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將全面放開計劃生育限制 最近,有一則消息傳來,中國或最快在今年全面放開計劃生育限制。長達40年的人口控制,從此可能就要成為歷史。 此前,計劃生育政策在中國實行了幾十年,後來在2015年底放開,鼓勵生二胎。 今年3月,中國國家機構改革取消了「計劃生育」機構,同時刪除了「為更好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擬訂計劃生育政策」等內容。當時,這表明,中國生育政策將發生重大調整,生育權有望從政府控制回歸到家庭自主,那時,就有人指出,中國離全面放開生育或已不遠。 中國為什麼會出現「計劃生育」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雖在生育政策上有所變化、甚至反復,但生育權仍歸家庭。建國初期,政府一度鼓勵生育,比如獎勵多子女母親、強調人多力量大;1970年代提倡「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由於衛生工作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壽命延長,中國人口從1949年的5.4億暴增至1978年的9.6億。人口爆炸式增長給當時社會帶來了巨大壓力,體現在吃飯、穿衣、住房、交通、教育、衛生、就業等諸多方面,同時也為改革開放以後的人口紅利埋下伏筆。 1978年,計劃生育被寫入憲法,「國家提倡和推行計劃生育」。 1980年9月中共中央《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呼籲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 1982年9月,計劃生育國策被寫入中共十二大報告,並在同年12月落實到憲法,「國家推行計劃生育」,「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自此,「嚴格一孩」計劃生育國策開始長期推行,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等標語刷滿大街小巷。 1982年計劃生育定為國策,但原本預期只執行30年就調整。根據1980年中共中央《公開信》,當時中央預期只執行三十年計劃生育就調整,原文是:「到三十年以後,目前特別緊張的人口增長問題就可以緩和,也就可以採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一些人口學者在1990年代中期就提出2000年為調整生育政策的最佳時點。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計劃生育政策執行時期被大大延長。 中國為什麼又要全面放開「計劃生育」限制 首先是出生率降低老齡化嚴重。 從2011年2017年,7年時間中國16到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大約4000萬,而且勞動力人口減少的趨勢並沒有隨著二胎的放開而改變。 2017年人口出生數量開始下降,全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上一年減少63萬人。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也下降了0.52‰,只有12.43‰,比日本的出生率還低。 此前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第一年的2016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千分之12.95。統計數據顯示,儘管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佔50%以上,比2016年提高10個百分點,但2017年中國的出生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卻仍然雙降。 出生率在下降的同時,老齡化的問題卻在逐步加重。目前,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位是60歲以上的老人。如此下去,預計到2020年中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1.67億人,約佔全世界老齡人口6.98億人的24%,也就是說全世界每4個老年人中就有1個是中國老年人。如果從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算起,中國將僅用20多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齡化路程。 其次,人口紅利帶來GDP增長。 從中國歷史上人口和經濟週期的關係來看,出生人口和經濟增速的同步性非常明顯。從2003年開始,CPI逐年上升,從大宗商品到住房價格,再到肉菜蛋價格,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房價飆升,經濟高速增長,銀行壞賬率下降到歷史最低,中國的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位,這得益於80後的出生高峰。 這其中人口紅利體現在,勞動力人口供給充分且價格低廉,國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擁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另外,由於勞動力人口結構較年輕,儲蓄率較高,資本市場將儲蓄轉化為投資,加速經濟增長,再者,由於人口老化高峰尚未到來,社會保障支出負擔輕,財富積累速度比較快。而隨著90後人口的斷崖式下跌,2012年後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低谷,從而也加速了製造業向其他地方的轉移。 再次,人口影響了中國的樓市。購房的主力是25歲到44歲的人群,這個群體在中國的人口總量在下行通道中,導致今天中國各大二線城市都在進行搶人大戰,由於虹吸效應,最近這段時間中國的一線和強二線城市人口暫時沒有減少,但是三四線城市正面臨嚴苛的環境。 影響 首先,不得不說,全面開放計劃生育限制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為這個政策來的太遲,現在,中國社會出現了更大的趨勢:晚婚、晚育甚至不育。這麼長時間以來,人們的觀念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從過去的願意生到不敢生,再到現在的不願生,加之政府職能鼓勵年輕人生育,但是卻並不能強迫他們生育,在如今東亞諸如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都面臨相同問題的時候,想讓中國的年輕人突然改變思維模式很難。 其次,家庭經濟原因也導致人們不願意多生,因為根本養不起那麼多孩子,每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教育、健康都是家庭的很大負擔,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善的政府支持體系,所以,年輕人很難放開生育。 所以,目前來看,中國全面放開計劃生育一定會到來,但是,卻未必能解決今天中國面臨的人口紅利消失、出生率下降和老齡化嚴重的問題。 「」
專題:由中澳留學風向標看兩國關係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絡 近日,中國教育部「叫停」了234個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其中與澳大利亞院校相關的專案共計45個,受影響的院校十餘所,不乏悉尼大學、悉尼科技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墨爾本大學等傳統的「八大」。而7月23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亦宣佈,將不再增加學生入學人數,理由是進一步擴張對品質造成威脅。由中澳兩國近期在教育產業上的種種動作,不難看出,兩國之間的微妙關係在慢慢發酵。 「如果我們變得更大,我們不會更好」 目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全日制學生約為2萬人,校方表示不打算擴大國內學生和留學生規模。ANU副校長布萊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在接受澳廣新聞採訪時說,這所大學達到了「我覺得合適」的規模,「如果我們變得更大,我們不會更好」。澳大利亞八大名校之一作出此舉,意味著該校留學生人數不斷增長的時期已結束。 2013年至2016年期間,ANU的留學生人數從5590人增加到7425人,增加了1935人,是同期增加的本國學生(813人)的兩倍多。在澳大利亞全國範圍內,高等教育留學生的入學人數從2013年的187,000人增加到2018年的319,000人。 近期各界輿論呼籲回應工黨就業發言人Brendan O’Connor對全澳留學生人數設定上限的建議。他批評說,自從2016年譚寶政府贏得選舉以來,留學申請人數增加了20萬。 據媒體調查,澳洲八大名校對留學生招生規模的計劃態度不一。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有四分之一為留學生,目前校方承諾維持其目前的國際學生比例。而昆士蘭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的回應則截然不同。昆士蘭大學副校長Rongyu Li表示,該大學「將繼續歡迎本科,研究生及更高學位的國際學生」,「目前沒有將國際學生數量限制在當前水準的計劃,但我們正在努力實現留學生來源國、學科和學術更多樣化」。他沒有透露該校計劃的留學生比例。墨爾本大學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近年來墨爾本大學對留學生需求很高」,「對留學生的強烈需求未來仍會持續」。悉尼大學、莫納什大學、西澳大利亞大學和阿德萊德大學拒絕回應。 「對於大學來說,(招收留學生)有明顯的經濟利益,這是他們創造的收入,否則在政府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大學無法獲得這些收入。」八大名校集團首席執行官維琪•湯普森(Vicki Thompson)表示,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的成功「使所有參與者受益」。同時,維琪•湯普森也做出提醒,持續擴招留學生可能存在長期風險,「毫無疑問,我們依賴留學生資助基礎教學和研究活動,使高等教育部門在經濟上處於弱勢」。 一邊是對擴招留學生存疑,一邊是停止合作辦學? 中國教育部近期印發的《關於批准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終止的通知》,依法終止234個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其中有45個為中澳大學合作辦學項目,在數量上排名第二,僅次於英國的60個。美國約有25所大學受到影響。許多澳大利亞的大學的碩士學位課程都受到了部分影響,受影響的院校十餘所,其中不乏悉尼大學、悉尼科技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墨爾本大學等傳統的「八大」。...
銘記歷史 警鐘長鳴 新金山中文圖書館舉辦“二戰軍人傳記”讀書會 7月29日下午,50多位賓客參加了由新金山中文圖書館舉辦的《二戰軍人傳記》讀書會。讀書會是4月22日由本館舉辦的《二戰軍人傳記》書籍展的延續。澳大利亞有關部門特別邀請了二戰老兵後裔劉紅路先生等組成的代表團,參加4月25日舉行的澳大利亞軍人節遊行活動。 他們隨身帶來的一批史料價值高,二戰題材的軍人傳記書籍,並把這批書捐贈給了新金山中文圖書館。書展中有《陳賡大將圖展》、《張雲逸傳》、《李一氓回憶錄》、《呂正操回憶錄》和《泰山之子——共和國上將劉振華》等書籍。曾任呂正操將軍秘書、共和國第二任外交學院院長的兒子劉紅路,在會上作了精彩發言,再次闡述了紀念二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主持人謝紹玄教授宣佈:在2018年“八一”建軍節期間,繼續舉辦抗戰題材的讀書會。 讀書會上,首先播放了《東京審判》的片段。影片中的日本律師,及日本人不承認南京大屠殺,聯繫釣魚島事件,日本政府的現行態度和孽行,尤其是他們每年到靖國神社祭掃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亡靈,更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憤怒,擔憂與警惕。舉辦本次的讀書會,就是要告誡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要牢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讓歷史告訴今天和明天,並要保持持續性。 擔任讀書會主持的仍然是謝紹玄教授。他還誦讀了《陳賡大將》中的幾段精彩文字。陳賡大將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中國國防現代化,為保衛和平作出了畢生的貢獻。 澳大利亞華人作家協會會長,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委員會副主席潘華先生代表二戰老兵年愈90的老戰士張志琪先生,參加了今天的讀書會。張老年事高,不能到會。但他壯心不已,筆耕不止。他來到澳大利亞後,出版了《中國敵後戰場八年抗戰》、《古都血與火》和《人與狼格鬥14年》三部抗戰題材專著。此前他還創作過《老兵與大刀》、《男兒悲恨不掉淚》、《老隊長》、《歌樂山》和《新港頌》等詩歌散文。潘華會長為《人與狼格鬥14年》寫了序。他為與會者朗誦這篇充滿情感“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序》。 潘會長還介紹了張志琪老戰士。張志琪作為澳大利亞海外代表,2015年9月3日他參加了抗日戰爭70周年勝利天安門閱兵式觀禮,國家領導人為他頒了發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陳錦鴻先生的父親陳啟鑾,是黃埔軍校第九期畢業生,帶兵隨遠征軍在緬甸與日寇作戰。陳錦鴻先生講述了父親帶兵在緬甸原始密林深處,被日寇包圍,突圍的傳奇故事,緊張曲折,生動有趣。2015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之際,陳錦鴻的母親代表父親,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了檢閱儀式。同時,她收到了國共雙方為他的丈夫頒發的抗日紀念章。陳錦鴻先生講述父親的故事,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翟魯博士在2015年9月3日參加了由CCTV-4墨爾本觀眾俱樂部舉辦的觀看抗戰勝利70周年勝利閱兵儀式實況的直播。翟博士的姥爺魯雨亭是和楊靖宇,彭雪楓,吉鴻昌等並列的河南十大烈士之一。在1940年4月1日,魯雨亭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頭部中彈,光榮犧牲。作為烈士的女兒翟魯博士的母親,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受邀在老兵第一方隊中,光榮地接受了檢閱。翟魯博士為讀書會帶來了由哥哥翟力實撰寫的《魯雨亭傳》,講述烈士英雄事蹟,把這本書介紹給了讀者。他代表哥哥翟力實和家人把《魯雨亭傳》,捐贈給了新金山中文圖書館。魯雨亭烈士犧牲時,彭雪楓司令員為魯雨亭寫了一首《悼亡詩》:“巍乎魯雨亭,聲威震永城;揮軍驅日寇,窮寇無能逞;巍乎魯雨亭,英名輝千春。” 來自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潘頌德教授,從40公里外女兒家趕來。為讀書會吟誦了著名詩人艾青的《他起來了》這首詩:“必須從敵人的死亡,奪回自己的生存”。 不到20句的詩,展示了抗戰時代的內容和藝術審美力量的博大,民族奮起的戰鬥決心和精神,似一個巨人,在侵略者面前所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氣勢和力度:他站起來了,不會再倒下! 潘頌德教授長期研究鄉土鄉愁詩歌,8月5日,他會為新金山中文圖書館的讀者,及詩歌愛好者,帶來一場《臺灣香港鄉愁詩歌》賞析,歡迎大家光臨! 聶承軍先生講述了他插隊時,他所在的農場團長,為他講述這位團長在兒童時親臨的一幕慘劇。日寇進村掃蕩,把村民集中在打穀場,讓村民說出誰幫助過八路軍。接著日軍頭目,接連砍下七名村民的頭顱。滅絕人性,慘不忍睹的獸性,讓人痛不欲生,不敢想像。 劉學東先生是劉紅路的弟弟,他朗讀了《泰山之子——共和國上將劉振華》中的一段。講述了上將“劉振華”名字的來歷,為何會參加八路軍?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為了“振興中華民國”。他的兄弟們按“振興中華民國”順序,把名字都改了。劉振華因年齡小取了“振華”二字作為自己的名字。他以前叫“劉培一”,而後他加入了八路軍的隊伍。 投筆從戎的老作家陸揚烈先生,著書500萬字。他再次提醒人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要警鐘長鳴。他希望,在讀書和推薦圖書的過程當中,增加評論和讀後感,有血有肉,效果更好,能吸納更多人參加。 激動不已的楊熹冠先生,他也拿起了話筒,講述他自己的感受。 主持人謝紹玄教授,聯繫4月《二戰軍人傳記》書展,獻詩一首《緬懷》:“清明時節,緬懷先人;歷史業績,牢記感恩;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團結抗戰,勝利之門;優良傳統,發揚精神;生生不息,民族之魂!”(之源文 熹冠圖)
九號娛樂公司宣佈收購費爾法克斯傳媒 九號娛樂公司將成為主要合夥人,其現任股東持有合併後的公司51.1%的股份,現任九號娛樂公司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分別為休·馬克斯(Hugh Marks)和彼得·科斯特洛(Peter Costello)將領導合併後的公司,該公司將被稱為九號娛樂公司(Nine)。 合併後的公司將有六名董事,費爾法克斯傳媒這邊佔三個。 費爾法克斯的股東每股換取0.3627九號娛樂公司股份以及每股2.5澳分現金。 這筆交易的價格比費爾法克斯宣佈合併前一日(7月25日)77澳分的收盤價高出22 %。 費爾法克斯的董事們一致贊同這筆交易,除非有另一家公司提出更好的報價。 合併後的這個媒體巨頭產業將包括九號台免費電視網絡、數字廣告業務(如Domain)、Stan和9Now流媒體服務、費爾法克斯的報紙和在線出版物,以及費爾法克斯麥覺理傳媒(Macquarie Media)的廣播業務。 兩家公司表示,他們預計未來兩年將每年至少節省5000萬澳元的成本。 九號娛樂公司表示將「審查合併業務的範圍和廣度,以符合其戰略目標和數字未來」。 然而,費爾法克斯首席執行官葛列格·海伍德(Greg Hywood)堅持認為,新聞和調查仍將是合併後公司的核心。 9號新聞台是2017年業績最佳的媒體公司,股價上升了45.2%。 2018年第一季度,9號台的股價又上升了48.4%。 9號娛樂公司目前的市值為22億澳元。 同路點評: Fairfax旗下極具影響力的報刊《悉尼先鋒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時代報The Age》和《澳大利亞金融時報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將一併納入;此外,Fairfax...
非法勞工,讓人矛盾 最近,一則來自英國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討論。 7月5號下午,英國移民局動用了40多名員警突襲倫敦唐人街,在此展開大規模的搜捕黑工行動,多家中餐館被搜查,個別餐廳被迫關門。 搜查過程中,餐館裡的所有員工,包括老闆,都被要求檢查身份,證明自己不是非法勞工,否則就要被帶走。在現場,有人被粗暴拉扯,更有一位女子直接躺到地上阻攔執法,而後這名女子被執法人員拉拽起身,在一段現場的視頻中可以聽見女子悲戚的哭聲,隱約可以聽見女子用中文說「不要」,而移民局官員則粗暴回應:Don’t do anything(什麼都別做)之類的話,此後有大批人上前,鏡頭一轉,可以看到該女子上身被脫光,跪在車前哀求。這段視頻引發大量爭議,有人指女子不該幹擾執法,但在網絡上,又出現了另一種聲音。 有疑似在場的群眾稱:該女子攔車,實際上是自己的孩子(也有人說是關係很好的同事)被移民局帶走了,因此哀求移民局不要帶走自己的孩子。 但這則視頻被傳到網上後,卻意外引發了國內網友分成兩派瘋狂爭議:英國移民局這個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 當然英國移民局的做法無論對錯,我們暫且不討論,因為畢竟澳洲移民局還沒有如此極端的做法。相反,這則消息背後的黑工問題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 有人說,「沒有人願意當黑工,大多數黑工都小心翼翼地存錢給家裡,不偷不搶不拿社會福利,生而為人,請善良對待黑工。」沒錯,黑工其實都是單純、善良的普通人,他們非常的不容易,如果可以選擇,誰又願意成為黑工呢。然而,人情和法理,在一個法制國家,天平會導向哪邊呢,其實我們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 一則7月5日的新聞顯示,澳洲每年遣返上千上萬的外籍人士,其中既有癮君子、罪犯,也有不少打黑工的黑民。據統計,在2016-2017年,澳洲內政部已經揪出了15885名黑民,把他們送到黑民中心後遣返回國。 年初,內政部在統合了移民局、澳洲海關及聯邦員警等部門職能後,一上來就宣佈:嚴查各大移民區(包括華人區),遣返違法工作的黑民。這些措施包括:要求日託所、房東和銀行檢查外籍人員簽證;加強機場安保,嚴查入境人員;澳洲稅務局(ATO)合作清查稅務,揪出任何可能與黑民有關的漏洞。另外,對於僱用黑民或非法打工者的雇主,澳洲警方其實也早就有了相關條例:在澳洲,僱用一個黑工被發現,就可能被罰款$50000澳元;而一經查明雇主公司出現簽證造假行為,雇主將面臨最高十年的牢刑處罰並面臨最高$21萬澳幣的重罰。 可見,澳大利亞對於黑工問題的重視程度。 自由的世界必然有讓其自由的準則,而這自由正是由那些看起來不怎麼自由的法律所約束得來的。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正是擁有這樣的制度和法律才讓它的國民生活在自由之中。如果每一個人看見澳洲勞力的價值都想分一杯羹,那麼澳洲自己的民眾就將失去他們的利益,澳洲政府有權保護自己的民眾,於是黑工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 在澳洲,華人黑工問題很嚴重,曾經有數據表示,澳洲境內有黑工6.29萬人,其中超過10%是華人。之前SBS也曾採訪過一位亞裔黑民,這名黑民稱:自己旅遊簽證過期後就一直黑在新州一個郊區,只敢用現金支付,不敢與人交流,在街上看到員警就會緊張。當然,也有一部分黑民反其道而行之,開車上路甚至出入公共場所,但這些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黑民在澳洲,也只敢躲在唐人街的後廚、工廠的後院或車裡,日復一日做著辛苦的工作。 這些人與常人無異,不偷不搶,靠著自己的雙手賺錢,但是很多人卻活得跟背了案底一樣,目的只是為了比在家鄉多賺一點。 這的確很容易讓人動情、憐憫,甚至讓人更想伸手去幫助他們。但是,就像前文所說,黑工如果不加以管制,那麼後果不堪設想。首先,本地人的就業將嚴重被影響,因為黑工的收入遠遠低於本地人的標準,那麼本地人失去了自己的競爭優勢;其次,所謂的「黑」,也緣於這個人其實並不存在,如果一旦發生治安問題,那麼對於本地居民的安全來講,將有很大的風險…… 近年來偷渡來澳的華人不多,相反,不少人是持學生簽證、旅遊簽證等有效簽證入境的,過期後滯留不歸成為了黑民。事實上,對於受過高等教育、英語水準好的人來說,在澳大利亞拿到合法居留身份並不那麼難,很多黑在澳洲的人屬於文化水準不高的人群。 而貧困或者戰亂的非洲、原本富裕卻戰亂的中東,都可以通過難民的身份合法的居留下來。相比較而言,難民雖然背井離鄉,徹底放棄祖國,但是卻比黑下來的人幸運得多,因為黑下來的人不但放棄了祖國和家鄉,還沒有被第二故鄉接納,結局並不完美。 但是,這也說明瞭澳大利亞這樣國家的立場,處於人道主義,可以給擁有難民身份的人合法的地位,但是不歡迎那些祖國的生活本就很好,卻要背井離鄉去外地賺更多錢的人。 澳大利亞在線新聞評論網站The Conversation曾經舉行了一項澳大利亞非法勞工的在線調研,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我並不想要在澳大利亞生活,我來澳大利亞的目的是為了掙錢,養活家裡人,因此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最終都會選擇回國。基本上,我們來澳大利亞的目的都是為了掙錢養家。」這代表了大部分黑在這裡的非法勞工的心聲。 對於本地人來說,出於對於這個國家的愛和自己的生活,排斥非法勞工,然而,出於對於非法勞工的同情和憐憫,又關係非法勞工,真的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