在聲明中說:”據初步調查,嫌疑人……因考試不合格未拿到畢業證書以及對實習報酬不滿而發洩行兇。」 同樣在16日,珠海相關機構表示,他們已經起訴了一名62歲男子,稱其在上週一晚上駕車衝向體育場外的人群,造成35人死亡,43人受傷的惡性社會事件。珠海警方據報導稱,嫌犯對離婚協議的條款感到憤怒。珠海的汽車襲擊事件也引發了習近平主席的干預,他敦促當地警方 “加強對風險的控制”,找出有可能做出過激行為的人。 根據警方公佈的少量細節,在這兩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都是在遭受經濟損失後對無辜的第三方實施致命暴力。 同路點評: 10 月,北京發生持刀攻擊兒童;9 月,上海發生持刀攻擊事件, 3 死15 傷。最近的「不分青紅皂白報復社會」的案件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處於弱勢地位的嫌疑人,其中許多人有心理健康問題,他們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並認為自己沒有其他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幾年整個中國社會都繃得太緊了,如今很多人都活得非常累、非常不容易,困在系統之中,心中的戾氣都比較重。社會要提供適當的安全閥,讓這些戾氣有合法的發洩空間,總是不讓發洩,就有可能蛻變為惡性爆發。當一個人在社會上感受不到愛與尊重,社會規則和道德約束對他來說也就失去了意義。
11月8日晚,逾十萬大學生騎共享單車從鄭州前往開封,致使兩地交通堵塞,河南省及週邊部分大學第二天實行了「封校」。 早在今年6月,社交媒體上開始流傳幾位鄭州大學生專程騎行前往開封品嚐特色食物的視頻,效仿人群逐漸增多,直到11月8日形成高潮——逾十萬大學生選擇在日落後騎上共乘自行車,從鄭州出發,沿著鄭開大道,跨過數十公里,抵達開封市。 矛盾在8日這個週末夜晚達到高潮,當夜,逾十萬名以學生為主的騎行大軍從鄭州前往開封,場面聲勢浩大。 9日早上,名為「夜騎開封被按下暫停鍵」的標籤被推上微博熱搜榜首,數萬人跟帖參與討論,以交通秩序為主要原因對騎行潮提出質疑。 當日稍晚時候,鄭州交警發佈公告,對鄭州市內部分路段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段都實施交通管制,對鄭開大道非機動車道施行禁行,即封路。鄭州交通管理局特別公佈原因稱是因為「鄭開大道鄭州段多處路面被共享單車等物品佔用」。同時,部分大學開始實行封校,並挨個排查離校學生去向。 同路點評: 中國社交網路的輿論風向立刻轉為批評大學生們「不懂事」,斥責他們給社會添亂,由《人民日報》發起的讚頌論調「青春沒有售價」已是寥寥。包括抖音、小紅書、微博在內的多個社群平台貼文內容顯示,夜騎帶來的封校現像在鄭州非常普遍,該市多所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封鎖。從自由到一刀切,這難道不會激發情緒產生對社會負面的影響嗎? !結合上一則新聞提到的,整個社會沒有可以發洩的空間,騎車引起的禁止居然是封鎖,就可以解開答案了。如果造成了影響,不是該想辦法解決問題嗎,例如造成了交通擁堵,那麼不是應該想辦法疏通,或是分流嗎。難道騎車也成為了一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