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前黨委書記孫政才落馬 中共紀檢部門24日表示,中國西南的直轄市重慶市前黨委書記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調查。 孫政才曾經被認為是中共未來最高領導人候選人,他在被撤職前一直擔任重慶市委書記。本月早些時候當局突然宣布孫正才的職務由另外一位接近習近平的政治新星取代。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在網站上發布簡短聲明,說孫政才涉嫌嚴重違紀,中紀委對其立案審查。聲明在中共秋天的19大前做出,因此特別引人關注。普遍認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19大將進一步擴大權力。 稍早有消息人士透露孫政才因違紀受調查,違紀可以指受賄和違反黨紀等不同行為。中共官員被違紀調查有時可以不經過正式司法起訴。 不過官員一旦被公開宣布接受違紀調查,一般就會受到懲罰。 後來取代孫政才擔任重慶市黨委書記的陳敏爾要求官員肅清薄熙來、王立軍餘毒。十多年前當習近平擔任浙江省領導時,陳敏爾在其手下擔任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 在中共18大上習近平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的時候,陳敏爾也以省委副職晉身中央委員。陳敏爾被認為是成為政治局常委的熱門人選。 自習近平在2012年執掌中國最高權力以來,他開始大力反腐,警告腐敗會危及中共的權力。但也有分析家認為習近平在反腐的同時也在大力清除政治對手。 同路點評: 有人說,被看好為最高領導職務候選人的政治局委員孫政才19大前被拿下,對中國官場的震動堪比當初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整肅,也似乎給中共「隔代指定」的接班制度帶來了不確定性,而十九大整治走向也存在變數。孫政才的落馬,也預示著習近平對於內部的掌控更加的清晰,在他有意打破之前的這種不成文的規範的同時,中國會在習近平領導下面臨更好的政治體制改革機會,還是他會更加集權,雖然現在看來愈加撲朔迷離,但是離謎底揭曉的時間也不遠了。 蒙納士大學「中國人禁入」海報 幕後黑手為極右翼納粹團體 蒙納士大學的Clayton校區內四處張貼了一款中文海報,上面寫著:「此處禁止中國人進入,如果違章,將面臨起訴以及驅逐出境的可能。」這些海報上有蒙納士大學和蒙納士學生會的標誌,這一現象惹怒了大學團體和學生。與此同時,墨爾本大學也出現了同樣一款歧視性的海報。 蒙納士學生會Clayton分會主席格雷(Matilda Grey)表示,她對這種海報感到很噁心,同時稱這些海報並不是學生會張貼的。...
澳大利亞醫療水準位居世界第二 文/本刊編輯部 圖/悉尼晨鋒報 近日,來自美國的智庫聯邦基金會(Commonwealth Fund)基於72項指標,針對全球11個高收入國家的醫療系統在護理過程、醫療的可獲得性、行政效率、公平性和醫療保健效果這5個關鍵領域的表現、以72項指標為基礎進行評估。報告顯示,英國的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在所調查國家裡排名第一,澳大利亞、荷蘭位列第二三名,挪威和新西蘭並列第四,美國則排在末位。與澳大利亞等其他國家相比,美國在人口健康方面相對較弱,例如嬰兒死亡率和六十歲時的預期壽命。 全球領先的醫療水準 澳大利亞的醫療水準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衛生醫療體系以安全、高效和良好的醫療結果著稱,近年來更是取得多項醫學研究突破。在2014年的這項醫療水準排行榜中,澳洲只排在第4名,此次則是超越了瑞典和瑞士,一躍成為第2名,預防治療和患者參與等方面在此次研究中排名靠前。 澳大利亞不僅擁有全世界部分最優秀的科學家、醫生和醫務工作者,也擁有世界一流的醫學研究和醫療衛生基礎施設、穩定的社會經濟環境、多民族的人口結構和強有力的智慧財產權制度,其全民醫療衛生體制更是全球醫療體系的標杆,醫療保障(Medicare)結合私人醫療保險,為全澳人民提供全面的醫療衛生服務。 澳洲公立和私立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者之間的聯繫緊密, 因而其醫療衛生系統有時也被稱為“混合體制”。除了世界先進的公立醫院體系之外,澳大利亞還擁有以普通人群高水準的私人醫療保險為依託的強大私立醫院產業。多發性創傷急診患者和罕見病患者一般會到公立醫院接受一流醫學專家的診治。對於選擇性手術、糖尿病、慢性病和老年疾病等日常護理,私人醫療則成為了一種高品質的出路。私立醫院系統對本已龐大的、由政府資助的公立醫院系統提供了有效補充。同時,澳大利亞政府每年投入大約30億澳元, 用於支持公立醫院、公立大學和獨立醫學研究所的醫學研究項目,以加強澳洲的醫學研究基礎設施。 一直以來,澳大利亞的國民健康水準位於世界前列,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澳大利亞的人均壽命達到82.3歲,位居全球人類平均壽命最高的六個國家,這與其高效、健全的醫療系統息息相關。 亟待解決的醫療不公平問題 儘管在此次排名中,澳洲成為了全球排名第二的醫療高水準國家,以微弱劣勢位居英國之後,但有專家警告,這次調查忽視了部分澳大利亞弱勢病人群體所面臨的現狀,澳洲的醫療體系還有許多待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在公平性方面表現得很糟,不可因此排名而「沾沾自喜」。悉尼大學孟席斯衛生政策中心(Menzies Centre for...
民主,不要憤青 文︰牧歌之歌 圖︰網絡 編者按:上週本刊刊出了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劉曉波的《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一文,表達了我們對這一位在死亡邊緣掙扎,但仍心繫中國實踐民主,公平及自由而身繫囹圄的戰士,可惜在見報之前,劉曉波已離世,並且迅速被火化及骨灰散於大海。劉曉波在世界民主社會,有高度評價,卻鮮為國人認識,我們特刊出以下文章,探索持不同政見人士,如何以不同角度,反思劉曉波一生主張,可以為中國帶來的影響。 「我期待我的國家是一片可以自由表達的土地,在這裡,每一位國民的發言都會得到同等的善待;在這裡,不同的價值、思想、信仰、政見……既相互競爭又和平共處;在這裡,多數的意見和少數的意見都會得到平等的保障,特別是那些不同於當權者的政見將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在這裡,所有的政見都將攤在陽光下接受民眾的選擇,每個國民都能毫無恐懼地發表政見,決不會因發表不同政見而遭受政治迫害;我期待,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病逝,引來世界的哀悼,他是偉大的,是受人敬仰的,他是這個時代的象徵,也是這個時代的符號,更是這個時代的希望。只是這希望隨著他的辭世也似乎破滅,我們盼望這只是短暫的破滅,並不是永久的消失。 那一段如散文詩一般的文字來自他曾經在法庭上著名的《我的最後陳述》,有人說,這一段詩一樣的陳述媲美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劉曉波與馬丁路德金兩人都很偉大,但是今天馬丁·路德·金被編入課本,他的夢想終究在美國的土地上實現,而劉曉波的《零八憲章》更多的聞名於網絡、揚名於傳說。原因?是時代的不同,還是面臨的困難不同,又或是我們要等待更長時間,才知道它們對這一世代的影響? 我們該從一個事件談起,那是1968年4月4日的黃昏,馬丁·路德·金被槍殺,舉世震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位偉大的美國民運領袖在死之前正在跟其他的民權運動領導們一起商議著怎樣支持孟菲斯環衛工人爭取權益。 劉曉波,從1989年投身於民運,至2008年起草《零八憲章》,20年,似乎更像一位作家,一位詩一樣文藝的作家,然而,可惜的是,我們至今也沒有見過《零八憲章》如何實施、何時實施的方案。沒有一個《零八憲章》執行委員會的成立儀式和組織結構,而且很多人一定不願意,甚至憎恨稱劉曉波為「夢想家」,我們可以如何解讀? ! 劉曉波的《零八憲章》給了所有民運人士一個希望,一個偉大的夢想,只是這夢想如何落地、如何成為現實卻沒有任何提及,讓這偉大的夢想彷彿成為了一場夢。作為一個領袖、一個時代的符號,一個只能談論的人很多時會難被歷史記住。偉大的主張需要有人動手實現,很難希望政府或別人幫忙實現。歷史該怎樣評價他的功勞呢?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民運人士——國父孫中山,有沒有把希望寄託在清政府的身上?他甚至不相信那個年代的另一個人物——袁世凱。他所有的奔波都是為了中華民國的實現,因此,他被世人銘記的不僅僅是「三民主義」,更是他為建立中華民國所付上的努力。 中國歷史上,也曾經有政府的領導人讓這樣的夢想在大地上實現,於是他也被人記住成為了英雄,而這功勞也落在了他的頭上,他就是蔣經國。 情況相似,在30年前台灣解嚴以前,國民黨黨外的民主運動也蓬勃發展,各種要求解嚴的聲浪不斷,後來黨外辦雜誌、報紙蓬勃,政府抓不勝抓,尤其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國際審判,更是讓台灣人權受到世界注目。然而,審慎思考之後,下令解嚴的是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經國。後來,人們記住的是那個「順勢而為」的蔣經國,誰還記得1987年以前的那些民主人士? 我想,如果今天宣布《零八憲章》倡導的言論自由、人權和自由選舉,是被另一個人,人們期望的中國政府領導人來執行的話,我們盼望世人還會記得劉曉波,不單是哪些讓著希望實現的人是英雄,我們更不能忘記哪些在極困難下仍堅持夢想的人。 《零八憲章》呼籲自由,因為自由是普世價值的核心之所在,言論、出版、信仰、集會、結社、遷徙、罷工和遊行示威等權利都是自由的具體體現。 「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人民有言論、著作、刊行及集會結社之自由。人民有書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遷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是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提到的。而《共產黨宣言》中提到了自由,四個層面的自由,即自然意義上的自由、法律意義上的自由、社會意義上的自由、哲學意義上的自由。 從歷史的角度看,可惜的是,自1987年開始,中華民國在台灣才擁有自由。而中國共產黨正是劉曉波批判的,如同封建社會下,一個王朝取代另一個王朝之前,都會有一些讓人聽起來振奮的綱領,可是晉、漢兩朝有什麼本質區別,還是隋、唐、宋有分別。中國民國曾經自由過,也專政過,而劉曉波眼中的「新中國」也有「名義」和「本質」的區別,那麼《零八憲章》追求的又如何避免不會重蹈過去100年來的覆轍呢?沒有人知道。 劉曉波的去世,令人惋惜,一代民運人士就這麼告別。然而,並不是失去希望,民主是現代文明發展的趨勢,一定會有下一個劉曉波湧現,只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民運不是口號,不是說不得、探討不得的某些人的「夢」,它是所有人的理想,是所有人都有權也有義務參與的,「民運」若不接地氣,「民運」若不能由人討論,那誰會相信「自由」?又怎麼樣實現?我們期待的其實不是下一個劉曉波的出現,更應該是下一個蔣經國的出現,我們需要夢想,但是不需要口號,我們要的是為夢想付諸實踐的人,是讓夢想實現的方案! 劉曉波離世,我們正哀悼,我們惋惜。但是,你是真民主,還是真憤青?真正的民主,就該化悲痛為力量,更多的思考、討論為什麼過去30年沒有進展,在未來30年應該怎樣做,不要空談,至少為劉曉波,實現民主這個他未竟的事業。
從塑膠袋收費政策——反思中西方制度差異 文︰沈灝生 圖︰網絡 二十國集團高峰會(G20)在本月初完結,一如既往每年進行一次談及國與國之間對世界可持續發展問題上的研討會議。反映各國重視其經濟發展外,並高度關注環境污染問題,而會議中談論的環保政策只針對各國在經濟發展上帶動的全球性大型污染問題。在本月15日,澳洲兩大超市巨頭Woolworths和Coles週五相繼宣佈,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在全國的超市中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此事件卻再度引起市民大眾對塑膠袋的環保問題。各國從環保問題上的態度都各持己見,但從中西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下,最貼近民生的塑膠袋問題上欲能見其差異,並就此進行反思。 澳洲社會 澳洲是一個是君主立憲的聯邦制國家,君主除了在按照澳洲總理和各州州長的提名任命或撤換總督和州督時,則不過問澳洲政治。澳洲亦擁有完善的民主制度,因而制訂一個政策必須得到社會各方共識,進行多方面的市民諮詢及報告,所以在此地方訂立一條法例並不容易簡單的,需以一個又一個階段去實行,約制能力較為慢。 就例如西澳地方政府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西澳有27個地方政府反對在當地立法禁用塑料袋,而32個地方政府支持在全州範圍內推行該禁令。西澳地方政府協會正在調查地方法律的合法性,尤其是目前地方政府議員是否有權參與此類立法。澳洲是倡議自願性減用購物膠袋,最先由鄉間數個小鎮推動,使膠袋使用量在2002至2005年間減少了百分之四十五,隨後維多利亞州更立法規定,每個附送的膠袋加徵十分錢稅款。這項措施如同催化劑,帶動其他地區跟進。 2003年當地零售商協會與政府達成自願減用膠袋協議,守則要求超市和非超市的參與率分別為 90% 及 25%。在2005年之前,減少用量 50% ,回收率提高至50%。據報膠袋用量的減幅至 45%,回收率則為 14%。 澳洲並無推行膠袋稅,但簽署作業守則的非超市只有 19%,距離目標甚遠。2008年起在全國各大超級市場分階段停止使用塑膠購物袋,新南威爾斯州份和南澳州份已考慮推行類似的措施。在本月15日,澳洲兩大超市巨頭Woolworths和Coles週五相繼宣佈,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在全國的超市中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目前Woolworths每年向顧客提供32億個輕質一次性塑料袋。這項決定將影響到新州、維州和西澳的所有Woolworths超市。南澳、首都行政區、北領地和塔斯馬尼亞已實施了對一次性塑料袋的禁令,昆士蘭則計劃從明年開始實施。該公司計劃在明年6月30日前,在全澳所有商店中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商店將會以每個15澳分的價格向顧客提供更耐用並可重複使用的塑料袋,以及多種用途的麻布袋。除這兩家巨頭的超市之外,Woolworths集團旗下在全國各地的商店,包括 Metro商店、BIG W百貨店、BWS酒品店和 Woolworths 在線商店也將逐步開始實施對一次性塑料袋的禁令。環保組織「清潔澳洲」(Clean Up Australia)的總經理約翰遜表示,超市兩大巨頭的決定為其餘各州政府對塑膠袋實施禁令起了推動作用。 中國社會 相比在以共產黨一黨專政的中國,所有政策訂立均以國家發展為先,因此相比其他國家,中國制訂政策問題上是一個處理得很快的地方。在2005年在中國發生一個轟動一時的事件,一條已死巨型抹香鯨被發現擱淺在嘉義縣東石近海,經國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解剖,欲發現抹香鯨胃部有大量漁網、塑膠袋,恐怕是這隻龐然大物的致死原因。在2008年全國便實行限制使用塑膠購物袋,禁止零售店免費派發,每個收取不少於2毫人民幣,零售商可保留費用,盛載熟食和新鮮食品可豁免。但一般只有大型連鎖超市有執行。...
香港四名泛民議員失議席 立法會勢力失衡 文︰本刊編輯部 圖︰蘋果日報 14日,香港高等法院頒下判決,裁定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姚松炎、劉小麗及羅冠聰的立法會宣誓屬於無效及沒有法律效力,4人由 2016年10月12日宣誓當天起計,全部失去議員資格,喪失議席。4名議員成為繼青年新政的游蕙禎及梁頌恆後,第二批因宣誓而遭褫奪資格的立法會議員。事由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及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向4人提出司法覆核,指4人的宣誓有違《基本法》,要求褫奪4人議員資格。 四位議員的宣誓 4位議員是因宣誓時的行為違反《基本法》及《宣誓及聲明條例》。首先,梁國雄在宣誓後叫口號,高舉黃傘,撕毀「撤銷人大831決議」的標語,並將紙碎拋走。法庭判詞指梁國雄手持雨傘及撕碎紙張的行動同宣誓目的無關,客觀上不符合「莊重」規定。同時,梁國雄在宣誓前後都喊口號,試圖以口號作為宣誓的一部分,並不符合宣誓形式及內容規定。 姚松炎在宣誓時,加入「定當守護香港制度公義,爭取真普選,為香港可持續發展服務」等字句。而在第二次宣誓時,接連暢順地讀出額外字句,令額外部分成為誓詞的一部分,是違反了嚴格形式和內容規定。 劉小麗 以慢速的讀出誓詞,每字相隔大約6秒,宣誓歷時超過10分鐘。宣誓後,高叫「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落實墟市政策,捍衛香港人生活尊嚴」等字句。判詞指這方式是客觀上反映出她無意傳達立法會誓詞的內容,視為拒絕誓言,所以是無效的。 羅冠聰在讀「國」字時提高聲調,宣誓後大喊「權力歸於人民,暴政必亡,民主自決,抗爭到底」等字句。判詞指羅冠聰在讀出誓言前,先作出開場白,讀完誓言後,又即時加上結束詞,不符合誓詞嚴格形式和內容規定,在釋法中第二段清楚說明宣誓必須真誠及莊重,指羅冠聰並無表現出真誠及忠實意圖會致力維護和遵守履行誓詞中的責任。 梁國雄在14日當天,表明4人一定會上訴。他們4位是由13萬市民手中的票選出來,走上前到立法會為香港人做事、說話、監察政府,履行議員職權,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提出的訴訟是濫用司法程序,是政治逼迫行為,打擊立法會中的民主派,變相不容許反對聲音在議會中發出,立法會的權力好像受到行政機關剝奪。正如他們所說︰「剝奪一個由民選議員職權的行為,是非常重大的行為,我們要輸到去終審法院,職權才可以被剝奪。」 立法會派別的權力格局有變 4名議員所屬的3個地方選區,包括新界東﹑九龍西及港島,以及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席可能要作出補選,連同早前梁頌恆及游蕙禎的空缺,將會共有6個議席需要填補。 褫奪資格後,意味泛民主派再失去這4個議席,令立法會內的建制派議員人數拋離泛民議員人數,地區直選建制派有16席,非建制派只有14席。最致命的是在功能界別及地區選舉界別都成為了少數派。換言之,議會對政府議案及議員議案都失去了制衡政府的力量,泛民主派議員失去在立法會的分組否決權。 在表決重大法案時,《基本法》訂明須獲全體議員三分之二支持,這個總數會以七十名議員去計,無論多少人被取消資格,依然要四十七票才可通過,二十四票才足以否決。隨著6名議員先後失去議席,民主派目前只是手握23票。 現在被受熱議的《基本法》23條立法,高鐵「一地兩檢」法案或其他大型工程的超支撥款申請,也是關注的項目之一。佔大多數的建制派或會趁機修改立法會的議事規則,阻截議會抗爭,迅速通過爭議性大的法案。 褫奪資格對民主社會的打擊 法官的判詞基於人大釋法內容,可以說是對釋法是「十分尊重」。香港原是個法治社會,法律應是約束政府機關與市民的條約,在宣誓案中清晰表明法律在人大釋法面前一概顯得無力,基本法和法例會因應釋法內容而更改門檻。再說,議員宣誓時釋法尚未出現,議員對宣誓要求的理解,定必與釋法後有所不同。 釋法本身是有違香港法治和司法獨立,意味香港的法庭又一次失去解釋法律的權力。法律亦應制約當權者,回歸後多次釋法,表面理據講立法原意,但起草法例時本來就要清晰明暸,不應讓法官以至當權者去詮釋。現在當權者有權利借釋法為名而去修法,議員是市民一人一票選出,人大釋法背後是抹殺民選議員在議會的生存權。 判決基本上否定了立法會主席及秘書長在宣誓中的角色,無形中將決定議員資格的權力歸法院之下,嚴重打擊了立法權的獨立。法庭在判辭中尤其指出,即使立法會主席或秘書長認為某個宣誓合法,又或立法會慣例容許宣誓形式不一,只要法庭客觀認為宣誓不符法律,該議員就自動喪失資格。用人大釋法褫奪議員,濫用司法程序改寫選舉結果,是扼殺選民對當選議員的付託,是任何民主文明區域不會發生的。 前後總共有6位議員資格被褫奪也許只是開始,4位議員的判詞中明確指出根據人大釋法,亦即與過去認知的普通法迴異,褫奪游蕙禎及梁頌恆資格一案已成案例,按普通法,如今4名議員再被褫奪,法例變得有追溯權。雖然香港仍奉行司法獨立,但中央已有此事中埋下伏筆,他們可合法凌駕法院判決的權力,香港法治已受到很大程度的無形操控。 結語 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姚松炎、劉小麗及羅冠聰被褫奪議員資格給香港一個信號,原來人大釋法已超出法律,判案時以釋法作依據,今天的法律趕不上明天的釋法,立法會議員是民選的,他們代表選民在議會上行使權利,如此強行以權力把反對聲音拉下來只會引起更多市民不服,政府要如何向有份向他們四人投票的那十三萬市民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