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選舉︰中央旨意與民望之爭 文︰本刊編輯部 圖︰蘋果日報 離3月26日的香港特首選舉日只有一個星期多,3名候選人已經陸續參與了不同的選舉論壇,一方面突出個人優勢,另一方面狙擊對手。雖然胡國興以黑馬之姿成功入閘,但是一般輿論都認為他當選的機會極微,是次選舉被看成是曾俊華與林鄭月娥之爭。由林鄭宣佈參選以來,中聯辦與建制人士都不斷指稱她是中央任命的人選,連內地高級官員也曾有相關言論,令林鄭會當選的猜測甚囂塵上,不過曾俊華在競選期間一直深得民心,似乎正正可修補撕裂的香港,也是中央的願望,這又是林鄭未能做到的。究竟誰人會當選?這是目前未能一錘定音的事情。 從民意調查看民望 現時多個民調顯示,曾俊華的民望更高,《香港01》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提名期完結後進行特首選舉滾動民調,結果在3月26日特首選舉日前每日持續更新。於3月9日至3月13日的調查結果可見,曾俊華的支持度達51%,林鄭有32%,胡國興則佔9%。是次調查的整體回應比率為71.7%,標準誤差少於1.6%。原始數字已經按照政府統計處提供之2016年中全港人口年齡及性別分佈初步統計數字,以及2011年人口普查收集之教育程度(最高就讀程度)分佈統計數字,以「反覆多重加權法」作出調整。 民調反映曾的支持度大幅拋離林鄭,若中央和建制派繼續力挺林鄭,似乎是逆民意而行,以往幾屆特首董建華、曾蔭權和梁振英參選特首時,於投票前也是民望最高的候選人,現時曾俊華支持度領先林鄭,但與中央「欽點論」有出入,局面與以往幾屆特首選舉不同,令人捉摸不透。 林鄭月娥在3月14日的選舉論壇上,卻指坊間有很多民調,民望可上可落,聲稱有一間機構的民調,指她的民望最近超越曾俊華約3個百分點。經搜查後,確定是指香港研究協會在今年3月6至12日進行的「市民對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的意見調查(四)」,調查聲稱以隨機抽取電話號碼作全港性電話調查,訪問了1,365人,數據按2015年的18歲或以上市民的性別及年齡作加權處理。調查顯示曾俊華的支持率為37%,林鄭則為40%,與其他多個民調不一致,先不論機構背景,細看調查數據,教育程度一欄中,顯示具學士學位的受訪者佔36%,然而根據香港統計處的數據,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的15歲及以上人口的教育程度分布上,具學生學位的人口只佔24.7%,可見調查與真實的境況相距甚遠,代表性成疑,是否可信大眾應能自行判斷。 兩人各自面對困境 於3月初,「民主300+」召開會議討論投票策略,表示達成共識,所有選委會保持團結一致,集中投票予一位民望最高的候選人,並會以港大法律學系副教授戴耀廷發起的「2017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結果,作為投票的重要指標,估計民主派的票數會投給曾俊華。然而民主派即使全投曾俊華,曾要成功當選,仍必須爭取更多建制選委的支持,由於投票方式是不記名的,所以現時的看點就是建制選委會否有膽量暗投曾俊華。 至於林鄭除了要爭取民望之外,也要小心言語的過失,她繼早前比喻自己在網上遭抨擊為「白色恐怖」,3月14日出席七間電子傳媒合辦的選舉論壇時,有觀眾問林鄭月娥是否信任香港人,若她當選後所提出的意見與主流意見不同,會如何處理,林鄭說:「如果香港人的主流意見令到我無辦法擔任行政長官,我是會辭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接受表示,林鄭忽視了用字的重要性,例如她在早前的論壇提到港台問題、白色恐怖等,而今次論壇中提到的「辭職論」必定會成為輿論的焦點,令人質疑是否有「管治意志」,甚至對中央有衝擊,因為在中央角度不是說辭就可辭,認為她是犯下較大錯誤及留下一條尾巴。他指若林鄭當選,未來五年都會不斷被人重提這番說話,一旦其民望大跌或有大規模遊行時,就會被重新炒作。 「中央欽點論」是否屬實? 單看民望,以及社交媒體上的談論,可見曾俊華的支持度是遙遙領先,那麼現在問題就來到關鍵的一部分了︰中央真的已經「欽點」了某一候選人嗎? 3月4日,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會見港澳政協委員,會議尾段談及特首選舉,指在座不少人是選委,他希望大家要有擔當的精神和責任,特別是到了關鍵時刻,大家更要有高度責任感,堅定投票。有政協委員表示,張德江雖沒點名提到林鄭月或其他候選人,但特別提到要「堅定投票」,言之下意就是提名和投票是一致的,票投林鄭應該「心無二用」,認為張德江講話有挺林鄭意味。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也指出,張德江的言論反映中央擔心選舉結果不是調控範圍,但認為除非有大量建制派「不聽話」,否則看來會由林鄭勝出。 然而,中央如此開宗明義撐林鄭,卻反而是連累了林鄭,致使提名期間民主派選委一票不投林鄭,杯葛中央欽點。與此同時,曾俊華是三位候選人中唯一既獲得建制派,也獲得民主派選委支持,用他自己的說法,是獲得不同政治光譜支持的候選人,似乎代表性比林鄭高得多,就提名來說,他更能團結香港。再說,中央如若真的「欽點」了林鄭,只會讓特首選舉的競爭性名存實亡,更別提爭取普選,這對以後香港的政治狀況和平息港人的不滿又是否有利呢? 結語 如果曾俊華真的在是次選舉落敗,其實也為香港人示範了漂亮的一仗,贏了民望,輸在欽點,也算是輸得光彩,他聰明的地方在於掌握到香港以政治中間派為主,所以左右人士都有支持者;至於林鄭即使未必走回梁振英路線,但政治方針大幅傾斜,當選之後首要任務就是怎樣穩定民心,否則變成她個人主場,不容他者聲音,無助解決撕裂局面。
極簡——新的生活方式 物慾是人們的天性,但同時,「追求幸福」也是。在這個經濟較差的時刻,在這個失業潮推波助瀾的背景之下,現在不少人開始理解到,幸福,跟擁有的東西數量多寡一點關係都沒有;然而,當擁有的東西變少了,人反而比較容易珍惜現有的物品,也反而更容易感到幸福。 新年伊始,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幸福,也許,你也該體會、體驗一下「極簡」是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 但,在此之前,我們先好好想想: 我們為什麼擁有那麼多非必需品? 擁有那麼多物品的目的是什麼? 極簡主義 最近,極簡主義開始流行,無論是東亞的日本、台灣還是北美,亦或是歐洲,極簡主義愈發的深入人心。而這樣的生活,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態度。 極簡主義(Minimalism)以簡單到極致為追求,是一種設計風格,感官上簡約整潔,品味和思想上更為優雅,但卻並不局限於藝術或設計,它是極簡主義者(Minimalist )奉行的一種哲學思想,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極簡主義」生活方式。 為什麼擁有那麼多非必需品?是因為我們想要「展現自我價值」。我們每個人亟欲透過物品,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價值。當然,另外一種原因是,消費主義,令人難以拒絕,而趨向貪婪與物慾,向來都是人性的弱點。 但是,極簡主義,告訴我們,「與夠用的物品生活,是快樂的。少了物品的空間,是清新的。素樸的極簡生活,是擁抱物質文明現代人未來該追求的生活方式。 」極簡,在你擁有的一切之下,發現你想要的生活。 改變,就在一念之間 中國有位藝術家,名字叫宋東,曾經在一個名為「物盡其用」的展覽中,展覽了過世的母親所有收藏的家居用品,包括杯子、罐子、牙膏袋、飯碗、跳繩等一萬件物品,擺滿了北京只有幾十平方米的家中。 這,其實,很容易讓我們困惑,為什麼會有人保留20個空牙膏袋,或者幾百根繩子。但是,當我們深入去理解,我們會甚為感激,因為,那是一位經歷過戰爭、實施配給制、飢荒、上山下鄉、物質匱乏時期的人,給予我們的有關那一代人的生存哲學。 不同年代的人與物質的關聯是不同的,作為我爺爺那一代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他們的哲學是不要浪費,而消費主義嚴重的影響了接下來的每一代。因為小的時候,「掛鑰匙的孩子」成為了他們的標籤,沒有電腦,奉行個人主義,於是物質成為了追求。最新的一代,即「跨世紀的一代」,其實更追求極簡這種生活狀態,因為他們習慣了互聯網帶來的共享經濟的機遇,在「一鍵下單、24小時送達」的影響下,誰還想在家裡囤積大量的物品呢。 極簡,當年就曾流行 其實,極簡這種生活狀態,早在當年就曾流行,無論是莊子還是陶淵明都追求過這種生活。 《莊子·逍遙遊》中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它提醒我們,每個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實際上能在世間享受的東西非常之少。這正如一隻口渴的偃鼠,它到河邊喝水,充其量也就能把整個肚子撐飽了,其他的河水對他來說沒什麼用。可是,現在很多人的慾望卻能膨脹到想要佔領整條河流。這又有什麼必要呢? 「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襟。息交遊閒業,臥起弄書琴。園蔬有馀滋,舊谷猶儲今。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此事真复樂,聊用忘華簪。遙遙望白雲,懷古一何深。」陶淵明用自己的詩句詮釋了,這種最簡單的、最古樸的生活方式,也是如今極簡主義追求的方式。 極簡主義,只追求足夠,不追求多餘,因為消費主義不等於幸福,當我們擁有太多物品的時候,我們並不能體會到幸福,反而,過多的物品讓我們的生活沒有秩序,很凌亂,倒是添加了不少煩惱。我們需要一件東西,卻不知道在哪裡,永遠也找不到,找到的都是暫時不用的,又捨不得丟棄的如同雞肋一樣的物品,我們會幸福嗎? 我們有很多東西,都是為了一時之需才買的,可是,生活中,我們有多少一時之需,我們屯了一大堆以備一時之需的物品,卻幾乎沒有遇到一時之需,而當我們需要這個「一時之需」的時候,我們卻發現我們根本找不到這個「一時之需」,因為我們有太多的「一時之需」了,並且根本不知道他們平時都在哪裡,這也說明,其實,他們根本沒有存在在我們生活中的必要。 結語 極簡主義生活方式追求的是慾望極簡、精神極簡、物質極簡、信息極簡、表達極簡、工作極簡、生活極簡,並呼籲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地追求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從而獲得最大幸福。其中,不做無效社交、工作專註一件事、不買非必需品、堅持鍛煉等。...
太極-中華文化傳承 太極老師林麗蕾Lilei Lin 文・何懿羚 圖・受訪者提供 2004是Lilei初次來到澳洲的年份,很多人以為在外國生活一定比國內活得更輕鬆,正所謂「到處楊梅一樣花」,生活終歸是生活,組織一個家庭很容易,維持一個家庭卻不易,少不免要面對現實的問題。過去幾十年間,Lilei經歷了太多人生的低潮,從嘗試到失敗,她反覆試過無數遍,終於千帆過後找到自己的出路,在澳洲這片大地上綻放生命的美麗。 從小便是運動健將 林麗蕾踏上運動之路絕非偶然,她小學時就讀廣州市的重點體操學校,在招生的時候,有名教練挑選她進入體操隊,自一年級開始接受訓練,兩年後因翻筋斗時意外弄傷兩條骨而被迫中斷體操,教練繼而轉介她去學擊劍,一學便是五年。年紀小小的她當時一星期有兩三個下午都要練習,一邊讀書一邊訓練,她笑言一點也不辛苦,更說小時候的她十分好動,一到小休時段她便首當其衝地奔向操場上的單桿玩耍。除此之外,身為學校田徑隊一員,她曾代表參加地區田徑比賽,取得全區跨欄亞軍之位,惜在中學三年級時教練告知她爸爸,她的擊劍水準不能再有突破,才放棄擊劍。 之後,Lilei遇到一位醫生兼武術老師,非常感興趣的她一到晚飯後便去公園習武,當時她學的是北派武術,公園同場還有南派武術師傅,教授她虎鶴雙型拳,這次一學便是兩年。兩位師傅其後推薦她出賽,並且在虎鶴雙型拳中取得全廣州第三名,對於不是從小習武的人來說,這已是很好的成績。武術對於她是快樂的來源,她笑道小時候活像一個「小男孩」,經常和師兄師弟聚起來切磋武藝,武術班裡的女學員基本由她帶領進行壓腿、踢腿、單飛、雙飛等動作,也正因為她幫助帶領女學員,老師分文不收教她武術。 在澳洲的生活 Lilei是在2004年來到澳洲定居,來澳原因很簡單,是因為愛情。早在2000年Lilei還在國內生活時,她透過共同朋友認識了現在的丈夫James。初次見面時倆人一見鍾情,James回到澳洲後倆人一直以電郵聯絡,半年後,James再度到中國旅遊,而James浪漫地在北京萬里長城向Lilei求婚,促使她來澳生活,成為一位「過埠新娘」。談及她的婚禮,她笑稱一切都很簡單,只邀請了幾位好友。雖然沒有水晶燈般的排場,但卻是最真實的幸福。 Lilei來澳之後人生重新起步,踏入澳洲,她首要做的是找工作,以「生存第一」為首要目標。雖然她先生有固定收入,但畢竟家裡多了個人等於多了一份開支,她先生自動提出找外快,下班後在一所幼兒中心當清潔工幫補家計,日子過得非常辛苦,Lilei見狀便主動幫忙丈夫分擔清潔的工作,狀況持續大概一年,她認為長久下去不是辦法,何況一年間丈夫多次病倒,更加堅定她外出工作的念頭。幸運地,她在Box Hill的中醫診所當中藥配藥員兼職,她心想「儘管現在只是位中藥配藥員,薪金低,什麼事情也要做⋯⋯但我不介意」,可惜最後老闆辭退了她,但並沒有磨滅她生活的希望,反而更加奠定她日後的計劃。 新移民來到澳洲最大的難題莫過於語言障礙。幸好Lilei曾在廣州外語外貿大學修讀英文,對於生活上日常會話還是能應付的。Lilei一直想成為中醫師,後來她為了達成在澳洲從事中醫師行業的願望,報讀了Swinburne大學設立的英語課程,以達到本地大學的入學資格。剛開始老師評估她就讀最高級,即四級英語課程,讀了兩個學期後成績依然不理想,幾經思量到第三學期決定降級到三級英語打穩根基,其後她的信心慢慢恢復過來,學習當然不易,憑藉堅持「讀中醫」的信念,最終順利畢業。好學的她取得了英語證書後便到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報讀中醫學位課程。可是澳洲的中醫執業資格比想像中還嚴謹,除了中醫知識,還需對西醫方面有認識。Lilei從小到大不擅長理科,現在還要以英語學習,自然是不能應付,堅持了一年半的學習,壓力大到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向現實低頭,中途退出課程。 上天是公平的,損失了一些必定得到另一些。一段時間後,她在先生的公司內找到一份文職工作,這是她首次在澳洲獲得一份高薪且福利好的工作,她笑言在內工作的幾年是她在澳洲生活最好的時光。好景不常,工作五年後,她因工作上的不愉快提前離職,時間正好對上她先生就職的公司倒閉,因此,排山倒海的財政問題迫向他們。此時,她精神不敵生活的壓力,需要尋求專業的意見。她先生在她身體狀況不佳時依舊不離不棄地照顧Lilei,愛情並沒有因時間而沖淡,反而更加深對方的重要性。 她的身體在休養時,休養中心的一位華人導師介紹她參加一些對健康有幫助的課程,在幾次的交談後,導師決定動用中心的資源讓Lilei可在中心內開班教太極,這可算是她在休息期間最大的鼓勵,她笑言「很開心可以做到自己喜歡的事」。一年後,中心計劃擴大對華人的服務,更開辦多個興趣課程,Lilei更被委任為課堂協調員,負責管理各興趣小組的課堂,她也負責在家庭部門幫忙組織郊遊等活動,生活過得充實,可惜一年後負責興趣班的經理辭職,Lilei又再一次失業,幸運是中心對Lilei的信任促使她可以繼續組織郊遊。同時她的導師推薦她報讀導師課程,完成後她取得資格獨自組織活動,她也有參與中心機構的委員會,於會議上可提出她的意見。她在中心只停留了短短的三年,雖然到最後所有她辦過的班早已停課,但她把太極班轉移到在華人健康促進會裡上課,Lilei以前在機構內的學員全都可過來繼續與她學太極。 開始太極的瞬間...
梁振英以高票當選政協副主席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於13日舉行閉幕大會,首項議程是表決增補香港特首梁振英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最終結果是2066票贊成,13票反對,16票棄權,另有6人未有表決, 政協主席俞正聲宣佈表決有效,梁振英即時就任。 距離香港下屆特首上任還有3個半月時間,故這是香港九七回歸以來首名身兼全國政協副主席的現任香港特首,相比當年董建華是落任特首後晉身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今次升任政協副主席,連同董建華,全國政協現時有兩名來自香港的副主席,澳門方面則有一名政協副主席。 梁振英當選後,從座位站起步上主席台,向全體政協鞠躬致意,並在主席台第一排最左的位置就坐,全場報以掌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會後,與梁振英握手和交談,總理李克強,政治局常委張德江、王岐山和劉雲山等人隨後與梁握手,董建華除與梁握手,也拍了拍梁的膊頭。 有外界對梁振英任政協副主席表示不同意,民主黨主席胡志偉促請梁盡快辭任特首, 質疑今次安排破壞一國兩制。他指政協副主席屬領導人級別,換言之,梁振英會以國家領導人身分履行特首職務 。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則持相反意見,認為《基本法》沒有規限特首不能同時兼任國家組織職位,加上政協並沒有實權及約束力, 當中存在衝突不大。 同路點評: 回顧2005年,前特首董建華在卸任後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時,他獲得贊成2065票、反對21票、棄權20票,贊成比梁少一票。有趣是, 梁振英當初是因家庭原因宣佈不競逐下屆特首,現在順利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被問到會否妨礙與家人相處,他則回應當時考慮是要照顧家庭、處理特首事務及籌備選舉,不能三者同時進行,特首及政協副主席兩個職務重疊時間較短,特首卸任後他相信可安排好時間兼顧家庭,態度可謂三百六十度轉變。梁不競逐連任,得到政協副主席一職可說是「安慰獎」。另一方,有人指是中央重視香港,讓特首有機會在國家層面為國家服務,但在這情況下,一國兩制精神好像已消失。 瓊瑤寫公開信 交代身後事 79歲知名台灣作家瓊瑤12日在臉書發表一文「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透露她近來看到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文章,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的身後事,信中除了支持立法「安樂死」,她也在信中認為自己沒因戰亂、意外、病痛等原因離開,一切都是上蒼給的恩寵, 並特別發出5點聲明叮嚀兒子,表示無論生什麼重病,她都不動大手術、不送加護病房、絕不能插鼻胃管,或是任何管子都不行,最後再次強調各種急救措施也不需要,只要讓她沒痛苦的死去就好。 同路點評: 瓊瑤曾說過:「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生死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不能輕輕帶過的話題,瓊瑤看破了生死,生活了將近80年沒有因病或意外離去,人活到這麼長於她已經足夠,與其依靠儀器苟延残喘,還不如痛快地以沒痛苦的狀態死去,把最好的最後一面留給後人。 戴安娜王妃生前情人 否認是哈里生父 3月13日是戴安娜王妃去世20週年,戴安娜王妃生前的情人,一向深居簡出、現年58歲的休伊特(James Hewitt),最近在澳洲的一個採訪中親口否認他是哈里王子父親的傳聞。在採訪中,休伊特描述了他1986年成為戴安娜王妃的馬術教練後和戴安娜的浪漫生活。他描述二人的感情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婚姻破裂後,與休伊特相戀了5年。休伊特否認和哈里王子有任何關係,他堅持他是在哈里王子出生後才認識戴安娜王妃的,而謠言只是報紙為了銷量編造出來的。...
土耳其與荷蘭 外交關係緊張 土耳其與荷蘭因修憲造勢受阻而引發的外交風波繼續發酵。土耳其副總理柯土爾穆斯(Numan Kurtulmus)於3月13日參加完內閣會議後,在記者招待會宣布將對荷蘭進行制裁,具體措施包括將暫停兩國高層外交活動,禁止荷蘭駐安卡拉大使返回土耳其,禁止載有荷蘭外交官或使節的飛機在土耳其降落等。 土耳其與荷蘭的外交衝突,始於一場被荷蘭取消的政治造勢。為了將現行內閣制改為總統制,並賦予掌權長達14年的厄多安總統更多政治權力,即將在4月16日舉辦憲法公投的土耳其政府,正積極地向旅居海的外土耳其人民拉票。 原本預定飛往鹿特丹參與造勢的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MevlutCavusoglu),被荷蘭以引發公眾騷亂的風險為由拒絕入境。之後,土耳其家庭事務部部長凱亞(Fatma Betül Sayan Kaya)由陸路進入荷蘭後,也被拒入境,並在大批武裝警察的包圍下送到德國邊境。 由於荷蘭即將於3月15日舉行國會改選,當局擔心本就緊繃的國內氣氛,會因土耳其的政治集會而再生波瀾,甚至為聲勢大好的極右派政黨再添聲勢。因此才會對土耳其的政治宣傳強勢表態。 除了與土耳其正面衝突的荷蘭之外,包括瑞士、瑞典、奧地利,都先後在周日宣布「取消土耳其公投造勢的集會許可」,丹麥首相亦以「迴避爭議」為由,推遲了土耳其總理的來訪行程。 同路點評: 土耳其之所以忙於在海外拉票的原因是這些海外選票估計達550萬張,約佔土耳其總投票數的11%,被土耳其視為致勝的重要票倉。荷蘭共有40萬張土耳其選票,國內選戰主軸就因各自極右派的崛起而被導向了反移民論戰,為了避免「他國事務」刺激本國的排外情緒,對土耳其本國國內的公投造勢下達禁令。荷蘭禁止土耳其在境內的拉票其實是防止「內政介入」,土耳其也不該為了國家自身利益而無視他國情況,土國應出以體諒之心看待事件。歐洲議會副議長、德國自民黨的藍斯多夫(Alexander Graf Lambsdorff)也呼籲歐盟集體回應,「全面禁止土耳其官方在歐盟境內的公投造勢」,以避免外交影響內政的衝突繼續惡化。 澳洲面臨 天然氣和電力短缺 澳洲正面臨天然氣供應緊缺,並影響到電力供應,這場危機最快在明年爆發,全國各地居民生活與工業生產將蒙受重大影響。澳洲能源市場營運公司(AEMO)在其最新報告中發出一項警告,如果不迅速作出回應,多個省將面臨嚴峻的電力供應安全問題。屆時澳洲可能面臨著艱難抉擇,為保證發電使用的天然氣,削減居民和商業顧客的天然氣供應。該公司首席營運官科利里(Mike Cleary )警告,未來的電力供應短缺,可能會造成南澳和維州大面積停電。 澳洲總理譚保為此將召開一次由各天然氣公司的代表參加的緊急會議,解決能源危機的問題。他昨天在雪梨一個商業高峰會議發表演講時說,該報告披露的情況非常令人擔心。他將主持一次東海岸各天然氣供應公司總裁的緊急會議,商討對策,探討他們幫助顧客的計劃。 澳洲是一個液化天然氣出口大國,但由於許多天然氣已簽有長期出口合同,甚至在開採工程完成之前就已簽協定,確保有足夠資金來開發和有大客戶購買,令工程發展項目前景獲保障,但卻因此導致國內的天然氣供應出現緊缺,尤其是國內一批燃煤發電廠停產和轉用天然氣發電後。專家預計,如果發生一場天然氣和電力供應危機,後果會嚴重得多,因為將會導致企業裁員,人民生活也因電停而造成許多不便。 同路點評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如天然氣供應緊張,市民將受到嚴重影響。天然氣短缺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跨國的天然氣公司把在澳洲生產的大量天然氣出口海外,而在維州有一半天然氣會出口,導致澳洲市民遭受到較高的電器費和煤氣費。有報導指出澳洲將在今年取代卡塔爾成為出口天然氣的第一大國,雖然出口海外能賣到更高價錢,可是政府有需要保障澳洲市民的利益,理應改變政策,制定保留多少天然氣給國內,以確保市民的就業和未來。面對短缺危機和價格上漲的問題,澳洲政府可考慮儲備天然氣供國內使用,確保本國能源消費者優先以防不時之需。 澳洲媽媽在Kmart餵哺母乳被趕 一位澳洲媽媽在位於昆士蘭州的Kmart餵哺母乳,然後被職員趕出。這件事發生後引起很多媽媽感到憤怒,並計劃在這間Kmart示威。這次抗議的組織人是Rachel Benton,她表示當時Kmart的管理人員告訴那位媽媽:「雖然你用圍巾遮住了,但是還是違反了這裡的規定。如果你繼續餵哺,就需要離開。」有很多人在Kmart的社交網上表達看己的不滿,還有人目睹該事件的發生,並看到有一位工作人員對著那位媽媽大吼。Kmart負責人表示歉意,並表示他們已經了解此事,已經讓那位媽媽聯繫他們。 同路點評...