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報導,美國白宮表示,「特金會」將於6月12日在新加坡當地時間上午9點舉行。 據此前報導,當地時間週五(1日),在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助手金英哲會晤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原定於本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美朝首腦會晤將如期舉行。 據早前消息,今年5月10日,特朗普宣佈,他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會晤將於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然而由於在棄核問題上的分歧,5月24日,特朗普取消了原定於6月12日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會面。但僅在第二天,5月26日,特朗普又表示,仍希望美朝領導人新加坡會晤能在6月12日舉行。 為促成特金會如期舉行,美朝代表團在板門店及新加坡,磋商峰會議題及後勤。 5月3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於紐約和朝鮮勞動黨副委員長兼統戰部長金英哲舉行高級別會談,就美朝首腦會晤進行磋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美國白宮發言人桑德斯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將在新加坡聖淘沙嘉佩樂酒店(Capella Hotel)舉行會晤。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美朝代表上週在嘉佩樂酒店見面4次,討論物流問題。分析指,聖淘沙島四面環海,而嘉佩樂酒店的位置隱蔽,有利部署保安;此外該島較其他選址更為休閒,有利促進美朝談判氣氛。 同路點評: 還記得2015年的「習馬會」也是選在了新加坡,可見新加坡在亞洲已然成為了政治中立並且可信的中心,也表明了新加坡與各國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也被美國和朝鮮,中國和台灣相信能夠成功舉辦這種歷史性峰會。然而,事實上,峰會總是美朝恢復對話的第一步,但是要取得突破性成果並不容易。就像2015年11月習近平和馬英九的歷史性會面,至今也還沒有下文,但是,能夠見面就已經是踏出歷史性的一大步。當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他表示,在國際關係中,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維是「一把有毒的雙刃劍」,這種「他們壞/我們好」的思維方式,雖然簡化外交政策的製定,但並沒有成效。 澳航將修改涉台標註為「中國領土」 據路透社4日報導,澳洲航空公司(Qantas)負責人當天在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年度會議上表示,該公司計劃遵照中國政府的要求,將其官方網站上臺灣地區標註為「中國領土」,但這一修改需要時間。而美國航空明確表示,將遵照美國政府的要求,不修改涉台標註。 中國民航部門今年4月致函44家外國航空公司,要求後者在5月25日之前糾正官方網站和其他材料中對中國台灣、香港及澳門等地區的錯誤標註。截至5月25日,已有18家外國航企完成了整改,26家因技術原因申請延期並承諾整改,承諾整改完成時間最晚為7月25日。 路透社稱,澳航和其他一些航空公司此前曾向中方申請延長截止日期,以決定如何回應中方的要求。 4日,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IATA年會上,澳航首席執行官阿蘭·喬伊斯表示,該公司將配合中方要求做出修改,「我們決定滿足這些要求,但這需要一定時間」。 澳航國際集團CEO愛麗森·韋伯斯特強調,做出上述決定沒有受到來自該集團合作夥伴——中國東方航空的影響。她解釋說,「這不僅僅是澳航一家公司,整個澳航集團必須做出修改」。她補充說,基於澳航網站的技術原因,「我們需要時間來確定修改的內容並將其嵌入程式」。 路透社稱,加拿大航空、德國漢莎航空、英國航空等都已經應中方要求做出了修改。 同路點評: 就像加拿大航空CEO卡林·羅文斯庫在IATA年會上表示的一樣,「這是一個困難且敏感的決定,我們的態度是配合中國政府的要求」,「這不是一個政治決定。航空公司已經有足夠多的問題需要應對了。」聯合國遵循的「一中原則」僅僅是政府對政府之間,政府和企業之間探討「一中原則」的確不是政治決定,西方文化背景下,很難讓一個外國政治影響本地企業的決定,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中國強大的經濟影響力,已經產生了政治效益,經濟影響政治正在體現。這可以看做是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德國企業的妥協,其妥協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企業本來就是為了收益而不是政治,中國和台灣的關係如何關這幾個航空公司什麼事,妥協才能擁有世界最大市場,錢才是最重要的。 韓國發售「平壤行」火車票...
三星蘋果專利侵權的7年鏖戰 5月25日,經過4天陪審團審議,三星與蘋果的專利戰終於有了一個結果,陪審團今日決定三星應向蘋果公司支付近5.39億美元的賠償金。 這場韓國和美國科技巨頭之間的專利戰最早課追溯到2011年,2012年曾經有第一個裁決,陪審團判定三星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侵犯了蘋果的設計專利。陪審團最終決定三星向蘋果公司支付超過10億美元的賠償金。後來三星上訴,賠償金的數額減少到了3.39億美元。三星在2015年向蘋果公司支付了5.48億美元的賠償金,其中3.99億美元作為設計侵權損害賠償。總之,自糾紛開始以來,蘋果已經要求三星賠償10億美元,聲稱韓國公司通過銷售仿冒產品增加銷售收入23億美元、利潤10億美元。 表面來看,今日的裁決是蘋果公司的勝利,對三星來說則是一種損失,因為本次賠償金額超過之前的3.39億美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公司最初要求三星支付10億美元的賠償金,而三星只願支付2800萬美元。 「533,316,606美元用於侵犯蘋果三項外觀專利,剩餘的5,325,050美元用於另外兩項實用專利。三星已經被判定侵犯了這些專利,本次判決確定了具體賠償金額」。 關於「產品」的爭議 蘋果公司認為,外觀設計專利涵蓋了整個iPhone的外觀設計,三星應該對整個產品進行賠償,交出侵權手機賺取的所有利潤。 而三星認為這些專利僅涵蓋了手機上一些特殊的部分,而不是整個手機,三星認為應該按照部分零件的價值賠償。 案件背景 其實我們都還記得,忽然有一天世界上的智慧手機就都全部變成了一個樣子,我們曾經還有各種各樣的段子在調侃這件事,而引領這件風潮的或者說改變世界的正是蘋果公司。 當時,蘋果考慮到與三星有著重要的合作關係,三星是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向三星提出願意授權專利組合。 2010年10月,蘋果向三星發出專利授權要約,願意以30美元每部手機、40美元每部平板的價格授權其專利組合。如果三星願意拿出自己的專利組合進行交叉授權,蘋果還可以給三星20%的折扣。根據蘋果的測算,這類交易2010年將為蘋果貢獻2.5億美元專利授權收入。 儘管一直被外界視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但三星Galaxy Tab平板在與iPad相比時幾乎不值一提,至少在美國市場如此。根據三星披露的檔,三星在整整七個季度出售的平板數量,還不如蘋果iPad銷量最差的一個季度的數字。三星在美國市場的平板銷售總價值為6.44億美元,連蘋果同期近150億美元的5%都不到。而三星在手機領域的表現更好,但仍遠落後於蘋果。 真相 三星侵權早就有計劃,因為三星在一份2010年的內部報告中稱,只要Galaxy手機更像iPhone,它就會變得更好。 蘋果律師曾經披露了一份長達132頁的三星內部報告,該報告將Galaxy S和iPhone進行了逐項對比。三星的產品設計師在這份報告中的結論令所有人震驚:建議讓Galaxy S更像iPhone。雖然,三星反駁稱,這份報告只是常規的「競爭形勢分析。」 如果三星接受了自己的產品專家的建議,將所有手機都生產得更像iPhone,那麼三星的消費者願意為每部手機多支付高達100美元。這一結論是MIT教授約翰·豪瑟(John Hauser)通過對涉案的三項蘋果專利進行仔細研究後得出的。他的研究發現,消費者表示他們願意為蘋果專利相關的所有三項功能額外為每部智慧手機支付100美元,或者為包含這三項功能的平板電腦額外支付90美元。在接受三星律師交叉質詢階段,豪瑟教授解釋稱,在他的研究中,消費者會被詢問他們願意為一組功能支付多少錢,但並未被問到新增的成本與本人消費能力有關的問題。 事實上,當年這兩家的專利技術含量都不高,手機方面集中在外觀設計、UI、攝像頭集成等方面。真正的通訊核心技術還是在高通、諾基亞、愛立信、飛利浦這些老牌廠家手裡。蘋果奇蹟般的營銷使他成為世界第一,是當年誰也想不到的。三星通過訴蘋果大肆宣傳,沒幾年也躋身一線品牌了。再後來華為訴三星也是走同樣的路線,通過對標競爭品牌,更多的是市場宣傳意味。...
專題:頁岩氣革命的持續發酵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路 頁岩油氣是石油工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美國的頁岩革命已取得成功並在全球產生廣泛影響。白宮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奧沙利文所著的《意外之財》稱,美國的頁岩革命意味著一種有利於美國的地緣政治轉變。十年來,美國一手打造的「頁岩氣革命」蔓延全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能源的格局。 頁岩油不僅是一場能源革命,更是一場地緣政治革命 早在2008年,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發佈的《全球趨勢2025》報告中就曾作出一項關鍵預測,即能源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當時,中國的需求不斷增加,而石油輸出國組織以外的供應來源正在枯竭。油價在低位穩定徘徊了20年之後,於2008年1月暴漲至每桶100美元以上。許多專家談到「石油峰值」理論,預計石油生產將集中在低成本但不穩定的中東地區。然而,即便是沙烏地阿拉伯,也被認為油田已經勘探殆盡,不會再發現新的大型油田。權力已經轉移到產油國手中。 由於以往專家過度強調太陽能、風能和水力資源等可再生能源的潛力,他們忽略了真正的黑馬——頁岩革命實現了真正的技術突破。儘管水準鑽井法和水力壓裂法如今並不稀奇,但將這些技術應用於頁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截至2015年,美國生產的天然氣半數以上來自頁岩。這場頁岩熱潮使美國從能源進口國一下子變成了能源出口國。美國能源部估計,美國國內技術上可開採的頁岩氣總量約為25萬億立方米。加上其他的石油和天然氣來源,美國可以維持200年的能源自給。原本為進口液化天然氣而建造的各種設施現在已用於出口。 頁岩井的規模較小,從而可以更加靈活地應對市場價格波動。傳統的油氣田涉及高達數十億美元的長期投資,因此很難說開就開就關說關;但頁岩井的規模較小,投入較少,更便於隨著價格的變化而開啟和關閉。這意味著,美國成為了所謂的「機動產油國」,有能力在全球油氣市場上發揮調整供求關係的作用。 特別是在特朗普入住白宮後,出臺多項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的內向性政策,其中能源政策的調整尤為突出,他頒佈的《美國優先能源計劃》、《促進能源獨立和經濟增長》等一系列綱領性檔及行政令,將能源領域作為經濟振興計劃的重要著力點之一,明確了美國未來要在繼續加強能源獨立的基礎上形成能源優勢,大力發展傳統能源行業推進能源出口,改變了美國在國際能源市場,尤其是天然氣次領域市場上的地位。這從去年特朗普訪華一行也可窺見一斑,在中美簽訂的2535億美元超級貿易大單中,其中有一項諒解備忘錄,按照這份備忘錄,中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將向西佛吉尼亞州的頁岩氣、電力和化工生產專案投資837億美元。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美國一直是天然氣淨進口國,但隨著水力壓裂技術(fracking)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美國以頁岩氣為代表的非傳統油氣產量劇增,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近兩年以來石油價格的「腰斬」。隨著產量的大幅增加和能源政策的轉向,美國很有可能迅速由天然氣淨進口國轉為淨出口國。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的統計資料,美國2016年天然氣的產量為7492億立方米,佔全世界的21.1%,位列第一。探明儲量307.7萬億立方米,位列世界第五。而2016年美國天然氣出口量僅64.7億立方米,占世界的6%,且主要以管道氣為主,落後於卡塔爾、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傳統的天然氣出口國。 能源外交對美國和亞洲各國關係影響深遠 從世界天然氣市場需求分佈來看,亞洲尤其是東亞國家擁有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量和快速增長的天然氣消費需求。尤其是在中國提出繼續推進綠色發展戰略和日本在後核能時代尋找替代能源的背景下,東亞各國也在尋找更多的能源交易夥伴以降低天然氣進口成本,這為美國進軍東亞天然氣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特朗普的「頁岩氣」外交是基於美國經濟利益的重要戰略。美國不僅擁有成熟的開發生產技術以及完善的管網設施,並且是世界上唯一實現頁岩氣大規模商業性開採的國家,發展頁岩氣產業符合美國的比較優勢。頁岩氣的生產和出口將幫助美國提升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力和定價權,獲取新的財富和權力。而且,頁岩氣行業的發展將對美國國內產業振興起到積極的幫助,符合美國國內有關利益集團的訴求。同時,推動天然氣尤其是液化氣的出口將緩解美國和東亞各國的貿易赤字,與特朗普的貿易再平衡理念一致。 2016年,東亞地區的中、日、韓三國對天然氣的消費量達到了4000億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0%。其中三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總量為1800億立方米,佔據了世界液化天然氣進口市場的半壁江山,成為澳大利亞、卡塔爾等國液化天然氣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據英國石油公司預計,亞太地區的天然氣消費將在2035年超過北美,到達每日35億立方米。 以中國為例,2016年中國消費天然氣2100億立方米,相比上年增長7.7%,是僅次於美、俄的全球天然氣消費大國。進口天然氣中一半是通過管道運輸來自俄羅斯中亞等國,另一半是來自卡塔爾和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過去10年間,考慮到中國加入巴黎協定並給出階段性減排承諾,以及最近國際液化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未來對於液化天然氣的潛在需求更是不可估量。未來,特朗普主導的頁岩氣外交政策在大力向中國出售液化天然氣時,是否會對中俄關係造成負面影響,還需要持續關注。 日本由於國內資源有限,國內能源產品的供應主要依賴進口。2016年,1085億立方的天然氣進口均是來自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的液化天然氣。日本作為東亞液化天然氣的最大買家,在今年年初首次進口源自美國頁岩氣的液化天然氣。這也標誌著美國由頁岩氣轉化的液化天然氣正式開始出口海外。...
澳中關係,該妥協還是堅持? 忽然一夜之間,澳大利亞和中國這個才剛剛簽過澳中自由貿易協議的兩個朋友般關係的國家,變成了敵對關係,今天,全球的媒體都在關注澳中關係,而我們這些生活在澳洲的華人似乎也理解不了,澳大利亞和中國究竟在哪些點產生了分歧,澳大利亞也不像美國,可以發動對華的貿易戰,而中國又是澳大利亞真正的最大市場,怎麼看都理解不了。 故事其實就發生在去年末,《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頭版上的一篇文章稱,澳大利亞情報機構已經確定了十名與中國情報部門有關聯的地方和州政治候選人,這是中國干涉澳大利亞民主體系計劃的一部分。這些政治人士的名字和消息來源沒有公佈,但調子很明確:要小心,中國不是你的朋友。 第二天,也是在《澳大利亞人報》的頭版上,有一篇文章講的是為什麼那種恐懼可能被誤導。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Australia China Business Council)主席約翰·布倫比(John Brumby)等人鼓勵澳大利亞人記住,如果沒有中國的崛起,他們就不可能26年沒有經歷過衰退。 《紐約時報》在2017年12月14日就曾發表過文章《中國是澳大利亞的朋友還是敵人? 》,並提出自己的疑問,澳大利亞應該把中國當作敵人,還是應該重點關注雙邊關係的經濟利益? 這個事情的直接導火索,其實是澳大利亞總理提出的針對外國干涉的立法,正是針對中國。而中國連續的在澳洲投資碰壁,也正好藉機可以對澳洲提出警告,修理修理這個似乎還沒有認清「時務」的國家。 其實,能把澳大利亞和中國緊密聯繫起來的東西不是貿易、鐵礦、煤炭、教育等等,而是「共同的價值觀」,這才是為什麼澳大利亞總是防範中國。 在經典的華爾街系列電影《華爾街:金錢永不眠》中,有一個經典的情節,在面對08年次貸危機的時候,專家們要求美國政府出面干預市場,為美國經濟做有效的保護,但是電影中美國財務部長說了這樣一句話,「這是社會主義的行為」,「我一輩子都在對抗它」。沒錯,這正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根本糾結所在,也是「價值觀」的不同。 能把澳大利亞和中國緊密聯繫起來的東西不是貿易、鐵礦、煤炭、教育等等,而是「共同的價值觀」,這句話其實是澳洲前總理霍華德提出來的,霍華德時期也是澳大利亞經濟上升最快的時期,也基本從那時起定下了澳洲的外交基調:經濟上親中國,安全上親美國。 澳洲北部的達爾文,1942年被日軍轟炸,都沒有美軍駐紮,但是2年前卻簽訂了《澳美駐軍協議》,原因很簡單,中國在澳洲的經濟存在感越來越強,而澳大利亞的地勢決定了,它必須抱緊海軍最強國的大腿,原因,看看澳大利亞的地圖,四周上千公里無險可守,海面突擊可以一次就到澳洲。最可怕的是,澳大利亞的所有經濟,人口,繁榮區域,全部在沿海,連防守都沒法防守,退回內陸更加不可能,中國抗日戰爭可以回到四川,澳大利亞退回去就是沙漠,死無葬身之地。北邊相對距離其他大陸近一些,但是澳大利亞的北邊人口稀少,澳洲以北卻全部是人口密集區域,印尼,馬來都是伊斯蘭國家,再往北邊就是東亞文化圈,而且隨便一個國家都比澳洲人多太多,只要這樣的國家武裝起來,就可以進攻澳洲。 從歷史上來看,澳大利亞和美國,本來就是同宗同族,都是英國文化的延續,雖然經過了後來各自的不同歷史時期,但也都是發展了多元文化最好的地方,也一本正經的延續著英國的傳統價值觀。 而澳大利亞對於亞洲的親近也是有原因的: 20世界70年代,亞洲經濟崛起,澳洲政府正視了這個事實,工黨惠特蘭總理1972年12月5日接棒自由黨,而後1972年12月21日澳中就建交了。 80年代,工黨的霍克加快了親近亞洲的步伐,他留下的政治遺產就是APEC,他曾在1994年一次性給予在澳的5萬中國人永居身份。 90年代基廷政府提出了很詳細的融入亞洲的計劃。此後自由黨的霍華德,12年的總理生涯,搞經濟很厲害,但是從此也注定了這個基調,澳中的價值觀不同,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做生意一起賺錢可以,但是,交朋友還是彼此防範一下吧。 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強勢崛起,整個世界的傳統經濟體都在衰退,連美國今天也還沒有恢復元氣,中國在抗住了金融危機之後,藉此良機將自己的影響力增加到今天這麼大,連美國都不得不在發動貿易戰之後,坐下來談一談,澳大利亞不可能不對它有著更深的防範,畢竟,大家價值觀不同。 中國在澳洲的投資越多,其實越容易引起澳洲人的警惕,畢竟,資本才是影響一個國家的根本,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錢說了算,當年的英國,後來的美國都證明了這一點。礦、教育、農產品、水電、港口、地產……到處都可以看見中國資本的身影,那麼經濟影響政治,政治反過來再影響經濟,久而久之,影響的正是價值觀,這正是澳大利亞政府今天關注的點! 雖然,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但是其核心價值觀還是跟英、美一樣的普世價值,強調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和人民的自由民主;雖然,中國的崛起帶動的整個亞洲地區向中國學習,越南、菲律賓……等等,我們沒法預測社會主義在接下來一個歷史時期對於經濟的共享要強於資本主義還是怎樣,但是,澳大利亞和中國能不能達成一致的價值觀才是關鍵,正像中國外交部一直強調的,雙方要「相向而行」,這裡的「相向」在中國的眼裡是澳大利亞的配合,而在澳大利亞的眼裡正是「價值觀」是否相同。...
專題:「虛擬網紅」帶給我們的思考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維基百科、網絡 Andy Warhol有一句名言:「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而這句話在這個屬於社交媒體的時代無疑已經實現了。一位普通人很可能只是憑藉放在網上的一張相片而一夜成名。目前深受年輕人歡迎的社交媒體Instagram風靡之後,「素人」變「網紅」仿佛也更為容易。而最近Instagram上一位由電腦3—D技術製造出來的虛擬人物,粉絲高達67.8 萬,引發了熱議。比起假臉網紅,虛擬網紅更是挑戰了人們的傳統思維認知。 虛擬網紅不得不說的故事 Miquela Sousa 是一位最近才開始備受關注的 Instagram 紅人。她 19 歲,巴西和西班牙血統各佔一半,長居洛杉磯,喜歡在 Instagram 上發佈「本日穿搭」——標誌性的雀斑、齊劉海和雙丸子頭,加上Chanel、Proenza Schouler、Supreme、Vetements 以及 Vans 等奢侈品、設計師品牌和潮牌的創意混搭。目前,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