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30歲、40歲……人生的真諦該是怎麼樣呢? 文:王軻軒 今天早上,我讀到一篇文章,我覺得很有趣,大致是說,「在20歲沒錢,那很正常,你可以拿年輕、出身等等做藉口;30歲時沒錢,可能生活負擔重,情有可原;但如果40歲時還渾渾噩噩、窮困潦倒,那你就該好好反思了。」 20歲沒錢,那很正常 的確,在我們20歲的時候,也許我們為了自己的學業還在奮鬥,不能很早的開始自己的事業,甚至在迷茫中徘徊,找尋不到方向。即便,我們初出茅廬,或者初生牛犢不怕虎,即便,我們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踏入職場,但是,微薄的收入,讓現實非常的骨感。也許,我們不得不租住在連10平方米都不到的隔斷間裡,享受著如同在大學宿舍中的生活,甚至柴米油鹽都分不清是誰的,而即便這樣,一個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都要付給自己睡覺的窩了,剩下的錢能滿足自己的溫飽,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然而,我們發現,無論多麼節儉,「月光族」的稱號還是無法擺脫的,凡是用錢就能解決的問題,都成了我們最大的問題。但是,20歲的我們,因為年輕,我們擁有潛力、擁有空間、擁有改變一切的機會,於是,帶著這樣的優勢,帶著這樣的幻想,也同樣帶著這樣的無奈,我們踏入30歲。 30歲沒錢,情有可原 而立之年,悄然到來,在熬過了20歲那些艱苦的日子,薪水也許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很多人早已跳槽了幾次,收穫了高得多的工資,甚至有人連升幾級或者抓住機會成為了企業的副總、高管,或者自己融資成功、創業成功。當銀行卡里面的數字在漸漸變大,手中的信用卡也不再總是負數,再也不用與人合租、拿錯別人的食物,我們逢年過節送往父母和親朋好友的禮物也慢慢地越來越拿的出手。 但是,在這個年紀,結婚生子、買車買房,都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大事,甚至是一座大山,需要我們逾越。工資漲得再快,也沒有房價漲得快,也許我們會再一次恬不知恥的把手伸向我們的父母,求得一套房子的首付,但是,我們一定在心底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給父母一個安逸的晚年生活。 就這樣,30歲的時候,我們有太多的地方需要用錢,所以,30歲的人沒有錢,真的是情有可原,但是,人卻是在上坡路上行走,雖然辛苦,而一定擁有希望。 40歲沒錢,那就反思反思吧 很多人30歲的人生軌跡都是如此,在熬過了或者說度過了30歲的這道坎,或者說經歷了長時間的積累與沉淀,大部分人的財富積累會加速,而隨著收入的增加,房貸的壓力也就相對變小了很多,我們可以慢慢地改善生活,於是很多人都過上了令人羨慕的生活。 如果,這個時候,你仍然沒有錢,仍然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仍然在享受渾渾噩噩的日子,那麼,是不是就該反思自己了呢?到底是沒有抓住機遇還是本身就沒有能力呢? 這個時候,面對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面對著身體越來越差的父母,人,是否還有勇氣和資本,重新開始,於是,寄託,才是最好的歸宿。寄託,把自己對於人生的希望全部寄託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而自己只能繼續著自己的那份工作。而最可怕的不是這種寄託,而是,一生碌碌無為,到頭來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流行歌曲《7 Years》對於人生的探討 最近,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叫做《7 Years》,是丹麥樂團盧卡斯·葛拉漢樂團的歌曲,描寫了他的人生經歷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就像歌詞中所描述的那樣,「那年我十一歲,我常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像爸爸一樣成為一個歌手,所以我開始寫歌,開始寫不同的故事,曾經的光輝歲月,對我來說也已厭倦,因為只有那些我真正愛的人才真的懂我。」「那年我二十歲,我一心實現夢想,從不相信失敗,因為我知道螻蟻也能成就不朽,我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如果我離開前,我們無緣碰面,就讓我們後會有期。」 我們這一生,是否應該追逐名利?我們曾經的夢想,曾經為此奮鬥、追逐的那份夢想,難道就是名利?當我們年幼時,我們曾經立下的誓言,曾經追隨的偶像,曾經的愛好,曾經的那個夢,經過20歲之後的那個世俗的洗刷,慢慢的消逝,慢慢的泯滅,於是很多人,或者大多數人,一輩子眼裡就只剩下功名利祿,就只剩下金錢。而還有多少人,在這樣的年紀還像小時候那樣,繼續磨練自己,讓自己到達更高的階段,或者追隨著自己孩提時的願望,向著那個方向,未來夢想中的光輝歲月,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開創未來?別忘了,這個世界上,弱小如螞蟻,也能成就不朽,而我們呢?即便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也可以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就如《中國合夥人》裡的新夢想、現實中的新東方一樣,一起打造堅不可摧的團隊。 「很快我們就三十了,我依舊在領悟人生真諦,愛人為我生了幾個孩子,所以我可以為他們唱我的歌,我可以為他們講我的故事,昔日兄弟仍跟我有聯絡,有些仍在追名逐利,有些已被我遺忘腦海。」人生的真諦,絕對不是金錢,但是,碌碌無為,也不是。我們享受著妻子和孩子的天倫,但這可不是平凡可貴。只是,我們的人生雖然不是追逐金錢與名利,而是,追逐我們兒時的夢想,碌碌無為的人們或者對於夢想失去了渴望的人們,也許我們沒有機會再一起喝茶探討人生與未來了。 世界就是這樣的,時間也是這麼的快,「很快我將年逾六十,不知是否還會覺得人世冷漠,還是擁有一群溫暖我心的孩子」。這個年齡,我們回看人生之路,漫漫卻精彩,無論是否功成名就,至少我們曾為夢想而努力,無論是否我們已經站在了頂峰,至少沿途的風景已足夠。我們不知道是否這個時候,我們還會覺得人世冷漠,但我們又在乎什麼呢?人生的最美,我們都已經經歷,都已擁有,還有身邊一群溫暖我心得孩子,是時候讓我們的下一代開啟他們的未來了。 人生的態度 有人說,「心如舟,財如水,舟浮水上,舟安全,水進舟中,舟沉沒」。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錢可以使人生活方便,也可以使人永劫不復。當然,很多人的信仰不同,觀念不同,就如我們在前文《7 Years》的作者一樣,他用歌曲唱出了自己的人生和對未來憧憬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真諦的探尋,自己追逐的是從小的夢想,那個可以跟自己的父親一樣成為一個歌手的夢想,而不是追逐名利,更不是被人很快遺忘的碌碌無為之輩。所以,一個人在40歲有沒有錢既取決於他賺錢的能力,也取決於他對於金錢的態度。 就如約翰·衛斯理曾經說的一樣,「盡你所能賺錢,盡你所能節省,盡你所能奉獻(gain all...
「老名醫」被揭發引來的思考 人,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金錢?權利?都不是,是健康!尤其是對於年紀不小的人群,更加註重健康。於是,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一些老中醫、神醫的廣告,而我們也想欠了他們一座最佳男女演員獎的奧斯卡獎杯,有的甚至可以得到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最近,中國就曝光了一位可以獲得奧斯卡最佳獎杯的「老藝術家」,她就是「神醫」劉洪斌。 「老名醫」產生記 很多人其實沒有辦法相信這些「老名醫」是假冒的,因為他們認為電視台請來的專家怎麼可能是假的呢,其實「老名醫」產生是一套流程的。 從產品的生產到廣告登上電視台,這是一條長長的產業鏈,一頭連著商家,一頭連著播出平台,中間則是演員和包裝公司的江湖。在某些廣告公司的運作下,一個「草根」演員,穿上唐裝或者白大褂,背上幾段專業術語,往錄播室裡一坐,再找幾個搭台的「病患」,一個「老名醫」就這樣誕生了。 尤其,在中國,老人跟自己的子女交流並不頻繁,而老年人正是這些「老名醫」可以輕易滲透的人群。老年人有自己的圈子,跟風又是人的弱點,有的人買了電視購物推銷的產品,回頭一交流,大家就會跟風去買。再有,這些老年人成長的環境相對來說非常簡單,容易產生信任,電視購物請了一個專家,號稱是美國留學回來的博士,就會讓他們深信不疑。 老年人也容易「貪小便宜」,有的時候,商家會以此誘惑老年人,比如,他們給直播間或者電視台打一個電話,宣傳自己用藥的神效果,那麼在線下就可以領取更多的免費藥品或者其他免費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他們就會被利用作為了宣傳工具。於是,「老名醫」就真正成為了老名醫。 「專題片」生成記 其實,所謂的「專題片」就是廣告片。經銷商找廣告公司,通過拍「電視專題片」的形式,將廣告包裝成養生專家的講座。 據某廣告公司負責人介紹,一般來說,醫療專題片製作週期大概在半個月到一個月之間,長度為十分鐘到二十分鐘,一分鐘的花費為三千元到五千元,價位的高低,取決於具體的產品和拍攝難度,以及演員的價位。 商家只需要提供一個整體的預算,包括確定上哪些電視平台、拍攝和廣告一共花多少錢、公司的詳細材料等等。廣告公司負責提供腳本和演員,藥監局備案通過之後,開始製作。演員明碼標價,「話劇院專業演員做主演,每天的價格是一兩千,群演的價位是一天兩百,外加管飯。」 四大「名醫」 很多人認為,劉洪斌只是個案,也許只有她一個老「藝術家」,數年間,她活躍在全國多地的電視台,身兼多個專家身份,賣著不同的神藥,被封為中國最忙的虛假廣告表演藝術家。而她,也不只是一個人在戰鬥,跟她一樣的表演藝術家至少還有三個,「史稱」四大「神醫」。這些「神醫」遊走於全國各地,推銷的藥不到倆月賣出669萬。 第一位,李熾明,熱衷於在不同電視台換著頭銜賣藥。在一檔節目中,他的頭銜是「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號稱從醫四十年,擅長消脂瘦身,賣的藥是減肚子的「一子三葉茶」。而在另一個頻道,他又開始治療男性前列腺疾病。再換個頻道又成了「50年溶栓第一人」。 第二位,王志金,這是一個連名字都在變化的專家。賣安第斯瑪咖片的時候,他是「中醫養生專家」王志金;賣冠心病類藥物的時候,他是「中華中醫藥學會專家」王志今;他還是中醫世家第六代傳人、解放軍465醫院少校軍醫…… 第三位,高振宗,他是「壯陽補腎專家」高振忠,也是「京城名醫」高振宗。這位高老師會看手紋,是全國著名手診專家;會看眼病,是「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授」;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脾病、肝病、男性病 思考 「神醫」劉洪斌,3年於9家電視台,利用廣告做虛假藥物宣傳,獲利近千萬。在這一新聞的背後,反應的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1、一個人如何多方麵包裝成多個身份,卻長期無人制止;2、藥品明確禁止長時間廣告,電視台是如何監管規避;3 、虛假藥品充斥生活,怎麼才能安心用藥…….。利益的背後究竟是法律意識的淡薄,還是人性道德的缺失,相同的事件多數地方電視台均存在,這樣的事情每時每刻在發生。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我們到底還缺什麼? 這樣的事情不只是在中國會發生,在其他國家也一樣,在澳大利亞,也有人把自己包裝成什麼都能治的「神醫」,到處宣揚,騙著病患的錢。因為,澳洲法律規定,不是醫生的責任導致病患病情加重或者死亡,都是沒有責任的,而這些「神醫」,只是沒有幫助諸如癌症病人治好疾病罷了,也沒有人會指責他們什麼。 首先,政府有自己的責任,一個人可以有幾個「馬甲」,並不斷地轉換自己的「馬甲」,政府的責任是無法推卸的;第二,電視台的責任,電視台在知情的情況下,卻讓這樣的內容登陸自己的電視台,背後無非是利益的驅動;第三,政府職能部門的責任,藥品的真偽是需要有人監管的,那麼負責監管的部門並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 但是,這些背後,真正的問題是,今天,人們太看重錢,已經忘記了責任,忘記了社會責任。只要有錢賺,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說。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我們到底還缺什麼?這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而答案早已存在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
「冰桶挑戰」,你還記得嗎? 文︰本刊編輯部 圖︰網絡 還記得三年前,一項名為「冰桶挑戰」的活動突然在短時間內風靡全球,世界各地的演藝界、商界大腕乃至地方官員紛紛參與。 「冰桶挑戰」 形式很簡單,一個人弄一桶水,裏面裝滿冰塊,傾倒在挑戰者的頭上。然後,完成挑戰的人提名他們認識的下一個人,去接受同樣的挑戰。這個活動在Facebook、Instagram等等上面傳播迅速。 這個全稱為「ALS冰桶挑戰」(ALS Ice Bucket Challenge)的活動,旨在為治癒「漸凍人」(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患者,或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疾病募捐,或讓更多人知道有關這個病症的問題。 不知道是否,你還記得當年那個非常吸引眼球的「冰桶挑戰」活動。那一年,很多媒體紛紛提出質疑。質疑這樣的活動會不會曇花一現,也質疑這樣的活動是不是會達到效果。 自從冰桶挑戰發起後,美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或稱運動神經元疾病)協會在2014年7月29日至8月28日期間一下子就收到近1億美元的捐款,它2013年同期收到的捐款才270萬美元。 英國同類機構英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MND)協會也同樣受益,僅2014年8月22日至29日一周,就收到270萬英鎊的捐款,遠高於「冰桶挑戰」活動開始前一周約2萬鎊的水平。 而英國其它慈善機構也同樣受益於冰桶挑戰,包括麥克米倫癌症治療支持組織(Macmillan Cancer Support)通過冰桶挑戰籌集了300萬英鎊。 同樣,水援助組織(Water Aid)在舉行冰桶挑戰後也看到捐款激增,第一天就高達4.7萬英鎊,比前一天收款高出50%,這其中部分捐款來自那些嘆惜冰桶挑戰浪費了寶貴水資源的人們。 效果 2014年,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一下子讓很多人知道了「漸凍人症」。 「漸凍人」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患者肌肉逐漸萎縮、無力,甚至癱瘓,身體像被冰雪凍住一樣。 「漸凍人」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三,屬於世界罕見病。而「冰桶挑戰」的意義在於讓更多公眾認識了這個疾病,名人的參與加快了傳播速度。在目前罕見病裡,ALS成為一個代表性疾病,這和「冰桶挑戰」這個活動風靡全球有一定關係。 2014年夏天,共有1700萬人參與了「冰桶挑戰」以支持漸凍症患者群體,約有250萬人向美國漸凍症(ALS)協會捐獻了1.15億美元,美國ALS協會在2015年表示,1.15億美元捐款的40%即4700萬美元已經被使用。或作為某些特殊項目的預算,同時公佈了關於1.15億美元的詳細預算方案,表明善款將主要用於5個方面。...
習近平訪港 出席政府就職典禮 6月29日至7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夫人彭麗媛赴香港出席回歸20周年大會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並有龐大中央代表團隨行,包括政治局委員及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政治局委員及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人大副委員長王晨、國務委員楊潔篪與政協副主席張慶黎。 這是事隔9年後習近平主席再次訪港,但今年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訪港。 習近平主席今次來港,除出席就職典禮外,還會出席文藝晚會、到石崗軍營檢閱解放軍解駐港部隊、出席中聯辦晚宴,以及視察港珠澳大橋等大型基建項目,而其妻子彭麗媛則會探訪學校或老人中心。 習近平在港期間,香港警方將採取最高級別的反恐防禦措施,保安規模料將是有史以來最嚴密的一次。同時中共首艘航母遼寧艦已啟航,稍後亦到訪香港。 另一方面,國家最高領導人訪港一般會帶來惠港措施,帶動香港經濟有更好的發展,今年料亦不會例外。 點評︰ 香港在過去五年政制爭拗不斷,社會內耗不休,「佔中」與旺角暴亂的鬧劇先後上演,少數人更鼓吹香港獨立或自決。有關消息稱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七一訪港期間發表講話時重點突出「穩」的大格局精神,以撫民心。回歸二十週年,恰逢港府行政長官梁振英與林鄭月娥政權交替時期,希望習近平主席此次的親自到訪,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香港的需求並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帶來新的啟示,指明發展方向。同時,在當下高溫的政治對立和社會撕裂的環境下,習近平主席訪港又能否為帶來「大和解」的契機,讓我們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俄國防部稱 ISIS首腦 巴格達迪魂斷拉卡 俄軍於5月28日針對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伊斯蘭國」(ISIS)一場中高層會議,派岀Su-34戰機及Su-35戰鬥機對ISIS大本營拉卡執行轟炸任務,巴格達迪的死訊於6月10日晚間在敘利亞國營電視台開始播出。其後俄羅斯國防部於6月16日發聲明指,該行動期間會議上正討論武裝份子從拉卡撤退的方案,而首腦巴格達迪亦身處其中,相信已在空襲中死亡。而美國軍方官員亦就此作岀回應,他們目前沒有信息證實或否認伊斯蘭國首腦巴格達迪在一次空襲中喪生。 點評: 現時各界正積極證實消息的真偽,有人指出,鑒於美、俄等國官方尚未證實此事,再加上巴格達迪在以往曾多次成功從偷襲、暗殺和轟炸中逃生,目前無法百分百確定這名ISIS首領的死訊屬實。但近期國際聯軍的猛烈進攻確實給該極端組織一記重創,可是全球仍發生恐怖襲擊,不會單單因其中一個恐怖組織首腦被殺就能消除恐怖主義問題,未來仍需靠各國合作,攜手打擊恐怖主義。 中國熟製禽肉 首次出口美國 中國生產的熟製禽肉,於26日在美國順利通關到達進口商倉庫,這是中國生產的熟製禽肉首次出口美國,標誌著中國禽肉生產和監管體系跨越了一大步,中國肉類出口又取得一歷史性突破。對於此次熟製禽肉出口美國,檢驗檢疫部門高度重視,對文件進行再審核,對產品工藝流程和CCP現場再確認,加強對即食禽肉產品熱處理后區域微生物進行驗證,對生產加工的全過程進行監管指導,使之符合美國法規及質檢總局《對美出口禽肉檢驗檢疫和監管工作手冊》相關要求。 點評: 自2004年中國向美國申請出口禽肉以來,國家質檢總局共接待了美方7次考察,歷經了5次現場體系考核,終於在2016年成功。可是這次並不表示中國禽肉獲得正式入美資格,目前還需要等待美國完成立法,此前,中國出口美國熟製禽肉的禽肉原料必須從國外進口。雖然這次的中國熟製禽肉原材料是智利,但通過立法,中國禽肉進口美國指日可待,兩國間貿易繼續成熟發展。 烏克蘭航空專家 將組團移民重慶? 近日,「3000名烏克蘭航發技術人員攜帶家屬移民重慶」的消息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網傳稱,重慶市會出資30億元人民幣,與烏克蘭馬達西奇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組建天驕航空集團,隨即會有近3000名烏克航空蘭技術人員攜家屬移民到重慶。對此,烏克蘭駐華大使館工作人員稱︰「我們沒有聽過這則消息。」隨後,一些官方媒體也是連忙出來闢謠。 傳言始於5月15日來華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在臉書上說,中國天驕航空和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計劃要在重慶建設一個生產基地,同時烏克蘭駐華使館發消息說烏克蘭駐華大使焦明先生6月2日會訪問重慶,並訪問天驕航空重慶產業基地,而重慶政府官方新聞只是進行了高冷的簡短報導。 中烏如果要進行軍工合作,那麼人才引進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據烏克蘭外交部領事服務司官方臉書透露這次訪問會見的目的,就是討論如何簡化這些烏克蘭航空技術人員的移民簽證程式。 點評: 其實不管這條消息是否屬實,中烏的軍工合作一直以來都極為緊密是事實,尤其是最近十多年來,中國一直在烏克蘭武器出口榜單上名列前茅。據統計2014年,烏克蘭43%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武器)都是銷往中國的。在國際航空產業領域,烏克蘭的馬達西奇公司生產的發動機產品也是遠近聞名的,該公司被稱為「蘇聯航空工業的心臟。」馬達西奇公司成立於1907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很多蘇聯重工業技術。在烏克蘭眾多生產航空產品的企業中,馬達西奇公司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航空發動機生產製造商之一。在歐美等國都在限制對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的背景下,烏克蘭顯然向中國航空事業伸出援手。 朝鮮出新自產 智能手機...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肝癌晚期保外就醫 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零八憲章起草人劉曉波在獄中服刑期間罹患晚期肝癌,已經辦理保外就醫,目前在瀋陽中國醫科大附屬一院救治。 據悉,現年61歲的劉曉波是今年5月23日被確診為肝癌晚期。現在家屬可以到醫院探視他。 因起草《零八憲章》被捕入獄的劉曉波於2009年12月一審被北京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11年監禁,剝奪政治權利兩年。二審維持原判後,劉曉波在遼寧錦州監獄服刑。 6月26日晚間,一段發佈在社交網站上的視頻顯示,劉曉波妻子劉霞稱,劉曉波「不能做手術、不能做電療及化療」。視頻中可以見到,劉霞在哭泣。有網友公佈的一張網站截圖顯示:遼寧省監獄管理局刊發的一則消息透露,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已經委派八名知名腫瘤專家組織救治小組為劉曉波制定了治療方案,「劉曉波正在按醫療方案接受治療。」 如果遼寧監獄管理局網站的這則消息屬實,這算是中國官方對劉曉波病情僅有的一次確認。 點評: 中國既不是美國,也不是澳大利亞,它還沒有實現全面的言論自由,劉曉波知道,所以他可以稱為一個「英雄」,因為他敢於向當前中國的政治體制說不,而在中國目前的政治體制下,他的入獄也就是他英雄般作為的最大褒獎,因為所有的反政體、反政權的「英雄」都有這樣的結局;而劉曉波又不是一個「英雄」,因為他「中國需要三百年殖民地」的說法無法為中國所接受。「民主」是一個從大清帝國討論到袁世凱又討論到孫中山時期的中華民國,從而又討論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話題,我們相信「民主」早晚有一天會在中華大地上實現,但到底哪時才會發生,相信無人知曉。有人認為劉曉波的「民主」和中華民國初期的「民主」一樣,美麗卻不實際。我們希望劉曉波一切安好,因為敢於提出反對聲音的人不多;但我們相信在文明的社會中,劉曉波不應該失去自由。也許獄中的劉曉波更是一個符號,帶給中國更多的「民主」思考。 澳人口普查出爐 亞裔移民居首 澳洲統計局最新公布2016年的人口普查,當中顯示澳洲的人增加了200萬,在海外出生的人口超過616萬,佔比超過四分之一,其中許多人是在2012年後來到澳洲。截至去年底澳洲有百分之4.7的中國籍移民,緊隨其後的則為英國籍移民,估國內人口百分之3.1。加上排名第3的百分之1.9印度藉移民人口,亞裔移民人數首次取代歐洲移民,成為國內主要的新移民族群。 這些海外出生的移民有83%居住在首府城市,其中選擇在悉尼居住的人最多。而在澳洲出生的人口只有61%居住在首府城市。報告顯示,國內截至去年底有2440萬人口,其中,自2011年起,有逾130萬名海外移民從180個國家遷入,當中有19.1萬人於中國出生;而於印度出生的則有16.3萬人。報告並指出相比2011年,當地每周平均有1656人遷入悉尼,令當地的人口上升百分之9.8至約482萬人口;但於墨爾本,每周則有平均有1859人遷入,相信按此速度,墨爾本的人口將會很快會超越悉尼。 此次普查,澳洲華裔人口增長迅速,全澳華裔人口達121萬3903人,佔全澳總人口的3.9%,較2011年增長超過40%。2011年澳洲華裔人口占澳洲總人口的3.1%。在全國,新州仍是華裔人口最多的州,為51萬4594人,佔全州人口的5.2%。 點評: 澳洲作為一個主流移民大國,是很多中國或者亞洲人首選的移民目的地之一。許多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到澳洲讀書,最後也會選擇留在澳洲安居樂業。其實亞裔佔第一大移民種族絕不出奇。在二十世紀早期,澳洲人口出現波動,既有上升也有下降,後來聯邦政府出台很多政策吸引很多歐洲人來澳洲家居。歐洲現時人口老化,人口也減少,他們也期待有其他國家的人移民到歐洲定居。由於地理的原因,非洲人更容易移民到歐洲,而澳洲更容易吸引亞洲移民,中國是亞洲人口最大的國家,又是最近經濟發展非常快的國家,所以澳洲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澳媒頭版現中文標題 回應人口普查結果 繼近日澳洲人口普查的資料正式公佈後,6月28日《每日電訊報》在悉尼報紙的頭版上公開出現了中文標題「歡迎來到華人城」並配有英文「Welcome to Chinatown」。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發佈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每日電訊報》稱悉尼更像是一座中國城而非是傳統的英國城市,在400萬悉尼人口中,在中國出生的人數占到了4.7%。在過去的25年,在中國出生並移民悉尼的人人口暴漲了500%,該報稱亞洲移民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悉尼這座城市。 點評: 的確,近年來悉尼吸引來的華人移民不佔少數。澳洲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華人人口總數約為121.39萬。在悉尼的華人主要聚集區Hurstville,華人人口比例占49.4%。除了華人移民以外,來澳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也暴漲,到2016年11月底,中短期訪澳的中國遊客較2015年上漲了8.5%。然而數據終歸是數據,華人人口的增長並不能代表華人在澳洲地位的提升,悉尼本就是以國際多元化而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