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香港大型基建項目問題頻出引發的思考 文/本刊編輯部 圖/蘋果日報、網絡 不論是從去年開始鬧得沸沸揚揚的港珠澳大橋品質問題,還是近期高鐵出軌,都讓近年來在香港推行的熱火朝天的各大基礎設施建設再度進入了公眾討論的話題範圍,花耗港人數以千億元公帑的港珠澳大橋及高鐵工程,在接近完工之際,豆腐渣工程的本質逐漸浮現,高鐵居然在車廠慢行時也出軌,而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東西兩端都出現消波塊飄走問題。兩大工程如強行啟用,使用者的安全將備受威脅。耗資巨大,耗時超長,監管無力,官員腐敗,這些都引發了社會各階層民眾的廣泛思考。 浩大工程無人監管? 這次港鐵路軌有問題的地方,在石崗列車停放處,有關工程是前田-中國建築聯營,中國建築在香港搞出一堆鉛水樓。而路軌是由俊和-中國中鐵-昆士蘭鐵路聯營,雖然有澳洲公司的參與,但外資股東可以如何控制質量,實在不得而知。 身為統籌及監管工程的港鐵當局,目前已下令暫停會展站的工程,而路政署要求港鐵兩天內書面交代事件。如同較早前的紅磡車站出現偷工減料的情況一樣,會展站的豆腐渣工程醜聞,港鐵事前一直保密拒絕向外披露,直至遭到外界曝光才不得不承認此事。 另悉,會展站工地劃分為不同區域施工,涉事少放支撐架的區域是地盤挖得比較深的部份。據瞭解,承建商在涉事工地區域有按要求正確安裝首4層橫向工字鐵,但近期挖掘工程到達應安裝第5層工字鐵的深度,疑有工程人員鑒於已挖掘至石層,判斷工地足夠安全,故打算先斬後奏,自行拉疏第5層橫向工字鐵與上層之間的間隔,在更深位置才補放支撐架。 港鐵駐地盤人員發現事件後,曾提示承建商應按程式施工,工地結構目前仍然安全。承建商即使有充份理由拉疏工字鐵間隔,也須獲港鐵批准後才能更改設計。可是承建商在事件中未提出相關申請,就堅持繼續挖掘工程,打算挖至更深位置再補放橫向工字鐵。港鐵最終要下令暫停挖掘工序,並要求承建商按原有工程設計,加裝工字鐵支撐架。 港珠澳大橋和高鐵香港段的問題也十分相似。港珠澳大橋出事的人工島,是主橋工程的部份,香港管不了,而承建單位多為國企,少數參與外資只有AECOM以及一間丹麥公司,當中的偷工減料或設計失誤等問題將會如何的難以控制。 去年年末,耗資千億的港珠澳大橋就曾爆發嚴重工程意外,大橋連接香港口岸人工島的某段海底隧道,管道壁突然爆裂,大量泥水「井噴」式湧進隧道內,施工人員緊急搶修,才封住裂縫。當時,大橋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性就引發了外界的廣泛擔憂。 而大橋通車在即,數月前又有媒體發現部分圍繞人工島的防波堤懷疑崩塌。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於今年4月4 日曾發表聲明,解說人工島「完全滿足相關規範規定及設計要求」,傳媒指被海浪沖散,實屬誤傳。縱然如此,仍有工程師質疑人工島保護層是否足夠,海浪會否破壞混凝土結構。 外界擔心港珠澳大橋工程是「豆腐渣」,並非杞人憂天。港人不會忘記,有承判商涉嫌向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交虛假石屎壓力測試報告。大型工程失誤不限於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去年9月也出現意外,海底隧道的管道爆裂,湧出大量地下水。施工質量欠佳,路政署被質疑疏於監管。 監管的缺位,最終動搖的是民眾的信心。...
專題:一檔時政節目掀起若干波瀾 文/本刊編輯部 圖/AFP、澳大利亞人 澳洲九號電視臺的專題節目《60分鐘》(60 Minutes)日前播出了中國在南太平洋各國利用「債務陷阱外交」,增強其在該地區的政治、軍事及商業等方面影響力的報導。專家預警澳洲東海岸遭受軍事襲擊的可能性加劇。更為引發外界關注的則是在節目播出後,中國駐澳州坎培拉使館女官員威脅澳大利亞《60分鐘》節目組撤出該節目的行為,令澳洲輿論譁然。本期專欄將為大家梳理該事件及相關影響。 大量投資無力償債弱國目的何在? 中國政府在南太平洋島國的動向已被澳洲政府持續關注。今年4月,Fairfax Media就曾報導中國正在尋求與瓦努阿圖談判,在該國建立中國在南太平洋的永久性軍事基地。而隨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更是在例行記者會上一反常態,直接用英文回應:「一句話,fake news(假新聞)」。瓦努阿圖外交部長Ralph Regenvanu也向澳洲媒體澄清,雙方並沒有進行初步的討論。「瓦努阿圖政府中從來沒有人談起過在瓦努阿圖建任何中國軍事基地,」他說,「我們是一個不結盟國家,我們對軍事化不感興趣,我們對在我們國家建任何軍事基地都不感興趣。」 但近期著名時政類節目《60分鐘》再次將「中國是否旨在建立首個太平洋基地」而引發澳洲主流社會廣泛關注。 二戰期間,盧甘維爾是美國在南太平洋第二大海軍基地。儘管中國政府堅稱在盧甘維爾建碼頭是為了支持瓦努阿圖新興的旅遊業,但有關學者警告,「半公里長的巨大碼頭對於遊輪業來說似乎有點過了。」 「碼頭足夠容納大量中共海軍戰鬥人員、大型導彈驅逐艦和巡洋艦,」 《60分鐘》中,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國防分析師瑪律科姆·大衛斯(Malcolm Davis)博士告訴記者斯丹福特(Tom Steinfort),「甚至是航空母艦。」 瓦努阿圖的旅遊資源非常有限,不得不讓人懷疑其考慮更多的很有可能是商業影響力、政治影響力,甚至是最終的軍隊進駐的問題。中國將大量投資投入到那些根本無力償還債務的國家,如果最終這些債務無法償還,負債國很有可能會拿別的東西來抵償,學者分析,有可能是港口。 瓦努阿圖外交部長雷根瓦努(Ralph Regenvanu)則否認盧甘維爾碼頭是以任何軍事目標為基礎建造的,堅持其唯一目的是為他不富裕的國家帶來經濟增長。「我們建造碼頭是為了經濟發展,」...
中美缺席了世界盃? 10萬隻小龍蝦送到俄羅斯、近一半贊助商來自中國、數以萬計的中國球迷赴俄觀賽……世界盃上週掀開序幕,中國民間掀起追球熱潮,中國官媒也力捧世界盃的「中國元素」,但球場上唯獨缺少中國人最在意的要素——中國國家足球隊。 「中國除了足球隊沒去,基本上其他都去了!」央視知名主持人白岩松一番吐槽,過去幾天在網上引發熱議,也道出了中國參加世界盃的尷尬:一方面,商界和民間對世界盃的熱情高漲;另一方面,中國球隊表現卻差強人意,在預選賽已被淘汰,無緣俄羅斯決賽。 顯然,中國足球隊表現欠佳並不影響中國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官媒新華網在一篇題為《2018世界盃,中國沒有缺席》的報導指出,今年世界盃贊助商名單中,中國企業佔了七席,包括開發商萬達、乳業公司蒙牛、手機製造商Vivo、海信、雅迪等,是讚助企業總數的約一半。 另一吸引眼球的「中國元素」,是由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品牌「淘鄉甜」連同中國農發集團,從湖北通過中歐班列送達俄羅斯的10萬隻小龍蝦。這些小龍蝦將送往當地餐館和酒吧,在世界盃期間供世界各地球迷品嚐。 世界盃上的中國元素 有很多機構預測到俄羅斯的中國遊客將超過10萬人,其中通過官方管道買票的中國觀眾有40251張門票,而另外還有很多觀眾是通過世界盃贊助商的贈品來到世界盃的現場,再加上趁著熱鬧自發前往旅遊的遊客。 今年,中國的贊助商高達7家,分為三個等級,最高級別的是萬達集團,是FIFA合作夥伴,第二級別是FIFA世界盃贊助商VIVO、蒙牛、海信,第三級別的是亞洲區域贊助商雅迪電動車、指點藝境和帝牌。中國企業在本屆世界盃的廣告支出高達8.35億美元,比第二名美國的贊助商多出了一倍還多。 本屆世界盃一個吸引眼球的「中國元素」,是由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品牌「淘鄉甜」連同中國農發集團,從湖北通過中歐班列送達俄羅斯的10萬隻小龍蝦。這些小龍蝦將送往當地餐館和酒吧,在世界盃期間供世界各地球迷品嚐。 中國又是本屆世界盃最大的供應商,世界盃上的中國製造產品包括比賽用球、吉祥物、馬克杯、鑰匙扣、帽子、球衣、空調,甚至是電梯…… 中美貿易戰在世界盃上的體現 今天這個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聯手「退出」世界盃,是因為在忙著進行中美貿易戰嗎? 美國在預選賽最後階段的成績是3勝3平4負,以12分排名第五,中國男足交出的成績單是3勝3平4負,以12分排名第五。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連手缺席俄羅斯世界盃就算了,連積分排名都一樣,似乎是說了一起退出世界盃一樣。 此前的世界盃贊助商基本被美國和日本企業壟斷,2014年巴西世界盃,中國企業英利成為22家官方贊助商中唯一的中國企業,當時也曾引發外媒熱議。那是第一次中國企業出現在世界盃的讚助商之列。 而本屆世界盃,中國贊助商的廣告支出是8.25億美元,美國是4億美元排名第二。這也可以看做是一場新舊經濟體的角力。這種角力是在2015年開始的,當時多名FIFA高官被捕,國際足聯醜聞持續發酵,引發FIFA長期合作夥伴強生(Johnson & Johnson)、嘉實多(Castrol)、馬牌輪胎(Continental)等退出。 2016年,中國萬達集團成為FIFA新合作夥伴,合同有效期為15年,也就是說,在未來4屆世界盃,萬達都將與國際足聯展開合作。 這一屆世界盃,第一個級別的7個贊助商裡面,萬達是唯一一家中國公司,而可口可樂和Visa是美國企業,第二個級別的5個世界盃贊助商中,百威啤酒和麥當勞是美國企業,海信、蒙牛、VIVO三個企業是來自中國,3個第三級別的區域贊助商裡沒有美國企業,而帝牌、雅迪都是中國的。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中美貿易背後的原因,不只是特朗普口中的貿易逆差問題,而是整個中國企業的崛起,10年前,人們還幾乎叫不出中國品牌的名字,今天在一個體育盛會的贊助商中,中國企業的贊助金額已經可以2倍於美國企業。這才是美國發動中美貿易戰的真正原因,必須讓中國的2025計劃胎死腹中,不可以輕易讓其成長。 雖然中國、美國雙雙沒有躋身世界盃的正賽,但是除了足球卻從未缺席,世界根本不能缺少這兩個大國,無論是商品還是經濟甚至是政治。 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爭對於其他經濟體都有很大的影響,中法簽訂了牛肉的進口協議,顯然針對的是美國,在剛剛宣佈恢復美國的牛肉進口就立即跟法國簽訂進口牛肉的協議正是緣於中美貿易戰,但是澳大利亞顯然身負重傷,澳大利亞的牛肉本來在中國就面臨著競爭力不足的問題,中美貿易戰,中國並沒有選擇澳大利亞成為其牛肉進口的夥伴,相反中國為了拉攏歐盟選擇了從法國進口牛肉,澳大利亞的牛肉出口可以說欲哭無淚。 事實上,中美貿易戰並不只是雙方互相提高關稅這麼簡單。作為第一場戰役,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連跌8天,很多人猜測,中國政府利用人民幣貶值的方式應對美國對中國商品增加關稅造成的影響。歐盟國家與中國的貿易繁忙,但雙方結算並非使用美元,而是使用各個國家自己的貨幣。此外,人民幣貶值會導致資本離開中國市場。但是中共的政策非常嚴苛,不允許錢款離開中國。 所以,世界盃之後,中美之間也必將還有好戲上演。...
費德勒簽約優衣庫 7月2日晚,今年的溫網正式開拍,費德勒只花了1小時19分鐘就輕鬆橫掃對手晉級。比起賽果,更讓全球關注的是費德勒煥然一新的裝束——除了球鞋,瑞士人的髮帶、球衣、背包到襪子都第一次印上了優衣庫的logo。 某種程度上,這場比賽就像費德勒簽約優衣庫的發佈會——就在比賽開始的同個時間,優衣庫在包括官方微博、Twitter在內的多個社交平臺宣佈了費德勒成為其全球品牌大使。這也意味著費德勒與耐克24年的緊密合作告一段落。 相關報導在6月已經出現。據英國媒體《Express》消息,費德勒與耐克的贊助合約在今年3月到期後,已與優衣庫簽訂10年贊助合約,合約金額為一年3000萬美元。 10年三億美元,也是職業網球史上金額最高的贊助數額。 ESPN的體育商業記者Darren Rovell則在推特上表示,這份10年合約超過3億美元。 費德勒1998年進入職業網球賽場,而在此之前他就開始身披耐克服裝,今年已經是第24個年頭。雙方的上一份10年合約總價1.2億美元,平均每年1200萬美元。 但在新的一份合同的談判中,費德勒希望繼續簽訂一份長約,而耐克無法提出讓費德勒團隊滿意的報價。 即便在2016年遭遇傷病,瑞士天王在2017年復出後,仍舊拿下了兩個大滿貫賽事冠軍,憑藉著優異的賽場表現,商業價值繼續走高。 同路點評: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24年之後費德勒終於跟耐克分手。根據今年6月福布斯公佈的2018年世界運動員收入前100名的榜單,費德勒在過去一年的場外收入高達6500萬美元。巨額的場外收入加之比賽獎金,使得他成為2018年收入最高的網球運動員,並在總榜中排名第7。但使得耐克最終猶豫的一個重要因素仍然是費德勒的年齡。一旦再簽10年長約,基本上將會覆蓋費德勒退役後的一段時光,一旦無法再活躍在賽場上,昔日天王的影響力也可能無法保障。相反,以休閒、辦公室風格起家的優衣庫就可以藉費德勒優雅的形象來推廣自己的品牌,即便未來費德勒退役仍然匹配優衣庫期望的形象。 5部門聯合嚴懲「陰陽合同」 央視前主播崔永元掀開中國娛樂圈「逃稅風暴」,被捲入風暴的女星范冰冰、導演馮小剛等多名娛圈一直沒回應。新華社昨報導,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五部門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其中規定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 新華社報導,《通知》指出,近年來,中國影視業快速發展,整體呈現出良好態勢。另外也曝露出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推高影視節目製作成本,影響影視創作整體品質,破壞影視行業健康生態,而且滋長拜金主義傾向,誤導青少年盲目追星,扭曲社會價值觀念,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整治。 影視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對影視明星參與綜藝娛樂節目、親子類節目、真人秀節目等進行調控,嚴格執行網路視聽節目審批制度,嚴格規範影視劇、網路視聽節目片酬合同管理,擴大對偷逃稅行為的懲戒。電視台、影視製作機構、電影院線、互聯網視聽網站、民營影視發行放映公司,不得惡性競爭、哄抬價格購買播出影視節目,堅決糾正高價邀請明星、競逐明星的不良現象。政府資金、免稅的公益基金等不得參與投資娛樂性、商業性強的影視劇和網絡視聽節目、助長過高片酬。 同路點評: 近日,習近平致信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希望他在從藝做人上作表率。由於時值崔永元爆料事件攪動整個演藝圈。有分析認為,習近平此時就文藝工作者發聲,有向娛樂圈喊話之意。早在崔永元爆料初始階段,就有人猜測可能是中共高層有意整頓娛樂圈,因為這個圈子如今圈錢、洗錢、偷稅、逃稅非常嚴重,並且其背後還有更深的關係背景。 6月初,中宣部控制的《人民日報》罕見的三度發文,痛斥娛樂圈天價片酬,背後影視公司經營手法與金融產品扯上關係,造成嚴重經濟泡沫。據說,明星逃稅已牽涉到官方及軍方的權鬥角力,官方借崔永元爆料明星逃稅事件,剷除與娛圈關係密切的軍方勢力。 中法簽訂牛肉進口協議...
專題:全球貿易戰危機再度升級 文/本刊編輯部 圖/金融時報、網路 上個週末,華盛頓宣佈對上千種中國產品徵收高關稅,北京亦不甘示弱採取反擊。中美兩國相繼出拳和回擊之後,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向著貿易戰的危險深淵又邁近了一步。專家擔心,一旦貿易戰真正開打,可能會造成消費價格上漲,商品流動受阻,甚至還有可能會使得目前正在健康增長的全球經濟再次放緩增速。「貿易戰中每個人都是輸家」,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前白宮經濟顧問萊維(Philip Levy)表示。而令局面雪上加霜的是,在和中國交手過招的同時,美國還因鋼鋁關稅和自己的親密盟友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鬧得面紅耳赤。其實,日前七國集團(G7)峰會多年來出現的首次不歡而散已向世人打出了全球貿易戰恐全面升級的信號。 G7峰會不歡而散 口水戰掩蓋真正危機 本屆峰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個人把G7其他六國領袖都給「得罪」了。 主張「對等貿易」,並多次採取單邊措施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拒絕簽署公報,「因為我們看到汽車關稅正淹沒美國市場」。他還威脅說,某些高達100%的關稅要結束,「否則我們會中止交易」。美國此舉引發多國不滿。德國總理默克爾稱拒簽行為「令人沮喪」,表示歐盟將對美加征關稅政策實施反制。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說,該國「不會被人擺佈」。 其實,此次峰會召開前,美國與其傳統盟友的貿易摩擦已有「劍拔弩張」之感。美國宣佈自6月1日起取消對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鋼鋁產品關稅豁免待遇,分別加征25%和10%的懲罰性關稅。歐盟隨即表示,將對價值數十億歐元的自美國進口商品加徵稅率最高為25%的關稅。加拿大、墨西哥也聲稱將採取對等措施維權。 在此情況下,對貿易戰或將於全球範圍內爆發的擔憂明顯升溫。《金融時報》報導稱,G7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狀態」。《日本經濟新聞》評論說,這種分裂和糾紛使得貿易戰風險加大。 峰會結束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對於全球化的焦慮和不滿有時會導致保護主義,以及國與國之間的激烈對抗。沒有國家可以從保護主義中受益,所有政策都不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我們決不能開倒車,」他說。「G7國家之間針鋒相對地採取限制貿易的措施,對任何國家都沒有益處。」 考慮多目前美國貿易政策已發生重大轉向,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性貿易摩擦增多或將成為常態。有專家表示,美國當前強調的對等貿易,是不承認不同國家貿易發展水準差異的「絕對對等」,實質是要重塑現有國際貿易秩序和規則。貿易政策轉向的背後,美國真正追求的是重新調整利益分配格局和方式。 幾乎同時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警告「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同時他和俄羅斯總理普京之間的親密關係受到關注。普京在發言中反駁G7對俄羅斯的批評,說到了「停止天馬行空的廢話、開始具體合作的時候了」。有專家表示,兩個會議也體現了美方和中方正在為到底誰可以掌握世界話語權進行試探,在鞏固自己的盟友同時,展現自己的權威。 盟友公開反目 貿易爭端餘波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