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絡來源 香港未代港督彭定康1992年出任第28任港督,一直至1997年6月30日聯合王國對香港行使主權的最後一日為止。在職期間,他的親民作風大受市民歡迎,每次發表施政報告後會親自出席電台節目接聽聽眾提問,以及主持公開答問大會,面對市民質詢,由此建立了開放和向公眾負責的親民形象。在離任後,他一直對香港事事關心,在各項大事上均發表自己的意見,有一種錯覺讓很多香港人覺得他從未離開過香港。近日,彭定康在一場演講上,被問及會否替港人爭取居英權,他表示會在上議院表達這項想法。可是,居英權這事只是港人的一廂情願,還是有機會實現的夢想? 什麼是BNO 若要說香港人的居英權,要從BNO說起。BNO,全稱是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中文是英國國民(海外),相信很多經歷過港英時代、在1997年以前出生的香港人對它不陌生。英國國民(海外)國籍的創立,是要配合《中英聯合聲明》當中英方備忘錄有關規定︰「凡根據聯合王國實行的法律,在1997年6月30日由於同香港的關係為英國屬土公民者,從1997年7月1日起,不再是英國屬土公民,但將有資格保留某種適當地位,使其可繼續使用聯合王國政府簽發的護照,而不賦予在聯合王國的居留權。」此身份後來由《香港法案 1985》確立,屬於英國國籍的一種,具有國籍身份、屬於英聯邦公民,但不擁有英國居留權。 BNO持有人可以免簽證入境英國逗留180天,但須受移民管制 (Subject to immigration control),份屬旅客身份,不能工作、不能定居、不能申領福利。而且180天逗留,並不是每次入境就可以逗留180天、180天後出一出境再入境又180天,而是每連續365天內連續180天逗留。故此,如果你出入英國境內過於頻繁,與你來英國的理由、身份不相符時,有可能遭海關拒絕入境。BNO持有人在現行歐盟條約、法律及英國法律框架下,並不具歐洲公民資格,故亦沒有自由流動的權利,不具有居歐權。 爭取持BNO可居英 前港督彭定康來港為他的新書推介,近日出席一個名為《塑造更好未來》的演講。這場演講雲集不同政治光譜人物,比如:財政司長前政治助理羅永聰、運房局前副局長邱誠武、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等,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馮敬恩、學聯前副秘書長岑敖暉、香港眾志成員周庭同林淳軒等年輕社運人士亦有出席。同場有前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在現場問彭定康,不少人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香港人希望有英國居留權,而彭定康是英國上議院議員,可否在上議院為BNO持有人爭取英國居留權,為這些人找到「更好未來」。 這條鋒利的問題,屬執政保守黨溫和派的彭定康,先說笑話希望香港人會認為居英是屬於「更好未來」,因為英國近年有些事情發展得不太令人鼓舞,隨後笑稱劉慧卿高估了上議院的權力。他之後認真回答,說自己曾在上議院贏取項有關放寬中港生在內的留學生政策辯論,希望未來在上議院會有另一場關於香港的辯論,讓他可以提出她的觀點,不過他先把醜話說在前頭,讓她不要期待相關辯論會很快發生。 BNO居英權的這個想法不是新鮮事,早在1990年時任香港總督衛奕信爵士公布居英權計劃,提供最高50,000人和他們的家眷成為英國公民。名額主要給予曾經從事敏感職位的政府公務員,以及對香港有貢獻、對香港前途具重要性的人士,也包括最有能力及動機申請移民的人士。由於上述只是針對高學歷人士的居英政策,當年時任行政局議員鄧蓮如女男爵與行政局議員李鵬飛一同前往倫敦,代表兩局議員,以道義理由就居英權問題向英國當局進行多番遊說。然而,礙於中國政府施加的壓力和英國政府擔心港人會湧到英國定居,所以一直也不願意給予全港所有英國屬土公民居英權。 現實英國情況 雖然彭定康承諾為持BNO護照港人爭取居英權,但再看1990年英國已有措施表達了不大量接收香港移民的意向。在近十幾年英國本身存在著許多客觀因素令其沒辦法接收移民。自去年宣布脫歐後,英國內部經濟問題更是嚴峻。先是英鎊大跌,商店因而紛紛提高商品價格,令消費者支出今年承受的壓力加大。自脫歐公投以來,英鎊對歐元下跌了14%,對英國進口同樣產生影響,使得英國的通過膨脹加大。2015年英國的通脹接近0,2017年通脹不斷增加,至4月份通脹以接近2.7%,照此趨勢分析預期今年年底英國通脹指數有可能逼近3%的心理關口,而物價攀升波及基本物資到食品服裝等各個領域。而目前領薪者的薪資並沒有與之同步增長,導致居民實際購買力下降。 而造成企業不提高工資的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英國就業的相當一部分是非全工時的低收入工作,隨着英國人月底難以平衡收支的低收入人群不斷增加,就工壓力大,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提高薪資吸引職工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企業主的觀望態度,面對英國脫歐後英國與歐盟近兩年的談判不確定性預料將給經濟成長造成拖累下,企業管理者更傾向于謹慎而避免擴大企業開支。 而在2016年脫歐公投前,英國的經濟便一直不明朗。2012年英國政府正式宣布,英國正經歷自2008年以來第二次經濟衰退。2008年至2009年期間,英國經濟陷入衰退,國民生產毛額(GDP)下滑7.1%,隨後因為受到歐債危機的波及,加上貧富不均日益嚴重以及高失業率,GDP成長力道微弱。2011年第四季,GDP反轉下滑0.3%,今年第一季再度下跌0.2%,其中建築業下跌幅度最大,達到3%,連最有成長潛力的服務業也萎縮0.1%。不過4年的時間,英國經濟便歷經兩次重大起伏,這也是自1970年代以來,英國首度出現「二度衰退」。 在英國的經濟問題經已難以解決,莫說是接收新移民。最重要是英國脫歐已反映出英國人排外的姿態,公投顯示大部分英國人希望英國收回對邊境的完全掌控權,減少來英工作的人數。在如此的社會環境下,放寬持BNO的香港人擁有居英權基本是雪上加霜。 結語 香港人居英權一直是討論的焦點。80年代港人確實紛紛移民,當年一個名為「Right of Abode...
本韓編輯部 9月23日,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達娜•懷特在一份聲明中說,美軍多架戰略轟炸機當天在戰鬥機的護航下至朝鮮以東水域上空飛行,抵達本世紀以來美軍戰機飛抵的韓朝非軍事區最北端。 美空軍B-1B戰略轟炸機從關島美軍基地出發飛抵該水域上空,F-15C「鷹」式戰鬥機從日本沖繩基地起飛護航。 這是美軍轟炸機和戰鬥機進入21世紀以來飛抵的非軍事區最北端,顯示了美軍對於朝鮮「魯莽行為」的高度重視,此次飛行也意在表明美國總統特朗普有很多「軍事選項」應對朝鮮威脅。 緣由 9月23日下午16時29分,朝鮮東北部發生了3.4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由於常見的自然地震震源深度95%都在10公里乃至更深的地下,加上中國地震台網測定的地震中心經緯度為北緯41.36度、東經129.06度,與此前朝鮮6次核試驗所在的範圍極為接近,因此中國地震台網很快做出了疑似核試驗爆炸的推測。不過韓國方面宣布的情況卻並不一樣,韓國氣象廳在隨後對外宣佈時稱,韓國在朝鮮發生的地震中明顯觀測到在自然地震中出現的P波和S波。通常發生人工地震時會出現聲波,但此次地震中並未觀測到聲波,因此宣布此次地震是天然地震。 最近,朝鮮氫彈試射等等把朝鮮推向了風口浪尖。之前,美國的三艘航母駛向朝鮮半島,跟此次美國戰機飛向朝鮮如出一轍。但結果會是什麼樣子,不得而知。 朝鮮 朝鮮外務相李勇浩當地時間23日下午在第72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發言時,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侮辱朝鮮最神聖尊嚴,稱其「缺乏常識、精神錯亂、癲狂自大」。 在朝鮮看來,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的根本原因是朝鮮與美國長期對峙,美國的敵對政策和核威脅是朝鮮發展核武器的根本原因。 李勇浩說,美國聲稱朝鮮發展核武器將持續威脅全球安全。這一說法是巨大的謊言,猶如美國在2003年編造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一樣。相反,美國是唯一一個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是一個曾經把核武器引入朝鮮半島的國家,是一個曾發出「火與憤怒」、「將朝鮮徹底摧毀」等狂言的國家,還有什麼樣的威脅比美國更危險?而朝鮮的最終目的是在核能力上與美國達到平衡態勢,追求擁有核武器國家地位已成為朝鮮的「宿命」。 特朗普說「朝鮮正在進行自殺行為」,可能是特朗普自己在進行自殺行為,因為這讓朝鮮的導彈覆蓋美國全境,如果有無辜美國人因此受到傷害,那責任在特朗普身上。 面對美方壓力,朝中社22日援引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聲明說,特朗普在世界面前發表對其國家和本人的侮辱言論,他本人正在考慮如何對此採取最強硬的反擊措施。然而,朝鮮不會輕舉妄動,但如果美國妄圖實施所謂的「斬首」行動,那麼朝鮮別無選擇,只能先發製人。 中國 9月25日報導,中國商務部在網站上發表聲明說,自10月1日起,對朝鮮出口的精煉石油產品將限制在每年200萬桶。聲明還說,立即禁止對朝鮮出口凝析油和液化天然氣。 中國還將立即全面禁止從朝鮮進口紡織品。紡織品是朝鮮賺取外匯僅存的最大產業。根據安理會此前通過的若干項製裁決議,中國已經停止了從朝鮮進口煤炭、鐵礦和海鮮等商品。中國在朝鮮貿易中佔了大約90%的份額。 但是,中國可能不會對朝鮮實施更加嚴厲的製裁,因為這樣的製裁也許適得其反,朝鮮將向中國實施報復,這是北京不願意看到的。尤其,當中國切斷隊朝鮮的石油和食品供應,朝鮮甚至可能對中國做出軍事襲擊。 所以,目前中國出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既需要解決朝鮮核問題,避免核威脅的存在,但是又不能做的太過火,否則作為朝鮮的鄰國,可能第一個被報復。 美國 美國政府近期對朝鮮態度強硬。美國總統特朗普19日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有關「徹底摧毀朝鮮」言論後,21日進一步向朝方施壓,宣布新一輪嚴厲對朝制裁措施。 特朗普在推特發文說:「剛聽到朝鮮外務相在聯大的發言。如果他跟小火箭人一個鼻孔出氣,他們不會長久了!」 威逼還是嚇阻? 根據朝鮮核武器和導彈的發展階段及其技術需求,朝鮮當前進行核試驗和導彈試驗的政治邏輯在於威逼(compellence)而非嚇阻(deterrence)。 嚇阻,本質意義上表達的是一種防禦性的拒止。一般的核威懾強調的是在擁有核武器後,因其可能對敵對國家造成的巨大損失而使其慎重考慮甚至放棄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或者使用核武器攻擊。從這個意義上,英國、法國、中國以及巴基斯坦甚至以色列的核武器從一開始到現在基本都屬於這個「嚇阻」的範圍。 「威逼」,則是試圖通過研製、試驗、裝備甚至使用核武器來獲得或者聲索一些具體的利益。這一點上,美蘇兩國的核戰略在其本國強勢的時候,都多少有過這種「威逼」的情況。 朝鮮研製核武器和試射彈道導彈的目的,外界傳統上一直也認為是一種「嚇阻」,因為朝鮮政權的存亡存在著極大的危機感。朝鮮經濟的衰落和外部軍事援助的基本斷絕,無論是技術還是開支,朝鮮都做不到通過升級本國常規武裝力量抵禦外來威脅的可行性。...
沙特宣佈允許女性駕車 9月26日沙特外交部公佈國王命令,從明年6月起允許國內女性獲得駕照並駕車。該命令要求,沙特一個部長級機構在30天內提供建議,到明年6月全面實施這一王令。 沙特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個禁止女性駕車的國家,以伊斯蘭教立國,遵循伊斯蘭教法。本國官員和伊斯蘭教長老這些年不斷給出禁止女性駕車的解釋,其中一種說法是允許女性開車會導致男女亂交,讓王室崩潰。外界則是將這種限制視為強力壓製女性的象徵。 六年前一名沙特女性Manal Al-Sharif曾因開車上街被捕。不少中東網友此後在社交媒體上為她鳴不平,稱讚她為倡導女權身體力行,有人認為爭取阿拉伯女性權益的時機成熟。 而《紐約時報》報導指出,近些年沙特的女性駕駛禁令之所以出現重大轉變,是因為力主改革經濟與社會的沙特新王儲Mohammed bin Salman得勢。報導提到,近幾年低油價使很多沙特人長期依賴的政府工作供應有限,沙特試圖推動包括女性在內的更多國民得到有利可圖的就業機會。一些沙特勞動女性表示,請私人司機代駕耗費了自己的很多收入,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 今年6月,Mohammed bin Salman被沙特國王任命為新任王儲。這位新王儲去年提出「願景2030」經濟計劃,確定沙特成為「阿拉伯與伊斯蘭世界的心臟、全球性投資強國、亞歐非樞紐」等遠景目標,核心目的是重塑沙特的經濟體系,減少對石油產業的依賴。他也是全球最大油企沙特阿美規模2萬億美元IPO的負責人。 同路點評: 此前沙特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禁止女性駕駛車輛的國家,有女性團體不斷呼籲放開對此的管制,此次允許女性駕車也被外界視為沙特社會近年來逐漸重視女性權利的重要標誌,也是提高沙特女性權利的積極一步。從此,世界上各國對於女性權利也會越來越重視,包括沙特在內,女性工作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會增加更大的國民生產力,為了沙特在今後能夠不再依賴石油,能夠成功轉型將是非常大的推動。 安倍晉三宣布日本下月大選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在本週四(9月28日)解散議會,下個月大選。 他想要趁熱打鐵——週末日經調查顯示有44%的選民計劃投票給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只有8%計劃投票給他的主要對手民主黨。安倍已經執政近五年。他於2012年末當選,誓言要拯救日本疲軟的經濟。從那時起,他在日本的政治舞台占主導地位——就如民調顯示的那樣,各反對黨一片混亂,沒有為選民提供一個可行的選擇。但是這並不是說安倍在政界一帆風順。就在幾個月前,他還陷入了一系列醜聞,甚至有人猜測外務大臣會挑戰他的領導權。 同路點評: 安倍晉三事實上非常有政治運氣,雖然他在2個月以前的支持率不到30%,但是現在已經回到了44.5%,原因是朝鮮的核戰爭威脅,讓許多非常焦慮的選民更關注他的安全計劃。尤其是他在國際舞台上擔任發言人的角色也給他增色不少。所以,他才會有底氣解散議會,宣布大選,目前的形勢對於安倍晉三而言非常有利。 香港城巴發生奪命大車禍 香港深水埗長沙灣道發生奪命交通意外,城巴一輛行走E21A路線的雙層巴士失控剷上行人路,造成3人死亡及多人受傷。長沙灣道與欽州街交界近長沙灣政府合署往旺角方向,一輛城巴E21A路線巴士尾隨一輛市區的士沿中線而行,其間的士因應燈號而收慢及停車,疑城巴收掣不及,車長向左扭軚,撞向的士左車尾後,城巴繼續衝前及剷上行人路,車身左上蓋更猛撼大廈簷篷,半個上蓋被劏開,簷篷插入車頭及左車身。上層座位扭曲變形,多名乘客被前後座位夾緊,無法逃脫。多名途人走避不及,被撞倒及捲入車底被困。 同路點評 今次意外的發生帶出一個問題,巴士司機的工時過長,巴士司機疑似休息不足,巴士公司及政府容許司機長時間工作,會增加意外風險。員工即使連續14小時於辦公室工作也令人疲累,更不敢想像司機要無間斷地工作。加上巴士司機這個行業青黃不接,很少新人入行,令固有的司機要加長工時,政府和巴士公司應正視這個問題。 杜拜無人駕駛「飛天的士」首試飛 當新加坡剛試行指定路線無人的士,全球密鑼緊鼓為無人車服務進行各類測試之際,財力驚人的杜拜已更進一步,計劃推出無人駕駛的「飛天的士」。 擁有兩個座位的「飛天的士」週一(25日)首次在杜拜上空順利試飛,當局宣稱他們將會是全球首個提供此服務的城市,希望不單可促進本國發展,同時建立起連結未來的橋樑。 是次試飛的「飛天的士」,由德國無人機公司Volocopter建造,外型與直升機近似,純靠電力驅動,無人駕駛。機頂裝有18個圓形螺旋槳,內有兩個座位。由於不設遙距導航,單靠全球定位系統(GPS)「帶路」,加上目前續航時間只有半小時,機上配有後備電池、旋轉翼和降落傘等,以備不時之需。...
印尼巴厘火山震顫噴煙 印尼巴厘阿貢火山(Mount Agung volcano)活動加劇,印尼氣象部門指火山爆發可能性增加,把火山爆發警戒級別,由第3提高至最高的第4級,目前已撤離附近約1.1萬名居民,當局指遊客及居民都不應在火山附近逗留。 印尼氣象氣候與地球物理學部門(The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Climate and Geophysics)指阿貢火山地震活動大幅增加,反映火山爆發的可能性增加。當局已經將火山爆發警戒級別,由第3提高至最高的第4級,不過目前當局尚未能估計到爆發時間。 印尼國家減災機構(National Disaster Mitigation Agency)發言人努格羅霍(SutopoPurwoNugroho)指,危險區由火山的9公里範圍增至12公里。 危險區覆蓋約24萬居民,目前已有約1.1萬名居民已經撤離,當局指遊客及居民都不應逗留在火山口9.6公里,以及火山北部、東北、東南、南、西南方的12公里範圍內。努格羅霍呼籲民眾冷靜並尋求可靠資訊。 部分受影響民眾已收拾細軟,登上貨車離開。惟尚有在火山腳下生活的人表示不願離開,部分民眾更似乎不知危險,趁機聚集起來觀賞火山。看著火山口升起白煙,形成白色的雲朵。 位於Rendang的監測站,近日曾一天錄得500次震顫。攝影記者海爾米(Rio Helmi)在他的網站寫道,整晚都有震動,Temukus的村民在凌晨一時就收拾好行李離開。海爾米說,整個地區都能感到火山活動,惟地質學家對於過去數小時的暫息(Lull)表示擔心:「這肯定不是好事。」 同路點評: 目前還沒有政府的官方傷亡數據,但是縱使政府及專家不停呼籲,有些人仍不願離開家園。甚至有人表示要留在家裡照顧動物,也有很多人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看見火山,根本不願意離開,而是更想要欣賞火山噴煙的景象。這給政府的疏散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人們似乎更願意存有僥倖心理,覺得雖然危險,但是這種危險也許不會降臨,不應該錯過如此美麗的景色。而一位英國的女孩則表示,自己還很年輕,不能死,並開始擔憂自己。目前的情況是,當地的機場仍然正常,但是如果火山活動加劇的話,可能會對航班造成影響。所以,當地的人和遊客應該盡快撤離。 香港青年在澳洲駕小型飛機墜亡 一名港人偕同導師駕駛小型飛機,途徑澳洲布里斯本南部的Allenview時,意外墜落附近Brookland Road一個草陂。根據目擊者稱,當時看到一架小型飛機在附近的草皮農場上方飛行,其後機身旋轉失控,撞向草場的中間。今次肇事小型飛機型號為Diamond BA-40四座位小型飛機,於2006年首航。警方初步相信涉事兩名男子分別是飛行導師和學生,事發時正進行訓練飛行。據悉,墜機當時農場兩名工人正在附近採摘雜草,發現飛機墜機後大驚失色,多名附近居民奔往墜機地點協助,他表示當時飛機未起火,近乎垂直插在地上,但擔心將會燃燒。他無奈指情況難容許他們作出救援。 當地民航安全局發言人指,該飛機曾發出尚未完成的遇險呼告。警方相信該用作訓練的飛機是從位於布里斯本(Brisbane)南方12...
菲律賓有未來嗎? 本刊編輯部 今年8月,菲律賓「禁毒戰爭」再次出現爭議,8月21日,加洛坎市(Kaloocan)一名17歲學生被警方開槍打死,此後又有兩名少年的父母指控當地警察施暴致孩子死亡。另有一段監控視頻顯示,當地多名警察闖入民居,奪走財物。 《菲律賓星報》網站9月15日報導,一連串事件在菲律賓國內持續引發抗議。馬尼拉地區警方負責人15日下令,加洛坎市1200名警察全體停職,接受為期45天的重新訓練。訓練完畢後將調往其他單位,原有空缺將由別處警員調派填補。 全城1200名警察全部停職,這樣的事情在菲律賓的歷史上前所未有。 加洛坎市警察局正受到巨大輿論壓力。這起事件被各種人權組織、境內外媒體廣泛指責,當地天主教會為此敲鐘40天,並持續引發民眾抗議。當地警察局正副局長均因此被撤職接受調查。新的正副局長9月5日剛剛上任。菲律賓部分國會議員將警察停職事件視為呼籲重視警察權力濫用的一個契機。杜特爾特發動的「禁毒戰爭」給予警察非常大的處置權,他也因此承受巨大輿論壓力,據稱已有1000多名嫌疑人被打死。參議員拉克森(Panfilo Lacson)表示,杜特爾特應該重新考慮他的禁毒政策,收回他給予警察的過分寬容。 然而,情況真的是民眾和人權組織想像的那麼簡單嗎? 之前,就有菲議員表示,菲律賓全國的吸毒者很可能接近1000萬,相當於該國1/10的人口。菲律賓西與毒品產地「金三角」地區隔海相望,向南和向東經海路與澳大利亞和美國這兩個毒品消費大國相通,目前,約有13個跨國販毒組織及175個地方販毒集團在菲律賓運作。 杜特爾特為什麼更傾向血腥的「禁毒戰爭」?這與他曾經的經驗密不可分,1986年到1988年,杜特爾特擔任達沃市代理市長,1988年正式當選市長,在隨後的幾十年,杜特爾特紮根棉蘭老島最大城市達沃市。在那裡,他對毒品販子開戰,毒梟與毒品販子都曾是警方緝毒隊和私刑隊的目標。杜特爾特背著來福槍,騎著摩托在街上呼嘯而過,身後是毒販們彈痕累累的屍體。然而曾經幫派橫行、極端武裝勢力猖獗的達沃市,在杜特爾特的鐵腕治理下治安明顯改善,一舉成為菲律賓國內以安全著稱的城市。 這樣的「成功」經驗讓杜特爾特不得不相信「鐵腕」的力量。那麼,如果用更加「溫柔」的方式會如何?這裡可以舉個例子說明一切。 有個與菲律賓情況類似的國家,叫墨西哥,同樣毒品氾濫,毒販遍地。這個國家跟北邊的美國學到了非常先進的經驗,那就是全民選舉和全民持槍,全民選舉那是民主,全民持槍讓普通群眾都有對抗歹徒的能力。然而,結果呢? 結果選出一個好市長,上任不到14小時就被毒販用槍崩了,怎麼辦?只能換一個不會被毒販槍斃的市長。 墨西哥又跟美國學到了另外一個先進的經驗:廢除死刑。於是,毒梟被抓之後只能被關起來,結果毒梟把整個監獄的人都買通了,然後越獄,再被抓再越獄,這樣反反覆覆下去,墨西哥政府付出了很多錢,也付出了很多生命。這就是墨西哥著名毒梟古斯曼的故事。 菲律賓的禁毒形式並不比墨西哥樂觀,如果同樣採取墨西哥式的方式,反而讓毒品犯罪越來越猖狂,杜特爾特深知這個道理。因為原來的菲律賓本來就是跟墨西哥一樣,杜特爾特剛上台時曾點了5名退休和現役的涉毒警官的名,而菲律賓警方高層直言:「有許多當選的社區負責人是用毒金作為競選資金。如果這種趨勢不被阻止的話,毒金將會用於政治。菲律賓正在毒品政治的邊緣,毒品交易量在過去6年裡不斷上升。」 鄧小平曾經說過,「城市里女工晚上不敢上班,好人怕壞人,這樣下去不得了!」「講人道主義,我們保護最大多數人的安全,這就是最大的人道主義」。從此中國的治安好了很多,而對中國非常了解的杜特爾特一定也明白其中的道理,這也是他為什麼如此相信血腥的「禁毒戰爭」的原因吧。 2014年底,菲律賓警方對馬尼拉南部的新比里比得監獄進行突擊檢查,結果發現獄內的大毒梟生活相當奢侈,可隨意與外面聯絡,甚至會定期看脫衣舞表演。菲律賓現任司法部長阿吉雷近日表示,菲國內有75%的毒品交易是在新比里比得監獄內進行的,大毒梟在監獄裡仍能通過電話或其他通訊方式,遙控毒品買賣。可見菲律賓的腐敗與墨西哥是一樣的,那麼最近發生的事情就可以理解了,警察隊伍中充滿了腐敗,於是以權謀私就成為了普遍現象,警察也就不足為信了。如何治理警察隊伍,也許,能給出最好答案的地方是香港。 看過電影《反貪風暴》、《金錢帝國》、《五億探長雷洛傳》的人都應該知道香港的那段往事。廉政公署建立前的香港社會,黃、賭、毒氾濫,腐敗現象嚴重,蔓延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警匪勾結,收受黑錢,社會秩序混亂不堪。 1973年10月17日,麥理浩總督在香港立法局宣佈將成立一個新的、獨立的反腐敗機構——香港廉政公署,原設在警察內部的反貪污辦公室將被撤銷。從此,香港警察中的集體腐敗被徹底摧毀,香港的廉政建設逐步走上正軌。可以說,香港今天的廉潔與當時港英政府的政治智慧和巧妙處理是分不開的。 如果杜特爾特在一波「禁毒戰爭」之後,成立類似於香港的廉政公署類似的機構,來限制和監督政府部門的腐敗,那麼未來的菲律賓還是很可以期望的。只是,如今的香港廉政公署也面臨著一些自身腐敗的問題,所以,如何做到更好,整個世界也在探尋,留給杜特爾特的時間雖然緊迫,但是如果路線走的對,菲律賓可能會擁有更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